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工业控制系统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需求分析及融合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控制系统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需求分析及融合方法,包括分析系统中的资产,明确其相关属性,形成系统资产清单;根据系统资产与危害事件之间的关联性确定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哪些危害事件需要进一步采取功能安全保障措施,进而确定对系统中功能安全需求集;分析资产的固有漏洞及其可能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及对应的防护措施;判断需要加强保护的系统资产,进而确定资产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所有资产需要的保护措施就形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典型特色果蔬贮运及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典型特色果蔬如苹果、桃、樱桃、番茄等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深受大众的青睐。但是,上述水果鲜果的生产存在较强的季节性以及水果本身的易腐性,因而水果鲜果的贮运与加工问题日益突出。 本项目系统研究并阐明了热处理、1-MCP(1-甲基环丙烯)、拮抗酵母及结合处理对苹果、桃、樱桃、番茄等采后贮藏品质和病害的影响机理,确定了最佳采后处理方式,开发了新型保鲜剂和纳米包装材料,优化了应用技术体系。明确了植物酚酸类物质对高花色苷含量的浆果果汁色泽稳定的机理,创建了抗氧化冷破碎结合保温液化果蔬新工艺,开发了多种复合果蔬汁新产品。探明了植物酚酸对花色苷具有增色和稳定效应,抗氧化冷破碎结合保温液化果蔬新工艺有效地抑制了原料破碎过程中褐变酶活性,激活了内源降解酶活性,提高了出汁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胡萝卜素、黄酮、花色苷等生理活性物质有效溶出及γ-氨基丁酸富集,提高了香气和热敏性营养素保存率,使果蔬汁在复合过程中其色泽、风味和营养稳定并相容。项目成果获中国食品食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特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果蔬贮运及加工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对研究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技术分析 梨是我国第三大水果,我国梨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在农业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针对我国梨品种结构不合理,晚熟梨占比过大,果实品质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传统杂交育种效率低,培育优异性状聚合的新品种极其困难等突出问题,项目组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重点开展梨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成果。 1、创建梨种质资源库,挖掘优异种质,并作为育种材料。系统收集不同生态型梨属植物1600余份资源;创建分子与表型相结合的梨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开展资源的规模化评价;创建梨DNA指纹图谱数据库,以及包含成熟期、果实品质、抗性等29个重要性状的表型数据库;构建包含180份特异种质的骨干亲本资源库。 2、揭示梨的分子遗传基础,创建梨高效分子辅助选择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应用于育种实践。解决高杂合植物基因组组装的世界性难题,绘制了国际首个梨全基因组及遗传变异图谱;建立世界首个梨基因组数据库,系统挖掘调控梨成熟、色泽、石细胞及抗性等重要性状功能基因42个;构建最高密度梨遗传连锁图谱,精确定位11个品质性状32个QTL,发明果实色泽等性状的分子鉴定标记13个,并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创建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以花粉“速冻缓融”长期保存、促进杂种萌发成苗为核心的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3、育成了优质早熟、中熟及特色红梨新品种12个,优化了梨品种结构、提早了市场供应期。利用“骨干亲本+种间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育种技术,创制122份优异种质;育成早熟品种‘翠冠’、‘早白蜜’、‘宁早蜜’、‘宁酥蜜’和‘夏清’,提前了鲜果供应期。 4、创新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创建梨“刻槽高接”品种更新技术,发明倒“个”形高光效新树形,解决了品种更新慢、传统树形不合理及果实品质差等问题;发明梨树液体授粉技术,授粉用工量节省90%,实现节本增效;研发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制定了《梨花粉制备与质量要求》、《梨施肥技术规程》等标准10项。 该项目已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育成早熟、中熟及特色红梨新品种12个;制定标准10项;发表论文272篇,其中在Genome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8篇(被SCI论文引用694次);出版《梨学》专著。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农用无人机及作物智慧管理技术与装备的创制和应用
