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华麦2668
可以量产/n华麦2668选自复交组合(川农麦1号×华矮01)×(川农6280×加引220),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属春性矮杆品种,幼苗半匍匐,剑叶中等大小,上挺,叶色淡绿,株型较紧凑,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不敏感。分蘖力强,株高89厘米左右,与对照相当,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郑麦9023相当。穗层整齐度和熟相好。亩穗数25.94万,穗粒数38.17粒,千粒重48.61克。两年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784g/L,角质率12%,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4.43%和3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5号
研发阶段/n华大麦5号选自复合杂交组合(浙农大3号×川农大2号)×(川农大1号×W168),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苗期叶片浅绿色,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蜡粉少,株型紧凑,剑叶中等大小,长芒,齿芒,穗纺锤形,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较敏感,株高9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90.0天,与对照相当,穗层整齐度和熟相一般。亩穗数42.2万/亩,穗长8厘米左右,小穗密度中,穗平小穗数32个左右,穗平实粒数27.8粒。由湖北省种子站取样送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华大麦5号千粒重为49克,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华麦2566
研发阶段/n华2566选自复交组合(鄂恩1号×华9528)×(加引175×川农6280),用系谱法育成。华2566属春性半矮杆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剑叶中等大小,上挺,叶色淡绿,株型较紧凑,抗倒伏能力强,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小穗数20个左右,穗粒数41粒左右,千粒重41克,株高90cm,茎秆蜡粉轻,叶片较长、略披,穗层较整齐,抗倒性、抗寒性一般,生育期198天,与对照郑麦9023相当,后期熟相较好。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高感条锈、中感白粉和纹枯;田间抗病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激发水稻诱导抗虫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发水稻诱导抗虫性的方法,包括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本发明通过对氟苯氧乙酸提高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从而减轻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本发明将一定浓度的对氟苯氧乙酸施用于水稻,导致其对稻飞虱产生了诱导抗性,显著降低了稻飞虱若虫的存活率。
浙江大学 2021-04-13
穗萌抑制剂及抑制水稻穗萌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穗萌抑制剂及抑制水稻穗萌的方法,该穗萌抑制剂以水为溶剂,含有浓度为400-1200mg/kg的丁香酚、浓度为300-600mg/kg的烯效唑和浓度为400-500mg/kg的马来酰肼。所述抑制水稻穗萌的方法包括:在水稻的乳熟末期至黄熟初期期间,将穗萌抑制剂均匀喷施于稻穗上。本发明以低毒性易降解的丁香酚以及能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的烯效唑、具强烈发芽抑制性的马来酰肼进行组合,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水稻穗萌率,而且使收获之后的水稻种子保持良好的综合品质;该抑制剂以水为基质,未添加任何有机溶剂,环保且生产工艺简单,材料用量少,成本低廉。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水稻叶片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叶片组织光学特性参数的测量装置,包括通过光纤连接的光源系统、单积分球光路系统和检测系统,检测系统连接计算机,所述的光源系统包括:波段为250~2500nm的卤钨灯源;所述的单积分球光路系统包括:积分球;光斑调节器,安装在积分球上,包括金属管和/或透镜,用于控制光纤的光斑大小。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光源采用具有连续波段的卤钨灯源和光斑调节器,解决了现有的测量装置在测量时需要切换不同波段光源的问题。
浙江大学 2021-04-13
寒富苹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课题组自1999 年开始,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及辽宁省农业重大科技攻关等研究任务,围绕建立冷凉地区苹果优质、高效生产理论体系和技术集成开展深入研究。经过15 年的努力,突破了低温限制大苹果栽培区域的“瓶颈”,在我国传统大苹果栽培北缘地带及其以北广大冷凉地区建立了寒富苹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高效苹果产业,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首次明确了寒富苹果较富士等我国主栽苹果品种,具有更强的抗寒、抗旱、抗病等综合抗性,具有自花结实、坐果率高、腋芽容易成花、顶花芽受冻后仍能满足结果需求、果形周正、品质优良、耐贮、易早果丰产等特性,揭示了其能够在传统大苹果栽培北缘地带及其以北1 月份平均气温为-12℃~-10℃的地区进行优质栽培的生物学及生理机制,奠定了研制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根据冷凉地区自然资源及果树带布局现状,进行了多区域布点试栽,最终完成了寒富苹果栽植区划,为我国抗寒优质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出版《寒富苹果生理基础》等专著4 部,发表论文182 篇,其中SCI 收录5 篇上述成果为国际抗寒优质苹果育种及抗寒矮化栽培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与理论参考,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     2.