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致力于开发性能优异、绿色、实用的纳米晶发光材料研究。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和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研制出一种基于铜铟硫(CuInS2)和铜铟硒(CuInSe2)的新型、绿色、低毒荧光纳米晶材料,已在白光照明、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相关的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已申请了专利。本项目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性能优异,波长可在500-900 nm之间调控,荧光量子产率超过50%,可作为荧光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面向高流明密度固态光源的关键荧光材料
本项目提出采用常压流动气氛烧结制备Ce3+:YAG基荧光陶瓷的技术路线,大幅降低荧光陶瓷的制备成本,打通荧光陶瓷大规模商业化进程的一个最重要环节。 通过复相结构、气孔控制等手段提高出光效率。同时,为获得更高光色品质的透明晶态荧光体,正在积极研发Ce3+、Eu2+离子激活分子筛衍生物透明晶态荧光体,获得紫外激发下具有高效、高猝灭温度的绿、红发光新型荧光体。提升高流明密度固态光源的光品质。相比荧光单晶及荧光玻璃,荧光陶瓷在光品质调控上更具优势;制备成本低、易于实现批量生产;离子价态稳定,基质结构调控自由度大;显色指数、色温调制能力强;易于复杂形状制备,以提高出光效率或实现光场分布设计。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09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的荧光探针分子研究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M(CO)x 作为一种非经典现代配合物,在新材料的制备,金属的分离提纯,有机合成催化剂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但大多数羰基金属有机化合物易挥发或升华,是有毒难控。开发可靠, 高灵敏度和方便的金属羰基化合物检测分析方法尤为重要,但关于金属羰基化合物检测的很少。实验室正在进行利用荧光技术检测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通过试剂颜色变化定性或定量检测 M(CO)x。
兰州大学 2021-01-12
基于石墨烯、氮化硼等二维材料的防腐应用
已有样品/n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纳米结构,且具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的导热性等特性,在防腐涂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石墨烯、氮化硼等二维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不透过性,作为金属基底与腐蚀环境的阻隔层而保护基底不被自然环境所腐蚀。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及块体剥离法可分别制备直接生长于金属表面的大面积石墨烯、氮化硼薄膜,或粉状的石墨烯、氮化硼纳米片。通过化学气相沉淀法,二维材料可以在任意形状的金属基底的所有暴露面上生长,实现对金属表面的全面保护。市场预期:该技术可应用于精细元器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光变色聚合物材料
光致变色聚合物具有光学各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在某个温度范围内兼有液体和晶体二者特性,也称为流动的晶格。具有变色聚合物的多数物质呈现螺旋状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构成,多数为液晶聚合物,通常螺距(P)在可见光范围内,当螺距为可见光区某一波长时,就显示对应的色彩,如红、绿、蓝色,三基色是显示各种颜色的基础,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千万种颜色的变化。自发现100多年了,在几度至几十度,能达到宽温100℃以上的变色材料很少,特别是变色聚合物研究起步晚,变色区间窄而不稳定,东北大学制备的变色聚合物宽达250℃以上,最高达300℃以上,居国际领先,宽温变色物质为应用提供技术基础。变色聚合物具有下列独特性能: 1.修复功能,表明材料可以在高低温之间反复使用。 2.光致变色性能。选择反射与选择透过:在外界光源照射下,垂直于观察绿色聚合物膜时,看到绿色,即反射绿光,而透过光为红光,即选择透过;Bragg反射:斜观察绿板为蓝色或蓝紫色,取决于观察角度。这种独特性能是其它物质不具有的。以上性能性能用于防伪具有原创性。 本项目经过十几年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发明并研制出具有选择反射的光功能高分子材料,实验研究表明,它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除可用作不可复制的防伪材料(它是集一级、二级和三级防伪于一身的防伪材料)外,还可以在光学(如光学开关、屏蔽材料)、轻工(如服装、装饰、涂层、纺织)、信息(新型大容量信息存储材料)等领域获得奇特的应用。 从表中可见彩色聚合物无论在研究与生产都具有原创性与先进性   获7项专利,核心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北大学 2021-04-11
聚合物复合PTC材料
聚合物复合PTC材料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很快的高科技产品,该种材料其电阻随温度作非线性变化,具有正温度系数(即所谓PTC特性),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值时,电阻急剧增加。利用这一特性做出的自控温加热材料,能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具有保温和控温的功能。美国将此项技术列为不转让类技术。 与陶瓷PTC材料相比,聚物合复合PTC材料具有成本低,易于加工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纳米氮化钒及纳米碳氮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氮化钒及纳米碳氮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粉状钒酸铵、碳质还原剂和微量稀土等催化剂为原料,按一定配比将它们溶于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制得溶液。然后将该溶液加热、干燥,最后得到含有钒源和碳源的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粉末置于高温反应炉中,并通入还原气体作为反应和保护气体,于800~950℃、30~60min条件下,制得平均粒径<100nm、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氮化钒及纳米碳氮化钒粉体。本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四川大学 2021-04-11
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致力于开发性能优异、绿色、实用的纳米晶发光材料研究。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和自然基金项 目的支持下,研制出一种基于铜铟硫(CuInS2)和铜铟硒(CuInSe2)的新型、 绿色、低毒荧光纳米晶材料,已在白光照明、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相关的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已申请了专利。 本项目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性能优异,波长可在 500-900 nm 之间 调控,荧光量子产率超过 50%,可作为荧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白光LED用远程荧光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白光LED用远程荧光,就是将荧光粉与高分子基材均匀混合,通过合理地设计和预制透镜,并制备成远程荧光预制薄膜和集成封装光源模块,产品具有以下特点:提高出光效率、减少眩光;减少光衰和色漂移;提高产品的颜色一致性和良品率;降低封装成本、光引擎模组制作成本和二次配光成本;提高光源的显色性。 其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 针对不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氮化镓界面态起源
已有样品/n基于超低温的恒定电容深能级瞬态傅里叶谱表征了LPCVD-SiNx/GaN界面态,在70K低温下探测到近导带能级ELP (EC - ET = 60 meV)具有1.5 × 10-20 cm-2的极小捕获界面。在国际上第一次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在LPCVD-SiNx/GaN界面发现晶化的Si2N2O分量,并基于Si2N2O/GaN界面模型的第一性原理分析,证明了近导带界面态主要来源于镓悬挂键与其临近原子的强相互作用。由于晶化的Si2N2O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13 3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