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花木泥炭基质生产关键技术
我国泥炭基质产品生产形式基本上为原材料输出,其工艺水平、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均低于国外相关产品,不能满足我国农林园艺生产的实际需求。 鉴于国内农林业生产对泥炭基质的市场需求,“花木泥炭基质生产关键技术”通过引进欧美国家开发较早、工艺先进的泥炭基质采集、加工等配套关键技术,并以国产低位泥炭基质为原料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漂洗、分筛、添加调节剂等工艺生产新型泥炭基质产品。  “花木泥炭基质生产关键技术”将提高我国泥炭基质的科技含量与经济附加值,生产新型泥炭基质产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4
无公害冰箱生产关键技术
本成果是关于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的环保与节能问题的前沿课题。提出采用混合工质HFC152a/HCFC22代替原制冷剂CFC12,环戊烷代替原发泡剂CFC11,生产环保型冰箱,并对该无公害冰箱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项目的小试于1990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证书;中试被列入国家科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环糊精包合技术生产粉末油脂
环糊精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独特结构,是制备粉末油脂的常用壁材。然而采用单一种类环糊精包合油脂类物质存在成本较高、载量较低等问题,制约环糊精-油脂包合技术的发展。本技术创造性地将环糊精酶法制备与粉末油脂生产相结合,能在促进环糊精生成的同时对油脂进行包合,形成以油脂为芯材、环糊精产物为壁材的包合产物,包合载量大幅增加(达 40%以上)且制备成本显著降低。利用环糊精与油类产品的动态包合,突破食味提升、包合率提升、油脂缓释、调控靶向释放等关键技术,开发出动物油微胶囊、植物油微胶囊、精油微胶囊等多种食用或饲用粉末油脂产品。此外,该技术通过简化包合工艺,构建绿色、高效的粉末油脂生产体系,实现了产品效益最大化。
江南大学 2021-04-13
可恢复性水泥地板
在混凝土中加入改性的有机弹性高分子化合物,再加入偶联剂, 分散剂,胶黏剂等多种化学助剂,使混合物中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效的粘 合在一起,做成一种新型的自恢复弹性水泥地板。产品 BYL01 是一种弹性水泥 地板,抗冲击性能好,而且具有自恢复性,解决了现在水泥路面硬度高,塑性 差,受冲击易受损的问题;产品 BRL02 具有超强弹性,对人体有良好的保护作 用,可用于软化地面使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水泥基压电智能复合材料
水泥基压电智能复合材料是近年来才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它能克服传统的压电材料(压电陶瓷、压电聚合物和聚合物基压电复合材料)与土木工程领域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混凝土相容性差的问题,可有效对重大土木工程建筑(如大跨桥梁、高耸建筑和核建筑等)实施在线健康监测和预报,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济南大学 2021-04-22
高温油井水泥缓凝剂
缓凝剂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延长或维持水泥浆处于液态和可泵性的时间。最好的缓凝剂应该是在任何温度区间都具有缓凝作用,而且稠化时间的长短还与其加量的多少成正比。并与各种油井水泥有很好的适应性;也与不同类型的其它外加剂配伍使用时,有很好的相容性。也就是说,不影响水泥浆的其它性能,如增稠、增加静切力、有碍强度发展等。对指定配方的水泥浆,其稠化时间有很好的预测性和重复性,还应该抗污染、无毒、无味、不爆、不燃、不污染环境等。HRL-1中温油井水泥缓凝剂通过吸附在水泥水化物表面抑制与水的接触,以及吸附在水化物的晶核上抑制其进一步增大,达到延迟水泥浆水化的目的。其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稳定。二、市场前景HRL-1油井水泥缓凝剂适应性、配伍性强,可与FL-3高温油井水泥降失水剂复配使用,广泛适用于陆地和海洋固井作业。三、规模与投资该油井水泥分散剂可广泛适用于陆地深井固井作业,可适用于G级、H级油井水泥,一般加量为一般加量为0.1%~0.8%,如有特殊用途加量不受此范围限制。市场价格约为2.4万/吨,主要原材料价格约为10000~12000元/吨产品。四、生产设备需要一台液体混拌机。五、效益分析市场价格约为2.4万/吨,主要原材料价格约为10000~12000元/吨产品。。人工、电费月200元/吨产品。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水泥助磨剂全自动设备
