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学用电脑无线麦克风
产品详细介绍本产品专门为满足学校配合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特点而研制生产,产品工作在2.4G(ISM)绿色频段,音频调制/解调过程全数字化。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通用性好、语音清晰、抗干扰性强的优点。产品具有麦克风、激光指示、遥控电脑PPT等文档翻页功能,各项功能同时使用互不干扰。接收器U盘形状的接收器前端有3.5音频输出孔,同时接收麦克风音频与遥控电脑信号。自带与电脑数据通信的HID接口,即插即用无需安装驱动软件。1.电脑的外接有源音箱的3.5插头可直接插入接收器的音频输出孔,直接作为麦克风扩音使用。2.将音频信号通过连接线插入电脑mic口,可用作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聊天、电脑录音等用途。3.电脑本身的音频输出孔(耳机)与外接音响功放设备相连,将接收器音频信 号接入电脑mic口。通过电脑声卡将人声与电脑播放的多媒体音频信号混音后送入功放,是多媒体教室常用的接法
珠海博纳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2.4G无线话筒笔型
产品详细介绍本产品由笔形无线麦克风与有源音箱组合而成,技术先进、使用安装方便、功能齐全。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很好的价格性能比。产品工作在2.4G(ISM)全球用免许可频段,音频以及控制信号在传输调制/解调过程中采用ID 码加密全数字化传输处理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通用性好的优点。技术特点:1. 数字加密:采用专业ID码加密传输技术,调制/解调过程全数字化。每台设备只有唯一的ID 码, ID 编码多达百万组,多间教室同时使用不会出现窜频干扰的现象。2. 自动搜频:麦克风具有自动搜索干净频道的功能,可有效避开Wi-Fi等同频带2.4G信号的干扰。3. 使用方便:麦克风(发射器)可以做到一“咪”走遍所有教室。使用者只需在与有源音箱3米范围距离内按下一麦克风开关键,便可自动完成的相互对频开机操作,而无需其他复杂的操作便可正常使用。可以做到每人一个麦克风,所谓“一师一麦” 随身携带,既干净卫生又无需专人管理。4. 体积小重量轻:业界首次采用纯铜金属打造的笔形管身。管体表面采用电镀装饰处理外观时尚靓丽,有效地降低了手握式无线话筒因使用时与手掌之间产生摩擦的触摸杂音。麦克风(发射器)含充电电池只有38g重。使用者可手持、插于上衣口袋或用吊带挂与胸前使用。方便随身携带,既干净卫生又容易管理。5. 绿色环保:超低的无线发射功率,电磁波辐射只有普通手机的1/90。避免长时间处于较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环境中对人体带来的损害,名副其实的"绿色无线咪"。采用可循环充电的锂电池供电方式,避免一次性使用的干电池对环境产生的破坏。6. 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一次充满电后连续工作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是同类产品中最具实用化的产品。同时内置锂电池管理模块具有低电压报警、充电指示以及充电完成后自动关机等功能。
珠海博纳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Ncomputing N500 终端无线版本
产品详细介绍
北京创信安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壁挂式无线扩音机
产品详细介绍 防啸叫壁挂式无线扩音机 本产品采用高保真防啸叫模块能彻底解决回音啸叫的问题。        产品特点:话音清晰、保真嘹亮,可靠性特高,音量调节灵活,耗电小。领夹无线咪每次充电十四小时可工作五至七天。
恩平市现代通讯器材厂 2021-08-23
多功能无线语音发射机
产品详细介绍RS-99328型多功能无线语音发射机        用途:适用于各类学校及其它教学机构配套外语和教材的学习。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听学校播放的外语广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水平。        功能与特点:电脑编程,全自动无人值守,按设定的时间定时开关机,并可连续循环放音,机内监听,发射功率可调,通讯半径2-5公里,工作状态夜光显示。在不破坏原设定程序的情况下,任意插话,并配有无线传声等功能。
丹东倍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2021-08-23
源牌无线遥控扩音机组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 采用单一指向性话筒,灵敏度高。 石英振荡线路,频率稳定度高,抗干扰性强。 采用高频VHF系统,180-260MHZ专业频率,具有广泛的选择性。 信号发射幅度可微调。 音量控制采用红外遥控技术,可与发射型录音机(选配)进行音频类(CD等)信号配合使用。 采用IC,消耗电能小,电池使用时间特长。 最新自动压缩电路,音量大,不失真,音质清晰洪亮。 采用SMT技术,品质极佳。 可固定教室使用,并且可联接组成校园广播网使用。
上海茂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新型凝血酶抑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
