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1342亩,是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四川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集训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014年,学院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增挂泸州技师学院,实行一校两牌。 学院现有商学院、白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艺术系、基础部、思政教研部、培训中心、高新区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办机械、土建、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文化教育等类别的高职专科教育专业39个,13个高级工、预备技师专业。拥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9314人,技师学院学生193人,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学生1142人。 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荟萃着光荣传统、优良校风和丰富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1年的川南经纬学堂。学院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创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百年文化、服务地方产业、助推区域发展”的办学思路,弘扬“自强不息,勤奋敬业”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文化塑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形成了“四合四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园企校”四方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了“五位一体”(校地发展共生一体、校企合作产教一体、专业产业对接一体、人才培养工学一体、技术研发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教职工535人,专任教师430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其他高级职称共10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 272余人,常驻外籍教师2人。拥有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拔尖人才20余人;工程师、 建造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26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0个;建立了由 200 多名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学院拥有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馆藏图书59.29万册;建有公共教学大楼、实训大楼、教学工厂、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拥有实验室、实训室496间,校内实践基地2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0个。学院总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185万元。 三、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服务 学院完成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23项,市级科研项目26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61项。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服务产业提升计划专业2个、部/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建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获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获批省级教改项目65项;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项。教师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EI和ISTP收录近30余篇),获专利83项,完成横向课题80项。 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能承担机械及制造、电子电工、建筑、管理及服务、计算机及信息、教师职业技能等8大类别的68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学院立足泸州、面向四川、辐射滇黔渝,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四川省统计人才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7000多人次。 四、优异的竞赛成绩和畅通的就业渠道 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在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等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1000余人次。 我院与泸州老窖集团、四川郎酒集团、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ntel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康佳集团、海尔集团、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五局、中建八局、华西集团等1000多家用人单位开展长期就业合作,建立起了以成渝经济区为主,包含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内的就业网络,形成了畅通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7%以上。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乐山工业学校、乐山卫生学校、乐山财贸学校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成立的含医药卫生、财经旅游、机械电子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属教育部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院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智能化考试站”。学院开办三年、五年制普通高职大专和三年制中专学历教育。学院建校以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积极转变办学理念,探索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乐山经济建设及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占地348亩,校舍建筑面积126048平方米。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4人、讲师183人。常年聘请20名外籍教师。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在校学生8700余人,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与所开设专业相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和培训基地,学院图书馆藏书26万余册。有30个学科实验室,1个多媒体远程教学室(710座)、4个语音室(112座)、1个电子阅览室、3个标准运动场、5个室内体育馆、1个标准游泳池和校园网。有教学用计算机765台,1000余台电脑接入Internet网。学院设有4系1部(公共课程部、护理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旅游系),另有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1个校内实习工厂。 学院坚持“科学管理,从严治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办学方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长期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泸州医学院、西华大学、四川经济管理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了成人大专、普通大专联合办学关系,为在校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与全国100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协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出国护士的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几年来,学院招生人数和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取得了丰硕教育教学成果,主编、参编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高等数学》、《公共计算机》和《大学英语》等专著110部,有7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际国内奖励。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卫生、旅游、财经、营销、机械、电子等方面的中高级业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办学积淀深厚】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的四川省眉山国民师范学校和创建于1958年的四川省乐山专区农业学校。眉山国民师范学校在办学历程中几易其名,1953年春定名为眉山师范学校,是教育部标准化建设优秀师范学校,有91年师范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师教育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卓越教师,历届校友中涌现出大批教育管理人才。乐山专区农业学校1972年夏更名为乐山地区农业学校,1985年5月更名为乐山市农业学校,1997年9月更名为眉山农业学校,是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在60年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为眉山、乐山等地培养输送了大批卓越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历届校友中涌现出大批党政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报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组建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两所优质中专作为建校基础,根植东坡故里深厚文化底蕴,是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 【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北距省会成都仅60多公里,来去成都高铁、高速方便快捷,有3条公交车在学校门口设站。周边公园环绕,东坡湿地公园、苏辙公园、东坡竹园与学校隔江相望,滨江公园与学校南面、西面、北面接壤,浑然一体,如同办在公园里的大学。学校地理位置醒目,地处岷江二桥东岸眉州大道岷东段5号,从外地来眉,直奔岷江二桥,看见桥就看见学校,校舍依山而建,推窗即见雄伟壮观的岷江二桥,于是,学校有“见桥大学”之称谓。