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视听融合的智能导盲机器项圈系统
1.成果原理:通过图像增强算法优化恶劣天气下导盲犬视野,结合Transformer模型实现环境多模态语音描述,并通过手机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交互。 2.创新点:恶劣天气适应性(突破传统导盲设备在雾霾、雨雪等极端场景的视觉限制);多模态交互(支持语音合成、家人音色定制及实时场景描述,兼顾安全性与情感需求);轻量化设计(项圈重量适配犬只行动,避免传统穿戴设备的负担)。 3.应用场景:视障人士日常出行、导盲犬训练基地、公共复杂环境。 4.应用案例:与吉林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联合开展技术验证,完成实验室原型测试。 5.成果获奖: 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铜奖 2024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6.成果评价:丰富了国内导盲生物辅助设备研究内容,获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技术专利布局中,市场潜力预估超800万视障人群需求,助力东北地区智能装备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5-05-07
寒旱地区被动式生态户厕系统
该方案针对寒旱区户厕用水不便、冬季上冻、清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太阳能加热技术与柔性材料结合,有效减缓冬季上冻问题,同时提高粪便堆肥发酵效率,确保极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方案优势如下: 人性化设计: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和异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温感座圈、扶手、置物架及太阳能照明等设施,提高冬季如厕舒适度和老年人如厕安全性。 环境友好:便器无需用水,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碳排放。 经济可持续:相比同类设备,施工和使用成本显著降低。高效防冻措施减少施工复杂度,太阳能加热和好氧堆肥技术降低水电支出,减量化处理减少清掏频率,便于农民自行还田利用,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获得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4imaGen Ventures全球挑战赛,最终十佳项目(中国唯一团队),获得国际可持续专家一致好评,5月份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 2025-05-16
高性能电机及其健康状态监测系统研发技术
团队具备成熟的高性能电机研发能力,具备瞬态有限元仿真技术、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技术、场路耦合仿真技术,能够定制开发有刷/无刷直流、感应电机、电励磁/永磁同步等各类电机,助力多家企业实现核心电机自主化、国产化。 团队研发了基于空间磁场的高性能电机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机健康状态,即使发现电机微小故障,有效提高电机可靠性。
重庆文理学院 2025-05-19
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昊星自动化致力于引领实验室环境监控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创造。自1997年成立以来,昊星以匠心工艺和科技创新为驱动,专注于生物制药、石化、科研机构、高校、医疗保健及检测中心等行业的洁净和通风智能化应用开发与实践;为实验人员构建安全、舒适且智能的工作环境,至今已成功落地1000+领先案例。公司总部设在珠海高新区,在南屏宇讯科技园建有3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年产高精密风量控制阀10000+套,传感器15000+件和控制屏10000+件。秉持极致产品主义理念,昊星自主研发风阀全自动风量标定系统、高精度旋压设备、SMT车间和精密测试工装等10+台先进研发设备及50+台生产检测设备。未来,昊星将继续通过卓越品质和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化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可靠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2024-12-10
矿井提升机负载模拟液压加载试验装置
矿井提升机是矿山生产的重要提升设备,由于提升机的工作环境复杂,许多理论问题研究得还不够充分,因此,提升机的试验装置在提升机生产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塔式配重试验台随着大型综采机械化的发展,弊端越来越多。本专利可克服现有试验台的弊端,提供一种矿井提升机负载模拟液压加载试验装置,该系统平稳性和安全性高,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且双向调节,能够模拟矿井提升机各种工况的连续变化,为矿井提升机出厂 试验提供技术保证。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5-06
一种崩塌落石模型试验装置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崩塌落石模型试验装置,由全角度旋转斜面(1)和可调节全角度旋转斜面(1)的坡角、坡高和坡型的辅助支撑机构组成;全角度旋转斜面(1)由前板(10)和后板(11)通过合页连接器(12)铰接构成;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小底板(4)和设置于小底板(4)上的支座(3)构成的第一支承、中底板(6)和设置于中底板(6)上的具有弧形滑槽的中立板(5)构成的第二支承、大底板(9)和设置于大底板(9)上的具有弧形滑槽的大立板(8)构成的第三支承;本发明装置可改变坡角、坡型、坡高,可研究不同坡体结构条件对崩塌落石块体运动特性的影响,联合振动台可研究地震条件下崩塌落石的相关特性,试验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容易,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低压电器试验技术与检测技术的研究
一、 项目简介提出了低压电器试验的基本理论、试验方法及抽样方案;研究了电器试验数据的高速采集与处理技术,实现了电器试验参数的实时测量、分析和在线显示;研究了电器电弧图像的高速采集与处理技术,首次将高帧频CCD用于电器电弧图象的动态拍摄,设计了独特的直管纤维镜、目镜和析光镜的结构;研究了电器试验的测控技术,实现了继电器、接触器、断路器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开关)等典型电器产品试验的自动控制与检测。二、 技术指标本项目综合了课题组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68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培养出博士6人及硕士16人,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共11人次;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于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 推广应用情况该成果已应用到国内主要电器检测中心、试验站和机械工业及信息产业系统众多大型企业;其专著被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电器学科研究生选为教材使用,并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所属学术团体多次举办的电器试验学习班选为教材。 电器电弧图象的动态拍摄系统照片    控制电动机负载的继电器电寿命微机控制与检测装置照片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WHL—1絮凝剂沉降铜精矿工业试验
本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大冶铁矿矿石以含铁为主,铜为综合回收元素,矿石中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一般分布于裂隙中或呈浸染状,嵌布粒度细,因而要求磨矿细度达到-74μm占80%以上才能有效分选。浮选所提铜精矿更细,-74μm占90%,-10μm占有率高达35%以上。显然在浓缩脱水中,微细粒铜精矿沉降缓慢,常从溢流中流失,溢流中含固量一般在0.2—2.0%,严重时高达11%。 在铜精矿加入WHL—1絮凝剂,可使微细粒子发生絮凝现象,沉降速度加快。溢流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投药量:0.7kg/m3矿浆;投药方式:按要求稀释后加入浓密机给矿管道;溢流含固量小于0.03%,年增经济效益250万元。溢流质量改善后,可作为选厂循环用水,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试验性能研究
一、 项目简介为了推动建筑材料的科技进步,提高建筑业的整体水平,扭转我国建筑用钢落后的局面,推广和使用HRB500级钢筋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项目通过对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试验,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数据,为HRB500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发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成熟。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该项目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2009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项目成果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修订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了建筑领域高强钢筋的应用。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资金需求约100万元,场地规模300平米,8-10名专业技术人员。六、 效益分析 HRB500级钢筋与目前主要使用的HRB335和HRB400级钢筋相比,在造价增加9.4%和3.8%的情况下可节约用钢量40%和16.7%。同时在建设阶段可以节约资源的消耗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七、 合作方式校企合作。八、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联系人:李艳艳,13920177904,nicole_820@163.com九、高清成果图片2-3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火灾实验炉内腔及试验构件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灾实验炉内腔及试验构件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火灾实验炉中的四根竖直钢管,相邻的竖直钢管顶部之间连接有水平钢管,竖直钢管与水平钢管外均包裹有耐火岩棉,竖直钢管的底部通过可拆卸锚固节点连接在火灾实验炉的底面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合理,在不影响实验效果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在火灾实验中对火灾实验炉内腔和试验构件起到保护作用,并且通过可拆卸锚固节点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可重复使用,当保护装置受损时,易于更换修复。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580 5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