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导热宽频强吸收吸波弹性体材料
高导热宽频强吸收吸波弹性体材料通过将氮化硼、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进行高效剥离、与纳米铁氧体颗粒杂化、采用高效均匀的混合搅拌和高精度的压延成型工艺制备而成,具有导热吸波性能、力学性能好、硬度低等特点,其导热系数大于3wm-1k-1, 吸收频宽(RL<-10dB)高达 5GHz,最小反射损耗低于-50dB,达国内先进水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基于双向梯形波的电磁流量计研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杨钰萍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6.9/2020.6 201631034227 刘玉洁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6.9/2020.6 201631034210 黄祺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7.9/2021.6 201731034414 黎峰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7.9/2021.6 201731034425 李正煜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8.9/2022.6 201831034413 任星星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6.9/2020.6 201631034306 杨柳 外国语学院/英语 2016.9/2020.6 201631131301 胡玉莲 外国语学院/英语 2016.9/2020.6 201631131304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陈波 外国语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实验师 传感器技术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电磁流量计的励磁技术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了解了已有励磁技术的优缺点,合理推导双向梯形波具有的优点——既有稳态部分利于数据采集与处理;又存在缓慢的上升和下降沿可减少微分干扰。故设计了双向梯形波励磁拟解决现有励磁技术微分干扰过大的问题,并可提高电磁流量计在流速测量中的精度。该项目一旦成熟推向市场时,可实现系列化生产,对提高流量流速测量精度,扩大电磁流量计的应用范围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8
碳纳米管 /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
碳纳米管的优越电磁波吸收性能, 在军事领域及民用领域里有潜在的 巨大用途。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对于国家安全、隐形作战装备研制、具有十 分重大的意义。碳纳米管 /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还可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可用于抗静电、电磁屏蔽,减少或者消除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及电磁设备 的干扰。 本研究显示碳纳米管 /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具有优良的雷达波吸收性 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
南昌大学 2021-04-14
集成型表面等离子体波生化传感芯片
1 成果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疾病监测、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对上述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监控,将一些危害降至最低,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这就需要一种可实时实地检测、操作简便的多应用传感器件。 表面等离子体波( SPP)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光学检测的传感器件,被广泛用于药物筛选、食物检测、环境监测和细胞膜模拟等方面。相对于目前常见的化学、电子、力学等传感器,SPP 传感器拥有实时检测、无需标记、对被检测物无损害、探测方法简单等众多优点。为了降低成本、 稳定性能、减小体积,集成型 SPP 传感器件的成为了现今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的集成型 SPP 传感器件普遍存在灵敏度低,探测范围小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 课题组从 2006 年开始合作从事集成型 SPP 传感器件研究,在清国家 973 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清华大学自主研究项目等项目资助下, 创新性提出一种基于 SPP-介质波导异质垂直耦合器的可集成生化传感芯片,并对传感芯片的传感特性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芯片的特点和性能如下:可集成,芯片体积小,可与便携设备集成;可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灵敏度较传统的集成型 SPP 传感器件高出一个数量级;可实现对传感区域的精确或者大范围调节;可实现对纳米量级大小的物质的探测;传感性能稳定,应用领域广泛。上述优点表明该芯片可以工厂大批量生产经营,也可以用于实验室的科研研究,在化学,生物,医学等多 个领域均有应用价值。查新表明,国内外目前尚未发现有相似原理的器件。 图 1 (a) 集成型 SPP 传感芯片与一元硬币尺寸对比图 (b) 传感芯片的显微镜照片2 应用说明可集成型 SPP 生化传感芯片在实验室经多次验证,可以实现对折射率液体以及纳米级薄层物质的高灵敏探测,并初步应用于对双酚 a(简称 BPA,一种塑料生长常用原料,每年生产将近 2700 万吨含 BPA 的塑料类物质, BPA 具有胚胎致畸性和致毒性)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对于 BPA 的探测极限浓度可以达到 0.1ng/ml (欧盟公布食品准则中水含有BPA 的最高浓度为 1ng/ml)。3 效益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产品, 而且此产品在疾病检验,环境监测,药品鉴别等多个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因此本仪器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空间。本传感芯片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对样品无二次污染,性能稳定,甚至对纳米量级的生化小分子探测均具有高灵敏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件, 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复合波片光轴对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波片光轴对准方法及装置。