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印制电路互连通孔与盲孔的电镀铜配方及应用
电镀铜配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城市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与示范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各地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调整中出现了许多工业企业遗留地块的重金属 污染问题。有一些厂区由于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在土地的重新利用上存在着很多争议,有的废弃厂区闲置 至今。严重的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地区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城市污染土地的处理一般 要求时间较短,而土壤淋洗技术是利用淋洗液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置换出来的技术,正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和 快速性而被广泛地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并且应用于野外实际治理中。
中山大学 2021-04-10
区域空气质量集成展示与实况发布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技术成果提出了以silverlight技术为基础、以 多维度发布数据融合为表现方式、以WCF技术为数 据库访问及通信方式的区域空气质量实施发布的技 术路线,结合自主研发的区域空气质量空间分析的 优化算法,提出了空气质量 -气象场 -地理信息等 要素多维集成动态展示的技术方法,通过交互与融 合,共同形成了我国新一代区域空气质量实施发布 业务平台,不仅提高了我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与表 征能力,并且为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信息公开 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与分析工具。
中山大学 2021-04-10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研究方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微纳设计与加工、生物模式形成与组 织发育建模。 项目简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编号 61327802)等资助下,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 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 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 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猪。 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源物导入细胞的方式,细胞显微操作技术广泛 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为了减轻实验操作者的工作负担,研究者开发 出自动化微操作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胚胎注射、机器人化单精注射、 机器人化贴壁细胞注射等多类微操作。然而,目前自动化微操作的操 作过程与手工操作类似,这些操作在保证操作本身高效、高成功率的 同时,并没有考虑到微操作对后续生物过程(如后续细胞培养)的影 响,因此无法获得显著优于手工操作的生物结果。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 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 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 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 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 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 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 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 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 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 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 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
南开大学 2021-04-11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处理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
项目成果/简介:本项目包括三大核心技术: 1、强制冷凝 VOCs 废气处理设备,创造性地将强制换热技术改造后应用于 VOCs 强制冷凝处理工艺中,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回收经冷凝的 VOCs 物质,同时回收废气中的温度生产热水。设备内表面均采用实验室自行研发的特殊拒油涂层处理,以防止有机物质对冷凝器的污染,提高冷凝装置稳定运行效率并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2、开发的光催化氧化剂和附着技术 克服纳米光催化剂易团聚、易流失的弊端,开发出新型快速的光催化剂负载技术,能够大大推进光催化剂在废水、废气中的实际应用,负载材料廉价易得,加工方便,寿命长,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在吸附 VOCs 物质的同时,直接发生光催化反应,将 VOCs 物质完全矿化。 3、开发的高效苯吸收液及分层技术 采用特殊吸收液配方制备能够分层的高效苯吸收液,能够有效地 吸收废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净化 VOCs 废气。吸收的 VOCs 物质能够静置分层,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富集,方便下一步的回收分离,吸收液可以重复使用。 三大技术可以互相结合为工艺组合,在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有价值物质的回收、油烟净化、企业 VOCs 治理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已成功解决了河北省三家企业的 VOCs 处理与排放问题。应用范围:VOCs 治理工况复杂、技术路线众多也决定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特点:市场分散,需求多样化,企业要想把规模做大很困难。正因为市场分散,VOCs 治理行业要垄断也不容易,市场完全开放,各家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以30%的速度增长。 VOCs 污染治理正在起步,有望撬动近 700 亿产值。目前,国内VOCs 污染平均治理成本约 500-600 万元,按每座工业园 5 家企业参 102与治理,省均 150 个工业园区,全国 20 个省保守估算,市场空间将达到 625~750 亿元。