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InertSustain C18液相色谱柱
产品详细介绍通常,硅胶基质的色谱柱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并能提供高的分离效率,但是,却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分析,而且其表面残留的硅胶基非常容易吸附碱性有机物。InertSustain C18 采用了一种彻底改变的新型硅胶,硅胶表面进行了独特的化学修饰, 使得硅胶表面活性位点能够被精确控制。InertSustain C18 不仅沿承了Inertsil 系列液相色谱柱的优势,例如极低的柱背压、对许多分析物质具有高惰性、高柱效,而且与很多溶剂有着很好的兼容性,还可以在宽pH 范围情况下分析,并且不同批次的柱与柱之间具有连续稳定的柱效。订购信息:--------------------------------------------------------------------------------分析柱 填料粒径:2μmMax. 最大操作压力80MPa(800 Bar) I.D. 2.1mm 3.0mm Length 产品编号 产品编号 30mm 5020-14351 5020-14361 50mm 5020-14352 5020-14362 75mm 5020-14353 5020-14363 100mm 5020-14354 5020-14364 150mm 5020-14355 5020-14365  
深圳市诺亚迪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WondaCract ODS-2液相色谱柱
产品详细介绍详细信息岛津技迩一贯秉承不断推出经济型消耗品的风格,最新开发出性价比极高的WondaCract ODS-2系列新型色谱柱,为您的色谱分析保驾护航!WondaCract ODS-2新型液相色谱柱特点:1.高理论塔板数,保证高柱效;2.高惰性,降低酸性碱性化合物吸附;3.高性价比,降低成本。填料物性参数:  硅胶基质 : 高纯度球状硅胶 键合基团 : 十八烷基 粒径 : 5µm 端基封尾 : 有 表面积 : 450m2/g 含碳量 : 13% 孔径 : 100A USP固定相 : L1 孔容积 : 1.05mL/g pH范围 : 2-7.5 ■色谱柱性能评价结果■订购信息
深圳市诺亚迪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InertSustain NH2液相色谱柱
产品详细介绍InertSustain NH2是在新型硅胶基质上键合了氨丙基的氨基柱,与市场上商品化的氨基柱相比,具有超高的稳定性。氨基柱主要用于反相分离模式无法分离的化合物,例如糖类或者维生素E。然而,保留时间偏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采用了新型硅胶,InertSustain NH2可提供超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定性和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物性参数硅胶 : 新型硅胶 键合相 : 氨丙基 孔径 : 3, 5 μm 封端 : None 表面积 : 350 m2/g 含碳量 : 7 % 孔径 : 100 Å (10 nm) 对应USP编号 : L8 孔体积 : 0.85 mL/g pH范围 : 2~7.5 各品牌氨基柱稳定性比较通过麦芽糖的保留时间比较市场上几种商品化的氨基柱。如下图实验结果表示,InertSustain NH2显示出更高的稳定性。麦芽低聚糖分析InertSustain NH2 分析柱InertSustain NH2 保护柱柱芯
深圳市诺亚迪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多级环流曝气及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1 成果简介利用生物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但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主要缺点:曝气池占地面积很大,曝气后气体排放造成二次污染;曝气过程中活性污泥、空气和污水三相混合不均匀,氧传递速率较慢,氧气利用率不高,使得曝气效率低;剩余污泥排放量大。本研究室基于多年来对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和工程应用的研究,提出了采用多级环流装置作为活性污泥曝气的新方式,并经过 10 多年的基础、应用以及工业化研究,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活性污泥的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多级环流曝气工艺。该工艺可改善氧的传质,增加氧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动力消耗;该工艺还可减少生物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的产量,减轻处理污泥的负担;同时,该工艺的生物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显著减小,可节约投资。该工艺已经完成了 20 吨/天的工业中试,通过了专家鉴定;并在处理印 染污水等方面已经建成了工业应用装置,目前运行良好。 在多级环流曝气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含有中低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水,本研究室又开发了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以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通过在多级环流塔内的悬浮污泥中添加具有特殊孔隙结构和尺度的载体材料,利用氧的传递阻力在载体内部形成厌氧菌生存的环境,构成专性厌氧菌生长区。通过被动扩散和流体的冲刷作用,有机物可以扩散进入载体内部,并被厌氧菌降解,同时载体内部的厌氧降解产物也可进入流化床主体,实现厌氧生物降解和好氧生物降解的耦合。该工艺具有高效的好氧降解过程和厌氧降解过程, 且将厌氧和好像过程结合在一个装置中进行,高度集成化,设备投资小、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该工艺已经在含酚废水、 PTA 废水、炼油废水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艺开发和工业模拟实验,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2 技术指标( 1) 多级环流曝气:溶解氧浓度可达到 6mg/L 以上,较廊道式曝气池,占地面积可减小 80% 以上,处理时间可缩短 50%以上。 ( 2) 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 COD 的容积负荷可达到 7g/L∙d 以上,对 COD 浓度小于2500 mg/L 的含酚废水、 PTA 废水等废水, COD 去除率达到 95%以上。3 应用说明该技术主要针对各类石化、化工及其他含有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小规模现场集成式污水处理(如机场、远郊住宅小区等)以及污水的点源治理。 多级环流曝气应用包括两种方式:① 以环流曝气塔式设备替换现有的曝气池、初沉池;② 在现有的深度在 4m 以上的廊道式曝气池进行改造。多级环流曝气塔为新型塔式曝气处理设备为专利设备,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显著优势。 20 吨/天的工业中试结果(乙烯综合废水, COD 约为 1000 mg/L,)显示,和该厂现有的廊道式曝气池相比,占地面积可减小 80% 以上,处理时间可缩短 50%以上, 出口废水稳 COD 定在 60 mg/L 以内,特别适合于土地资源紧张、处理效率要求高的生产、生活部门。多级环流曝气塔顶部还有集成的泥水分离器,可将出水中的污泥分离,在污泥沉降良好的情况下,可直接排放,不需要初沉和二沉设备,使设备投资、能耗以及占地面积大幅度降低;即使对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也可达到初沉的作用,节省初沉设备和运行费用。 通过对现有的深度在 4m 以上的廊道式曝气池进行改造,也可实现多级环流曝气,方法是在曝气池内改造曝气系统,加装多级导流筒内构件。其改造简单,投资小,但对废水处理的效果有显著的提高。采用多级环流曝气后,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浓度提高 50% (可达到 6 mg/L以上)以上,悬浮污泥浓度提高 30%以上,在达到相同处理效果的前提下,水力停留时间可减小 50%以上,处理负荷提高 50%以上,特别适合于对现有装置增容的技术改造。由于溶解氧浓度高,剩余污泥的产量也显著降低。 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通过在多级环流曝气塔中添加高孔隙率的聚合物填料,在填料内部形成的缺氧环境,可发生水解-酸化反应,通过水解-酸化将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进一步由装置中主体的悬浮污泥进行好氧代谢,实现了厌氧—好氧生物降解的耦合,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工业模拟装置的研究表明,对 COD 浓度达到 3500mg/L 的含酚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24h 内 COD 可降解至 100 mg/L 以下;对 COD 浓度达到 2500 mg/L 的 PTA 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16 h 内 COD可降解至 100 mg/L 以下;对 COD 达到 2000 mg/L, BOD/COD<0.1 的炼油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耦合环流曝气工艺, 24 h 内 COD 可降解至 60 mg/L 以下。上述处理效果,均优于传统的 A/O 或者 A/A/O 续批式联合工艺,占地面积低于这些工艺的 1/8。4 合作方式商谈。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皮纳卫星模拟分离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纳卫星模拟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架,水平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滑轨,与滑轨配合的滑座,一端与滑座固定连接的挂绳以及位于滑轨下方且与卫星的分离底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工装,所述挂绳的另一端与卫星固定连接并通过滑座的滑动带动卫星与安装在所述固定工装上的分离底板沿水平方向分离;本发明通过纯机械结构来固定和分离移动卫星,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运行可靠,能适应高低温环境,可以有效模拟卫星的分离,研制成本低。
浙江大学 2021-04-11
关于分离得到的高活性中和抗体的研究
B淋巴细胞是体内产生和分泌抗体的专职细胞,在抗击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从数量上看,抗体可以构成血浆总蛋白量的20%左右,并随着血液的流动在全身持续不断地巡视外来入侵的病原体,并对其实施强大的抑制和清除作用。在人体接种疫苗后所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中,B细胞所产生的针对病原体的抗体,特别是具有中和能力的抗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8例SARS-CoV-2感染者的单个B淋巴细胞中分离并鉴定出了206个特异性靶向RBD的单克隆抗体,发现这206个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活性与其竞争ACE2结合RBD的能力密切相关,并就一系列高活性中和抗体(P2C-1F11,P2B-2F6、P2C-1A3等)的假病毒和活病毒中和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王新泉团队解析了RBD与抗体P2B-2F6的复合物晶体结构,显示抗体结合产生的空间位阻可以抑制病毒RBD与ACE2的结合,从而阻断病毒的进入。这些发现表明,靶向RBD的中和抗体是针对新冠病毒特异性的抑制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清华大学 2021-04-11
轻、重颗粒(飘浮、悬浮颗粒)同时分离技术
