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郑州西亚斯学院
(null)
郑州西亚斯学院 2021-02-01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
(null)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西中远职业学院
(null)
广西中远职业学院 2021-02-01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级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职业技能定点鉴定基地、重庆市外贸职业认证考点、重庆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点。学院地处渝东南中心城市重庆市黔江区,交通便利,离机场两公里,离高速出口三公里,离建设中的高铁站两公里,占地506亩,校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馆藏图书28万册。校内建有高尔夫球场、标准化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室内健身运动场馆,有渝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驾校。设有财经学院、商务学院、应用工程学院、数字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和创新学院等教学单位;有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共23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教职工近30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35人,硕士、博士56人。学院以“培养优秀大学生,成就优秀创业青年”为培养目标,秉承“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和“自信与创新使人生更有价值”的校训。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清华大学启迪控股共建启迪科技城和数字学院;与阿里巴巴、中软国际、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北京广慧金通、VIVO总部、重庆一方财务等单位合作,在课程开发、订单培养领域共建会计、云计算、空中乘务、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拓展学生专升本、专衔本等学历晋升通道;与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多个知名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国外留学机会。建校以来,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各类技能竞赛省部级以上奖项26项,历届学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学院将坚持理念导航、管理科学、制度保驾治校,坚持规模发展与内涵提升、特色品牌发展与文化发展并举并重,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努力创办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西外国语学院
学校座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前身是创办于2004年6月的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设有11个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其中含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等8个外语专业,是广西外国语专业在校生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4,415人(折合14,543人),其中本科生12,781人、留学生64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坚持“为民办学,大爱无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秉持“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弘扬“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大学精神,形成了“大爱 致远”的良好校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服务边疆、对接东盟、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办学特色初显,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现有南宁市五合校区和空港校区(在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69,546.95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32,634.91平方米,学生宿舍116,669.8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82.47万元,纸质图书总量151.90万册(统计截至2018年9月30日)。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第一资源,2013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现有专任教师642人,外聘教师257人,折合教师764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1人,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名师3人。有一批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家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自治区级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民办高等院校重点专业5个。升本以来,承担自治区级教改项目98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根据“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能力培养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强化实践教学,“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彰显。注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2010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中国-东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海外校友会的作用,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设海外创业就业基地。2016年11月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奖”,2016年12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认定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的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合作。2012年,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建桂台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基地,开展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开设桂台商务与投资合作特色班;2016年,桂台交流合作协同育人中心获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立项;与台湾文藻外语学院等14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办产业升级与桂台合作论坛(2013)、桂台民办高校高峰论坛(2014)等两岸学术交流会议,为驻桂台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是广西较早开展桂台交流合作的高校之一。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初步形成以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亚非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与泰国驻南宁总领馆共建中泰文化研究中心,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东南亚研究院、桂台交流合作研究院、广西民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196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提供多语种翻译、会务接待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广西贫困山区、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中越边境地区开展政策宣传、支教扶贫等实践活动;服务国际文化交流,为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中越青年大联欢等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据统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师生近30,000人次。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65所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招收1,180名国际生,派送3,953名学生赴合作高校接受学分互认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步提升。据搜狐网“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留学生比例)”,我校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广西民办高校首位;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网“2018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单中,我校排名第五,其中“出国留学生占学生总人数比例”“海外留学生占学校总人数比例”两个单项排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名。社会声誉日渐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1.99%,连续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
广西外国语学院 2021-02-01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涉外经济类、管理类和外国语言类教育为特色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是全国十三所本科外国语学院之一,中部地区唯一一所本科外国语学院。学校依山临水,环境优雅,欧式建筑,风情独特。秉持“学兼中外,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国际化办学,打造品牌专业,着力培养外语基础扎实,专业特长明显,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宽广国际视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现有在校生 14000 余人,设有西方语言、东方语言、国际商 务、国际旅游、国际经济、艺术与传媒、马克思主义学院等 7 个学院 和公共外语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部 3 个教学部,开设本科 专业 32 个,专科专业 34 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3 个,形成了以外语 为基础,以涉外经济、管理、贸易、旅游、艺术、语言等专业群为主 干的学科专业体系,涉及英语、日语、德语、韩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泰语等 9 个外语语种,是安徽省开设外语语种最 多,外语人才培养量最大,培养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高校。其中英语、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报关与国际货运、酒店管理等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和特色专业。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近600人,其中正高40人, 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3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431人,外籍教师20人。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建有数字化语音室、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人机对话、国际贸易、证券投资、会计电算化、金融模拟等校内实验实训室45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和省级示范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百余个。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高校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日本千叶科学大学、韩国白石大学联合实施的中澳、中日、中韩合作项目的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部分学生已经完成国内学业后出国学习。学校还成立了培训中心和出国留学服务中心,开展各类资格证书培训以及出国留学培训和服务。 近年来,安外的办学成就,一直为媒体和社会关注。学校连续多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外贸、金融、财经、航空、旅游等行业。德、韩、俄、法、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专业人才炙手可热,不少外贸单位提前向学校预定学生。学校进入本科院校专升本自主招生首批试点高校之列,专科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部分学生考取名牌大学研究生。 安徽外国语学院正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进!
