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光能驱动静电水膜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能驱动静电水膜空气净化装置,属于家用电器领域。从上到下包括顶壳、收 尘区、底壳,所述顶壳上表面有进气口,太阳能电池板,内部有机电中枢和电机,电机通过中央轴带动 涡轮风扇,在电机下面的两侧设置高压电极,所述机电中枢内设蓄电池和单片机,控制高压电极和电机, 所述涡轮风扇边缘还有蓄水池;收尘区由外筒与金属内筒构成,外筒和金属内筒由绝缘的支架连接,内 筒与中央轴下端通电形成电场;底壳内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中水回用膜处理技术、设备与配套的产品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本技术、设备与配套的产品应用于污水处理 领域。其成果主要包括:新型膜组件反应器、新型处理工艺和具有安全环保优势 的免维护系统。 其中新型膜组件反应器是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材料,以耐腐蚀材料为 骨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新型处理工艺和具有安全环保优势的免维护系统能够 具有:出水清澈透明、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大、剩余污泥 产量低、系统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易于集成并实现自动化等特点。 本产品具有联合组装曝气功能,应用该它可以很好的将区域污水、洗浴废水、 生物难降解废水和医药制药废水等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国家城 市杂用水的水质标准。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在区域(小区、开发区等)中水回 用领域中最先进的处理技术之一。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近年来,随着膜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 低,膜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与生物反应器相组合的膜生物反应器 (MBR:Membrane Bio-Reacto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在国际上受到 了广泛关注。以超滤或微滤膜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生化处理技术相结合而成的膜生 148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物反应器,以膜分离过程取代重力沉降过程,不论污泥颗粒的沉降性能如何,均 可完成固液分离过程,并且可以避免因生物体流失而造成的系统运行失败。此外, 采用膜分离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碳有机物,能使有机物深 度氧化,并且能完全保留生物体,使污泥保留的时间相当长,从而完全保留体系 中缓慢生长的硝化细菌,可同时通过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成功除氮,在低温时亦能 维持高处理能力。MBR 反应器能够维持高处理能力而使处理厂规模缩小,还可 通过维持低 F/M 比例减少剩余污泥产量。 对于各类污水,使用本产品进行处理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将生物 降解的物质分离出去,而将微生物留在生物处理池中。这样可以使生物池内微生 物的含量处于最佳浓度,反应速度最快。和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相比,使用膜生物 反应器进行再生水处理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还可以减少设备占地,节约能 源,减少设备和运行和管理费用,避免二次污染,有着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已经获得的相关专利: 1.带有电位测控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发明专利) 2.膜反应器(实用新型) 已经申请的相关专利: 1.超声波膜反应器(2004200289565.4) 2.工业废水气动搅拌机(200420056558.3) 已经获得的奖项:高校节水技术(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通过本产品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通过中水回用项目,使天津大学成为国内第一 所具有一流的教育环境、一流的节水技术(包括节水器具)全面综合开发的研发 基地,为实现天津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为天津市的发展以及全 国各高校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其年投资与效益 分析约为 1:0.4 左右,即可以得到约 40%的回报。 应用领域:环境保护、污水回用。 7 水和废水处理的膜分离技术与设备 8 再生水原水水质监控评估与安全预警技术 9 消毒副产物生成潜力和检测技术 10 新兴微量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 11 高效能、抗板结的新型微电解材料 
天津大学 2021-04-11
多级膜并行联产甘蔗植物水与蔗糖关键技术
本项目以甘蔗植物水与蔗糖为目标物质,开发了多级膜并行联产甘蔗植物水与蔗糖的技术,创建了“水-糖”联产的甘蔗加工新模式,不仅实现甘蔗食糖绿色加工,更重要的是率先实现了甘蔗植物水商品化利用。 一、项目分类 促成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关键性、标志性事件或人物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以甘蔗植物水与蔗糖为目标物质,开发了多级膜并行联产甘蔗植物水与蔗糖的技术,创建了“水-糖”联产的甘蔗加工新模式,不仅实现甘蔗食糖绿色加工,更重要的是率先实现了甘蔗植物水商品化利用,改变世界上甘蔗制糖只以蔗糖为目标物质、甘蔗植物水只能作为废水排放的现状,引领世界甘蔗糖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升级转型,为我国制糖产业创造直接产值超过百亿元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甘蔗产业长期亏损或微利发展局面,显著推动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国家战略物质食糖的供给安全。此外,甘蔗汁“零”添加生产工艺,也为甘蔗汁多元高值化产品与大健康产品的生产,如甘蔗啤酒、甘蔗保健醋、生态功能糖等创造可能,促进甘蔗糖业产业链拓展和延伸,显著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技术为广西大学独家拥有,目前已获2件发明专利保护(一种多级膜并行生产甘蔗浓缩汁及甘蔗饮用水的方法,ZL201510205328.1;一种多级膜并行生产甘蔗浓缩汁及甘蔗饮用水的装置,ZL201510206613.5)。同时在本技术的前后端生产环节或产品,如甘蔗(浓缩)汁高值化利用、功能糖生产等还获得14件专利技术保护,已形成有效技术壁垒。
广西大学 2022-08-16
工业废水生化尾水膜处理回用技术
