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江苏图书架|期刊架
产品详细介绍江苏镇江宇峰箱柜是专业生产江苏镇江钢制图书架、期刊架报纸架书架柜、移动密集架柜、钢制文件柜档案柜、报纸架电视墙架屏幕墙,控制台,更衣柜的厂家。江苏图书架期刊架,上海图书架期刊架,南京图书架期刊架,无锡书架,常州扬州图书架期刊架,盐城图书架期刊架,淮安苏州书架期刊架,南通钢制书架,镇江图书架,合肥图书架期刊架,杭州图书架期刊架,济南图书架期刊架,连云港宿迁图书架期刊架, 徐州图书架,浙江安徽图书架期刊柜,山东湖北图书架期刊架。 YF-TSJ镇江宇峰系列钢制图书架、期刊架、书柜动能 *选用材料:上海宝钢优质冷轧钢板  *格板承载:书架40Kg/层、上下距离可调节 *书架现场组装,安装方便 *表面处理:脱脂、酸洗、磷化、静电喷塑,免费十年维护 销售热线:13812452927、0511-83723090、 yufeng898@163.com, QQ:375734062
镇江新区宇峰金属箱柜有限公司 2021-08-23
《江苏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方案》印发
赋权改革主体范围包括江苏省内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鼓励中央驻苏高校院所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方案开展赋权改革。
江苏省科技厅 2025-01-17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是苏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职业技术学院,肇建于1978年,前身为淮阴电子工业学校。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江苏省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院校;2007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首批十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1年,圆满通过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毕业生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发展后劲足,连续七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跻身江苏省公办高职院校六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江苏乃至全国一直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学校占地1080亩,坐落在风景秀美、充满人文底蕴和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淮安高教园区,校园规划科学,设计精致,环境优雅,景致宜人、交通便捷。设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部和社政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76.9万册和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等十余个大型专业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 学校遵循“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理念,紧扣电子信息产业链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等40个多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通信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多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4%;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86%;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6名、“333工程培养对象”人选12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人选5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1名。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在全国微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学校荣获“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并蝉联“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84个、校外实训基地115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1个,可开展74个工种技能鉴定。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集成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实训基地”、“电子精密模具制造实训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实训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性中心。 学校工学结合紧密,实训体系完备。2007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投资建成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校内单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各主干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分别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15个,是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联想、华为、富士康、夏普电子、三星电子、丰田(常熟)、中兴科技、臻鼎科技、中电熊猫、敏实集团、西子奥的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11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联想学院、西子奥的斯学院、苏宁云商学院、臻鼎学院等4个联合学院和2个校企合作事业部,为契合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需求,与昆山锦溪、吴江震泽政府联合成立了锦溪制造学院、震泽装备学院,与微软、江苏邮电、中兴集团等企业有着长期的订单式培养合作,设立了三星电子班、富誉自动化班、富准模具班、臻鼎学徒班、联想阳光服务班、高通通信班、西子奥的斯电梯班、联通3G班等30多个企业订单班及企业奖学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率先在全国推进人生导师制,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职业技能显著增强,在2009至2018年连续十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团体一等奖22个,实现了“十连冠”,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学校科技工作领先,社会服务机制健全。目前已建成了“江苏省淮安教学具产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淮安设施农业智能化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10个省级和9个市级技术开发应用与服务机构。近些年来,先后承担了纵向科研项目及相关横向课题600多项,科研经费到账4000多万元,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500多项,学校跻身“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及其他各类省市级以上科研奖励600多项。 学校努力探索一条集质量、特色、品牌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以令人瞩目的办学实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先后多次被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教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和“江苏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有朝阳产业美誉的电子信息产业,乘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强劲东风,向国内一流、高水平特色化创新型高职名校的目标奋力迈进。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12亩,建筑面积24.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75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6.5万册、电子图书16T。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845人,教职工453人,专任教师382人,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116人,博士后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56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为86%。其中包括“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A类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和重点专业13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1个,高等职业教育“百门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6部,省重点教材5部。国家和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8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7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国家、省、市级培训服务基地11个。主持教育部、财政部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3门,能力测试中心1个,参与9门。牵头主持和制定全国财指委财务管理专业、全国粮指委粮食工程专业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配置标准建设。在5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广受社会赞誉。 