农田信息快速精准获取是肥药减施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实测信息的农田智慧管理是实施化肥农药“双减”和产量品质“双强”的重要手段。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农田信息快速精准获取是肥药减施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实测信息的农田智慧管理是实施化肥农药“双减”和产量品质“双强”的重要手段。经过近十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无人机及卫星遥感作物信息高效融合获取与智慧管理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信息快速感知与肥水药精准管理两大难题,创新形成了国际领先的多源信息融合和肥水药精准管控技术产品。主要技术创新包括: 1.首次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实时飞行性能的GNSS-IMU导航捷联解算控制融合算法,研制了多旋翼、直升机等两类12种农用无人机及适应多种作业模式的飞控系统,打破了日本雅马哈等同类无人机和MicroPilot等著名飞控系统对我国的封锁和垄断;首次研制了快拍式28波段(520g)、5波段(250g)和全反射式光栅成像微型光谱仪,分辨率为2nm,优于德国UHD185的8nm;突破了地-星融合的作物养分和病虫害检测技术,实现了遥感与农学模型高精度时空统一,时序MODIS数据解析由8-16天1km提升到逐日10-30m,病虫害发生短期预测精度提高8%。 2.发明了路径跟踪控制算法和分段式地头转弯精准接轨优化策略,攻克了弱GNSS信号下的自动导航难题;发明了无人机变载荷的重心平衡技术,研制了16种系列机/车载喷施装备和基于作物高度/作物密度/病害程度的精准对靶施药机具,实现了无人机和地面精准变量作业;首次研制了适用于水稻、水生蔬菜等复杂水田环境的无人空气动力船及船载装备,实现了水田的自动化除草、施肥施药作业,节肥省药10%-35%。  3.创建了集地面/无人机/卫星遥感信息获取融合、智慧决策和精准作业于一体的云平台管理系统。提出了植物-土壤养分一体化平衡施肥策略,建立了浙江省“两区一田”全覆盖的田块养分解析图;创建了高精度三维数字果园,在全球最大的荔枝生产茂名基地等进行了应用,节水8%,减药25%,减少劳力20%,增产10%,优果率提高23%。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 44 件(美国专利3件),发表论文 64 篇,出版专著 3 部,软著登记14项。经多位院士和专家评审,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制定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2项、浙江制造标准1项。研发的产品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14种产品被列入国家及省市农机推广补贴目录,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创汇近2亿元。成果近三年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累计综合效益21多亿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浙江大学 2022-07-22
西湖大学宋春青团队与申恩志团队研发CRISPR FISHer技术
CRISPR FISHer,即实现了活细胞单拷贝基因成像的标记系统,是基于CRISPR技术而来。它具有追踪任何特定细胞固有或外源DNA序列的潜力,极大地拓宽了活细胞成像的应用范围,为生物学过程研究和生物医学诊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湖大学 2022-10-19
速高精度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与轨迹规划
成果简介(1) 运用动力学中凯恩(KANE) 动力学方程结合牛顿一欧拉算法, 对含有闭链结构的机器人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导出了一种新的、 计算量少的基于 KANE 方程的机器人动力学算法, 该算法是一种通用算法, 很易于计算机实现, 不仅能处理开链结构的机器人动力学, 还可不经拆链就可方便地解决含有闭链结构的机器人动力学;(2) 利用分布参数法结合拉格朗日方程, 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弹性动力学分析方法, 导出了含有弹性构件的机器人广义运动微分方程, 该广义运动方程具有通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造纸黑液中有机质提取与废水低成本处理工艺
成果简介造纸工艺中的高浓度废水成分复杂、 有机质极高, 难以达标处理, 导致部分中小型企业直接排放, 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所提出的复配混凝沉降+空气催化氧化+两级电催化氧化处理技术, 可以实现有机质的有效提质, 达成水资源和有机质的返生产循环消纳或是商品化高效利用目的。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已完成实验室研发, 如下图所示; 在现有废水处理设备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历史感知的数据去重碎片消除方法与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数据去重系统中的碎片消除方法,该 方法利用历史信息准确地识别碎片,系统内存开销少且恢复吞吐率高。 该方法首先对数据流中的文件进行分块、求指纹,查询索引找到重复 数据块;然后在上次备份记录的稀疏容器集合中查找重复数据块的容 器 ID,判断哪些重复数据块属于稀疏容器。对于属于稀疏容器的重复 数据块,将其重写到新的容器中。该方法在备份过程中,只需记录下 相关容器的利用率,内存开销极小。本发明还提供了相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能源发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直联系统的孤岛运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发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直联系统的孤岛 运行方法。新能源发电系统采用互同步控制方法为孤岛电网提供电压 和频率支撑,为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孤岛电网的换相提供了必要 条件。通过新能源发电系统互同步控制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控制器的 相互配合,能够保证当地负载的电压幅值和频率的稳定,并能够将新能源发电系统发出的电功率向远方负荷输送。本发明打破了目前新能 源发电系统通过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向远方负荷输送功率时必须和 主电网联接的局限性,实现了新能源发电系统与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 统在脱离主电网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 CPN 的面向服务软件性能建模与仿真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CPN 的面向服务软件性能建模与仿真分析方法,面向服务软件性能模型包 括软件模型和负载模型;软件模型包括服务模型和交互模型;负载模型包括工作负载模型和外部负载模 型;每个服务模型都具有一个服务内部结构模型;工作负载模型包括工作负载开始模型、工作负载结束 模型;外部负载模型包括外部负载开始模型、外部负载结束模型。仿真分析方法首先对面向服务软件负 载模型中的参数进行配置,设置仿真执行的步数或时间;创建监视器,对面向服务软件以及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5 286 287
  • ...
  • 377 3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