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YHD-10型氧化诱导实验制样机
产品详细介绍YHD-10型氧化诱导实验制样机 关键词:DSC样品,切片,管材差示热量扫描仪热分析仪器氧化诱导期扫描量热仪DSC样品制作,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本机使用于GB/T19466.1-2004中样品制作,方便用于管材取芯、切片,切片尺寸可调、快速、表面光滑,满足实验要求。制品部件的试样:按照相关标准从最终制品(如管材或管件)切取圆形片材,获取厚度为(650±100)μm的试样。采用下述步骤从较厚的最终制品上取样:用取芯钻快速直接穿透管壁以获得一个管壁的横断面,芯的直径刚好小于样品坩埚的内径,为了在切取过程中防止试样过热,使用切片机,从芯上切取规定厚度的试样圆片,若期望得到表面效应的特性,则从内、外表面切取试样,然后将原始表面朝上进行试验。若期望得到原材料本身的特性,应切去内、外表面,从中间部分切取试样。二、设备主要参数1.X轴行程:200mm2.Y轴行程:50 mm3.Z轴行程:800 mm4.电机转速:3000转5.取芯刀:Ф5-Ф106.设备功率:0.5KW7.切刀:可换8.切片厚度:可调,手动9.切片精度:±10%10.电源电压:220V/50Hz11.可配合差热仪,管材剥离实验装置进行测试
北京圆通科技地学仪器研究所 2021-08-23
二氧化硅抛光液
该产品是一种碱性氧化硅分散体,具有极强的润滑性,即使凝结也不受影响。精度最高的胶质硅产品适用于精密五金、硅、蓝宝石和其他多种氧化晶体。与去离子水的推荐稀释比为1:1,PH值为9.5-11.5,与#450沥青或LP聚胺脂抛光皮搭配使用。
山东麦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1
化工催化剂及添加剂开发项目
高选择性负载型钯催化剂制备及清洁高效回收技术 项目介绍:该项目催化剂制备技术应用物化方法对载体表面的改性,采用附着-沉淀工艺应用于制备负载型钯催化剂,成功解决了活性组分钯粒子在载体上吸附率低,钯纳米粒子团聚、粒径大小、外形控制及负载催化剂活性金属组分分布均匀及负载均匀性难控的难题,获得2015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湖南师范大学 2021-02-01
汽车尾气三效净化催化剂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给城市空气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降低单车排放量,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关键是高效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开发。根据汽车工业和燃油品质的发展趋势,我们对汽车尾气净化的关键催化反应、净化催化剂的组成、稀土与(非)贵金属组分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尿素水热法、反相微乳液法等制备了高稳定性与高储放氧性能的稀土基储氧材料;采用纤维素模板法和反相微乳液法等制备了大表面积和高热稳定性的氧化铝基复合氧化物;为了降低净化催化剂的成本,充分结合我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开展了"稀土-非贵金属-微量贵金属"的催化剂设计方案,使催化剂的成本明显下降;发展了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形成了一次涂覆可制备出均质、稳定的整体式催化剂的专有技术;解决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化问题,在多家企业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用本技术生产的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净化器后,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达到欧-Ⅳ排放标准,同时核心技术在工业源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催化净化和天然气催化燃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负载型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
若将氧化物变薄到乃至单层,其表面自由能受基底金属的调制会向金属表面自由能靠近(化学势的混合),此时沉积在薄层氧化物上的金属就有可能处于高分散状态。研究人员在 Cu(110) 单晶表面生长单层 CuO 薄膜,再沉积铂 (Pt) 金属原子,得到 400 K 以上热稳定的 Pt 单原子模型催化剂。若将氧化物层厚度增加,相同沉积量的 Pt 原子则在室温下便会团聚,形成金属团簇。这种负载型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体系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通过吸附分子或者嵌入晶格来稳定金属单原子。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应用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属于化学催化剂领域。该固体酸催化剂活性组分是硫酸锆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分散性好,具有球形、椭球形或鸭梨形结构,粒子尺寸在30-900nm。本发明所制备出的硫酸锆纳米粒子可直接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游离脂肪酸合成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上述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是:所述游离脂肪酸和低碳醇的摩尔比为1∶40、固体酸催化剂与游离脂肪酸的质量比为0.2、反应温度为95℃。采用本发明催化剂,用于由游离脂肪酸合成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可以使脂肪酸的转化率提高,催化剂与产物易分离;无腐蚀性,对环境无污染;催化效率高,用量少,副产物少等优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聚醚多元醇新型双金属催化体系的制备
