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干悬浮性种子包衣剂生产技术
干悬浮性多功能种衣剂内含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及保水材料,外观呈粉末状态,类似于干悬浮剂,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与悬浮种衣剂或悬乳济相比,其特点是含量高,体积小,可节省瓶、箱等包装材料,便于贮存和运输,且贮存稳定性好。使用时,按比例加水调制即可使用,可发挥多功能的作用,但对制剂中的成膜剂等助剂的质量要求比悬浮种衣剂要高。目前,多功能干悬浮剂在国内还未大量生产。干悬浮性多功能种衣剂的功能保水吸水、透气逸氧;防病治虫、肥效缓释;壮根壮苗、调节生长;省工节本、增产增收。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特点及气候状况,具有针对性的开发了以下种衣剂: 玉米:玉米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等,开发了针对玉米以杀虫作用为主的干悬浮性多功能种衣剂。棉花:棉花的主要虫害是地老虎,主要病害有棉立枯病、炭疽病、角斑病等,针对棉花开发了以杀菌、杀虫为主的干悬浮性多功能种衣剂。小麦:小麦的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金针虫,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黑穗病、赤霉病等,开发了以杀菌、杀虫为 的干悬浮性多功能种衣剂。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干燥、粉碎并过筛后,通过热解处理、氧化处理、氨化处理及甲基化处理得污泥活性炭;本发明还涉及按上述方法制得的污泥活性炭处理低浓度高氯酸盐废水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吸附容量高,可重复利用,能有效处理低浓度高氯酸盐溶液,吸附过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湖南大学 2021-04-10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取自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干燥、粉碎并过筛后,通过热解处理、氧化处理、氨化处理及甲基化处理得污泥活性炭;本发明还涉及按上述方法制得的污泥活性炭处理低浓度高氯酸盐废水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制备的污泥活性炭吸附容量高,可重复利用,能有效处理低浓度高氯酸盐溶液,吸附过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湖南大学 2021-02-01
矿化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和设备
Ø 矿化处理有机废水技术利用添加剂产生高能量物质破坏污染物分子的化学键,使污染物分子由大变小,最终可以把污染物分子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从而消除有机物污染物,提高水质。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不产生淤泥和二次污染物;可以处理含有较高盐浓度的有机废水;气温的变化对该技术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都可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几乎可以降解废水中的各种有机物,尤其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该方法工艺性能稳定,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艺流程短, 处理单元少,具有实用性。芳香硝基化合物在自然资界中难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纳米级银和锑或银和铋掺杂的碲化铅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碲化铅为基的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所述的纳米级银和锑或银和铋掺杂的碲化热铅电材料是指 AgnPbMnTe1+2n ,M 为 Sb 或 Bi, 0<n≤0.2。其制备方法有两种:1、在碲粉中加入还原剂使碲粉还原成碲离子,加热后加入铅的可溶性盐、锑或铋的可溶性盐和硝酸银的去离子水溶液,搅拌或超声波处理后,过滤、清洗,再室温真空烘干即可; 2、把碲粉加入到硝酸银、铅的氯化盐或硝酸盐和锑或铋的氯化盐或硝酸盐的去离子水溶液中,再加入还原剂,加热至 100-200oC 保温 1-20 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过滤洗涤后进行真空干燥处理即可。本发明所制备的新的碲化铅热电材料粒度细、纯度高,使用的原料便宜易得,工艺简单。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采集水稻田土壤样品的新型土钻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土壤研究器材技术领域的一种采集水稻田土壤样品的新型土钻,包含钻杆、套环、推动器、铁片和钻头;所述钻杆的底端与钻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钻杆上设置有套环,且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钻头内壁的下端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上固定设置有推动器,所述钻杆和钻头上均设置有刻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但可以方便的取下用土钻所取得的土壤样品,又能清晰地分出土壤样品的层次。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高抗性淀粉转基因水稻新品系的选育与功能分析
该成果通过对水稻胚乳中与支链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转基因调控,控制稻米中支链淀粉的合成,相对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选育获得了多个富含抗性淀粉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其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超过 50%、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可达 15%。培育的高抗性淀粉稻米其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可达 15%,能够明显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消除糖尿病病人餐后的高血糖现象。
扬州大学 2021-04-14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筛选鉴定及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环境中的重 金属(尤其镉和铅)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存在 着以下缺点:(1)成本高;(2)破坏土壤生态环境;(3)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一般很难在大面积中-轻程度污染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实际 推广应用。 本成果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周启星, 刘维涛, 魏树和. 一 种筛选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方法,授权日期:2012 年 12 月 12 日, 专利号:ZL200810229329.X),通过筛选和培育排异和低积累土壤镉、 铅、砷等有害元素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一种在重金属中-轻程度土壤 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对土壤干扰小,原位绿色和安全高效的技术途径,利用本方法可以达到边安全 生产边修复土壤污染之目的。 本项目初步制定了低积累品种筛选标准(1)该植物的地上部和根 部的污染物含量都很低或者可食部位低于有关标准,尽管其它部位可 能污染物含量较高;(2)该植物的富集系数(BFs)小于 1.0,即植物体内 污染物浓度低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3)该植物的转运系数(TFs)小于 1.0,即植物吸收的污染物主要累积在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较少;(4)该 植物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耐性,在污染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且生物量 无显著下降。 该方法与传统的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工作量小、 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且作为一种污 染土壤的安全生产技术,所收获作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相关 标准,食用该作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以通过出售该作物获得较 高的经济效益;对作物根进行集中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固 定修复进程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因重金属污染 而引起的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因此, 在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土壤种植低积累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 生态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1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筛选鉴定及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尤其镉和铅)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存在着以下缺点:(1)成本高;(2)破坏土壤生态环境;(3)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般很难在大面积中-轻程度污染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实际推广应用。 本成果已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周启星, 刘维涛, 魏树和. 一种筛选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的方法,授权日期:2012 年 12 月 12日, 专利号:ZL200810229329.X),通过筛选和培育排异和低积累土壤镉、铅、砷等有害元素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一种在重金属中-轻程度土壤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是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对土壤干扰小,原位绿色和安全高效的技术途径,利用本方法可以达到边安全生产边修复土壤污染之目的。 本项目初步制定了低积累品种筛选标准(1)该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的污染物含量都很低或者可食部位低于有关标准,尽管其它部位可能污染物含量较高;(2)该植物的富集系数(BFs)小于 1.0,即植物体内 污染物浓度低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3)该植物的转运系数(TFs)小于1.0,即植物吸收的污染物主要累积在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较少;(4)该植物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耐性,在污染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且生物量无显著下降。 该方法与传统的污染土壤治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工作量小、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且作为一种污染土壤的安全生产技术,所收获作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食用该作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以通过出售该作物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作物根进行集中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固定修复进程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生态环境,还有助于改善因重金属污染而引起的土壤退化和生产力下降,恢复并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因此,在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土壤种植低积累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2-01
用种子蛋白质基因工程改良超大穗小麦的品质
本项目是采用种子蛋白质基因工程手段,将富含赖氨酸的豌豆球蛋白基因(Vicilingene)转入超大穗小麦体内并令其表达,以期大幅度提高超大穗小麦的种子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改良超大穗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使超大穗小麦尽快成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超高产优质小麦良种。其次,本项研究将丰富分子遗传学理论并开辟一条高蛋白品质育种的新途径,所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