将待对准复合波片的两片晶片装在支架上之后分别安装在固定、旋转波片卡盘上;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起偏器后形成线偏振光;通过待对准的复合波片后,线偏振光偏振态发生变化;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透射光强信号可进一步获得待对准复合波片相位延迟波动量的变化幅值;比较相位延迟波动量的变化幅值的相对大小;通过电控旋转台控制旋转波片卡盘转动,直至将复合波片的光轴对准到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内。装置包括光源,起偏器,固定波片卡盘,旋转波片卡盘,旋转检偏器,探测器,电控旋转台,计算机,步进电机和电控旋转台控制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复合波片光轴进行高精度对准,装置简易,操作简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碳纤维/树脂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吸波材料即雷达吸波材料(RAM),是指能够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消耗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一类材料。目前,随着电磁波污染的日益严重,吸波材料在民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许多研究已证明,持续、高强度的电磁波照射会诱发细胞变异、诱发肿瘤、癌症等疾病,电磁波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本世纪重点治理的环境污染之一。不让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是不可能的,所以消除电磁波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吸波材料。这项属于电磁干扰(EMI)范畴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研究制备含有不同含量及分布的碳纤维(毡)树脂基复合吸波材料,主要研究碳纤维(毡)排布方式、含量对于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参数,实现材料对电磁波的宽频吸收、高效吸收、选择吸收的目的;其次,通过对纤维(毡)表面改性、添加电磁损耗剂、改变基体种类等制备具有刚性和柔性基体吸波材料,同时对吸波机理进行研究,以求开发一种低成本、宽频、高效、轻质的吸波材料。试样的制备采用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压缩模塑。将环氧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酰胺按质量比 2:1 搅拌均匀(E-44 型环氧树脂: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100:50~100:100 质量比),在真空干燥箱中脱泡,然后浇注到事先预热的半溢式模具中,模具中预置碳纤维或碳毡。在透波层表面加一层 S-玻璃布,目的是达到与自由空间的阻抗匹配,在模具底部也加一层玻璃布,目的是抵消由透波层玻璃布引起的应力,使试样不致弯曲而造成测量误差。然后将浇注好的模具在 60℃,10MPa的压力下固化 2 个小时,得到所需的 180mm×180mm,厚度为 4mm 的正方标准试样。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本研究通过两年多的大量实验,获得具有良好吸波性能和商用价值的环境功能材料。可用于消除环境空间中的有害电磁波。本课题组制备了材料样品,完成了 4 个专题的研究报告,发表论文 12 篇,申请专利两项。本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随着电信业的飞速发展,吸波材料的应用已深入到通讯抗干扰、环保及人体防护等诸多领域。 成本估算: 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E-44 环氧树脂:15.4 元/公斤,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24 元/公斤。碳纤维:300 元/公斤 每块试样用碳纤维:0.36 克 其他费用:电费,模具费,人工费 每块试样成本:约 4 元(180×180mm) 折合成本:约 120 元/平方米 应用领域:电磁波污染的防护,构筑微波暗室。 2、 连续碳纳米管纤维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碳纳米管被誉为超级纤维,是 21 世纪的基础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密度只有钢的六分之一,强度超过钢 100 倍,具有高导电导热性,导热性是铜的 5-8 倍,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能源电极,电场发射等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世界各国和大公司都争先投入抢占碳纳米管市场,近年来产业发展迅猛。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是无数碳纳米管构成的长纱线,轻于碳纤维,有高柔性,具有碳纳米管所有结构和功能特性,可编织和成型,较碳纳米管更接近应用,在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方面,极具潜力,可用于宇航、汽车用高性能复合材料、风力发电叶片、导电导热材料、电力传输电缆、高强编织物,智能纺织和柔性光电器件等。 基于天津大学的气相法制备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技术,研发碳纳米管纤维量产化技术,制备万米连续碳纳米管纤维材料, 研发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和相关新材料,在国内率先推出碳纳米纤维新产品,主导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方法是一步制备连续碳管纤维的方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2010 年天津大学技术团队取得关键制备技术的突破,纺出千米连续的碳纳米管纤维,为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气相纺丝法是以含碳原理和催化剂输入到高温炉中,在气流中生长碳纳米管并组装成丝,用机械的方法纺出碳纳米管纤维的新方法。主要成果包括发明了乙醇/丙酮混合碳源,发明了水密封反应器和致密碳管纤维的纺丝方法。目前已经取得连续纺丝数小时数千米连续碳管纤维,在方法、技术和材料性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碳纳米管的价格范围较大 2-20000 元/克,价格取决于碳管种类和纯度,有些容易合成,有些受制备限制,尚未量产化。目前市场上多壁管 2000 元/公斤,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高纯碳管价格十倍以上。高纯单壁碳管尚未量产,目前仍以克量计,纯度 80%的单壁管价格为 60 美元/克,高纯(>90%)单壁管在 1000-2000 美元/克以上。连续碳管纤维为双壁管,纯度 90%,短期可参考单壁管价格 60-2000 美元/克。 应用领域: 高性能复合材料、导电导热材料、储能材料、功能电子和织物,产业领域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化工和纺织等。 合作方式及条件: 技术合作与专利转让 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引领碳纳米管纤维新产业的发展
天津大学 2021-04-11