阿加曲班是一种凝血酶抑制剂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脑卒中及血栓疾病,其在世界各国治疗血栓等疾病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医学工作者对阿加曲班两个非对映异构体21(S) 阿加曲班和21(R)阿加曲班的高度关注,主要涉及21(S)和21(R)阿加曲班的分离或立体选择性合成及二者生物活性的差异。近年来,世界各国卫生组织对药物成分的要求和规定越来越严格,除了规定各种杂质的总含量和单一杂质的最高含量之外,对药物成分中允许的异构体或光学异构体逐一进行分离鉴定,并严格控制其含量。从降低治疗用量和减少对人体不良反应的角度,高活性单一成分光学活体作为药物代替消旋体是一个发展趋势。  阿加曲班两个非对映异构体21(S)和21(R)的分离工作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由于二者物化性质极为相似,因此分离难度很大。除我公司的研发成果以外,目前21(S)阿加曲班在国内外尚无任何文献报道,国内外公司都是在进行阿加曲班消旋体原料和制剂的生产,该项目的研发成果属于全球首创,我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打通产品的工艺,取得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及1项美国专利授权,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3篇。 该项目属于阿加曲班的产业化及其异构体21(S)阿加曲班的新药研发,属于国家一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本项目通过研发,创制出用于新药开发的化合物21(S)阿加曲班,并研究中间体、目标产物的合成新方法,通过手性拆分技术分离出21(S)阿加曲班,相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21(S)阿加曲班的疗效是R体功效的3-5倍,可减少用药剂量,减轻副作用,该药物的开发在高活性非对应异构体分离和选择性合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丰富了抗凝血临床用药选择,为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在手性拆分技术领域的深入探索提供借鉴。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磁光双控超分子纳米纤维可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利用修饰有线粒体靶向肽的氧化铁磁纳米粒子与修饰有β-环糊精的透明质酸构筑了一种超分子纳米纤维。该超分子纳米纤维可以经由光照或磁场(甚至包括很弱的地磁场)调控其形貌转换。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条件下,由于透明质酸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该超分子纳米纤维可以高效靶向肿瘤细胞,并且经过地磁场的导向聚集,诱导肿瘤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间聚集,从而特异性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该超分子纳米纤维可以作为一种方便的工具,不仅可以加深对动态或刺激响应性生物事件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发展。
南开大学 2021-04-10
一种可适应多种直径枝条的专用修枝育苗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适应多种直径枝条的专用修枝育苗剪,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连接两个主体的旋转节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结构一致,根据轴线对称分布,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从左至右分别依次设置有第一刃部、第二刃部、第一柄部和第二柄部;其中第一刃部内侧均规则分布有刃齿,第一柄部外侧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握把、第二柄部外侧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握把;第一刃部由左至右逐渐远离轴线,第二刃部由左至右逐渐接近轴线。本实用新型可适应多种直径枝条、效率高、不易滞涉、夹皮、短弹簧、可同时适用于育苗和修剪苗木整枝。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大型乙烯生产装置高温裂解炉结焦抑制技术及应用
我国乙烯装置的平均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7%。裂解炉是乙烯生产的核心设备,其能耗占到整个乙烯装置能耗的50-60%。裂解反应炉管的结焦导致装置能耗增大、乙烯产量下降、炉管寿命大大缩短。本项目在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实现了大型乙烯裂解炉高温裂解结焦抑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及推广,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陶瓷梯度涂层来抑制裂解炉管内壁结焦、渗碳、氧化的新技术。发明了内表面带有特殊陶瓷层及复合氧化物纳米薄膜扩散障的裂解反应炉管制造技术,开发了工业化成套制造设备及陶瓷复合炉管的焊接技术。发明了可在裂解炉使用现场重复实施的抑制结焦在线预膜技术。自主设计、搭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高温裂解结焦抑制技术中试放大及抑制结焦效果评价系统。开发了适合在大型裂解炉高速紊流、管内复杂表面状态下在线制备陶瓷复合预膜层的工艺。优化了结焦抑制剂的添加工艺。实现了上述高温裂解结焦抑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及推广。 结焦抑制技术在大型乙烯裂解炉上的成功应用,解决了制约乙烯生产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乙烯装置的长周期、高效、安全可靠运行,且可大幅度提升我国乙烯生产的技术水平。可推广应用于所有新建和在役乙烯装置、催化、焦化等石化装置、煤制油等煤化工装置等。 近 年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约6亿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6 67 68
  • ...
  • 447 4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