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TE-700Plus 一体化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系统
TE-700Plus 一体化便携水质多参数检测系统 ▷产品简介:TE-700Plus 一体化便携水质多参数检测系统采用军用级高强度防水手提安全箱一体化设计,1个360°自动旋转式比色管检测系统,2个自动比色皿检测结构,同时可检测两个相同污染物的水样,双温区消解模块,数字化集成系统,彩色液晶触摸屏,光纤检测技术,进口光源,专业水质检测仪系统,内置高容量锂电池,仪器性能稳定、测量准确、测定范围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满足国标 《HJT399—200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GB11893-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下水、中水、地表水中多种水质污染物的检测 . 运用于水质检测实验室、市政、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及教育科研高校、电厂、疾控中心、造纸电镀、水产养殖和生物药业、石化、煤炭、冶金、纺织、制药、食品等行业 . ▷技术参数: *双比色检测系统:1个360°自动旋转式比色管检测系统, 2个自动比色皿检测结构, 同时可检测两个相同污染物的水样  电池:内置大容量锂电池40000mAh 光学检测系统:光纤检测系统 显示: 7寸彩色液晶触摸屏 自动校准:仪器具有自动校准功能 自检:仪器具有自动检测,出错报警功能 光源:进口冷光源(可达10万小时以上) 检测准确度:≤±5% 波长范围:340-900nm 波长准确度:±1nm 波长半宽:4nm 分辨率:001 重复性:≤±2% 存储:可存储100万组数据,可自由调用查看 测量项目:COD 、氨氮、总磷、总氮、浊度、悬浮物多项指标 测量范围:COD(5-10000mg/L)、氨氮(0.01-150mg/L)(分段)、总磷(01-100mg/L)(分段)、总氮(0.01-100mg/L)、浊度(0-2500NTU) 预存曲线:预存1000条曲线,可供用户进行选择、校准、添加等操作 双温区消解:双温区8孔多功能消解 消解温度范围:0-200℃ 消解模块具有双保险高温过载保护 专用水质消解系统,固化常规消解项目,一键式操作消解,消解完成自动报警提示 打印方式:标配内置热敏打印机 数据传输:配备USB接口和串口传输功能,蓝牙接口选配
天尔分析仪器(天津)有限公司 2022-07-06
富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减压再生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减压再生系统及方法。它是将富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经加热器加热,并通过增压泵、液相流量计使增压的富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进入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管程进行再生,再生后得到的吸收剂贫液从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管程下端输出;在真空泵的作用下,由吹扫蒸汽发生器产生的低温吹扫蒸汽,由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壳程下端进入进行协助再生,再生后的CO2在低温蒸汽的吹扫和真空泵的抽吸作用下,经冷凝器除水后得到高浓度的CO2气体。本发明通过在膜接触器内降压操作代替传统加热再生的方法,降低吸收剂富CO2溶液的再生能耗,可以解决化学吸收法分离燃煤烟气中CO2的高能耗问题。
浙江大学 2021-04-11
超临界二氧化碳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及发电装置与发电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及发电装置与发电方法,锅炉包括裤衩腿型单炉膛,炉膛两侧对称布置至少两组分离器,该分离器的上排气口连接烟道,回料段设有外置换热器;其中,炉膛内布置冷壁,炉膛外侧设有与冷壁连通的集箱,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设有低温再热器、上级省煤器、下级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外置换热器内设有高温加热器以及高温再热器,循环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本发明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结合裤衩腿型单炉膛,得到大型化、高效、相对低排的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由其驱动的发电系统发电效率提高,配套的发电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材料初始经济投入小。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有压快速逆气流热脱附热氧化修复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压快速逆气流热脱附热氧化修复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制备有压氧气,并对有压氧气进行升温;取污染土壤并预处理,然后将升温后的有压氧气从底部向上通过污染土壤,使得污染土壤与有压氧气逆流接触,形成含有气态有机物的热氧气;将含有气态有机物的热氧气减压后燃烧,彻底燃烧氧化残余的有机物,形成含颗粒物的废气;将含颗粒物的废气降温、净化,最后排放,得到净化土壤;将净化土壤冷却后回填场地,完成修复。本发明优点在于工艺与装置相对不复杂,设备费用合理;处理能力强;有机污染物的理论去除率高;土壤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利用新型介孔二氧化钛晶体的钌原子单分散以及电化学高效析氢