废弃菌糠发酵生产菌肥工艺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菌糠是指以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芯、甘蔗渣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工业 废料(如酒糟、醋糟、造纸厂废液及制药厂黄浆废液等)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 后的废弃培养基。菌糠主要含有物质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抗营养因子 和少量的蛋白质,这些原料作为培养基栽培食用菌后,通过食用菌菌体的生物固 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不经过食 用菌发酵前提高二倍以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均已被不同程度的降解, 其中粗纤维素降低了 50%以上,木质素降低 30%以上,棉酚降低 60%以上,同 时还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和生物活性物质。据报道,我国菌糠年产量在 200 万吨以上大部分当作废料而被浪费掉,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一些菌糠 可以被用作畜禽饲料,并且用废弃菌糠来改良土壤可以做到废物利用、改善环境,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壤绝大部分严重缺磷、缺钾,化学肥料中的磷元素和钾元素在施肥后 很快被固化,不再能够被植物使用。解磷菌、解钾菌及固氮菌是生物益生菌肥中 的主要菌株,使用这些土壤益生菌可以提高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磷钾的利用率。 如果能够利用废弃菌糠大规模培养这三种菌,制备成为生物菌肥,将会极大的增 211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加菌糠做为肥料的优势。本项目利用菌糠培养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制备成 为生物菌肥,预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拟利用处理后的废弃菌糠残渣培养酵母、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 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菌体量,获得制备微生物菌肥的最佳工艺路线。 天津大学从农业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出 7 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 FL7 表现出较好的解磷效果,FL7 解磷量为 436.63mg/L。该菌株已经于 2010 年 7 月 13 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进行保藏(保藏号:CGMCC NO.4008)。 本课题组还从农业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得到解钾菌 K3、固氮菌 N1。解钾菌 K3 解 钾量达 4.10mg/L、固氮菌 N1 固氮量为 1.81×10—2mol/L。 另外,天津大学已经建立了以菌糠为基质培养解磷、解钾、固氮菌的发酵条 件,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制备的菌肥中三种菌的含量达到 48.62×108CFU/g,其 中解磷菌 2.4×108cfu/g,解钾菌 25.22×108cfu/g,固氮菌 21×108cfu/g,均远高于 国标。 应用领域:生物、农业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活性氯化亚铜生产新工艺
活性氯化亚铜为白色立体晶体,微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和氨水中生成络合物,不溶于稀盐酸及乙醇中,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热水中迅速水解生成氯化铜水合物而呈红色。活性氯化亚铜主要用于染料工业,有机合成,硅化物,石油化工等生产中作缩合剂,催化剂,还原剂等,还用于杀虫剂,防腐剂及冶金,电镀,医药,电池等制造中。 传统的生产方法中一般是以金属铜粉或铜作为原料,首先制成硫酸铜,再进一步制成氯化亚铜,受到原料来源及价格的限制,使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市场供应紧张。本研究是以低品味铜为原料,经焙烧,浸取转化,首先将矿石中的铜与其它成分分离,并制成纯净的硫酸铜或氯化铜溶液,再加食盐,加入亚硫酸盐进行还原,生产氯化亚铜沉淀,用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即得产品。 根据初步预算,年产2000吨活性氯化亚铜的生产装置,总建设投资为500万元,年产值4000-4200万元,生产成本3000万元,年利税收入1000-1200万元,产品市场行情及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福建省唯一的公办工艺美术高职院校。2005年5月,由泉州德化技术学校、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德化成人中专学校及德化矿物质分析中心合并组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3月福建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4年4月更名获教育部备案。 学院座落在“世界陶瓷之都”“中国大学生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省最适宜人居住地”和“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泉州德化,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培养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学校”“泉州市平安单位”“泉州市‘5A’级平安校园”。 校园占地面积305亩,总建筑面积7.72万平方米;设有10个党政管理机构、6个教学机构和2个教学辅助机构;设置18个全日制专业,8个成人教育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40多人,“双师型”教师94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9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4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4人,另有外聘兼职教授、行业大师40多人,教师作品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项100多项。 学院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走特色办学之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建服务工艺美术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三大专业群,其中,工艺美术专业群服务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文化创意专业群服务现代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工艺商贸+”专业群,服务工艺美术产业的下游产业链。现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重点建设专业、是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校。