近年来,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立足淮安、面向江苏、突出财经”的办学定位,着力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学校设有会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人文艺术与法律学院、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粮食工程与食品药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等9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法律事务、粮食工程技术等32个专业及方向,2009年以来先后开设了会计、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同时与南京审计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联合开展“3+2”本科分段培养,与南京财经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接本教育,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合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在着力培养“脑子灵、懂管理、善经营、会动手、身心好、讨人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中,学校积极推进人人出彩的“1349”素质教育育人体系,系统打造“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建有“周恩来文化馆”、“淮商文化馆”、“货币文化馆”、“今世缘文化馆”、“艺术文化馆”、“物流文化馆”、“汽车文化馆”、“3D会计展示馆”、“酒器艺术文化馆”、“翔宇文化广场”、“翔宇书斋”以及“清风苑”、“清风亭”、“清风墙”三位一体的廉洁教育基地。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内涵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淮安创业大学成功落户我校,并先后建成智慧商科综合实训中心、翔宇思政体验中心、ERP管理会计体验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素质定向拓展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淮安市服务外包产业园以及淮安市人才市场大中专院校分市场,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五年来,共有近千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先后举办江苏省高职高专会计骨干教师研修班、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全国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培项目),拥有淮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江苏省饲料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粮油人才培训基地、淮安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淮安市财税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淮安市金融从业人员考试培训基地、淮安市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淮安市创业培训基地。同时,与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今世缘营销学院”、“中央新亚管理学院”、“京东电商学院”、“江苏紫金保险学院”、“用友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和“中锐汽车商务基地”、“全国用友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相继以“优秀”格次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江苏省委教育工委高职高专基层党建考核,并荣获省文明单位、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园林式校园、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省节水型高校、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先进单位、省对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还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财政、金融、商业、统计、粮食、报关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职财经教育分会常务副主任单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会计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统计学会高职统计分会副会长单位、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2016)轮值主席单位。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是隶属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一所省属专科(高职)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长三角经济带苏锡常版块核心城市——龙城常州。面向社会开始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高职)和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高职)。学院集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成人学历教育、在职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主要担负为城乡建设行业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学院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江苏省城镇建设学校”,2003年更名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校牌,是全省首批设置的九所五年制高职校之一。2013年6月15日,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在与常州市职工大学合并基础上筹建“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2015年2月6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院,并报教育部备案。同年4月底,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正式跨入专科(高职)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序列,成为江苏省137所普通高等学校之一。 办学30余年来,学院以“明志、笃行”为校训,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内涵发展道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培养了近两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 学院现有殷村和清潭两个校区。殷村校区位于常州城西殷村职教园和裕路1号,清潭校区位于常州市木梳路12号。总占地面积813亩,总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新校区以打造“绿色校园”为总体目标,是省内第一个以校园为单位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区。学院现有在册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教职工400余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校内专任教师35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13人,“双师型”教师182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69.2%。校内建有各类专业实训(验)室110余个,拥有实习工位6000余个;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60余个。 学院现设有建筑艺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公用事业学院、设备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部。2017年纳入招生的三年制大专(高职)专业有24个,分别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园林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园林技术、古建筑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会计(建设会计与投资审计)、BIM(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技能技术;五年制大专(高职)专业有19个,分别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物业管理、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园林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业节能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截至目前,学院建成了省级高职示范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五年制高职评估优秀专业4个(全省并列第一),市级高职示范专业7个。 学院是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学校”,有1个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学院设有“江苏建设行业第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建设职业技能城建岗位培训站”和“常州城建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年均开展行业相关培训超20000人次,各类技能鉴定超3000人次,占地方建设行业培训规模的80%以上。下属甲级资质江苏城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等4个科技服务实体近三年年均完成产值3000万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建设人才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建设教育培训工作优秀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社会力量办学A级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江苏航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首家航空类专业高职院校。学院坚持走集群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航空工程、航空飞行(服务)等特色专业群,是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航指委无人机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地处宁镇扬都市圈,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的交汇处,高铁距离南京20分钟、上海40分钟的车程。校区坐落于长江之滨、 圌山脚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环境优美,占地700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具备一流的教育、教学及生活条件。 