节能降耗是我国水泥工业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通过推广和采用水泥助磨剂是节能降耗的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水泥生产过程中破碎和粉磨环节是整个生产环节中消耗能源最高的,也是能源利用率最低的。多年来,人们不断开发和改造水泥粉磨装备和工艺,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也采用了各种添加剂来改善被粉磨物质流动性、颗粒破碎效果。在西方国家水泥生产中,采用包括有助磨效果的各种添加剂十分普遍,有超过 90%的水泥生产线在使用。但是,在我国还远远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对助磨剂的认识问题;第二、工艺和设备的适应性问题;第三、水泥混合材多样性问题;第四、助磨剂本身的质量问题。为此,南京工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牵头,联合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相关专家共同自主研发了一套现代化全自动数控助磨剂生产设备。  该设备具有:(1)全程生产自动化、过程监测;(2)10 种以上原料自由配方,适应能力强;(3)高精度计量,保证生产质量;(4)人机交换友好,操作简单等特点。  该设备具有计量精度高,操作方便,满足了助磨剂各种组分精确计量的要求,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均匀,避免原材料的人为浪费,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费用等;实现从手工称量到自动计量,误差范围控制在 0.5 千克范围内,出现波动自动跟踪,自找平衡,自动完善数据,由单机PLC 和上位机组合的“三级”微机控制,确保了配方数据准,反应快,调节简单,出现问题直观,解决问题及时。   该自控设备应用完全自主研发的中控软件,通过计算机远程操作控制工作站,再由工作站控制 PLC 和单片机;上位机自动控制 PLC 和触摸屏;以及由操作面板手动控制 PLC 和单片机工作。采用这设备会极大提高助磨剂厂商与国外品牌助磨剂竞争的优势,能确保助磨剂厂生产的优良配方产品不会因为手工操作的不一致性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水泥助磨剂全自动设备
节能降耗是我国水泥工业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通过推广和采用水泥助磨剂是节能降耗的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水泥生产过程中破碎和粉磨环节是整个生产环节中消耗能源最高的,也是能源利用率最低的。多年来,人们不断开发和改造水泥粉磨装备和工艺,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也采用了各种添加剂来改善被粉磨物质流动性、颗粒破碎效果。在西方国家水泥生产中,采用包括有助磨效果的各种添加剂十分普遍,有超过 90%的水泥生产线在使用。但是,在我国还远远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对助磨剂的认识问题;第二、工艺和设备的适应性问题;第三、水泥混合材多样性问题;第四、助磨剂本身的质量问题。为此,南京工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牵头,联合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相关专家共同自主研发了一套现代化全自动数控助磨剂生产设备。  该设备具有:(1)全程生产自动化、过程监测;(2)10 种以上原料自由配方,适应能力强;(3)高精度计量,保证生产质量;(4)人机交换友好,操作简单等特点。  该设备具有计量精度高,操作方便,满足了助磨剂各种组分精确计量的要求,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均匀,避免原材料的人为浪费,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费用等;实现从手工称量到自动计量,误差范围控制在 0.5 千克范围内,出现波动自动跟踪,自找平衡,自动完善数据,由单机PLC 和上位机组合的“三级”微机控制,确保了配方数据准,反应快,调节简单,出现问题直观,解决问题及时。   该自控设备应用完全自主研发的中控软件,通过计算机远程操作控制工作站,再由工作站控制 PLC 和单片机;上位机自动控制 PLC 和触摸屏;以及由操作面板手动控制 PLC 和单片机工作。采用这设备会极大提高助磨剂厂商与国外品牌助磨剂竞争的优势,能确保助磨剂厂生产的优良配方产品不会因为手工操作的不一致性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水泥基化学增强加固材料
水泥基地面和结构件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起灰、起砂现象,严重影响水泥基材料的使用寿命。本材料通过水性物质渗透到地面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如氢氧化钙等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新的  物质。该化学反应的速度快,一般能够在  7 天时间内迅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消除或者减轻地面起灰、起砂现象。该反应是不可逆的,因此不会出现再次起灰起砂。产品的施工方法简单,通过喷洒在混凝土 表面即可。视原有混凝土的状况差别,增强后的地面显著性能改变是耐磨性增加 3-5 倍,消除或者减轻起灰起砂。地面粘接强度增加 2-7 倍,在此基础上施工其他面层,如水泥自流平、环氧树脂地面不会再有起皮现象。同时抗油渗、水渗性得到极大提高。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高台汽车袋装水泥装车机
型高台汽车袋装水泥装车机是我公司为适应市场需要而开发的新产品。它主要将水泥从包装机下面的皮带输送机输送出来的水泥袋,可以通过该机直接传送到汽车斗上。
安丘博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1-06-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 ...
  • 715 7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