未来,随国内 VOCs 排放标准有望提高,VOCs治理投资有望进一步增加。 投资估计:投资 500 万元, 经济和社会效益:利润率 20-30%,经济效益显著,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效益分析:自 2005 年企业进行 VOCs 产生全过程分析,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2013 年于宏兵承担了环保部大气污染治理应急项目 VOCs 污染控制欲核算方法研究项目,对工业企业 VOCs 排放特征、排放量核算技术方法和 VOCs 处理技术绩效进行评估,建立了天津的 VOCs污染控制体系。在 VOCs 污染前端预防、后端治理技术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南开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以南开大学科研平台为依托,自身拥有 XRD、同步热重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中型仪器共计 25 台,价值合计 300 余万元,拥有非常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科研工作。
南开大学 2021-04-11
银杏叶创新提取分离技术与设备和质量标准化
项目研究使用创新的提取和分离设备,利用目前国内外没有研究过的超磁辐射聚能提取器来提取银杏叶,比起传统的煎煮回流、渗漉等方法,更加节省能源,利用生产空间小。重要的是在提取过程中对要求限度极低的银杏酚酸经过了转化分离,使所得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酚酸含量小于5ppm,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的含量更高,杂质更低,易于进一步处理,最终产品质量远高于同类产品,达到或超过美国和欧盟标准,开创国内银杏叶提取的新技术工艺、新设备仪器,新生产质量控制系统,具有科技创新值得推广使用的意义。同时,对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制订高于国内标准的测定指标,使其能更科学、更有利的起到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虽国内有银杏叶提取物的标准,但其低于美国或欧盟标准,而该项目制订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达到或高于美国或欧盟标准。在目前同行业中领先。而且,在利用创新技术设备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的银杏叶提取物工艺的现代与标准的国际化,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及国际PCT专利的申请,保护创新的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技术与创新,为产品国际化创新建立良好的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组合型智能化家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1、整体定位;组合型智能化家用空调器是一种基于全新的控制策略的空调。 2、技术特点 (1)全新的观念,全新的目标 新的追求——人感舒适度,既封闭环境下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空气流速的综合与协同,一种以最佳人感舒适度为控制目标的家用空调装置将取代仅以最佳温度为控制目标的家用空调器。 (2)新颖的方法,先进的技术 人感舒适度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间具有相互制约、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的关系。我们首次提出了在综合语言场中并行、协调处理诸因素的因果关系定性推理模型;采用了瞬时静态控制与过程动态控制有机结合的控制策略;同时,采用通用并行算法与知识库共享等技术,提高智能化程度。 (3)实用化功能,组合型装置 对比中见本质。与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模糊空调器相比,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以下特征:   (4)在现有空调器的基础上,增加烟尘传感器并与加湿器,通风机等“内在联结”。在窗式的情况下,构成组合型,一体化的空调装置;在分体式的情况下,有一附加设备与主机相联即可。无论何者,均基本上保持现有空调器的机电结构,并统一在装入空调器内的智能控制器的控制之下,并行采样、并行发出控制命令。 (5)增加一室外传感器。为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人体的损害,而对“温度舒适区间”作一动态调整。 (6)由于对人感舒适度所含诸因素进行并行、综合、动态之处理,故可有效地防止“空调综和症”。 (7)一旦根据国际(或地区)标准设定舒适区间后,即可全自动运行并进行制冷制热的全自动的转换,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不用摇控器等)。 (8)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寻优功能;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具有对柜式空调与中央空调“终端”处理的普适性。 现在,组合型智能化家用空调控制器已通过国家家用电器检测中心的正式检测(检测报告编号WK—94—020),全部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4 1 05764.X)。 与普通空调器应用范围相同,可广泛的应用于家用空调及宾馆饭店和单位等场所,可应用于柜式、分体、窗式等型空调中。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倍半萜衍生物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倍半萜衍生物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晶型A的X‑ray粉末衍射图谱中,2θ衍射角在6.840±0.2、9.390±0.2、15.980±0.2、16.830±0.2、17.780±0.2、18.760±0.2、19.340±0.2、20.400±0.2、21.910±0.2、23.280±0.2、25.520±0.2、26.680±0.2、27.490±0.2、32.110±0.2、32.300±0.2、37.980±0.2、44.230±0.2的位置对应有特征衍射峰。本发明所述的晶型A结晶度高、基本上具有不吸湿性;显示出更有利的溶解动力学。
南开大学 2021-04-10
柑橘优质生产与贮藏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该项目研究开发了柑橘采后冷链物流监控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智能网络型监控系统,对柑橘从种植农户、批发企业到售卖终端的整个物流过程涉及的各物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整合了计算机、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多项新型技术,形成一种全新的数据采集、调控与应用模式,开发出一系列配套的监控设备和平台数据服务。项目的开发有效增强了果实采后品质提升,降低物流损耗,成果在浙江省椪柑产区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应用,降低物流损耗 20%,物流节能近 50%,对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1 272 273
  • ...
  • 377 3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