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网格状CuxS/Cu2o0,x=1.75~2复合类金字塔薄膜的制备方法
一种网格状CuxS/Cu2O,x=1.75~2复合类金字塔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作法是:将方块面电阻为10-14欧的FTO,依次用HCl溶液、洗衣粉溶液、异丙醇溶剂超声洗净,晾干;取含CuSO4和乳酸的混合溶液,以FTO为工作电极,铂片为对电极,采用电压法沉积;沉积后取出FTO,清洗烘干得Cu2O类金字塔薄膜的FTO;再将其放入Na2S溶液中处理,清洗烘干即在FTO上得网格状CuxS/Cu2O复合类金字塔薄膜。该方法设备简单,能耗低,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得物对太阳光吸收波长范围宽,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具有应用前景;可作为模版和反应介质直接合成其它具有窄禁带宽度的类金字塔形化合物,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一种钛基底上制备有机分子杂化TiO2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
一种钛基底上制备有机分子杂化TiO2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A、将纯钛片两次放入多巴胺溶液中各浸泡10-14h,得涂层模板;B、将没食子酸、己二胺配成混合溶液,置于35-39℃的水浴中,再将涂层模板在混合溶液中浸3-5h,取出超声清洗三遍,得有机分子层模板;C、将0.1-0.2 mol/L的(NH4)2TiF6溶液和0.2-0.4 mol/L的H3BO3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成混合液;再调节PH值至2.7-2.9;D、将有机分子层模板浸入混合液中,在45-55℃的水浴锅中浸泡10-40h,即得。该法在钛基底上制备得到的TiO2薄膜的结合力高、分布均匀、光电转换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5
荧光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微球的研发
项目成果/简介: 荧光二氧化硅微球(CDs@mSiO2)负载抗体等生物大分子针对病毒、细菌和疾病体外检测试剂盒。 技术指标(创新要点等): 1、使用性能优越的碳量子点取代稳定性差、荧光量子产率低的有机荧光染料和毒性大的无机半导体量子点; 2、通过调节碳量子点的合成原料,使得碳量子点偶联锚定在二氧化硅微球上,且不会引起碳点的荧光猝灭从而有利于连接抗体或生物大分子等,产品具有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势。应用范围: 应用领域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 CDs@mSiO2具有经济性、功能性和环境协调性等基本特性,CDs@mSiO2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性能好等优点,可用于病毒、细菌和疾病体外检测。效益分析: 应用领域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 CDs@mSiO2具有经济性、功能性和环境协调性等基本特性,CDs@mSiO2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性能好等优点,可用于病毒、细菌和疾病体外检测。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1、发明专利“一种两亲性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10213429.3; 2、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碳量子点的简易绿色合成方法” CN201410039846.6; 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荧光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201610060548.4; 4、发明专利“一种超大长径比的碳量子点聚苯胺复合纳米管及其合成方法”201610316536.3; 5、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荧光磁性纳米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10185776.5。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安徽大学 2021-04-11
同腔原位复合沉积铱-氧化铝高温涂层设备与工艺
同腔原位复合沉积铱?氧化铝高温涂层设备与工艺,涉及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领域。设备包括反应腔体系统、四条管路系统、真空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系统之间通过管路密封连接。四种前驱体源置于源瓶中,源瓶与四条管路分别相连。通过四个气动阀调控前驱体源的通入,N2作为源的载气,真空泵系统为设备提供一定真空度,尾气处理处理系统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处理后排放;通入Al(CH3)3、H2O源,ALD沉积复合材料的Al2O3层,通入Ir金属化合物、O2源,ALD沉积复合材料的Ir层,将Ir化合物源通入反应腔内高温分解,CVD沉积Ir层。按照复合涂层工艺方案沉积,得到耐高温抗氧化、高粘附力、抗热震的Re基Ir?Al2O3复合涂层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以及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成型技术及装备
