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外语外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属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院座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磨山脚下,位于落雁岛风景区中部;东邻正在兴建的武汉火车站,西连烟波浩渺的东湖,南倚婀娜多姿的磨山,北望车水马龙的友谊大道;环境优雅、风光秀丽,是莘莘学子治学深造的理想场所。 学院占地面积约48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累计投入3亿余元建成包括教学楼、运动场、图书馆、各类实验室、标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标准田径场、教工宿舍、食堂、超市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800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36.4万册(其中电子图书折合15万册)。 学院设有八个系部、 23个专业,其中“旅游英语”专业为武汉市市级重点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5115人。 学院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1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9个,就业见习基地9个,其中校内多语种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功能全面(包括400余座的开放性外语自主学习室、同声传译实训室、教学录播厅、教学影视观摩厅、境外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等等),设备一流,较好满足了学生教学和实训的需要。 学院现有教师近300名,副高以上职称占35%,其中还有部分来自企事业单位的能工巧匠和高级技术人员。为加强外语教学,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学院聘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14名专职外教进行外语教学。学生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在湖北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学院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学生在院内学习三年后,条件合格者可以申请到上述国家的合作院校继续深造本科和硕士。 学院将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科结构,调整专业布局,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外语外事特色的办学体系。同时引入国际化的办学机制与理念,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培养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外语、外事特色专门人才。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南医药学院
湖南医药学院是一所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12年,前身为留美归国、著名医学教育家颜福庆先生创立的长沙红十字会看护训练所,1924年正式建立长沙仁术护病学校。1961年从长沙搬迁至安江建立黔阳地区卫生学校,1984年搬迁至怀化并更名为怀化地区卫生学校。2000年3月,升格为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更名为湖南医药学院。学校坐落于有“大西南桥头堡、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地、抗战胜利受降地”之称的湖南省怀化市,现有湘黔、枝柳、渝怀铁路及209、320国道、沪昆和杭瑞高速、沪昆高铁在此交汇。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41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6.8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342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7万册、电子图书157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全日制大学生10159人,其中本科生8308人。现有教师634人,其中专任教师403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53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14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3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8人。学校现有医学、管理学、教育学3个学科门类,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学、针灸推拿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医学影像学、运动康复专业等15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共有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抗体药物及其智能运输系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呼吸与危重症疾病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多发重症创伤救治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脑与神经内分泌疾病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怀化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医康复技术研究怀化市重点实验室、武陵山道地药材前药筛选与应用怀化市重点实验室、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怀化市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健康扶贫慢性阻塞性肺病分级诊疗同质化培训基地等市厅级科研平台8个, 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民族医药研究中心、骨科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研究所和微创外科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5个。学校是国家执业医师临床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有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9所。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17.9万㎡,编制病床1200张,有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学3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是国家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和湖南省慢阻肺同质化培训基地。非直属附属医院包括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所和国家三级专科医院1所,编制床位13260张,有实习基地90余个。办学近百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10万名医卫人才,特别是为武陵山片区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应用型高素质医卫人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学籍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实践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湖南医药学院 2021-02-01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零陵卫校和零陵农校合并升格而成。为整合永州教育资源,2003年6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零陵商校、零陵师范、零陵工校三所普通中专成建制并入。 学院现占地面积3362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亿多元,其中,仪器设备1.6亿元,馆藏图书90多万册。在职教职工967人,其中,正高职称68人、副高职称260人;有博士、硕士学位24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2%。开设了35个高职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医学、农学、机械、经贸、信息、建筑、教育等门类,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现有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1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有省级精品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8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1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生产实习实训基地3个。拥有附属医院、生态养殖场、畅通驾校等三大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自组建以来,坚持“立足永州,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院、湖南省普通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绿化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重大荣誉。2010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示范院校国家级验收,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2月26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是一所由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业务由省教育厅管理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前身为建阳师范学校,创建于1929年。 2005年5月,南平市委、市政府决定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由建阳迁往南平市江南新区职教园区。新校区规划用地5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于2009年6月投入使用。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院现设有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管理系、艺术与传播系、信息与工程系、应用外语系等6个系部,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机械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等17个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高职专业。学院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23%,硕士学位教师占38%,并大量聘请企业行业能工巧匠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学院传承优良的办学传统,贯彻“有业、敬业、乐业、创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闽北,服务海西,为建设海西绿色腹地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根据社会需求重点推进电子信息类、制造类、轻纺食品类和现代服务类等四大专业类群建设。