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有机污染荧光溯源预警仪
1 成果简介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 以有机污染为主。现有技术不能迅速确定污染类型,因此事故发生后无法迅速采取恰当的应对, 是产生重大经济和环境损失以及负面国际影响的主要原因。为维护水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 需要一种能迅速确定污染类型的、环境友好的水体有机污染预警技术。 荧光技术是近 20 年来兴起的新型分析方法,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污水和水体的荧光光谱是多物质产生的复合光谱,它们与水样唯一对应,被称为“ 水质荧光指纹”, 简称“ 水纹” 。该法在污染性质快速判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荧光指纹是水样内蕴特征的反映,还携带了有机物总量信息,可作为新型水质表示法。 课题组从 2003 年开始从事水纹研究,在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部清华大学自主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等项目资助下,掌握了上百种水纹,创新性开发出基于水纹比对的新型污染识别原理,并研发出有机污染溯源仪,填补了迅速确定污染类型的仪器的空白。该仪器由水纹采集仪、水纹比对软件和丰富的水纹数据库组成,可以识别数十种有机污染类型。仪器的特点如下:自动取样,自动测量,自动比对;数据库设计人性化,可以自动添加新指纹;数据自动保存;水纹采集仪性能稳定,使用、维护简便,当仪器光源老化时,自动提示更换等。上述优点表明该仪器既适合在线实时监测,也可以作为监测车和实验室的专用仪器。查新表明,国内外目前尚未发现有相似原理的仪器。 性能参数:灵敏度高,信噪比达到 250;完成一次溯源任务不足 15 分钟,测量时间短,重现性好;工作温度/湿度 15-350C, 45-80%(不可有冷凝现象, 350C 以上时湿度为 70%以下) ;不加任何试剂,取样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连续 24 小时使用耗电仅数度,成本低。 图 1 示范运行中的有机污染荧光溯源预警仪2 应用说明2011 年 7 月至 2012 年 3 月,水质有机污染溯源预警仪在京杭运河江苏苏州段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实地连续测试运行, 仪器检测出数次水质异常,并及时进行了报警, 现场测试表明,该仪器能够灵敏、及时地监测到污染的发生和变化,预警迅速,并能给污染类型的信息,对于快速确定有针对性的采取污染应对措施大有益处。 仪器经过了权威第三方的检测。3 效益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而污染预警和溯源的需求比较迫切,因此本仪器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本仪器价格每台约 60 万元。而本仪器运行稳定、灵敏。总体上,仪器成本低,维护省,快速,无二次污染, 24 小时连续使用,运行费每月在 3000 元左右,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4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5 所属行业领域能源环境。
清华大学 2021-04-13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技术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污染点位超标率19.4%,其中以重金属污染为主。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重金属的环境风险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而非总量密切相关。原位稳定化修复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磷基、炭基等材料组成的新型环境友好钝化剂,通过提高pH、沉淀、吸附的等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稳定化修复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具备良好应用潜力的原位修复技术。本成果研发的系列稳定剂可以有效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田间试
南京大学 2021-04-14
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
从电器文明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人类在科学探索的步伐上已经从工业进入了智能化的技术环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时代到来,各行各业也在争相抓住契机,利用新时代科技智能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惊喜。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信号经过转化后以数据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监测工业机械运行一般使用振动传感、温振一体化传感器等,存在成本高、易误报、不能对早前故障进行监测等问题;而故障早期诊断对于维护设备安全、保障工业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现有故障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团队开发了基于声纹、振动、温度一体的声振温一体传感器,该传感可综合感知监测对象声音、振动、冲击脉冲、温度以及倾角数据,全面覆盖旋转设备早中晚期故障信息。同时,开发了旋转设备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其由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采集网关、电脑 WEB 端构成,同时适配云平台、手机端小程序。通过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时的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噪声、温度数据采集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依托独有的异音分析、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 核心优势: (1)全面集成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声音、温度多维度深度感知专利技术; (2)快捷部署(磁吸胶粘/纹可选),无线方式,快速联网; (3)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准:独有异音、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 (4)高性价比,大容量电池,长维护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近几年来,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水体污染 事故时有发生。水质状况是由相关的指标参数来表明的,如COD、BOD、氨 氮、总氮等等。对这些参数的检测国标法几乎都是化学方法,测量较准确,但耗 时长、所需化学试剂多、操作复杂、稳定性差,并可能带来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水质监测仪器框图如上图所示,由光路系统,开放流通池,光电接收/转换 系统,控制系统等四个模块组成。脉冲氙灯发出的光,经由步进电机带动的凹面 光栅分光系统组成的单色器装置,分离出来的单色光进入开放流通池,被吸收后 的光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经过AD转换后再通过无线数据传 输传送到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并处理。该仪器由上位机监控软件控制操作。 可测量光谱范围为 200~720nm。 跟传统的监测方式相比,由 24h 上传一次检测数据,转变为 5s 即可检测并 上传一次数据,检测周期短、速度快、成本低、无二次污染。 应用领域:河流、湖泊、污水处理厂等地的水质在线监测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动态血糖监测CGM
已有样品/n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动态血糖监测(CGM)能极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该项目开发了一种用于长期CGM 传感器系统,并对其表面进行生物相容性改性,从而提高CGM 在人体内的长期传感性能和使用寿命。该项目为长期CGM 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指导,为国内首创。成果的社会/经济意义(价值):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4 亿人。本项目构建的长期CGM 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并对我国糖尿病治疗产生极
武汉大学 2021-01-12
ELINT 舆情监测系统
成果简介:ELINT舆情监测系统是北京理工张华平博士专门针对网络舆情监 测的工作要求和特点而打造的,不仅采用了专业化的搜索引擎技术,还融入 了更加智能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按照文章、人物、地点、机构、话题以及事件等六维空间对网络信息进行整合挖掘;同时建立一个以日为周期的网络 舆情监测平台,同时配上以周或者以月为基础的舆情分析报告,从而提供了 一个便捷、科学、可操作性的舆情工作平台。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本成果是由西南交通大学自主开发的一套成熟的大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经成功地运用在国内各跨江、跨海大桥,为桥梁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桥梁运营状况异常严重时发出预警信号,为桥梁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与指导。该成果成熟、可以直接应用。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水位井盖监测系统
系统包含固定水位监控设备、连续水位监控设备、及井盖状态报警设备,以及与这些设备相关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可以运行于PC机、Android手机和iPhone手机上) ,实现对水位和井盖开启等时间的报警,便于市政及时掌握给排水系统的动态,进行开闸放水、管道疏通、井盖维护等工作。 1) 固定水位监控硬件设备 2) 井盖状态报警硬件设备 3) 连续水位监控硬件设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调频广播监测系统
项目简介: 广播段无线电监测系统根据“黑广播"往往是录播并且以对话、交谈为主的特征, 通过统计静音在播放过程中所占比例分布的偏度, 实时、自动监测调频广播, 迅速、批
西华大学 2021-04-14
环境监测技术
研究团队在在线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方面,主要采用光谱技术对水质进行监 测,具体包括:1)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实现了水质 COD 和浊度的在线监测。 自主开发了浸没式、小型化、一体化的采样分析的探头,探头直径仅 50 mm,能 耗低,可在野外无人值守的环境工作。该探头经过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 测试,结果表明,该探头符合国家环保行业相关标准;2)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实 现水体 CO2 含量的在线监测,为水生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支撑。目前普遍采用的 CO2 含量监测方案多用于环境空气中 CO2 含量的监测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72 17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