有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人才培养项目、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精品共享课。学院积极探索“二元制”“大师班”“‘大师+名师’工作室”、“跨界培养”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111项,在国家级高职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已培养2万多名工艺美术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产业的宗旨,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和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创意产业。与60多家大型工艺美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6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福建省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陶瓷新材料应用技术工程中心、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福建省高级技师培养基地。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80个,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4项,合作企业研发技术项目17个,研发陶瓷釉水110多种,出版著作8部,校本教材20多种。学院坚持开放合作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泉州分院、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训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组建“泉州市文化创意职业院校联盟”,全方位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99个国家的1034名外国友人到学院体验学习陶瓷文化,今后每年有近500名的外国友人来校交流学习。 学院将秉承“博学、精艺、厚德、善行”校训和“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研发兴校、联企活校”办学思路,弘扬崇尚美教育本质,造就彰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美院特质,让学院和师生因美而名,让崇尚美成为学院的名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专注服务工艺美术全产业链发展、产教融合、开放创新、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特色鲜明”的现代高职院校。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75年,是全国4所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之一、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南省益阳市,背靠会龙山,面向秀峰湖,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在校学生6800余人,教师400余人。占地358.86亩,校内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894.4万元。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能够较好地满足师生对现代网络服务的需求。 主要行政机构有:党政办公室、宣传统战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后勤处、财务处、校企合作处、科研处、保卫处、信息处、纪检监察审计处、工会等。 院系和专业设置 :顺应“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时代旋律,面向湖南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产业,开设了32个高职专业及专业方向,建有服装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饰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湘绣艺术学院、 湘瓷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和思想政治课教学部等四系二院二部。主要专业有服装设计与工艺、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雕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时装设计与工艺、时尚箱包设计与工艺、陶瓷艺术设计、湘绣设计与工艺等。建校40年来,学院以准确的办学定位为前提,以科学的办学理念为灵魂,构建了高职类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2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面向工艺美术行业需求,开展岗位培训、资格认证和鉴定、学历提升等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 实习条件:现有278个实训室、工艺室和项目教学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152个,非遗大师工作室4个,艺术设计大师工作室3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3个。学院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于一体的开放型实习实训体系,能充分满足学院各专业教学需求。 办学特色与创新: 一是创建并全面实施“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项目导向工作室教学,将来自企业的设计、生产项目引入工作室,成效显著,并在全省广泛推广。 二是主动承担非遗传承保护重任,构建了“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文化研究、创新研发、传播推广”五位一体的非遗传承创新范式,成体系传承发展湘绣、陶艺、竹艺、根艺等民族工艺和优秀文化,引领湘绣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振兴发展。 三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在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四是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打造“精致校园”“特色校园”“人文校园”,铸造了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学子风采: 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莘莘学子是校园内最靓丽的风景。他们在这方土地上探索求真、锐意进取,追逐人生的理想,苦练生存的技能,吟唱生命的赞歌。他们正以青春的智慧与力量,饱满的激情和豪迈的气概,书写着自己美丽的人生诗篇。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91 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