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具有安全性高、环保、成本低等突出优点,是氟氯烃类发泡剂最有潜力的替代物。但由于二氧化碳在聚苯乙烯中的溶解度较低,且扩散系数较大,因此难于制备低密度的聚苯乙烯发泡材料。针对二氧化碳发泡剂的特点,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挤出发泡试验装置上,通过改变成核剂种类及含量,添加过氧化物控制发泡材料降解,与PMMA共混等改性手段,研究影响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因素,制备出低密度发泡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自行研制的XPS生产线,可针对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酯等进行连续挤出和注塑发泡成型,其中环保型聚苯乙烯保温板生产线已经在国内推广了10余条生产线。该项目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德合作国际项目以及国家环保部重点支持项目。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液相羰基催化氧化法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
本课题组在非均相氧化羰基化法一步碳酸二苯酯的进展 本课题组2000年就提出非均相一步合成DPC且在此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对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在其收率可达到26%、选择性能达到99%。发表有关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两篇,发明专利1项。申报并获得授权的与之相关的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项目2项,武汉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1项。所以本课题组的实验室小试成果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尚处于先进水平。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464978.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属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首先确定了氨法脱硫系统中的模型参数;输入上述模型参数,并设定一初始pH值、氧化空气量Q以及S4+和S6+的初始浓度,利用+4价硫的氧化率模型计算浆液池内+4价硫的氧化率;将计算得到的+4价硫氧化率带入进行检验,若不成立,则调整和的值重新计算,直至成立,并将得到的氧化率与工程中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通过调整模型中的pH值、氧化空气量Q、和的值,使+4价硫的氧化率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本发明中的氧化率模型能够对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提高氨法脱硫技术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深度脱除燃煤烟气硫氧化物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度脱除燃煤烟气硫氧化物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湿法单塔高效脱硫系统、吸收剂喷射系统和湿式静电烟气净化系统,所述湿法单塔高效脱硫系统与吸收剂喷射系统相连通,吸收剂喷射系统与湿式静电烟气净化系统相连通,湿式静电烟气净化系统与烟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燃煤烟气中SOx的综合净化,实现SOx超低排放,达到燃气标准并可进一步实现SO2和SO3的深度净化,实现SOx排放浓度低于20mg/Nm3。
浙江大学 2021-04-11
荧光碳量子点/二氧化硅微球的研发
荧光二氧化硅微球(CDs@mSiO2)负载抗体等生物大分子针对病毒、细菌和疾病体外检测试剂盒。 技术指标(创新要点等): 1、使用性能优越的碳量子点取代稳定性差、荧光量子产率低的有机荧光染料和毒性大的无机半导体量子点; 2、通过调节碳量子点的合成原料,使得碳量子点偶联锚定在二氧化硅微球上,且不会引起碳点的荧光猝灭从而有利于连接抗体或生物大分子等,产品具有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势。
安徽大学 2021-05-09
苯的同系物芳环选择性氧化制备相应酚
成果描述:苯的同系物及取代苯衍生物存在环氧化和支链氧化,相应的产物在精细化学品,医药中间体、染料等行业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是由苯一步催化氧化羟基化的研究和方法较多,而对有侧链的芳烃底物的一步氧化羟基化的,尤其是高选择性和较高底物转化率的报道很少,因为反应很容易在侧链进行生成相应的醛和醇。 本成果提供对苯的同系物及取代苯衍生物芳环及取代基的选择性活化的催化剂。经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浸渍负载硫酸铁后烘干,制得的载铁活性炭,在30℃左右的温和条件下,在乙腈反应介质中对一些典型芳烃底物的芳环羟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对于含给电子取代基的底物甲苯、乙基苯、对二甲苯、苯甲醚和二苯甲醚等时,底物转化率增加,分别为29.1%、20.1%、19.8%、39.4%和48.5%,生成邻、对位羟基化产物(对二甲苯除外);主要得到了较高的环羟基化选择性,分别达到了90.8、73.0和63.4%。市场前景分析: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生产企业,使用该项技术,可以避免副产物,环氧化产物单程收率高,原料可回收进一步使用,生产过程更容易达到环评要求。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催化剂活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活性良好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催化剂重复3次,活性保持基本不变。 国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5 46 47
  • ...
  • 79 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