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校占地面积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2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整洁,景色优美。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34个,实训基地6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校外实训基地20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043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4万余册。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460人,其中专任教师311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14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3人,中级职称125人,双师素质教师237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四川省首届工匠杯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教师团队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6项。 【学校专业类别齐全】学校现有师范教育系、农业技术系、商贸旅游系、工程技术系、文化艺术系、中等职业教育部、继续教育培训部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了以教育类、农业类专业为主,商贸旅游类、机电建筑类、文化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的鲜明专业特色与优势。现有招生专业23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优良】学校以培养德才兼备,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近年来,学校建设省级以上优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共9门。学校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毕业生的称职率达90%以上。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技能大赛获奖55项,参加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8项,获省市级荣誉和奖项上百项。学生作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大学生茶艺团的团员登上米兰世博会舞台,被授予百年世博中国茶文化周推广大使称号。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主持研发杂交水稻、果树新品种9个,推广面积3000余万亩。近年来,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58项,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34项目。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670余篇,主编教材、专著共计31本。 学校是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社会科学校眉山分院共建单位、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眉山市职业教育集团总理事长单位、眉山市东坡味道食品产业学校和东坡烹饪学校理事长单位、眉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眉山市旅游酒店服务培训基地、眉山市机电技术培训基地、眉山市职业技术鉴定培训中心、眉山市高技能人才定点培训基地、眉山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百年世博中国茶文化周国际交流基地。 而今,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发展需求,面向技术创新,面向教育改革,根植眉山,辐射全川。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传承千载诗书城文化为己任,以创建百年“常青藤”学校为愿景,弘扬“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校风,践行“诚信自强,笃学精业”的校训,为建设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全省一流高职院校而不懈奋斗!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的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现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学校起源于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绵阳工业学校、绵阳机电工业学校三校合并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绵阳水利电力学校部分专业并入学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持“诚信为基、能力为本、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始终依托和对接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本科教育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校占地700余亩,校舍面积近3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到6.3亿元,其中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数量12958台(件)、总值12498.8万元。学校以工科为主体,设材料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人文科学系、艺术系等八个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培训学院两个二级学院,设有高职专业55个,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13个大类、30个专业领域,其中国家示范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5个、实训基地项目2个;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现有在校高职学生1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784人,其中正高职称29人、副高职称149人。有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高校工程技术创新团队2个、教学名师1人;省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29人;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3人、绵阳市十大创业带头人1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8138质量工程),先后建成特色专业8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8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0门、开放性实训基地7个,培育优秀教学团队18个。探索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列入绵阳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培养认定“拔尖创新人才”75名。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技能大赛连创佳绩,获奖学生累计近千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159项、省级奖项244项。大力构建形成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模式,学生“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0%,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就业质量逐年攀升。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峨胜集团合作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建立了完整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初步形成“1+3”人才培养模式和以社团为平台、具有创新特色的本科文化,2017届首批毕业学生93人,以出色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受到一批知名企业的青睐,其中11人考入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校坚持围绕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积极开展校企校地校际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先后与绵阳高新区、游仙区、涪城区金家林总经济试验区实施校地战略合作,落实并完成合作项目30余项,多元共建“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学院”,建立了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绵阳分院和绵阳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装第五八研究所、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一批军民融合的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互动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行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联合育人,形成了一批“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成长发展,实现了校企双赢。牵头组建绵阳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搭建教学、科研、开发、服务、信息咨询等多元协作平台,取得了一批合作成果,被列入《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优秀案例,跻身于四川省10个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之列。通过多元共建打造的“富乐绵阳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集教育、训练、交流、服务、实践于一体,培育孵化企业93家,吸纳大学生就业近500人,先后被认定为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新型众创空间众创空间,2016年成功跻身科技部全国众创空间。目前,学校按照“十三五”发展战略和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巩固一个中心、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三大创新、抓好四项保障,建设美丽魅力和谐绵职”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服务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以优质学校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必胜的信心、决战的姿态,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一流职业大学。校 训: 重德 精业 求实 创新办学理念: 诚信为基 能力为本 创新为魂 特色为翼办学定位: 依托科技城 服务科技城办学特色: 传承建材行业优势 服务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 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共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赣西历史文化名城、月亮之都宜春市。