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褐铁型红土镍矿高效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工艺
采用硝酸介质在温和浸出条件下实现了红土镍矿中镍、钴、铬、铝、铁等多组分综合利用,从生产源头消减和控制了废弃物的产出和排放,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碱、酸介质再生循环率>90%。主要创新点为:①发明了褐铁型红土镍矿非常规介质温和提取镍钴新技术,实现镍、钴的选择性浸出,镍、钴 浸出率>90%,铁浸出率<1%;②提出褐铁型红土镍矿碱法活化预处理提取铬、铝新思路,在实现铬、铝高效提取的同时,镍、钴酸浸浸出率进一步提高至 95% 以上,浸出渣含铁富集至 62%以上;③均相高效沉淀除杂技术,使浸出液中的 铝以砂状氢氧化铝的形态沉淀析出,解决了氢氧化铝对镍、钴的吸附共沉淀; ④发明了酸介质再生循环/耦合生产硫酸钙晶须新技术,酸介质再生循环 率>93%,硫酸钙晶须的长径比>10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轻合金表面微弧复合处理设备及工艺技术开发
微弧复合处理(Micro-arc Composite Ceramic,MCC)技术将不需前处理的微弧氧化与静态防护性能优异的有机物涂装技术相结合,在铝、镁合金表面制备具有高性能、多用途的陶瓷有机复合涂层,性能明显优于单一微弧氧化或传统涂装工艺。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等项目。微弧复合处理工艺简单、环保、无排放,处理效率高,涂层综合性能优异,以及对材料的适应性强(复杂构件或深孔管件)等优点,开发的设备运行稳定,已成为业界认可的铝、镁合金“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由在机械、汽车、国防、电子、航天、航空及建筑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Labview的磨削工艺系统振动测试综合试验平台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Labview的磨削工艺系统振动测试综合试验平台,包括工作台振动测试系统和磨削电主轴振动测试系统,两者相对布设,且通过Labview模块程序与信号采集系统的结合实现信号的采集、分析和输出功能;本发明解决不同转速及不同负载工况下磨削电主轴振动特性难题,并通过设计可调节电涡流传感器安装支架,实现磨削工艺系统振动测试综合试验,包括进给系统及磨削电主轴系统,可考虑进给工作台的振动与磨削电主轴振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磨削工艺的稳定性及效率的影响,是实验分析结果符合现实工艺生产。
东南大学 2021-04-11
TX-DZGY08型电子技能及生产工艺创新实训台
概述 该实训台是根据广大工厂的生产线流程岗位和《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及各类院校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训的迫切要求而研制。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流程操作,既能学会一般电子产品的工艺设计知识,同时通过电子产品的制作,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安全操作、元器件及其封装的识别;元器件的装接、焊接、调试、故障排除。掌握SMT(表面贴装技术)、波峰焊及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技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贴近工业现场的实际操作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达到工程训练目的。本装置是技工学校、职业院校、职教中心电子类、电子电器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技能及电子生产工艺实训理想设备。 二、技术性能 (一)输入电源:单相三线 220V±10% 50Hz (二)输出电源: 1、直流稳压电源:二路0-30V稳压直流电源输出,内置式继电器自动换档,多圈电位器连续调节,最大输出电流2A,具有预设式限流保护功能,数字显示电流电压; 2、低压交流电源输出:3V、6V、9V、12V、15V、18V、24V交流输出、电流2A; 3、函数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频率范围5Hz-550KHz;频率有表指示。 4、单次脉冲输出:每拔一次开关即可输出一组正负脉冲; 5、音频功率放大器:内置喇叭,音频可调,在调试中可作信号寻迹使用。 (三)工作环境:温度-10℃~+40℃  (四)装置容量:<500VA (五)外形尺寸:1200mm×750mm×2000mm 三、实训台的构成 实训台由实训桌、控制柜、功能屏、实训线路板(包括元器件)、工具包等组成。 (一)实训桌:钢木结构,桌面为防静电、耐磨材料制成。 (二)控制柜:提供交直流电源、信号源、安全插座等。 (三)电源总控台:最多能同时控制40台实训台电源,具有漏电、过载保护功能,一个实训室配备1台; (四)工具套件:MF-47万用表1只、剥线钳1把、尖嘴钳1把、斜口钳1把、大小 + 字螺丝刀各1把、大小-字螺丝刀各1把、镊子1把、剪刀1把、烙铁1把、吸锡器1把、热台拨放台1台、放大镜台灯1只、焊锡丝、松香若干。 (五)实训线路板(套件):实训线路涵盖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机、电、声、光、磁控制。   