一种独特的仿生矿化刻蚀法,合成钌原子单分散的介孔单晶TiO 2 ,析氢性能极其优异。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元素面扫描测试结果表明,单个钌原子的均匀分散在具有介孔结构的TiO 2 晶体中。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首次证实,钌表现出异常的+5高价态而非+4价,而晶格中的部分钛原子接收来自钌的电子形成Ti 3+ 。在0.1 M KOH电解液中,Ru-TiO 2 的起始过电势仅为82 mV,通过铝还原调节样品的电子结构,其析氢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起始过电势降低至45 mV,10 mA/cm 2 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仅为150 mV。通过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计算证明,Ru 5+ 与Ti 3+ 协同作用降低了氢吸附能,使得其与氢吸附火山顶更为接近,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析氢性能。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掺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碳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碳材料粉末基底和负载在碳材料粉末基底上的掺 杂锌和钴的氢氧化镍,所述碳材料粉末的质量百分比为 1wt.%~99wt.%,所述镍、锌和钴的摩尔比为 80-98:1-10:1-10。其制法为:将碳材料粉末与溶剂加入到反应器中,超声波振动处理,得到充分润湿 的碳材料;将镍盐、钴盐及锌盐加入到超纯水中,配制成混合反应溶液;将混合反应溶液加入到充分润 湿的碳材料中,以喷雾的方式加入强碱水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中国科大在常压二氧化碳加氢制备长链烯烃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铜-碳化铁界面型催化剂,实现了常压下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备长链烯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氧化气氛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加载装置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氧化气氛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加载装置项目招标公告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详见附件正文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6日08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西北工业大学 2022-05-27
La2O3-Al2O3热障涂层中稀土氧化物的作用及高温相稳定机理研究
本成果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制备出的喷涂粉末形貌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不同的La2O3的添加方式以及添加量的涂层的性能,探讨了稀土氧化物La2O3对Al2O3等离子涂层性能的影响,及La2O3在等离子涂层中的作用,同时对喷涂粉末与涂层的相态及高低温条件下的相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持相稳定性的涂层。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 使用纳米粉体颗粒团聚的方法可以制备符合出符合等离子喷涂要求的粉末,同时其制备出的涂层性能优于传统微米级粉末涂层。 (2). 添加部分La2O3可以抑制Al2O3涂层中晶粒长大,且Al2O3- La2O3涂层更致密,与Al2O3涂层相比,Al2O3- La2O3涂层在抗击热冲击、抵抗热氧化、涂层结合强度方面均有部分提高,但涂层隔热性能与Al2O3涂层相当。 (3). Al2O3涂层中添加部分La2O3与MgO可以制备稳定相的LMA,制备的LMA涂层呈现板片状结构特点,有利于降低涂层内部残余应力,因而可提升涂层性能,其在结合强度、抗击热冲击、抗氧化及隔热性能发面均优于Al2O3- La2O3涂层与Al2O3涂层。 (4). 在1400℃下保温100h,Al2O3涂层与Al2O3- La2O3涂层均会发生γ→α晶形转变,影响涂层的性能,而LMA涂层可保持相稳定性。LMA等离子涂层因其优异的性能可做为传统Al2O3涂层和Y-PSZ涂层的替代者。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缓冲溶液从硫化氢酸气中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710005.9) 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用缓冲溶液从硫化氢酸气中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属于脱碳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首先将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缓冲溶液与未脱碳的硫化氢酸气进行混合反应吸收酸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部分硫化氢,得到含碳酸氢钠和硫氢化钠的脱碳富液,然后加热脱碳富液,使脱碳富液中的硫氢化钠发生水解反应,转化成氢氧化钠,水解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脱碳富液中的游离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酸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生成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6 147 148
  • ...
  • 161 1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