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的利用)
280mm×160mm×120mm,采用拼接式,由太阳能电池、小电机(带风扇)、蜂鸣器、发光二极管、连接线、底板组成。探究太阳能的利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厦门算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算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03-18
适用于多直流馈入电网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方法
该专利技术在多直流馈入电网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和控制方法方面都做了技术创新,研制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准和可靠性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直流馈入系统中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经济性和可靠性不能兼顾的问题,提出的高压直流动态无功精准控制方法突破了现有技术中高压直流不能参加电网动态无功补偿的技术瓶颈,满足了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电压稳定对动态无功支撑能力的要求。专利技术在南方电网进行实施,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能高效利用系统中的动态无功资源,显著提高了南方电网动态无功支持能力和电压稳定性,为多直流馈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确保了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了东西部的合作共赢,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于对该专利技术贡献率的测算,截至2017年12月底,累计新增销售额超过5亿元,累计新增利润超过4000万元。在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评审中获得银奖。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基因编辑新型底盘工具Cas12i和Cas12j的发掘
利用Cas12i和Cas12j在水稻、玉米、大豆、拟南芥和猪等农业生物中验证了基因编辑的靶向剪切活性,达到产业应用的基本要求,为我国基因编辑产业化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是底盘核酸酶(Cas9、Cas12a、Cas12b),核酸酶的原始核心专利被美国等少数国家所垄断。这些底盘核酸酶的多个核心专利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获得授权。因此,我国农业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在产业化方面有受制于人的风险,必须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酶,打破国际专利垄断。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积极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底盘核酸酶发掘。2017年以来,研发团队从微生物宏基因组中发掘了一系列核酸酶,申报了14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Cas12i(专利号ZL201980014560.3)和Cas12j(专利号ZL 201980014005.0)两个基因编辑核酸酶已于2021年获得中国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并向美国、日本、欧盟等14个国家或地区提交专利申请。已经利用Cas12i和Cas12j在水稻、玉米、大豆、拟南芥和猪等农业生物中验证了基因编辑的靶向剪切活性,达到产业应用的基本要求,为我国基因编辑产业化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两个专利已经以排他性的方式许可给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8-15
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装置,汽车防误踩油门装置
针对汽车安全性要求及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项目团队开发了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装置、汽车防误踩油门装置等主动安全装置,并可与汽车相关的控制系统对接,实现智能化控制。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5-04
汽车教具全车电器模组一体化汽车教学设备
北京智扬北方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汽车教具汽车空调和暖风舒适系统实训台
北京智扬北方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云端赋能活动 — 科技赋能教育往期回顾
云端赋能活动 — 科技赋能教育往期回顾
云上高博会 2022-07-07
太阳能高效聚光热电联合供能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太阳能利用最为成熟和广泛的两个技术领域,但是由于其产能形式单一,最终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推广前景。 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光电转化效率低(由于温度效应,晶硅型光伏发电系统综合光电转化效率只能达到12%-13%),光伏组件成本高,导致其成本回收期长。同时光伏电池生产也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 如何提高单位面积光伏电池的发电量,减少电池用量是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收益的重要手段。通过聚光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电池片表面的太阳能能流密度,并大大增加光伏电池的光电输出功率,成倍减少电池片用量(用量为传统技术的1/4),间接降低了光伏电池生产的总能耗和总污染,但是提高电池表面太阳能能流密度的同时,电池的温度也急剧升高,严重影响电池的电输出性能和使用寿命,只有通过水冷的方式来降低电池温度,这就形成了该技术手段的另一种产能形式,太阳能热水。即太阳能热电联供。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高效聚光热电联合供能系统
一. 项目简介:应用背景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太阳能利用最为成熟和广泛的两个技术领域,但是由于其产能形式单一,最终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推广前景。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光电转化效率低(由于温度效应,晶硅型光伏发电系统综合光电转化效率只能达到 12%-13%),光伏组件成本高,导致其成本回收期长。同时光伏电池生产也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如何提高单位面积光伏电池的发电量,减少电池用量是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收益的重要手段。通过聚光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电池片表面的太阳能能流密度,并大大增加光伏电池的光电输出功率,成倍减少电池片用量(用量为传统技术的 1/4),间接降低了光伏电池生产的总能耗和总污染,但是提高电池表面太阳能能流密度的同时,电池的温度也急剧升高,严重影响电池的电输出性能和使用寿命,只有通过水冷的方式来降低电池温度,这就形成了该技术手段的另一种产能形式,太阳能热水。即太阳能热电联供。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241 2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