二、院系设置 学院坚持以 “立德树人、发展学生、促进就业”为中心,确立“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和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航空制造和维修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目前设有4个二级分院,即:航空工程学院、航空飞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文理学院/基础教学部。开设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专业9个,即:飞行器制造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电子电气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空中乘务、航空物流、机场运行。学院与省内多所本科名校开通 “专转本”、“专接本”渠道,建立了大专—本科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多途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拥有一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省市学科带头人领衔,省市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院不断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做到“教、学、做”三合一,先后建成图文信息中心、基础实验实训中心、现代制造实训中心、航空维修实训中心、无人机协同创新实训中心、航空服务实训中心、生产实训中心,满足了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的需要。 学院视学生为亲人,每年投入300多万元设立多种奖助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锤炼学生吃苦耐劳、严谨务实的作风,在“严要求、严管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优质全面的学习、生活指导和服务。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学校前身是197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创建的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7月学校划归原煤炭工业部管理,更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1998年学校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月学校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处徐州市泉山风景区,占地1118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学校设有建筑建造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建筑智能学院、建筑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500余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是“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花园式学校”“徐州市首批绿色大学”“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构建形成以军校文化、煤炭文化、建筑文化为内核,以企业文化和校友文化为补充的特色鲜明的校园育人文化体系。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教职工75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57人、副高职称教师2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国家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现有4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团队。学校连续4次获得“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是国家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聚力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协调推进国际知名专业、品牌专业和地方特需专业建设,突出建筑类专业特色,做大非建筑类专业。构建了15个专业群,现有4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4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江苏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一期立项专业、5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徐州市特需领办专业。与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和建筑工程技术3个专业,联合开展“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试点;与徐州8所中职学校在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专业,联合开展“3+3”中高职专业衔接试点。牵头建设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通过验收。学校先后获得18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现有25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编写出版20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9部省级以上建设重点教材和精品教材。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重视“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保障条件。建成建筑施工、机械电子、信息传媒、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矿山机电等6大类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现有10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面积近10万㎡,仪器设备近15000台套。现有建筑工程技术和煤矿安全技术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和交通工程智慧建造技术等2个省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建筑工程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市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成淮海经济区BIM中心和BIM大数据创新基地,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教育联盟单位。学校牵头成立江苏建筑职教集团和淮海服务外包职教集团,是“淮海经济区高职院校协作会秘书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建筑产业化实训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是“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徐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彰显。近五年来,获批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0项、专利1370项(发明专利142项)、工法22项,其中横向科研课题233项,到账2300余万元,技术服务到账5600万元。依托国家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江苏省建筑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近三年培训37000余人次。现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近年来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69项,专利授权总量居全国高职院校第2位,学校连续八年获得“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 学校加快办学国际化进程,积极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与英国南兰克郡学院、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柬埔寨管理经济大学、老挝万象省技术学院等近30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现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多所学院联合开展“3+0”“2+1”项目。学校是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学校,留学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现已招收18个国家400余名留学生。学校鼓励学生出国(境)留学、游学,现有赴国(境)外留学或交换交流经历的学生达218人。鼓励教师出国(境)研修、讲学和合作研究,已选派510人次骨干教师赴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访学研修培训。学校在老挝和柬埔寨建立了分校,建立了中国-老挝职教协作秘书处,成立了“中柬文化与语言研究中心”,开办技能与语言培训中心,外派教师长期驻地为外方师生开展语言与技能培训服务。 学校秉承“厚生尚能”校训,弘扬“求实创新”校风,着力培养基础厚、技能强、后劲足、能吃苦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9项、全国行业大赛一等奖15项,在各类文体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一等奖40项。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省内外建有近600家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先后与国内27家知名大型企业合作共建企业学院、企业订单班50个,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建立了36个国内校友分会和1个海外校友会,积极为毕业生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毕业生主要面向江苏省和华东地区就业,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很多毕业生已在徐工集团、万科集团、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中铁十局、中煤建设集团、江苏扬建集团、南通三建、中南集团、龙信集团、中衡设计集团、苏州金螳螂等知名企业建功立业。