我国聚醚每年产能74万吨,年需求量70万吨左右。它主要用于制备PU(聚氨酯)泡沫、PU粘合剂、PU弹性体、PU密封料、PU合成革、PU纤维,纺织整理剂、液压油以及表面活性剂等领域。国内外制备聚醚多元醇多采用KOH为催化剂,以多元醇为起始剂,在KOH存在的情况下引发环氧丙烷的开环聚合而成。该工艺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不高,影响产率的提高且能耗大,成本高,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流化催化分解石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流化催化分解石膏的方法,将石膏与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混合均匀加入到流化反应器中,硫磺气从流化反应器底部进入与固体物料接触,反应分解石膏。反应得到的固相用蒸汽洗涤,洗涤后固相为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催化剂,干燥后循环使用。洗涤后的气相冷凝得到Ca(OH)2悬浊液用于制备钙盐。未冷凝的气相可单独或与石膏分解反应后的气相产物中的SO2按克劳斯反应制备硫磺,作为还原剂循环使用。石膏分解反应得到的气相经过除尘,降温,经分离制备不溶性硫磺,可溶性硫磺作为还原剂循环使用。剩余的气相可与H2S制备硫磺再作为还原剂循环使用,或生产硫酸。本发明石膏分解能耗低,分解速率快,产品附加值高,工艺环保先进。
四川大学 2016-10-09
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聚酯
研究团队发展并突破了Carothers建立的聚酯合成理论,提出了一种无催化剂缩聚的新机理,采用了一类能够形成五元环或者六元环酸酐的二元羧酸作为单体。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聚酯是仅次于聚烯烃的第二大类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纤维、瓶材、薄膜等领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商品化聚酯都是采用二元羧酸和二元醇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下通过熔融缩聚合成的。锑系催化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残留在聚酯中的金属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潜在危害,亟待开发新型绿色聚酯合成新方法,消除聚酯中残留催化剂的危害。 聚酯的工业生产一般分为两步反应:(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低分子量羟基封端齐聚物;(2)酯交换反应脱除二元醇获得高分子量聚酯。其中第一步酯化反应不需要外加催化剂,通过二元羧酸单体自身的羧基自催化即可进行,而所谓的聚酯催化剂实质上是第二步反应的酯交换催化剂。只通过第一步酯化反应就有效提升聚酯分子量,避免第二步酯交换反应的进行,是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唯一有效途径。早在高分子学科创立之初的上世纪20年代末,Carothers就研究了二元羧酸与二元醇可在羧酸单体自催化下熔融酯化缩聚,以期得到聚酯材料,然而产物分子量仅有2-5 kDa,性能太差而无法应用。酯化反应的低平衡常数和高熔体黏度下排除副产物水的困难,被普遍认为是导致自催化方法无法获得高分子量聚酯的原因。1941年,英国化学家Whinfield和Dickson受Carothers研究的启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酯交换策略,通过酯交换反应脱除过量的二元醇合成了分子量高、力学性能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并由英国ICI公司在194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几乎所有的商品化聚酯都是通过酯交换路线合成的,但是为了克服酯交换反应的能垒,催化剂的使用不可避免。Flory在1953年出版的《Princeples in Polymer Chemistry》上对此做了总结,认为自催化酯化缩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是不可能实现的。 研究团队通过对自催化酯化缩聚机理的深入研究,得出自催化方法无法获得高分子量聚酯的原因仅仅在于反应过程中的官能团比例失衡,而非酯化反应的低平衡常数及副产物难以排出。研究团队发展并突破了Carothers建立的聚酯合成理论,提出了一种无催化剂缩聚的新机理,采用了一类能够形成五元环或者六元环酸酐的二元羧酸作为单体。过量的此类二元酸与伯二元醇酯化形成羧基封端的预聚物后,通过三步串联的基元反应:质子转移、酸酐形成和再次酯化反应,使得体系中的醇酸官能团比例不断趋近于等摩尔比,从而在不需要外加催化剂的条件下获得了高分子量的聚酯。该方法中聚酯产物分子量增长呈现出独特的“加速”模式,从而在与传统工艺相近的时间内,通过熔融缩聚获得了一系列的高分子量无催化剂聚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ST)等。研究团队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聚合机理,优化聚合工艺,解决了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聚酯的单体普适性问题,实现了PET、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等芳香族聚酯的无催化剂合成。 本成果解决了聚酯工业的百年难题,属于国际首创,并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浙江大学 2022-07-22
单原子铁-氮-碳氧还原催化剂
纳米石墨烯是经由有机合成路线制备的稠合苯环组成的纳米片状材料,其结构可以在有机合成过程中精确控制,并通过碳谱、氢谱等手段表征。研究团队以自制的纳米石墨烯、商业化的含氮化合物、铁盐和二维石墨烯为前驱体,经过高温焙烧和酸洗处理,最终得到了高效的酸性氧还原催化剂。催化剂合成过程中,高温条件下三聚氰胺提供的氮原子倾向于取代纳米石墨烯的边缘碳原子,并以此锚定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 ...
  • 771 7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