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深化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学校实行“双证书”教育,设立7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毕业获大专学历证书和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拥有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实验实训室,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并依托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海岸职业技术学院、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数十所科技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办学协议,通过选拨考试,选送优秀学生到澳大利亚、德国攻读本科或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还与南荣技术学院等台湾职业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学生互访、教材建设等合作项目。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和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门就业指导老师,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在上海、福州、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和新加坡等地建立实习就业网络,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工科类公办高等院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地带的湄洲湾畔,这里依山伴海,风光秀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享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 学院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地带的莆田:占地面积53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中级职称教师8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9人,“双师型”教师58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00万元,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大楼6幢,实训中心6个,各类专业实验实训车间90间,校外实训基地和研究中心43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电子化,馆藏图书20万多册;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福建省自学考试定点院校。学院开设25个专业,在校生6000多人,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订单教育,逐步形成了“企业需要驱动重构课程模块,培养双高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与省内6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就业率达96%以上,排名全省前矛;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成立学生社团30个,学生管理规范、校园风气良好,先后被评为莆田市“平安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学校优秀组织、第三届青年志愿者工作组织奖、增强共青团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团日竟赛优秀组织奖、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学院与多所本科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毕业生可以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学历。学院秉承“立德、躬行、博识、厚技”的校训,力争建成一所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校园优雅的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闽东唯一一所高职院校,2011年底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底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第十二届文明学校”荣誉称号、被遴选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院校。学院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创办于1934年的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创办于1939年的福安师范学校,已有82年深厚的办学历史积淀,人才辈出、影响深远。1935年茶界泰斗张天福老校长亲笔书写校训“实事求是 身体力行”,奠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 。曾培养出台茶之父吴振铎、全国茶树育种专家郭吉春、中国好声音歌手金池、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获得者剪纸艺术家郑平芳、当代卓有建树的科教人员徐勋、郑兆钦、林乃铨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干部和教育工作者等,人才辈出、影响深远。 学院坐落在1993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城市的福建省福安市区(原宁德地区行政专署所在地,福建省GDP十强县市之一,宁德市GDP第一),素有“中国电机电器城”、“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全国第二大民营船舶修造基地”、“中国茶叶之乡”、“南国葡萄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保健按摩器发源地”、“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之誉,地处闽东中心,环三都澳区域核心区,地理区位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产业特色明显,经济独具活力。学院占地面积520亩。现设有机电工程系、生物技术系、文化传媒系、信息技术与工程系、财经管理系、公共基础部和成人教育部等7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涵盖装备制造、文化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及新兴经济社会急需的38个全日制专业和21个成人教育专业。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秉承“实事求是,身体力行”校训精神,立足闽东,面向海西,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依托区域产业,服务转型升级,产教融合,厚德强技,四园一体”的闽东区域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秉承“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办学精神,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思想,坚持厂校一体、工学结合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强化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促使每位学生成才;学院现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7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技术、数控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多名教师主编或副主编了全国普通高校 “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和参编了4门福建省高职规划教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门、编写教材7门,合作编写讲义和实训指导书20多种。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较强创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满足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教职工近3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41%。现有教授、研究员5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31%,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百名专业带头人3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2014年福建省第二届“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 1人,福建省2015年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赴海外访学研修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校级专业带头人31人、骨干教师33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8%,还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已建成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较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现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电机电器实训基地、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校内实验实训室66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于一体,具备真实教学环境。学校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目前与9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93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建成了三种紧密型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一是校所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如在省茶科所、宁德市农科所合作建立茶叶、园艺等农科类专业校外产学研基地;二是校企联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如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远东电机有限公司、厦门华祥苑茶叶有限公司、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能物流有限公司、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三是校企连线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如在福安市裕兴机械有限公司、福建立松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福鼎品品香茶叶公司、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青拓集团、福安师范附属小学、福安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泽友家电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平台。积极探索并试点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等内涵建设,推进区域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创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区域性公共实训中心,建立军民融合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基地;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引领,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力与发展力。 