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温差发电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火焰发电
330mm×230mm×220mm,加热金属丝可发电,用电流表指示产生电流的大小。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烛火发电
底座尺寸400*300*70mm,模具一体成型,两端呈弧形,上翘47度,两面四角注塑有1.5mm脚垫,长度25*25mm,仪器整体高度235mm,装有一只50UA的电流表用来检测电流的产生,型号44C2,电表支架115*85*140mm,酒精灯直径100mm,高度120mm,容量250ml,发电部分有两根金属丝组成,支架尺寸50*50*165mm,金属丝连接一只陶瓷接线端,探究为什么不同物质的金属加热可以产生电流。
石家庄市艾迪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温差发电
底座尺寸400*300*70mm,模具一体成型,两端呈弧形,上翘47度,两面四角注塑有1.5mm脚垫,长度25*25mm,仪器整体高度330mm,底座上部装有白色水杯托架以防水杯倾倒,尺寸300*130*50mm,左边放热水,右边放冷水,托架采用亚克力粘合制成,托架右边装有一只直流电压表,型号85C1型,量程1V,连接使用4mm香蕉插件,可以直观看到电压情况,两只圆柱形水杯直径为75mm,高度80mm,模具一体成型。热传导金属为铝制表面拉丝处理,厚度4mm,两片传导金属紧紧扣着一只制冷片,上面一个装小电机直径25mm,风叶直径65mm,探究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为什么可以发电。
石家庄市艾迪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体发电
底座尺寸400*300*70mm,模具一体成型,两端呈弧形,上翘47度,两面四角注塑有1.5mm脚垫,长度25*25mm,仪器整体高度190mm,上面装有两只手形状的触摸电极,尺寸170*130*4mm,一只50uA的电流表,观察发电量大小,探究为什么人体可以发电。
石家庄市艾迪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槽式光热发电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及其优化
针对太阳能集热系统扰动多、大滞后和大惯性等控制难点,建立了适合控制器设计的简化分段非线性模型,并设计了基于预测函数控制策略的集热系统出口导热油温度控制系统。该预测函数控制策略在调节速度、超调量以及稳定性方面的控制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策略;与未简化的多模型预测控制相比,简化后的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的最大动态偏差增大了13%,但计算量大大降低,控制器的实时性也得到增强。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5-21
一种抗风浪海上漂浮式综合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风浪海上漂浮式综合发电装置,包括主浮体、副浮体、风力发电机、光伏发 电站、控制系统;风力发电机通过支撑装置设置在主浮体上;光伏发电站设置在副浮体上,副浮体连接 到主浮;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转速感应器、液位传感器、浮力调节装置。风速超过安全风速时,单片 机根据收集到的转速数据对浮力调节装置进行控制,使风力发电装置下沉从而降低重心,下沉过程也会 牵引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向中部收缩,聚集在支撑装置旁,提高发电装置的稳定性。风速低于安全风速 时,单片机控制风力发电装置上升,从而获得更好风力,同时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向外展开,进行光伏 发电。
武汉大学 2021-04-13
槽式光热发电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及其优化
针对太阳能集热系统扰动多、大滞后和大惯性等控制难点,建立了适合控制器设计的简化分段非线性模型,并设计了基于预测函数控制策略的集热系统出口导热油温度控制系统。该预测函数控制策略在调节速度、超调量以及稳定性方面的控制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策略;与未简化的多模型预测控制相比,简化后的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的最大动态偏差增大了13%,但计算量大大降低,控制器的实时性也得到增强。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一种对色散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仿真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色散聚光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仿真建模方 法,包括:(1)利用简单太阳大气辐射传输模式,得到入射的太阳光 谱和辐射强度数据;(2)进行膜系设计,得到输入光谱的输出光谱范 围和输出透射/反射率;(3)对系统建模创建实际系统模型,得到各 个子太阳能电池上的投射光谱数据和辐射强度数据;(4)创建系统所 使用的单结/多结太阳能子电池模型,得到各个子电池的输出响应;(5) 根据各个子电池的输出响应和投射光谱数据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机械能热能协同收集的动态型压电热电发电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能耗管理与供能问题日益突出。收集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低频振动与低品位余热为物联网分布式供能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低频机械能与热能的并向收集是近年来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基于压电(piezoelectric)/热释电(pyroelectric)收集振动热源的机械能与余热等静态型换能技术得到了一定关注,其通过耦合高电压输出的摩擦电(triboelectric)换能单元可实现高功率密度输出。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279 2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