废水、污水及海水处理中经常存在同时分离重质颗粒和轻质颗粒的问题。液固分离的主要方法是离心和过滤,一般情况下,能靠离心分离解决,不采用过滤分离方式。这是因为采 用过滤方式的系统复杂、运行阻力大,特别是处理细小颗粒时,返清洗频率高,降低生产率。传统的离心分离技术一般情况下仅是靠颗粒和水的密度不同、产生的离心力不同,而将 密度大于水的重质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密度与水接近或密度小于水的轻质颗粒,只能依靠 过滤方式分离。基于本项目研发成功的轻重颗粒同时分离技术所制造的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 充分利用了离心力场的特点,能将密度大于水和密度小于水的颗粒同时分离出来。不仅如此, 同时还利用了旋风分离器减阻技术,使该颗粒分离器的压力损失明显小于水力漩流器等同类 产品。另外,采取空间交错布置形式,使该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清华大学 2021-04-11
四乳区分离移动式挤奶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乳区分离移动式挤奶机,在车架的前端和后端装有车轮,在车架上设有集奶桶、支架和真空泵,在集奶桶上通过多根牛奶管道分部连接一个奶杯,各奶杯均挂在支架的顶部;真空泵通过传动带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真空泵的入口与真空罐的一个端口连接,真空罐的另一端口与脉动器的一端连接,脉动器的另一端通过多根真空管道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奶杯;真空罐的其他端口分别通过真空管道与集奶桶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移动式挤奶设备的基础上改进了集奶区,能将奶牛四个乳区的牛奶直接分开不予混合,直接分进四个奶桶里,不仅便于检测奶牛乳区患病情况并加以治疗,还可避免一个乳区患病污染整个奶牛的牛奶而造成的浪费。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关于超高通量分离膜的研究成果
纳米孔道的离子输运现象是材料科学和生物物理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当纳米孔道的尺度达到纳米即接近分子大小时,将会出现许多奇异的输运现象。研究这些输运现象对于了解细胞膜离子通道机制,制备新型高效分离设备淡化海水、处理污水,探索新型DNA测序方法等都有重要意义。基于核径迹高分子膜制备的纳米孔具有结构坚韧富有柔性并且可以高效大规模制备的优点,但是由于已沿用六十多年的传统化学蚀刻制备法不便可靠控制蚀刻速率,无法达到亚纳米尺度。刘峰和王宇钢课题组基于多年来核径迹纳米孔研究工作的基础(JACS,2008,2009;AFM, 2010,2011; EES, 2011等),首次通过高能重离子轰击高分子膜并进行充分紫外线照射,不进行蚀刻而成功制备亚纳米尺度的核孔膜 (Qi Wen, et al.,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6, Cover Highlights)。该膜具有超高离子选择性,比如阴阳离子选择性高达108,但导通量离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事实上,选择性和通量对于所有离子分离膜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2017年《Science》专门就此发表题为“Maximizing the right stuff: The trade-off between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selectivity”的长篇评述文章,指出分离膜研究的正确方向是要同时具有高选择性和高通量。通过优选高分子膜并利用新的制备工艺,刘峰、王宇钢课题组所获得的新型纳米尺度核孔膜,在保持碱金属离子与重金属离子高选择性的同时,将离子的输运率提高了3个数量级 (图A)。 这种纳米核孔膜的优异分离性能突破了传统的分离膜和氧化石墨烯等新型分离膜的局限 (图B)。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了高分子纳米孔模型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一方面由于孔的半径在0.5纳米左右极大减少了脱水势垒的阻碍从而极大提高了输运量,同时由于部分脱水的离子和表面吸附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保持了高选择性 (图C)。 这项研究揭示了纳米孔道的离子输运新机制,并且为突破高选择性和高输运率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该方法所制备的高分子膜在过滤重金属元素的水净化,制备新型电池等方面也有重要应用价值。
北京大学 2021-04-11
高效分离式热管采热供暖系统
1 成果简介近几年来,城市的采暖设施基本上向着集中式供暖发展,但对于城市中少部分以及农村大部分无法实现集中式供暖的家庭来说, 如何实现更方便高效的远距离供暖传输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巨大的低品味余热,大多数都被浪费了,如何能够方便高效利用这部分低品味热量,将热高效传输到远距离的地方进行使用,也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技术成果以内部有相变工质的热管为换热元件的热管换热循环控制系统,具有传输距离远,传热效率高、热管表面温度均匀(与热源温度相等)、自动循环控制方便等优点,可实现固体与固体或固体与流体间的传热、冷热流体不混合和控制露点腐蚀等,在国内的一些行业,如动力、化工、建材、冶金等工业中有应用价值。本技术成果申报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系统样机如下图:图 1 高效分离式热管采热供暖系统样机图 2 本技术与普通热水供暖循环换热量对比 图 2 是本技术与普通热水供暖循环换热量对比,普通热水循环供暖过程,热水系统与热源必须有换热温差,所以热水温度比热源温度低很多,流动到冷源释放过程中,因换热温差较小,所以最终换热量较低。本技术热管循环供暖系统的内部传热工质与热源没有温差,工质传递到冷源释放热过程中,其换热温差较大,系统换热量大。传输过程距离远,应用前景广阔。2 应用范围此系统可将低品位气体、液体等中低温热源( 40~300℃),进行高效远距离传输热量,传输热量的品味不降低,换热量大。适用于动力、化工、建材、冶金、电厂等有余热同时需要加热,但余热和需要加热的地方分离较远的场合,也适用于农村独立进行采热供暖。3 效益分析此技术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源进行远距离传输热量,换热量比普通水循环换热量高20~50%,系统初投资低,预计此系统一年半即可收回成本。此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余热,经济效益会根据具体情况更为节能。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390 3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