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调制红外热波无损检测设备
调制红外热波(热像)无损检测设备以频率可调的余弦波(Look-in法)或阶跃函数方式对检测对象进行连续光热激励,以红外热像的相位信息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具有单次检测面积大、非接触、可单面检测、不必拆下总装后的部件、可在外场使用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于大型复合材料和多层胶接结构内部缺陷检测的可视化检测设备。与脉冲热像法相比检测设备简单、检测深度更深,但检测时间较长。主要检测对象有: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的内部分层、脱粘;蜂窝结构和夹层结构的内部分层、脱粘、积水;各类多层胶接结构的脱粘;固体发动机绝热层和包覆层脱粘;壁画空鼓,等等。该设备是自行研制的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指标:1. 加热功率:1000~4000W;2. 图像分辨率:320*240;3. 检测时间:20-300s;单次检测面积:300mm*200mm以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太赫兹液晶材料与波片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太赫兹频段具有大双折射的液晶泪晶材料,该液晶材料具有目前THz 频段内最大的双折射率,兼具宽温液晶相(-15~1500 C) 和低粘度的特点,能够实现低工作电压、快速响应、紧凑型THz 调制器件的制备。
南京大学 2021-04-14
爆轰波结构观测实验系统
本系统可通过实验方式,观测爆轰波传播过程中内部结构,记录内部横波碰撞、反射、消失及再生成过程,直观显示爆轰波横波与纵波结构。横波是爆轰自持机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实际爆轰具有三维结构,横波在极径方向上的传播与发展可能导致各处横波强度不同。侧壁与端面胞格结果是爆轰三维结构在不同截 面处的几何体现,端面烟膜可直观显示爆轰纵向波结构。本系统可选取合适方式记录管道中不同位置横波结构,与对应的纵向波结构对比分析。同时,还可改变边界条件,研究爆轰波在圆管及环形隧道中的传播特性。另外,预混气体被点燃后能否形成爆轰波直接关系到爆轰实验是否成功,而爆轰实验中预混气被点燃至形成爆轰波需经过一定时间。本系统可加速爆轰波形成过程,提高实验效率。还可根据需求测定爆轰波传播速度、压力等参数,描述爆轰传播行为,对实验结果数字化,可定量分析爆轰的不稳定性。为燃烧学、爆轰机理、爆炸事故预防等多方面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相控阵三维声纳图像离线处理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控阵三维声纳图像离线处理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三维声纳图像数据读取模块、单帧重建模块、精确配准模块,拼接融合模块;方法包括:读取GPS、姿态信息以及原始声纳点数据并进行解析,将采集到的三维点阵数据连接成为三角面片,再将相邻两帧图像两两配准的结果,通过最优化处理得到全局配准信息;将配准后的数据进行重采样,再重建,以消除两帧之间的重叠部分并将单帧图像融合成一幅整体图像并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该系统结构谨严、高精度、图像清晰、交互方便、可扩展性强,有效地实现了三维声纳图像的离线处理功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相控阵三维声学摄像声纳实时信号处理和图像构建关键技术
本项目在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计划海洋重大专项连续 3个五年计划滚动支持下,历经 10 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研究并掌握了基于稀疏换能器阵列的三维成像规律,发明了适用于近场和远场条件下的换能器阵列稀疏方法,解决了换能器阵元数量巨大所导致的高系统复杂度难题;研究了波束形成算法的计算机制,发明了分布式子阵波束形成实时处理算法和动态三维图像构建方法,实现了水下高分辨率三维场景的实时成像;发明了基于大规模 FPGA 的并行处理系统架构,实现了 128×128 个波束信号的高速实时计算,成功研制了高分辨率相控阵三维声学摄像声纳系统,为我国海底探测和水下安防等提供了一整套高端先进的探测手段。本项目的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参加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本项目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8 项,其中授权 14 项;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2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 SCI/EI论文 16 篇;经由两位院士和其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鉴定,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为行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相控阵三维声学摄像声纳动静目标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控阵三维声学摄像声纳动静目标识别方法,包括目标聚类步骤、目标特征提取步骤和目标特征匹配步骤。通过遍历声纳数据点,利用数据点之间的距离连通性对目标进行聚类,得到单帧图像中的各个独立目标;对聚类后的各个目标进行三维特征提取,包括目标总点数、目标质心、距离跨度和边界信息等;对相邻两帧中处于重叠区域的目标进行前后帧的特征匹配,通过合理设定各个特征参数的权重值,计算各个特征参数与权重值的累加和,实现动静目标的有效识别。