城市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学校是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环境优雅,设施齐全,设立北校区、南校区和经开校区;设有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财会金融学院、电商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基础部、军事体育部等教学单位,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招生,在校生1.6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60余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省级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校现有护理、学前教育、医学检验技术、电源变换技术与应用(锂电方向)4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示范专业、国家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实行双证书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了覆盖江西省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范围的实习、就业网络,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丹麦、墨西哥、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高校建立友好关系,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 学校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中问鼎夺魁,屡创佳绩。学校教师获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位列第一)。学校学生于2016、2017、2018年连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创造了江西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职业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等大赛中均创造了优异成绩。学校创新创业成绩斐然,“宜职众创空间”被江西省科技厅定为“省级众创空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示范性单位、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十佳精准扶贫高职院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学生定向先进集体、江西省人才工作示范点、江西汽车流通业产教融合十佳高职院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优秀高校、全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新形势,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 国内一流高职名校”的办学目标,秉持“立足地方,立德树人;精细管理,精准培养”的办学宗旨,按照“控规模、调结构、提质量”的办学思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力争把学校建成办学机制灵活,办学特色突出,中高职对接紧密,服务地方有力,社会声誉良好的高职名校。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江西省重点中专抚州经贸学校和抚州农校的基础上,融入抚州文艺学校教学资源,又于2007年经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整合江西机械电子技工学校、抚州市技工学校而组建成的一所集理工、经贸、生物、艺术为一体,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院具有单独招生资格。学院坐落在江西省抚州市迎宾大道新东城教育园区内。距省会南昌市100 公里,北接浙赣线铁路、东依鹰厦铁路、西临向莆铁路;东临一级公路、昌厦一级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环绕校园。 悠悠抚河水曾哺育了灿若星河的抚州名士,居庙堂而安天下的王安石、吟四梦屈西厢的汤显祖、一代大擘文化词丽的曾巩、心学鼻祖陆九渊、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国学泰斗游国恩、物理学家饶毓泰、书法巨匠舒同、曼妙琴弦盛中国…… 深厚的文化底蕴濡养了这片教育沃土,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营造了绝佳的求学空间。自古至今,素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抚州,圆了无数学子的求学梦。根植于这方圣土的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承沐先哲的办学理念,正倾力打造一所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高等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938.86亩,建筑面积26万m²,现有教职工480人,其中专任教师372人,专任教师中正教授职称19人、副教授职称94人,双师型教师172人,在校学生9300余人。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分院、艺术分院、经济管理分院、旅游分院、信息工程分院、商务分院、汽车工程分院等7个教学单位,另设军体部、思政部、继续教育分院等3个教辅机构,同时内设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宣传统战部等5个党群机构和教务处、招就处等11个行政机构。开设了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导游、空中乘务班、音乐表演、广告设计与制作、客户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30个专业。 学院拥有语音室、学术报告中心、演奏厅和数控、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音乐表演等各类专业教学实训、实验场所共41个,计算机中心拥有40多个教学机房,配置计算机1500余台,并建有较为完善的校园网和全省一流的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一个,200多个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拥有图书馆藏书30万册,电子图书4000GB。 2017年,在抚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实施了“1.96亿工程”基础建设系列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抚州市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第三教学大楼、综合实训楼A栋、学生公寓第9、10栋、室内综合体育馆、南广场绿化、南大门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工程, 其中第三教学大楼、综合实训楼A栋、学生公寓第9、10栋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南广场绿化主体已基本完工,其余工程项目也将陆续施工建设。 学院坚持 “立足高新区,服务抚州市”的办学理念,加大与抚州各行业的合作力度,举全院之力服务抚州地方经济。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开办了桑尼可、工业机器人、江铃等定向培养班,为高新区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签署了“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及“政校共建3D打印技术(增才制造)专共实训平台暨人才互动交流平台项目协议”,“抚州国家高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已在学院正式挂牌;召开了多次 “政校企”对接座谈会,共同建设了人才交流平台,学院每年派往园区实习的学生近600人。二是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新形式。建立抚州市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基地,承担起了培养传承和发展抚州地方戏曲的人才的重任,开设戏曲班,为抚州地方戏曲定向培养传承人才,2017、2018年分别招生近60名五年制戏曲班表演人才;加强与黎川油画产业基地通力合作,每年为黎川油画产业基地输送近30名专门人才;与抚州市旅游局合作,开设了导游班,每年为抚州旅游事业培养近40名专门人才。 除满足当地的人才需求外,学院还在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学院实行校企联合、定单培养、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人才培养及就业机制,每年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近1500名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和 “211工程”建设院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声乐歌剧系、音乐教育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乐队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院系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音乐学研究所等机构。截至2018年6月,中央音乐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228人,其中本科生1548人,硕士生633人,博士生87人,附中(含附小)960人。作为全国音乐教育中心,音乐创作、表演和研究中心,以及社会音乐推广中心,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齐全,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外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七十余年来,学校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创作、表演和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校学习,培养了数万名优秀音乐人才及数百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多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的领导人和业务骨干。 中央音乐学院在继承中华民族音乐传统和经验的同时,不断吸纳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容纳各种艺术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音乐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发展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中央音乐学院 2021-02-01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建立。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培养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专门人才;以办学理念“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为指导,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是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全球音乐教育联盟”总部基地学校。素有“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 学校以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为办学核心,是音乐表演艺术研究全国唯一博士培养单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艺术硕士(MFA)授予权,建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校。