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工业废水生化尾水膜处理回用技术
本项目技术以膜分离技术为基础,针对特定化工园区深化尾水的特征,进行水质详细分析,提出合理预处理工艺和整体工艺设计;反渗透膜多段式组合工艺研究;反渗透浓水处理技术开发;单元技术的匹配与集成;整体工艺试车与连续运行。根据水质差异,园区水回用率可以达到70~80%,出水可分质使用,可以应用到锅炉、工艺用水等,吨水处理成本2.1元/t。应用概况: 本项目技术解决了化工园区生化出水的排放问题,同时有利于化工园区总水量需求的难题和总排放量的瓶颈,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中水回用膜处理技术、设备与配套的产品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本技术、设备与配套的产品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其成果主要包括:新型膜组件反应器、新型处理工艺和具有安全环保优势的免维护系统。其中新型膜组件反应器是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材料,以耐腐蚀材料为骨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新型处理工艺和具有安全环保优势的免维护系统能够具有:出水清澈透明、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大、剩余污泥产量低、系统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易于集成并实现自动化等特点。本产品具有联合组装曝气功能,应用该它可以很好的将区域污水、洗浴废水、生物难降解废水和医药制药废水等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国家城市杂用水的水质标准。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在区域(小区、开发区等)中水回用领域中最先进的处理技术之一。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近年来,随着膜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膜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与生物反应器相组合的膜生物反应器(MBR:Membrane Bio-Reacto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关注。以超滤或微滤膜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生化处理技术相结合而成的膜生物反应器,以膜分离过程取代重力沉降过程,不论污泥颗粒的沉降性能如何,均可完成固液分离过程,并且可以避免因生物体流失而造成的系统运行失败。此外,采用膜分离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碳有机物,能使有机物深度氧化,并且能完全保留生物体,使污泥保留的时间相当长,从而完全保留体系中缓慢生长的硝化细菌,可同时通过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成功除氮,在低温时亦能维持高处理能力。MBR 反应器能够维持高处理能力而使处理厂规模缩小,还可通过维持低 F/M 比例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对于各类污水,使用本产品进行处理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将生物降解的物质分离出去,而将微生物留在生物处理池中。这样可以使生物池内微生物的含量处于最佳浓度,反应速度最快。和其他污水处理方法相比,使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再生水处理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还可以减少设备占地,节约能源,减少设备和运行和管理费用,避免二次污染,有着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已经获得的相关专利: 1.带有电位测控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发明专利) 2.膜反应器(实用新型) 已经申请的相关专利: 1.超声波膜反应器(2004200289565.4) 2.工业废水气动搅拌机(200420056558.3) 已经获得的奖项:高校节水技术(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通过本产品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通过中水回用项目,使天津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具有一流的教育环境、一流的节水技术(包括节水器具)全面综合开发的研发基地,为实现天津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奋斗目标,为天津市的发展以及全国各高校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其年投资与效益分析约为 1:0.4 左右,即可以得到约 40%的回报。 应用领域:环境保护、污水回用。
天津大学 2021-04-11
六盘水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是G20峰会提出的经济概念,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包含智能制造、区块链、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电商、共享经济等。项目结合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际情况,做出该市于今后5年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于智慧旅游、物联网、智慧物流等前沿领域,着力将该市打造为夏季旅游胜地和我字国数产业的西南总部基地。成果经各部局委办讨论,并逐步完善,目前已通过专家组验收。 技术优势: 1.引入系统工程的概念,全局统筹式进行规划; 2.包含大量科技前沿发展规划: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旅游、银行征信等在经济发展和政府办公中的应用; 3.包含特色扶贫相关规划。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干涉式光纤水听器探测系统
本发明属于光纤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涉式光纤水听器探测系统,包括:光源调制单元、功率均衡单元、信号探测传感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信号探测传感单元包括分波器、水听器阵列、波分复用器;水听器阵列包括多条水听器基元阵列,每条水听器基元阵列包含多个水听器和两个光纤聋探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听器探测系统难以保证光学均衡、制造成本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能够实现光学均衡,降低水听器系统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XZ-0178 78参数自来水/污水检测仪