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薪酬、就业竞争力指数,以及对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等各项数据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8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实力持续增强,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2018年位列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发布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29位。2017年9月,学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一流高职名校”的奋斗目标,谋划实施“人才强校、创新提升、服务地方、信息化、国际化、幸福共享”六大战略加快推进学校发展。迈入新时代,苏建院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2018年10月)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学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1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学校占地面积573232平方米,建筑面积283632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基本实现了图书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93个,其中企业投资设立并以企业命名的实验(实训)室11个,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4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研究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南通市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市色织面料设计中心、南通市染整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南通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通中小企业IT外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与海门市人民政府共建海门滨海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与华夏航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通航空培训中心,顺利获得中国民航总局CCAR147飞机维修培训资质和CCAR66飞机维修考点,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同时获得这两项资质的高职院校,学校和德国库卡集团合作建设了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是库卡集团华东地区技能人才定点培训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社会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和素质教学部。设置42个专业(方向),传统专业凸现品牌特色,新设专业贴近社会需求,拥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10个(含建设点)、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学校现建有国家精品课程5门、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5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3门;入选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10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7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7.94%。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南通市教学名师5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1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人。此外,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43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口支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对口支援苏北教育的号召,与新疆、甘肃等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职教中心开展广泛合作。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结成友好学校,接受荷兰撒克逊大学本科学生来校学习,全日制学历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常年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定期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中不断增强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毕业生“双证书制”等制度和专业教师工作室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宗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90余年的历史传承,学院已发展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一主两翼”校园格局。 学院坐落于南京市东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占地面积6000余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有农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经济与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51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3000多人。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79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8%,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十大科技标兵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7人、骨干教师23人、科技创新团队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8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科研团队1个。 实验实训。建有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校内实训基地,核心区面积5635亩,辐射区10000多亩。基地建有作物生产、园林工程、畜牧生产和食用菌生产等5个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农业物联网应用等6大实训中心,建有国家南方丘陵地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南方乡土树种良种繁育基地、江苏省现代园艺工程中心、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19个重点产学研平台。现已成为融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普教育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学院建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比赛基地,承担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新城疫抗体测定、植物组织培养、艺术插花、小动物手术、农业机械维修、种子质量检测、手工制茶、农产品检测等所有比赛项目。现有117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72亿元。 办学举措 学院始终坚持农林职教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践行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政校行企联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省监狱管理局、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盐城亭湖区政府合作,政府出资助学、招生招工一体进行双主体育人,适岗培养农村经营管理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省委组织部“定制村官”班落户学院。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学院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江苏亚振集团、艾贝尔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订单班,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学研创并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校内实训平台,实行项目教学、课题研究、师生承包、工学交替;依托校外共建或共享型平台(如职教集团内企业平台),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创业孵化;凭借学院草坪、苗木、茶叶、果蔬、种业等科技产业平台,推进产教结合、学研结合、创新实践、成果转化。围绕农、林、牧、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创业教育板块,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致富一方百姓。充分利用科技、人才、信息优势,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推广的草业、应时果蔬、茶业、彩叶苗木、种业等五大产业,现已被省政府确定为丘陵地区优势主导产业。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培训驱动的方式,积极投身农业科技推广主战场,努力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学院分别与云南普洱、新疆伊犁、西藏拉萨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协议,开展西部对口支援工作,带动西部地区农牧产业及职业教育发展。 坚持面向国际,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2015年10月,高层次的中法政府间的农业交流合作项目——中法农民培训中心落户学院。同时依托江苏农博园建立了中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共建中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办了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办学项目。