序号 名称 实训目的 1 三端稳压电源 掌握三端稳压模块的接线方法及应用; 2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 掌握串联型直流稳压器的调试方法; 3 低频信号电压放大器 掌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装配焊接工艺、调试方法; 4 具有负反馈信号放大器电路 掌握负反馈信号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装配焊接工艺、调试方法; 5 文氏桥振荡器的焊接与制作 掌握运放741工作特点及文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6 电池电压监视电路 熟悉应用广泛的电压监视器的工作原理及制作方法; 7 电子催眠器 掌握单结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8 模拟“知了”电子电路 掌握多谐振荡器和音频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9 实用声控、光控节电照明 灯电路 掌握555时基集成电路、可控硅、声、光元器件的综合实际应用 及焊接、调试技能和综合训练; 10 语音报警喇叭 掌握门锁防盗报警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11 逻辑测试器 了解集成运放LM324的具体应用,熟透逻辑测试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2 正负脉冲信号 掌握正负脉冲的工作原理及集成的功能特性; 13 智力竞赛抢答器 了解晶闸管的特性及应用,掌握晶闸管构成的多路抢答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检修方法; 14 水位报警器 熟悉数字集成与非门电路的应用,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 15 迷你闪光彩灯 熟悉彩灯控制原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子电路的制作工艺; 16 光控音乐门铃 了解音乐集成块和光敏三极管的具体应用,熟悉光控音乐门铃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17 实用模拟自然风控制器 掌握NE555和晶闸管构成的模拟自然风控制器工作原理,进一步 熟悉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检测方法; 18 台灯调光器 了解晶闸管和单结晶闸管的特性与应用,掌握晶闸管和单结晶体 管构成的台灯调光电路的工作原理; 19 实用CMOS触摸锁钥 了解CMOS反相器的特性及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掌握触摸锁钥电 路工作原理; 20 自动充电器 掌握变压器、继电器在电路中的运用,及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21 AM/FM收音机 掌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22 数字万用表 三位半LED显示,可测电压、电流、电阻、晶体管; 23 数字交流电压表 三位LED显示,可测交流电压; 24 数字直流电压表 三位LED显示,可测直流电压; 25 数字直流电流表 三位LED显示,可测直流电压; 26 设计并安装调试电压上、下限报警电路   全自动冰箱保护器; 27 安装和调试数字钟电路   LED数码显示; 28 安装调试数字步进电机线路   学习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29 单相整流装置电路的组装 掌握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0 JS20单结晶体管时间继电器 熟悉JS20型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1 JSJ型晶体管时间继电器 熟悉JSJ型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2 接近开关 熟悉接近开关的工作原理; 33 微音放大电路的测试 掌握微音放大电路的原理; 34 智力竞赛抢答器 熟悉抢答器的控制方式; 35 依靠漏电流触发的简易交流开关电路 掌握简易交流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
芜湖中方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Mg2Ni型三元Mg-Ni-Cu可逆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578249.5)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g2Ni型三元Mg‑Ni‑Cu可逆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储氢技术领域。该储氢材料成分范围为:Mg占合金原子百分比为66.7%,Ni+Cu占合金原子百分比为33.3%,Cu在Ni+Cu中的原子百分比为0~12%,原料的纯度均不低于99.5%。该储氢材料制备的关键在于首先制备高化学稳定性的Ni(Cu)固溶体粉末,然后将固溶体粉末和Mg粉按比例混合烧结得到高纯Mg2Ni型三元Mg20Ni10‑xCux(0<x≤1.2)可逆储氢合金。本发明涉及的材料具有高的储氢容量(3.5wt%以上)和良好的低温放氢动力学等特性,Cu替代贵金属Ni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成本。本发明涉及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温和、简单、易控,生产设备投资少,生产过程无污染,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显著优点。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利用新型介孔二氧化钛晶体的钌原子单分散以及电化学高效析氢
一种独特的仿生矿化刻蚀法,合成钌原子单分散的介孔单晶TiO 2 ,析氢性能极其优异。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元素面扫描测试结果表明,单个钌原子的均匀分散在具有介孔结构的TiO 2 晶体中。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首次证实,钌表现出异常的+5高价态而非+4价,而晶格中的部分钛原子接收来自钌的电子形成Ti 3+ 。在0.1 M KOH电解液中,Ru-TiO 2 的起始过电势仅为82 mV,通过铝还原调节样品的电子结构,其析氢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起始过电势降低至45 mV,10 mA/cm 2 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仅为150 mV。通过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计算证明,Ru 5+ 与Ti 3+ 协同作用降低了氢吸附能,使得其与氢吸附火山顶更为接近,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析氢性能。
北京大学 2021-04-11