专业分布为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三大类,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声乐歌剧系、中国器乐系、音乐师范教育中心、钢琴系、艺术管理系、指挥系、管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0个教学单位,另设有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生院、考级艺术中心(美育中心)和附属中学,形成了以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为一体多层次教学体系。 学校名师荟萃,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各学科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由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等构成的众多人才储备,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学科、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等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截至2016年,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国家级艺术奖212项。 建校以来,学校凝聚和培养了众多在业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名师和人才,向海内外输送各专业优秀毕业生近万名。坚持开放办学方针,与三十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为中国音乐的继承、发展和弘扬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结构、校园综合治理的改革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索独立自主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引领世界音乐教育的前进方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
中国音乐学院 2021-02-01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北靠市北高新园区,南邻大宁商业中心,东接“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占地159亩,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室130间和现代化传播中心、智能化图书馆、设施先进的实验楼和实训楼。校园精致优美,绿草如茵,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是求学者理想的学习之地。学院在校学生近4000人,设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商务外语、应用艺术、学前教育5个学系20多个专业。近年来,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经验丰富、教研水平领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近400人。学院师资团队缔造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个、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3门。指导学生获全国、市级专业竞赛奖项百余个。学院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明德、求真、进取、笃行”的校风,引导学生“好学精艺、力行修德”,提倡学生获得“一张文凭,多张证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化内涵建设,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必不可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学院主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并加强各类专业群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地区发展需要,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上海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2021-02-0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面向全国招生,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坐落在五朝古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乡、国家园林城市——河北省邢台市,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讯发达。学院1979年建校,1984年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1年承担原国家教委高职教育试点任务,1997年率先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2000年成为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2002年移交河北省成为省属高校,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河北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院始终站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方阵,坚持“技术立校,军风育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入学双起点、育人双主体、毕业双证书”为主要标志的“邢台模式”和“军人作风+职业素养” 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与知名企业集团、原军队保障性企业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学院毕业生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荣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 学院目前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6.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藏书127万册,建有大型图书馆、体育馆、标准运动场、千兆位校园网;拥有汽车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鞋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艺术与传媒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13个校内实训中心,总面积超过12.5万平方米,下设240余个专业教室、实验实训室,校企合作建立4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河北省机电产品设计与智能检测应用技术中心、河北省高校汽车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学生装研发中心、邢台市服饰产业工程技术中心、邢台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等省市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共建10余个应用技术研发基地,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院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布局,设有汽车工程、服装工程、机电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艺术与传媒、经济管理、会计、资源与环境等10个系,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场营销、会计、环境工程等52个专业(其中,应用型本科专业4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全日制在校生159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1000余名;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856名,82%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0%,其中,教授60余名、副教授190余名,留学归国教师20余名,各级教学名师(专家)17名;另外聘任企业骨干、行业人才兼职教师160余名;拥有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出版教材200余部,其中“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2部;完成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7项、省级课题23项,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总后勤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院注重吸纳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标准,先后与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际合作,积极探索新的交流渠道与合作空间。2015年3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与德国施马卡尔登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办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2个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合作办学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开展教育与技术服务项目,为“走出去”企业培训当地员工和学生,并招收俄罗斯、喀麦隆等国留学生到学院学习交流。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新起点上,秉承“德能并蓄、敏行担当”的校训,立足河北,面向京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的把学院打造成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研发服务基地,凝心聚力、注重内涵,扎实推进国家优质校建设,在人才培养、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技术技能积累与服务、国际化办学与交流、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品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成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并深入推进应用型高职本科工程教育试点,向综合性应用技术大学迈进。 六个第一: ——军队第一所与地方联合办学的高等院校; ——国家第一所正式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院校; ——国家第一批确立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院校”; ——国家第一批验收中央财政支持建立的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第一批河北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第一批“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2 123 124
  • ...
  •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