率先对寒富苹果进行了多种砧穗组合综合评价,建立了优质苗木繁育原种采穗圃;明确了常规“寒富/山定子” 砧穗组合难成花、抗寒性差,不适于冷凉地区;确定“寒富/GM256/山定子”为冷凉地区最适的抗寒、矮化砧穗组合,研制出相应的苗木繁育技术,制定了2 项辽宁省地方标准,规范了苗木生产流程和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果园成功与否的核心苗木问题。     3.建立了寒富苹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制定了5 项辽宁省地方标准和3 项农业部果园主推技术规程,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建设示范园214处,面积8.6 万亩,在辽宁省推广种植117 万亩,辐射新疆伊犁、陕西榆林、宁夏银川等地30 余万亩。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将我国大苹果栽培北缘向北扩展了近2 个地理纬度,形成了优势产业。首次在不可栽培大苹果的地区实现了大面积优质、矮化栽培,使寒富成为我国自主选育的300 余个苹果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近3 年,辽宁省新增产值425.2 万吨,农户纯增收121.2 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品种育成后栽培技术配套研究与示范推广方面在业内起到了引领作用。     4.创建了以示范园带动、现场培训、发放技术图书资料和媒体专栏节目传播等传统方式与寒富苹果技术网站(http://www.lastb.cn/service/kuandian/)及手机微信平台(lnpg1314)等现代手段相结合的高效技术服务体系,培训果农6.8 万人次,整体加强了果农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了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带动30余万人就业。培养果树学高级专业人才40 余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案例。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04
优质高产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家禽育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产土种蛋鸡的培育方法,其方法包括:F系培育:用贵妃鸡与罗曼蛋鸡父母代的合成系与贵妃鸡回交,获得含有75%贵妃鸡血缘的基础群品系,再进行连续四个世代的选育;M系培育:用贵妃鸡与罗曼蛋鸡父母代杂交获得含有50%贵妃鸡血缘的基础群品系,再进行连续四个世代的选育;配套系生产商品代:以F系为父母代父本,M系为父母代母本,所得杂交后代采用翻肛法性别鉴定,母雏即为商品代蛋鸡.本方法可培育产蛋量高,蛋品质量优良的土种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商品蛋鸡72周入舍产蛋量达235枚以上,比纯种土蛋鸡提高约50%;商品鸡蛋具有土鸡蛋的外观品质,蛋白品质和风味特性.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4-10
优质高产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家禽育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产土种蛋鸡的培育方法,其方法包括:F系培育:用贵妃鸡与罗曼蛋鸡父母代的合成系与贵妃鸡回交,获得含有75%贵妃鸡血缘的基础群品系,再进行连续四个世代的选育;M系培育:用贵妃鸡与罗曼蛋鸡父母代杂交获得含有50%贵妃鸡血缘的基础群品系,再进行连续四个世代的选育;配套系生产商品代:以F系为父母代父本,M系为父母代母本,所得杂交后代采用翻肛法性别鉴定,母雏即为商品代蛋鸡.本方法可培育产蛋量高,蛋品质量优良的土种蛋鸡新品种(配套系),商品蛋鸡72周入舍产蛋量达235枚以上,比纯种土蛋鸡提高约50%;商品鸡蛋具有土鸡蛋的外观品质,蛋白品质和风味特性.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4-29
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本项目挖掘水稻优质、高产、多抗等关键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建立水稻优质、抗稻飞虱、抗稻瘟病、氮高效利用等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并研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目前,我国南方主栽粳稻品种优质食味特性相对较差,且主推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普遍较差、氮肥利用率低并高感稻飞虱。此外,稻飞虱、穗茎瘟等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以及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但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且严重影响了稻米品质,制约了我国水稻发展。因此,急需培育优质、多抗、氮高效水稻新品种。然而,优质、抗病虫、氮高效等育种性状,受表型鉴定等因素的制约,育种效率低、盲目性大、周期长,导致抗病虫、氮高效育种进展缓慢,优质、抗病虫、氮高效水稻品种严重匮乏。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优质、抗病虫、氮高效利用育种技术体系,创制突破性新种质,培育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本项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挖掘水稻优质、高产、多抗等关键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建立水稻优质、抗稻飞虱、抗稻瘟病、氮高效利用等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并研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本项目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南方粳稻优质、抗病虫、氮高效利用优异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突破性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为我国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绿色安全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