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示范
1. 背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氨氮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如何进一步削减工业废水氨氮/总氮的排放总量,是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的根本措施。2. 关键技术:高效吹脱与氨资源化技术及装置3. 技术原理本项目针对传统氨氮吹脱技术目前存在的缺点,通过对氨吹脱塔填料及塔内件结构等的改进,强化气液传质过程,在提高氨去除效率的同时,降低气液比,缩短吹脱时间,从而显著降低能耗;同时开发新型氨吸收-解吸溶剂,采用高效吸收-解吸技术获得一定浓度的氨水,从而实现吹脱气中氨的高效回收与资源化,同时吸收-解吸溶剂能循环使用,从而消除二次污染,变废为宝,进一步降低氨氮吹脱技术的运行成本;进而运用集成化技术,对氨氮吹脱技术和氨高效回收资源化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形成高效、节能、低成本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预处理集成技术,满足工业企业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技术需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氮掺杂碳中空微球在燃料电池阴极中的应用
成果介绍项目采用氮掺杂碳中空球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构建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器件,提高燃料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采用无模板法控制合成氮掺杂碳中,空球实现分子水平上对材料构筑过程及对该含氮多孔材料结构、组成及其对氧还原催化活性的有效调控。市场前景在当前环境下,寻找新型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贵金属铂的用量,并对氧还原反应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项目未来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的方法
本发明属高分子化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的方法。利用均苯四甲酸二酐与取代苯进行傅克反应,制备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甲酸,并分离取代苯甲酰基对苯二甲酸和取代苯甲酰基间苯二甲酸;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甲酸在氯化试剂作用下反应制备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甲酰氯,进而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苯甲酰基对(间)苯甲酰叠氮。该叠氮化合物在高温下通过Curtis重排生成异氰酸酯化合物,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获得取代苯甲酰基对(间)苯二胺,利用氨基与酮的缩合反应,直接缩聚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本发明制备聚二氮杂环辛四烯,使用原料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使其能够应用于光电材料、电驱动聚合物、医药等领域。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模块组合式微循环生物脱氮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组合式微循环生物脱氮反应器。反应器主体为集装箱体,内部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反应器垂向自下至上设分布区、反应区、分离区。分布区包含下循环道、升流导流室、降流导流室,设进水管、布水管、进气管、曝气管、排泥管、环流分隔支撑板、单元分隔支撑板。反应区设直管式填料,由升流导流室和降流导流室分隔为升流室和降流室,用作脱氮污泥浮升和沉降的通道。分离区包含上循环道,设环流分隔延伸板、单元分隔延伸板,气室,气体排放口、溢流槽、集水槽、排水管等。本实用新型以直管式填料为内构件,建立多个微循环反应单元,可提高反应器的有效高径比,改善反应器水力学行为,加快生物脱氮反应;在微循环反应单元中,亚硝酸边产生边转化,可消除亚硝酸所致的生物毒害和碱度消耗;反应器采用单元‑模块‑反应器逐级集成,便于反应器的制造、运输、组装、拆卸、检修以及按需扩容和按需搬迁。
浙江大学 2021-04-13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创制氮高效农作物新种质
化肥的低效利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更导致了大量营养元素的流失,成为水系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的重要因素,已严重威胁环境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是一项惠及农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和措施。 从不同的植物资源中大规模克隆与氮素吸收、转运、同化和再动员相关的功能基因或调控元件,通过基因表达与功能分析,筛选出一批氮调控因子与功能基因,构建氮高效融合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到农作物中去,使得农作物提高自身对氮的吸