举办了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培训班、印度尼西亚生物化学中学师资培训班、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修班等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00余名。招收了70多名全日制留学生。与包括美国、法国、日本、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学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学院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校”。 办学成果 学院“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园林工作室育高职园林技术精英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学院先后建成了7个国家重点专业,7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8个省重点专业(群),主持建设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了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打造了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1名国家级和4名省级教学名师。“十一五”以来,依托产业推广平台承担973、863、948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持有国家发明专利26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 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据历年就业蓝皮书,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就业竞争力等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名列前茅。近3年,企业满意度均在91%以上。 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年培训培养农民、农技人员2万余人次,为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培训农技人员2000多人次。 学院依托专业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推广农作物良种500万亩,建有草坪草示范基地16万多亩,推广彩叶苗木20万多亩,辐射20多个省(市),带动6万户农民致富。自2009年以来,学院实施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句容、泗洪、溧阳和沭阳四县分别实施“5111”工程,即发展5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技术、建设10个特色示范村、培训1万农民,创造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业绩。2016年荣获“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校”。 示范辐射成效明显。学院现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组长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基地。先后举办了29期近2000人次全国师资培训班;承办了“中法农民教育”、“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国草业产业发展”、“全国茶业科技创新”等高层论坛。连续六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 学院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与云南普洱合作,带动滇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的现代职教发展项目。在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主持下,与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学院探索农林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教育部长周济,近三任省委书记、省长都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近三年中,省内外有300多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我院考察交流;《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200多篇次对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以《农林院校照样可以办得如此精彩》为题深度报道我院农科专业办学。《农民日报》以《广接地气锻造新军》为标题,大篇幅报道我院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和形成的办学特色。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8月组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创建于1997年的国家级职教中心无锡市锡山职教中心。学院师生秉承“养正修能”的校训,弘扬“立德树人”的校风,建设以物联网技术融合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特色鲜明、一流企业认可、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高职名校。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市,现设有藕塘和东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6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1亿多元,图书60多万册,目前注册在校生12000多人,专兼职教师8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占87%以上,学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汇聚了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技术能手、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 学院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学院现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士官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有12个专业群,45个专业,87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特色专业3个、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建设物联网技术、微电子技术、智能制造、汽车技术服务、智慧商业专业集群,协同发展建筑工程技术、文化创意专业集群,形成以物联网技术融合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信息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同时,拥有多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其中,无锡市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共享型实训基地,获省财政资助1千万元,在全省高校中仅有5所。学院牵头组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物联网产教联盟(职教集团)”“中国职业教育微电子产教联盟”。 坚持需求导向,融合发展。学院与联想教育、中兴通讯、华润微电子、安谷科技、保时捷中国、新大陆、东风雷诺、北京精雕、瑞士GF、日本三菱、福建三锋、海澜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了华润微电子学院、中兴通讯电信学院、保时捷学院、联想IT学院、海澜商学院、安谷苏信创新创业中心、新大陆物联网学院、苏信•三锋学院、苏信·精雕智创中心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学院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无锡产业贡献奖”。 学院努力造就一支与学院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特别是引进了多名长期在大型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使教学团队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质的飞跃;通过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同时也确定了一批技能过硬、乐于职业教育的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工学结合能力大大提升,为专业的发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2003年被列为“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学院成为首批国家级35所示范性建设单位之一,2007年成为首个“无锡市软件与信息外包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8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08年被列为无锡市“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无锡太湖保护区——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顺利通过新一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学院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许多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骨干,为无锡地区、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学院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 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省、市级以上竞赛奖项,其中包括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全国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一等奖(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机电技能赛项一等奖(第一名)、国际红点概念荣誉奖2项等。“读百部好书”活动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无线电测向运动队成立14年来,获得国家级比赛奖项140多项、省级比赛奖项400多项,司国文同学在2011年亚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上获得1枚金牌1枚铜牌。 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截止2018年9月)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