该方法布局严谨、高实时高精度、准确率高、可扩展性强,有效地实现了三维声纳目标动静目标识别功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基于多波束相控阵声纳系统的三维声纳可视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波束相控阵声纳系统的三维声纳可视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声纳数据,并通过网络发送;通过网络逐帧获取声纳数据,将每一帧声纳数据对应的范围图像转化为全局坐标系下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过滤,将过滤得到的点云数据连接成三角面片,并计算每个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和顶点;将当前帧与前一帧进行配准,将配准后的当前帧和前一帧中的点云数据进行马赛克化处理,然后利用遍历交叉点算法将马赛克化后的当前帧和前一帧的点云数据进行融合,并进行三维场景图像模型点集的更新;依据融合后的点云数据的强度以及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和顶点的法向量,生成三维场景图像。本发明方法,速度快,精度高。
浙江大学 2021-04-11
Q波段连续波曲折波导行波管
曲折波导行波管是传统螺旋线和耦合腔行波管的折中,具有较宽的工作带宽和较大的功率容量,在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具有独特的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研制了新型慢波结构,以及毫米波段新型慢波结构真空电子器件。研制成功的Q波段连续波曲折波导行波管突破了高效率曲折波导慢波结构设计、加工与装配、大电流密度电子枪、大功率连续波输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大功率输出。 曲折波导慢波结构 Q波段连续波曲折波导行波管应用于卫星通信、电磁干扰等装备系统中。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太赫兹波传输和调控功能器件
太赫兹(THz)科学技术既是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也是国家的重大需求。然而,作为一段全新的的电磁波谱,实现THz波传输与控制的相关器件极为匮乏,大大限制了THz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项目提出了THz波物质探测、低损传输、高速控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研制出多种实用化THz功能器件。本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1) 提出了THz波吸收的理论模型,研制出吸收率达到85%以上的窄带、多带和宽带太赫兹吸收材料,解决了传统电磁波吸收材料无法有效工作于THz频段的技术难题;(2)提出“人工电磁结构”与“电子功能材料”相结合构建可调谐太赫兹功能器件的思想,研制出开关速率达到0.1ms的太赫兹开关、调制速率达到10Mbps的太赫兹波调制器,带内透射达到80%的太赫兹带通滤波器,以及高效太赫兹功率衰减器;(3)基于高阻Si的深能级掺杂技术和石墨烯二维晶体材料,研制出宽带太赫兹波空间调制器,开关速率达到5MHz,空间调制面积达到3英寸,为提高太赫兹成像速率和分辨率奠定了基础;(4)提出极化约束实现太赫兹波导低损耗传输的新概念。基于“聚合物空芯波导”与“周期性金属光栅结构”的集成,研制出一种双面光栅聚合物空芯波导实现了单模的传输,大幅度降低太赫兹传输损耗到0.68dB/m,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 这一研究成果既加深了对THz波谱特性和基本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解决了THz传输、控制、波谱识别和应用成像的多个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成果的实施,可望实现载波300GHz以上高速无线通信,为太赫兹波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医疗诊断以及以及波谱成像等应用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Appl. Phys. Lett., Sci. Rep., Opt. Lett., Optics Express, J. Opt. Soc. Am.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6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 项,已授权专利7 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跟国内外综合比较,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太赫兹科学快速进入实际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Q波段连续波曲折波导行波管
曲折波导行波管是传统螺旋线和耦合腔行波管的折中,具有较宽的工作带宽和较大的功率容量,在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具有独特的优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性能,研制了新型慢波结构,以及毫米波段新型慢波结构真空电子器件。研制成功的Q波段连续波曲折波导行波管突破了高效率曲折波导慢波结构设计、加工与装配、大电流密度电子枪、大功率连续波输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大功率输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46 4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