南开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低成本高盐高氨氮有机废水处理
低成本高盐高氨氮有机废水处理;含盐量〈1600mg/L,氨氮〈35mg/L,总氮〈50mg/L;本厂现有污水处理工艺为蒸发脱盐后进入生化UBF+A/O达标排放,寻求专家团队一起合作开发更低成本高效处理高盐高氨氮有机废水技术。
济宁康德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8
一种磷硅镉单晶体的生长方法与生长容器
一种磷硅镉单晶体的制备方法,以富磷CdSiP2多晶粉末为原料,工艺步骤为:(1)生长容器的清洗与干燥;(2)装料;(3)将装有生长原料并封结的双层坩埚放入三温区管式晶体生长炉,然后将生长炉的高温区和低温区以30~60℃/h的速率分别升温至1150~1180℃、950~1050℃,并保持该温度,继后调节梯度区的温度,使温度梯度为10~20℃/cm,当所述生长原料在高温区保温12~36h后,控制双层坩埚以3~6mm/day匀速下降,当双层坩埚下降到低温区并完成单晶生长后,使其停止下降,在低温区保温24~72h,保温时间届满,将高温区、梯度温区、低温区的温度同时以20~60℃/h降至室温。一种单晶体生长容器,由内层坩埚和外层坩埚组成,内层坩埚与外层坩埚之间的环形腔室内加有调压用CdSiP2多晶粉末。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温高压微波物化处理含磷污水的系统和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微波物化处理含磷污水的系统和方法,属于水污染治理领域。该系统由加药泵、除磷药剂溶储罐、管道混合器、微波发生器、提升泵、微波反应器、除磷反应柱、湍流压力突变器、空气扩散器、浮选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压滤机、减压阀、加压溶气水储罐、空压机以及加压泵组成。本发明利用微波选择性加热获得高温,利用微波和压力突变的双重作用促进气泡破灭的瞬间产生高压的特点,获得了高温高压的化学除磷反应的条件。与传统的常温常压的化学除磷法相比,本发明具有除磷效率高、反应时间短,节省除磷药剂成本等优点,有助于降低水体磷的富营养化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染物深含磷废水污度削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基于自制改性水合硅酸钙、上流式好氧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脱氮+强 化除磷组合工艺,利用生态、生物工艺对特征污染物进行吸收和降解,以同时高 效去除尾水中的氮、磷等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污染物,使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削减 90%以上。 创新要点 (1)本项目选用钙:硅(C:S)摩尔比为 0.5-2.1 间的硝酸钙等钙盐以及硅酸钠等硅酸盐,通过改变通过分散剂的种类、分散剂的投加量、混合反应池的搅拌速度和温度等条件,以制备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化学除磷方法的特异性磷吸附剂; (2)本项目由射流曝气喷头、减压仓以及聚丙烯微孔过滤管组成的超微气泡发生装置产生超微气泡(直径 5-10 μm)后,由于超微气泡能够实现在水中的部分沉降,因此具有比普通气泡更高的氧转移效率,进而可以大幅提高生物法除磷工艺中好氧吸磷效率; (3)本项目采用生物脱氮与物化法强化除磷组合工艺:进水由提升泵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溢流到快滤池,快滤池的出水自下而上经过脱氧池以降低水体中的溶氧,出水进入兼氧池实现硝基氮的反硝化以去除总氮,出水流入絮凝反应池在搅拌下强化混凝,最后在除磷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自下而上流过无烟煤填料装置,出水达标排放流入湖体。
江南大学 2021-04-13
金属元素分析仪, 锰磷硅分析仪,分析仪器
产品详细介绍 南京金牛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各类钢铁成分分析仪器,铸造生铁化验仪,有色金属分析仪,多元素分析仪,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电脑碳硫分析仪,五大元素分析仪等高速分析仪器,产品高、中、低档齐全。一、碳硫主要技术指标:1、测量范围:碳0.02%~6.00%  硫0.002%~2.00%;2、测量时间:C、 S约45秒;3、测量精度:符合GB/T223.69-97 GB/T223.68-97标准;二、元素分析主要技术指标:1、分析方法:光电比色分析法;2、量程范围:吸光度值0~1.999A、浓度值0~99.99%;3、测量精度:符合GB223.3-5.88标准;4、可测元素:锰、磷、硅、镍、钼、铬、钛、铜、铅、锌、铁、铝、镁、稀土、铌、钒等元素的分析;5、电源电压:220v±10%  50Hz ;三、碳硫主要特点:1、气体容量法差压式定碳、碘量法定硫;2、单片机控制电路,工作过程全自动操作、彻底消除人为误差、性能稳定可靠;3、进口精密传感器检测数据,测量准确,自动打印测量结果。4、启动一次完成碳硫全部测定。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四、元素分析主要特点:1、零点、满度均可自动调整,无需准确调整,直读吸光度或百分比含量,自动打印结果,包括炉号、日期、浓度百分含量;2、采用单片机控制电路,可储存15条曲线;3、采用精密触摸式键盘,32键音响提示,操作简单、适用、稳定性好;4、更换不同的冷光源或滤光片,可扩大测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范围;5、采用先进的光电转换技术,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化验。
南京金牛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