大多数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厂都是采取达标排放的处理方式运行,生化出水排放量大。如果将这些达标排放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就有可能回用到工业过程中,可以大大节约新鲜水资源的需求,缓解用水压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泡沫洗 一种泡沫洗气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洗气装置,是由发泡器、泡沫分配器、泡沫自动添加装置、挡板、筛板、喷淋装置、废气进出口、废液收集装置组成,本发明通过泡沫洗气的方式解决了现有废气处理设备对工业废气中微小粉尘颗粒的处理效率低、耗水量大等缺点,在泡沫中添加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来更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废气,利用粉尘浓度测量仪对设备内的粉尘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感应器及时增减泡沫的注入量,大大提高了本发明设备对工业废气的处理能力。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合金石墨-高压水热反应釜
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温度:≤500℃ (2).工作压力:≤20MPa(表压) (3)、规格;25、50、100、200、500、800ml。另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做。 (4).操作方法                   1、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用全不锈钢材料,外壳材质为304材质。 2、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使用温度在500度以下,500度以下;工作压力≤20MPa 3、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采用硬密封的原理,不会泄漏。 4、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使用时将法兰上的螺栓松开,溶液杯取出溶液装入杯中,然后放在釜体内,将上盖密封槽与杯体上密封球面装在一起,注意:把紧螺栓时要对立面把紧,用力要均匀。不要一次性将任何一个螺栓把紧,当对立面螺栓均匀用力把紧时,再用力将所有螺栓对面把紧,方可进行操作升温。 5、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当温度达到要求时,准备取出溶液杯将螺栓对立面均匀松开,不允许一次性将任何一个螺栓全松开,那样会损伤上盖密封槽和杯体上端密封面。 6、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注意保护杯体上端密封球面,不能有磕、碰伤,或其它污物。 7、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使用时注意清理上盖密封槽内的杂物,不能有污物和杂质,如不清理干净使用时会泄漏。 8、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上盖外端中心带有密封丝堵,它是用来检验溶液杯密封进气试压接口。日常或使用过程中,不要将它打开,防止泄漏。 9、高压水热合成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泄漏现象返厂修复。   有下列情形的,不在保修范围。 (1)釜体磕、碰变形或严重损伤。 (2)溶液杯体上端密封球面有磕、碰伤痕 (3)釜体上盖密封槽有磕、碰划伤等。
巩义市城区众合仪器供应站 2025-04-27
白成刚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09-04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所在单位: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bcg@buaa.edu.cn Email:bcg@buaa.edu.cn
白成刚 2021-12-31
蔡成林
教授,博导,湘大智能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主任、科研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级学科带头人、智能导航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湖湘高层次人才聚焦工程-杰出创新人才(2018年)。主要学术兼职:第四届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位协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遥感协会建工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卫星精密定位、泛在PNT、多源融合导航和智能导航。注重产学研合作,多项创新成果在国内知名北斗企业、制造企业得到实际应用。
蔡成林 2023-03-15
潘成胜
潘成胜教授长期从事空地一体化网络理论与网络协议研究,完成了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在空间信息网络流量理论、一体化网络聚合机理、网络管理技术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创造性贡献,关键技术已经应用并实现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现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网络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航天总体与卫星载荷技术专家组专家,兼任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网络体系专业组专家、人工智能专业组专家,兼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863空间信息安全基础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主任等职。潘成胜教授于199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潘成胜 2023-03-07
蒋军成
蒋军成,男,1967年9月生,江苏淮安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应急部化工过程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过程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化工过程安全、新能源安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的研究与教育工作。担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教育部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副会长。担任《化工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学刊编委和专业领域多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
蒋军成 2023-02-2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4 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