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XM-821胎儿血液循环及胎盘模型
XM-821胎儿血液循环及胎盘模型   XM-821胎儿血液循环及胎盘模型由胎儿、胎盘及脐带3部分组成,显示母体面、胎儿面及胎儿的血液循环结构。 尺寸:高50cm 材质:玻璃钢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ZL- WXH-IA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系统
简单介绍: ZL- WXH-IA兔肠系膜微循环观察系统主要用于家兔的肠系膜微循环实验分析,该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实时采集并记录实验过程。并可以通过ZL-620U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时监测动物心率,呼吸率,血压等实验参数。*后根据图像具体分析血流等参数。该实验模块模块采用半人工辅助的方法进行分析,以达到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分析目的,实验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详情介绍: 一.显微镜参数 1、物镜:4.5X2、工作距离:16mm3、物镜总光学放大倍率:0.6X~7X4、总光学放大倍率:5.2x-63x5、变倍比:12:16、照明:可调光LED同轴照明7、视场范围(mm):0.92x1.22~0.07x0.108、可移动LED冷光源,亮度可调二.摄像机参数1、有效像素:300万2、像元尺寸:3.2μm×3.2μm3、曝光时间:47μs ‒ 3s4、有效增益:1 ‒ 8x5、曝光功能:手动曝光 / 自动曝光 / 区域曝光6、数据接口:USB2.0 B型接口,480Mb/s7、白平衡自动白平衡 / 一键白平衡 / 区域白平衡三.肠细膜实验平台1、一体化设计ABS工程塑料2、收纳的输液架,高度500-1100mm可调3、捆绑家兔四肢的扣式结构设计,方便重复使用4、恒温加热,可调范围25-50℃5、底部尺寸:长300mm,宽220mm6、高度调节范围:100-600mm
安徽耀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5
XM-D013大小循环电动模型
XM-D013大、小循环电动模型   XM-D013大小循环电动模型的心脏作冠状切面,显示心脏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及整个心动周期内的搏动状况与血液循环的生理机制,模型模拟人体心脏心动周期的活动,利用灯光的流动,演示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用于中小学校与大专院校讲解人体解剖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脏结构、心动周期与血液循环的途径。 一、显示内容: ■ 左右心房收缩,回心血由开启的房室瓣口流入心室。 ■ 心房舒张的同时,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 动脉瓣开启,血液由心室流入动脉。 ■ 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 左右房室瓣开启,血由心房流入心室。 ■ 显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二、技术参数: ■ 尺寸:51×23×86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13大小循环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低温冷却液循环泵厂家直销
产品详细介绍低温冷却液循环泵 DLSB-50/10、20、30、40、60、80、120 DLSB-80/20、30、40、80、120 用途特点: DLSB-系列低温循环泵,是采取机械形式制冷的低温液体循环设备。具有提供低温液体、低温水浴的作用。结合旋转蒸发器,真空冷冻干燥箱、循环水式真空泵,磁力搅拌器等仪器,进行多功能低温下的化学反应作业及药物储存。 大型低温冷却循环泵恒流、恒压、循环液可满足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超高真空溅射仪、X光机、激光器、加速齐电灯贵重仪器设备的降温需要。对于高纯金属、稀有物质提纯、环境实验及磁控溅射、真空镀膜等大型设备,可提供满足对温度、水质纯净要求的冷却水。该设备特别适用于需要维持低温、常温条件下工作的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是医药卫生、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冶金工业、大专院校、科研、遗传工程、高分子工程等实验室的必备设备(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做大容量的低温冷却液循环泵)。 (1)国际著名厂家原装全封闭压缩机组、循环水泵,性能先进、质量可靠; (2)制冷机组专用继电器、保护器、电容器、制冷部件,为进口原装高品质器件; (3)数显温度显示、微电脑 控温,操作简单、醒目; (4)循环系统采用防腐材料,具备防锈、防腐蚀、降低温液体污染的功能; (5)用电动搅拌器在本机内可直接完成 ; (6)(-40)-(-60)℃条件下的实验,可把冷却液输送给所使用的场所,内设有循环泵。(予华和长城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郑州杜甫仪器厂 2021-08-23
CCA-20冷却水循环泵
产品详细介绍CCA-20冷却水循环泵技术参数: 型号:CCA-20 型 循环方式:密闭式循环 温度调节范围:-20℃ ~ 20℃ ( 不加热 ) 温度调节精度:± 2℃ 冷却能力:450W(at 液温 10℃ ),350W(at 液温 0℃ ),260W(at 液温 -10℃ ) 冷冻机:空冷式输出 350W·R 407C 外部尺寸:206(221)*401*540重量:25kg 电源:220V50HZ 