彬长矿区富水岩层井筒非全深冻结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西安科技大学合作。针对立井井筒在富水洛河砂岩中的施工,研究提出了采用非全深冻结法施工。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室内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确定了非全深冻结方案的冻结深度、孔距、温度等相关参数,井筒施工安全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缩短了工期,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该成果经陕西省科技厅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 2 项。该成果在陕西省彬长集团小庄煤矿主、副井防治水工程中得到成果应用,不仅为富水弱渗地层开凿立井、涌水治理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经验总结,发展了冻结法施工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冻融环境下软岩体细观损伤力学特性及水热迁移机理
本研究成果是西安科技大学岩土工程杨更社科研团队在连续 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取得的成果积累。是岩土工程学科和工程地质、基础力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特点是针对冻融环境条件下软岩体,研究软岩体的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损伤破坏机理,冻融损伤的水热迁移及水、热耦合模型与力学分析,对岩体损伤力学理论研究和岩体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 2 部,发表学术论文 45 篇,其中 EI 收录 20 余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环糊精改性的纳米银水凝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糊精改性的纳米银水凝胶、其制备方法及 应用。所述纳米银水凝胶,含有质量百分比 0.1%至 0.4%环糊精原位 还原改性的纳米银颗粒,均匀分散,所述环糊精改性的水凝胶拉伸强 度在 3.5MPa 至 6MPa 之间,对测定分子面扫描拉曼信号相对标准偏差 在 10%以内。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糊精和银盐水溶液 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碱性条件下加热反应得到环糊精改性的纳米银 溶胶;(2)加入凝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水热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与工业开发
1 成果简介长期以来我国制盐行业对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制盐方面,而对于制盐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方面重视不足。制盐中副产的苦卤(氯化镁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以上)利用率小于20%,不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我国目前盐化工行业对镁资源利用十分薄弱,仅有少部分镁盐被用来生产廉价的六水氯化镁( 300~400 元/吨)和七水硫酸镁( 500~600 元/吨),其余大部分闲置在海盐区。因此镁资源的高度利用直接关系到含盐资源(海水、盐湖、地下卤水等)的可持续开发。 在镁系产品中,阻燃型氢氧化镁由于国内外市场潜力很大而独具魅力。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阻燃型热塑性高聚物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阻燃剂的需求特别是对无毒、抑烟、热稳定性高的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氢氧化镁阻燃剂可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如电线、电缆、家电、建材,尤其适合与加工温度较高的 PP、 PA、 POM 等聚合物配合使用。 我国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进行氢氧化镁的研究与开发, 1998 年不同规格氢氧化镁总生产能力约为 1.0~1.2 万吨/年,但绝大部分产品性能较差,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宽,纯度低,比表面积偏大,团聚现象明显,限制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工业应用。2 应用说明清华大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开发出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常温合成-水热改性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企业的标准。该项技术以制盐行业副产的氯化镁为主要原料, 产品附加值高(保守售价 10000 元/吨)。现已完成千吨级工业中试并通过青海省鉴定。3 技术指标形貌:六方片状;粒径: 0.2~1.5 微米;纯度: ³97 %( 视原料纯度而定);比表面积: 小于 25m2/g 。图 1 我系研制的氢氧化镁阻燃剂产品                        图 2 日本的氢氧化镁阻燃剂产品( 1.5~2 万元/吨)4 效益分析按年产 2000 吨规模计,成本:约 5000 元/吨, 售价: 10000 元/吨, 年创产值(万元):2000´10000¸10000=2000, 年创利税(万元): 2000´(10000-5000)¸10000=1000。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4 95 96
  • ...
  •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