XZ-0178型水质分析测试仪可用于测定自来水、循环水、污水中的浊度、色度、悬浮物、余氯、总氯、化合氯、二氧化氯、溶解氧、氨氮(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铬、铁、锰、铜、镍、锌、硫酸盐、磷酸盐、硝酸盐氮、阴离子洗涤剂、COD、硫化物等参数,化学法和电极法一体机,用户可根据自己的要求,以百分比的形式标定使用,为客户提供方便。本仪器可广泛用于水厂、食品、化工、冶金、环保及制药行业等部门的检测,是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上海海恒机电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2021-12-08
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院)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韩文佳副教授参与完成的“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具有突出的科技创新,提升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水平,为实现习主席提出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水污染治理做出重大贡献。 该项目以产学研用创新平台联合攻关突破覆盖造纸行业化学机械法制浆、化学法制浆、废纸制浆及造纸等所有主要工艺流程的清洁生产技术,形成了化学法制浆清洁生产节水减排集成技术及装备、化学机械法制浆废水蒸发燃烧资源化技术、废纸近中性脱墨制浆及造纸白水梯级循环回用集成技术等标志性成果,实现了造纸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解决了造纸行业面临的环境与资源约束难题。所研发的技术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原国家环保部等部委鼓励推荐的先进技术,为造纸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制造提供了示范。经第三方评估和鉴定,该项目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清洁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部分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0件、发表SCI论文36篇,出版专著3部。研发的技术已在10家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实现产值876.79亿元、利润168.29亿元。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4-22
一种用于油气田中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稠化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田中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稠化剂。本发明将具有酯基和磺基的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稠化剂式(I)用于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中,得到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可自动破胶,且在剪切一小时后压裂液的粘度仍保持在50mPa·s以上。所述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具有酯基和磺基的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稠化剂和交联剂,稠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交联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5%‑1.0%。本发明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的生物降解性好,对环境影响小、耐温耐剪切性能好、破胶完全无残渣、配制简单。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于油气田中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稠化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田中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稠化 剂。本发明将具有酯基和磺基的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稠化剂式(I) 用于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中,得到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可自动 破胶,且在剪切一小时后压裂液的粘度仍保持在 50mPa·s 以上。所述 的可降解水基清洁压裂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具有酯基和磺基的甜菜碱 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稠化剂和交联剂,稠化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1.5% -4.0%;交联剂的质量百分比为 0.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翼缘摩擦型形状记忆合金杆自复位钢框架梁-边柱节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缘摩擦型形状记忆合金杆自复位钢框架梁?边柱节点,包括钢柱、位于钢柱一侧的钢梁、横穿过钢柱的形状记忆合金杆、位于钢梁翼缘内侧的L型支架、位于钢梁腹板中间位置的剪切板、位于钢梁翼缘外侧的摩擦耗能器;摩擦耗能器包括设置在钢梁翼缘外侧的钢板、填充于钢板和钢梁翼缘之间的耗能摩擦片、以及穿过钢梁翼缘并将所述钢板、耗能摩擦片、L型支架连接在一起的高强螺栓。本发明可以显著提升节点的稳定耗能能力,同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以实现节点的自复位性能;通过合理设计节点构造,以提高节点处楼板布置的便利性和构件的可更换性,并加强钢梁翼缘抵抗局部屈曲变形的能力。
东南大学 2021-04-11
自蔓延反应烧结氮化硅/氮化硼复相可加工陶瓷
北京科技大学特种陶瓷研究室开发出一种自蔓延反应烧结氮化硅/氮化硼复相可加工陶瓷材料,其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Si和N2合成Si3N4反应的绝热燃烧温度高,体积有所增加,生成棒状的b-Si3N4相相互交叉,提高了自蔓延反应烧结氮化硅多孔陶瓷的强度,但氮化硅加工性能差。h-BN陶瓷可加工性能好,但烧结性能差。本项目利用h-BN相在氮化硅陶瓷中形成弱界面,当加工时,弱界面上会形成微裂纹,并沿弱界面发生偏转,耗散裂纹扩展的能量使裂纹扩展终止;当载荷继续上升时,在下层的弱结合界面处将产生新的临界裂纹再扩展;如此反复,使裂纹成为跳跃式阶梯状扩展,断裂渐次发生而非瞬间脆断,使氮化硅/氮化硼多孔陶瓷材料具有了好的可加工性能。 本项目原料中采用了一定比例的Si粉,比完全以Si3N4粉为原料的普通烧结工艺节约了原料成本。产品的基本工艺为自蔓延高温合成(燃烧合成)工艺,在气体高压反应器中进行,烧结所需要的能量完全由原料自身放热提供,与其他制备方法(常压烧结、热压烧结、反应烧结)相比较,不需要高温烧结炉长时间烧结,大大节省了能源。本项目工艺简单,烧结速度快,效率高。可制作复杂形状一维,二维的大尺寸陶瓷材料。抗弯强度已做到188MPa,材料可加工性能优良。 已获中国发明专利《ZL 200610089013.6自蔓延反应烧结Si3N4/BN复相可加工陶瓷的方法》。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6 47 48
  • ...
  • 64 6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