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海底仪器用的水下数据传输平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仪器用的水下数据传输平台,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架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控制单元、供电电池组、浮体、用于容纳海底仪器的仪器舱与用于容纳供电电池组的电池舱;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分离单元、配重单元及两个以上的浮筒单元。其可搭载海底仪器对海底水文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浮筒单元及时地将收集的数据携带至水面,并与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在使用后可对大部分结构进行回收再利用,可广泛地应用于海底水文数据的收集。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无时间同步的环路辅助水下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时间同步的环路辅助水下定位方法,首先每个节点通过发送一次 HELLO 消息 与一次测距消息,完成链路对称性探测以及获取对称链路长度。然后,水面锚节点发送一次自身坐标信 息,利用距离与坐标信息完成部分节点的定位,得到定位的节点亦发送一次自身坐标信息,进行迭代定 位。最后,针对仍未得到定位节点采用环路辅助方法,得到非对称链路连接的邻居节点的坐标与距离, 并借此完成定位。得到定位后的节点将发送一次自身坐标信息,引发新的迭代过程,进一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水下焊缝跟踪的抗干扰激光传感装置
一种用于水下焊缝跟踪的抗干扰激光传感装置,它包括密封盒、摄像 头、滤光片、挡光板、钢化玻璃、激光器、驱浊管,其特征是在密封盒内 连接摄像头、滤光片和激光器,密封盒贴近焊枪的一侧连接挡光板,另侧 连接驱浊管,底下连接钢化玻璃。 本技术的优点: (1)通过可调节的挡光板来减少弧光干扰; (2)通过驱浊管将焊件上的泥沙冲走,使局部保持清水状态,既提 高了激光的透光率,又减少了泥沙对弧光的反射,从而增强了信号,
南昌大学 2021-04-14
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深潜结构设计
项目背景:国内外当前对水陆两栖推进器的研制涉及一系列 理论、技术和功能应用等问题,其中,基于海鳐鳍水下波动推进 机理,同时仿蛇在陆地上蜿蜒爬行的运动方式,对推进器水陆两 相运动进行适应性设计,使其不改变推进模式同时满足水面推进 和陆地行走需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采用主要采用组合泵喷推 进方式使其在水下保持高速航态和声隐身性,搭载多波束探测系 统以及自主航行控制技术,使其可以环岛自主航行,探测水体目 标及海底地形地貌,最终形成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器的设 计,目前鲜有报道。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通过对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 器所涉及的仿生推进机理、推进装置、航行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 研究,突破两栖仿生推进器深潜结构设计、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波动与泵喷耦合推进方式、运动控制器设计技术、多波束搭载设 计技术,实现水陆两栖推进器统一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框架下的 水-陆两栖航行,完成复杂水陆两栖作业任务。技术指标:工作 水深不小于 500 米,可实现悬停、原地回转等高操纵性;搭载多 波束声纳,具备高精度探测识别能力;总尺度不低于 5m,最高航速不低于 20kn,自噪声低于 60dB,柔性材料拉伸强度>800MPa、 断裂伸长率>2.5%。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拥有相关研究的技术团队。 
青岛船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2
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获奖成果瞄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迫切需求,突破了浮标用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攻克了抗恶劣海洋环境、高可靠性、深海系留、拼装式浮标等技术瓶颈,研制了适用于近海、大洋和极区等极端环境监测的12种规格系列军民两用浮标产品,形成了我国浮标的系列标准,构建了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体系,使浮标用传感器国产化率从10%提高到70%,扭转了浮标用传感器依靠进口的局面,显著降低了浮标平均故障率,使浮标在位可靠运行时间提高了三倍,观测数据接收率提高到95%以上,全面支撑了国家浮标网建设。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4-22
实现“双碳”目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科技日报 2022-03-09
一种快速定位对等网络目标节点标识的方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定位对等网络目标节点标识的方法,涉及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交叉技术应用领域。该方法在拓扑形成时充分利用网络访问的区域性和物理网络中节点的邻近特性降低访问延迟和路由长度。从而能够尽可能解决上层的逻辑覆盖图与底层物理拓扑图的不匹配的问题。此外,把哈希表中的对等点分成普通节点和记录节点,记录节点负责记录普通节点的查询路径,供查询相同关键字的节点参考,减少了资源定位时间,从而使得系统响应时间相应地减少,网络速度加快,查询延时降低,信息查询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弱小目标图像的自适应恢复增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弱小目标图像的自适应恢复增强方法,步骤为:①利用光学成像探测系统获取气动光学模糊图像 g,图像大小为M*N,作为观测图像;②对气动光学模糊图像 g 进行校正增强,得到的初始校正图像<img file=""DDA00002538750100011.GIF"" wi=""57""he=""59"" />③对初始校正图像<img file=""DDA00002538750100012.GIF" " wi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动目标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仿真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目标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仿真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为动目标三维几何建模并将目标按区域划分;之后建立目标温度分布模型,计算不同观测角度下目标表面各点的温度;然后建立红外大气传输模型,计算大气透过率及大气路程辐射;之后设定测量系统及动目标的各参数;再利用已建立的目标温度分布模型及红外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动目标像方的辐射能量;最后分别计算点目标及面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并绘制相应的辐射光谱曲线。本发明技术方案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目标的数字化模型生成与驱动技术
1.痛点问题 本项预期成果是解决复杂场景中目标三维数据重建、驱动的关键技术。 针对实际应用中复杂运动场景,例如刚性运动的交通工具,变形移动行人等,传统的运动结构恢复方法在进行场景深度求解时无法确定每个单元结构的相对尺度,导致无法对复杂运动场景进行重建。在现有的深度估计、语义分割、位姿估计等相关技术,存在识别精度低、提取不到关键信息、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尺度场景应用的需求。 2.解决方案 本项目成果提出了一套面向目标、人体深度数据重建技术,有效实现对复杂运动场景下人、物的深度重建与驱动,有效解决现实场景目标的数字化模型生成与虚拟场景下的驱动映射问题。提出多模态采集、时空复用编码摄像方法,获取大景深、高时空分辨、丰富的精确场景视觉信息,基于超像素关系分析的深度重建方法,包括目标超像素分割,图像帧匹配,运动关系判定,通过时序传播与概率模型更新实现实时深度重建,提高最终三维重建模型的稠密度、鲁棒性、一致性和准确度。构建了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实例检测与位姿估计框架,从目标对象观测图片提取其分割掩码并不断迭代更新,输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而得到目标6D位姿估计并进行迭代改进,从而实现目标在动态复杂场景下的位姿还原,克服了在光照、姿态变化、遮挡等不良因素环境下的目标位姿不准确问题,确保了目标6D位姿估计的鲁棒性与准确性。 合作需求 寻求在元宇宙、数字城市、自动驾驶、AR/VR、机器人、制造业等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广本技术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清华大学 2022-07-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67 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