安徽外国语学院 2021-02-01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学校创办于1956年9月,原名为“江苏省南通区、市商业职工学校”;1965年更名为“南通市商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由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主管;2003年升格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分院”校牌;2013年1月晋升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 学校占地面积50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设有会计与金融、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与物流、电子与信息、世博艺术与传媒、建筑工程与管理等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开设的近30个高职专业,基本覆盖了江苏供销合作社及区域现代服务业主要产业和行业;建有物流、商贸、计算机、会计、金融、电子等实训中心,共90个实训室,教学设备总值约6000万元;现有专任教师340人,外籍教师7名,中高级职称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多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建校以来先后为社会输送了6万多名合格毕业生。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凝聚了“自加压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乐于奉献”的办学精神,确立了“环境、目标、能力”三位一体的治校方略,形成了“立足地方聚合地缘优势,依托系统彰显商贸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先后被授予首批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南通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创新创优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称号。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正汇集政校行企各方力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突出内涵质量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受欢迎的新型职业学院。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学校代码14413)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并经教育部备案,在原红河州卫生学校基础上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在59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卫生技术人才。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于2012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于2015年9月整体搬迁到蒙自市银河路南延长线新校区办学,目前是红河州及滇南地区唯一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2015年12月,学校通过云南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升专以来,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现占地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58万平方米。校内有5个实践基地、实验实训室171间,多媒体教室125间,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近5000万元;图书馆有各类纸质藏书27.13万册,电子图书容量2119GB。截至2017年10月底全校共有教职工372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285人,临聘人员87人;有外聘兼职教师153人,专任教师2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8人,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2人,有双师素质教师80人。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与省内外107家医院和医药卫生机构建立了校外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5所,直属附属口腔门诊1所。现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卫生信息管理、针灸推拿、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老年保健与管理15个大专专业。截至2017年10月底,学校共有在校学生7800余人,其中三年制大专生3600余人,五年制大专生4200余人。长期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有着良好的口碑。 2014年4月,学校与德国牙科技术协会合作,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4月,学校与德国牙科技术协会签署德标学院建设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了德标学院,进一步拓展办学领域,打造学院特色教育品牌。2017年3月,学校与老挝琅南塔省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并于9月正式招收了首批老挝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对外开放办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国家对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医教协同培养医学人才体系的实施,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今后,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将紧紧抓住机遇,秉承“厚德至善、医技精良”的校训与“仁爱明理、勤勉奋进”的校风,遵循“尊重生命、改革创新、特色发展、提升质量”的发展理念以及“服务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立足滇南、服务边疆、面向全省、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基层医药卫生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教学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成为省内一流、沿边特色高水平医药卫生高职院校。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2021-02-01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职院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经国家交通部海事局批准的具备“国际远洋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并评定为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是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高职类),江西省批准列入“十三五”升本规划学校。学校创办于2004年,已有1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让青年来了就不想走”的共青城市,北望匡庐,东临鄱阳,仁山智水,地灵人杰。学校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工科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立足江西,面向全国,着眼行业发展,关注社会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建成了以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等工科为主,管理、经济、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海学院、经管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创新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会计、艺术设计等41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41人。学校坚持发展学生、成就教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建设幸福共科的人文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注重加强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形成了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国家与省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奖126项。其中全国技能大赛中共获奖39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7项,其他1项);省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奖87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23项、其他1项、体育类获奖22项)。航运类专业学生连续二年参加了长江海事局举办的海员技能大比武,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两次获操艇项目第一名、获知识竞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学校设有校内勤工助学、技能大赛奖助学等助学基本项目,毕业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达98%以上,同时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均在95%以上,在江西省教育厅2016-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学校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市政府与学校共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学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已入驻其中。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面向全国招聘人才,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术水平提升。学校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4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159人,占专任教师46.6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70人,占专任教师49.85%;“双师型”教师173人,占专任教师50.73%。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并聘请了胡德平、欧阳自远院士等一批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定期来到学校“鄱阳论坛”讲学。学校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近三年,学校共承担省级科研课题4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8篇,其中SCI收录及核心期刊48篇,出版专著18部、教材45部,获国家专利授权98项。学校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级优秀社科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师论文及艺术作品获奖26项,各类教学项目获奖29项。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评估;近三年,学校均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江西省教育厅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年检。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青精神研究中心、智能制造研究中心、智能航运研究中心等四个校级研究中心;建有13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其中有省财政投资664万兴建的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实验室15个。有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113个。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硅谷圣马特奥三学院正式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并与韩国大邱大学和南部大学结成为友好姊妹学校。学校现有甘露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校区,西海航运培训基地1个,校办企业共青城航天科技有限公司1个。学校占地面积93.96万平方米(1409亩),已取得土地证67.16万平方米(100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69万平方米(已办理房产证的有21.4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25亿元。纸质图书70.4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有中外期刊208种,电子期刊8100余种。学校坚持“工科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道路,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在专业设置上,以航海技术、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等工科为主,兼顾管理、经济、艺术等协调发展,不断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努力形成“人工智能+”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构建对接江西区域经济社会战略发展的“新工科”专业群,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研究与产业发展导向相结合的科研体制和机制,不断提升科研能力,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扎实推进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的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学校举办者具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清晰;举办者能够提供充足资金来源和保障,保障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运行经费;学校拥有高水平、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的专任教师队伍,各项办学条件基本具备设置本科的要求。共青科技职业学院申本已列入省教育厅以及教育部的发展规划,全校师生员工矢志前行,不忘初心,乘着十九大的强劲东风,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上下一心、锐意进取、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积极申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创建于1961年,是廊坊市唯一一所公办医学普通高校。建院50余年来,学院以呵护生命、守护健康为使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位于廊坊开发区凤河之畔,占地420.9亩,建筑面积13.38万平米。学院现有7所临床教学医院和4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具有一支优秀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学院设有护理系、康复治疗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临床与预防医学系五个系,基础医学和公共课两个教学部。现开设12个专业,面向22个省市招生,在校生达到7000余人。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2015年全省护理技能抽考中获得优秀等次;开发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廊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 学院是职业指导工作教学训练试验基地、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职业院校、涉外护士培训中心、国际护士职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协作组织成员单位、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 72 73
  • ...
  •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