学院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贡献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特色求发展,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课证融合、三段递进、校企共育”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已取得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使理论教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融合,实践教学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相融合,学习情境与前沿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融合,学习活动与职业道德养成相融合,已连续多年荣获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学院高度重视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农业部、省市科教研项目30多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社区服务等各类活动,近几年来为茶叶、机电等行业、企业培训人才5千余人,为闽东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对所有专业开展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并颁发国家、行业或企业资格证书,形成“招生、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就业推荐”一条龙的教育服务体系。近年来,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100%,位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 随着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学院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材料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高教学会教育评估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单位、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福建省铸造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等重要行业学会成员单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5%以上,在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得到评估组专家的一致好评,2011年就业工作被评为优秀等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省高校前列,每年都有较大比例的毕业生经省厅审核通过,获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获证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并荣获“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称号,同时“宁德市大学生创业园”落户学院。 经过多年辛勤不懈的努力和耕耘,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赏,先后荣获“福建省文明学校”、 “福建省无偿献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 福建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宁德市 “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宁德市平安校园”、“宁德市平安先行单位” 等称号,2011年底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底被遴选为13所“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14年“对接闽东主导产业集群,创新实践区域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同时荣获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为了帮助和激励学生成才,学院除设立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外,还制定采取了“奖优”、“扶贫”等各 项措施,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贫困 的学生。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远东电机集团(宁德)有限公司、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能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在学院设立奖学金和励志发展金,资助定向就业该企业的学生。2011年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荣获“福建省学生资助先进单位”。 学院还与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本科大学联合开展专、本科衔接考试,学生在读期间参加专本衔接学习,考取自学考试本科文凭及学士学位,国家承认学历,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待遇,或毕业时通过福建省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学院积极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与台湾义守大学和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等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双方互派师生开展访学、交流等活动。 目前学院正在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建设规划》,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工为主,依托区域产业,服务转型升级,产教融合,厚德强技,四园一体”的闽东区域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校企深度融合、闽东区域办学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为 “六新大宁德”建设和海西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2010年7月,学校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2019年,学校连续9年入选腾讯网教育产业价值榜,位列独立学院榜榜首,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最具领导力独立学院、最具知名度独立学院、品牌实力独立学院、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综合影响力独立学院等称号。在2012-2016年、2013-2017年、2014-2018年、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300》中,连续4次位居全国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前两名(其中三次为第一名),最近一次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16位。2018年和2019年,在中国侨联和凤凰卫视发起的华人教育家大会暨“聚焦中华”教育盛典上,学校分别获得2017-2018最具国际影响力独立学院称号和2018-2019国际化办学典范高校称号。2020年,“金平果”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发布,学校获评“五星+”独立学院,在全国各类型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二、在综合类型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在软科2020年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中位列第四。2003年10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揭牌,掀开了嘉庚学院向优质大学奋进的历史。历经16年的跨越发展,嘉庚学院目前已设有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12个学院、2个独立系、2个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2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和1个科研中心,54个本科专业,82个专业方向,拥有在校本科生约19000人、硕士研究生78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嘉庚学院自办学之日起在福建省即在本二批次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近六年嘉庚学院在全国招收本一线上考生1085人,全国本二线上考生数突破98.9%。嘉庚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是福建省省属院校中省外生源比例最高的院校,省外学生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58%。2018年12月,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发布了各省20所考生最满意高校名单,嘉庚学院在福建省高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位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校区占地2726亩。校园依山面海而建,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隔海相望。校园建筑以嘉庚风格建筑为主,中西合璧,恢弘大气,错落于湖光山色之间,给学子们营造了沐浴书香、畅游学海、静学深思的修读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是嘉庚学院的核心办学理念。嘉庚学院坚持运用这一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学生工作模式,全力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嘉庚学院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图书馆,提供198万册藏书和优雅宁静的学习环境。完善的实验室配套、投资5200万建成的工业实训基地,提供强化动手能力的优越平台。与339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构筑实习预就业的畅通渠道。富有嘉庚学院特色的转专业制度和教师答疑制度,使学子在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环境和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快乐成材。嘉庚学院遵循“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大力发展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和生长点之一。一方面,学校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既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又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力度,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如今,学校已拥有一支由900余名训练有素、教研并长的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544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级136项、省级408项),7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含1项特等奖)。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科研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拥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8个、各类科研项目422项(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79项)。开门办学,强力推进国际合作,是嘉庚学院一直遵循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各国的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并与25所海外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校也积极与香港、台湾地区高校展开交流活动,与6所台湾地区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校主陈嘉庚先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指引下,嘉庚学院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国际性赛事获奖155项,全国性赛事获奖1006项,区域性赛事获奖160项,全省性赛事获奖1558项,日益树立起“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品牌形象,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18年11月,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月薪调查报告》《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晋升调查报告》中,嘉庚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位列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四,毕业生晋升总监级高管人员占比高居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二。2014年开始,嘉庚学院迈入新一轮跨越发展,提出“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以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以实践教学、开放办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为生长点,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努力实现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一所新型优质高等学府的高远愿景。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2021-02-01