郑州市亚荣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白光LED用含氮硅酸盐绿色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光LED用含氮硅酸盐绿色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该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Ca2-xSi(O4-yNy) : xEu2+,0.003≤x≤0.06,0.1≤y≤0.8。其制备过程为:(1)以硝酸钙(CaN2O6·4H2O)、硝酸铕(EuN3O9·6H2O)正硅酸乙酯(C8H20O4Si)、氮化硅(Si3N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前驱体,(2)将所得前驱体与氮化硅粉体混合均匀,在非还原性气氛下于1000~1200℃焙烧2~4小时,获得Ca2-xSi(O4-yNy) : xEu2+荧光粉。所得发光材料,发光性能显著,在近紫外到紫光波长范围(300~400nm)有宽带吸收,发射出强度高的绿色光(500~504nm)。通过氮化硅与前驱体的混合焙烧,在不需要任何还原气氛下,将Eu3+还原为Eu2+,制备方法简单、安全。
四川大学 2021-04-11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示范
1. 背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氨氮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如何进一步削减工业废水氨氮/总氮的排放总量,是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的根本措施。2. 关键技术:高效吹脱与氨资源化技术及装置3. 技术原理本项目针对传统氨氮吹脱技术目前存在的缺点,通过对氨吹脱塔填料及塔内件结构等的改进,强化气液传质过程,在提高氨去除效率的同时,降低气液比,缩短吹脱时间,从而显著降低能耗;同时开发新型氨吸收-解吸溶剂,采用高效吸收-解吸技术获得一定浓度的氨水,从而实现吹脱气中氨的高效回收与资源化,同时吸收-解吸溶剂能循环使用,从而消除二次污染,变废为宝,进一步降低氨氮吹脱技术的运行成本;进而运用集成化技术,对氨氮吹脱技术和氨高效回收资源化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形成高效、节能、低成本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预处理集成技术,满足工业企业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技术需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氮掺杂碳中空微球在燃料电池阴极中的应用
成果介绍项目采用氮掺杂碳中空球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构建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器件,提高燃料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采用无模板法控制合成氮掺杂碳中,空球实现分子水平上对材料构筑过程及对该含氮多孔材料结构、组成及其对氧还原催化活性的有效调控。市场前景在当前环境下,寻找新型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贵金属铂的用量,并对氧还原反应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项目未来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的方法
本发明属高分子化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的方法。利用均苯四甲酸二酐与取代苯进行傅克反应,制备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甲酸,并分离取代苯甲酰基对苯二甲酸和取代苯甲酰基间苯二甲酸;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甲酸在氯化试剂作用下反应制备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甲酰氯,进而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苯甲酰基对(间)苯甲酰叠氮。该叠氮化合物在高温下通过Curtis重排生成异氰酸酯化合物,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获得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胺,利用氨基与酮的缩合反应,直接缩聚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本发明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使用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使其能够应用于光电材料、电驱动聚合物、医药等领域。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创制氮高效农作物新种质
化肥的低效利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更导致了大量营养元素的流失,成为水系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的重要因素,已严重威胁环境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是一项惠及农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和措施。 从不同的植物资源中大规模克隆与氮素吸收、转运、同化和再动员相关的功能基因或调控元件,通过基因表达与功能分析,筛选出一批氮调控因子与功能基因,构建氮高效融合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到农作物中去,使得农作物提高自身对氮的吸
南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34 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