福州工商学院
鲲鹏展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脚踏实地。福州工商学院坐落于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的福州市永泰葛岭,交通十分便利,距离福州城区只需20分钟车程,毗邻福州大学城和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学校创办于2002年,现设有工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创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公共基础教学部等近30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8000人,是一所经、管、工、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创办伊始即高瞻远瞩,以本科为起点,其前身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由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申办,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正式更名为福州工商学院。 福州工商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500多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40%,“双师双能型”教师200余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等高水平专家学者和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软件开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多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拥有一批省级建设的一流专业及一流本科课程、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和省级应用型学科等;拥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省级重大教改项目20余项;荣获多项省级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累计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300多项,出版专业教材70余部。 学校建有40000平方米校内旅游综合实训基地,4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三创”实践基地,并配套容纳近千人的大型路演大厅,拥有省级经济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财会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网络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室、茶艺实训室等60多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教学实训场所,能充分满足各类教学需要。建有2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近110万册,共享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图书馆同时也是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分馆,并拥有可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双向视频报告厅;建有10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室内综合体育馆,拥有3000个座位的综合篮球馆、50米8泳道标准室内游泳馆等运动场。万兆光纤覆盖校园,千兆光纤进入楼宇,百兆光纤接入桌面,教学管理实现可视化和智能化。一所集现代化、信息化为特征的崭新智慧校园已经建成。学校内还建有整洁齐全的集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学生V街等生活配套设施。 福州工商学院学生视野开阔,创新力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文化创意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外研杯”全国英语专业竞赛、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等各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奖30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在国家司法考试总体通过率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总体通过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省级及以上项目200多项。近年来,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平均在97%以上,累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人才3万多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批行业精英和创新创业人才。 福州工商学院主动发挥服务福建省区域经济的社会功能。承接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与地方协作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稳步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分别与澳大利亚、泰国、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与中国银行、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合作筹建产业学院,与省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建15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福州工商学院规划用地130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已建成校园占地近800亩,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学校背靠千年古刹方广岩,大樟溪支流穿校而过。校园香樟成行,月季满园,鸟语花香。校园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布局分布齐全,建筑风格新颖大气,传统汉唐韵味与现代气息完美交融,山与水相映成辉。崇德求实,厚积为新。福州工商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发挥办学机制优势,以“固本、求新、绿色、多元”的办学理念,形成“向学向善向上”的优良校风,不断追求卓越,打造特色学科,立足服务区域经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办成一所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的中国东南区域名校。
福州工商学院 2021-02-01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工商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职教基地。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奉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恪守“自强、卓越、报国”的校训,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区域化、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内涵式发展,先后获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79项,其中重点专业3个、教学团队3个、“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共计9项;获得专业类大赛奖23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136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贯彻习总书记“把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先后与南亚、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学生数达300多人。越南、老挝、泰国、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坦桑尼亚、也门、卢旺达、布隆迪等国家来校留学学习的学生数达300多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校园”、“云南省学风建设示范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连续十年获得云南省教育厅“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展望未来,学校继续坚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地方性、应用型、区域化、国际化的办学道路,发扬“扎根地方、甘于奉献”的基石精神,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成为云南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传承引领、应用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带动和社会服务支持的智力源和主阵地。
云南工商学院 2021-02-01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咸宁教育学院、咸宁应用科技学校、湖北省咸宁财贸工商管理学校和咸宁财税会计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始于成立咸宁专区的1965年。原咸宁教育学院的前身华中农学院咸宁分院创办于1976年,1984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北省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在4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培养了近10万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23800余名。 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联合确定为“开展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全国79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随后规划并用四年时间投入1.8亿元,全力拓展主校区,到2007年底,主校区扩建工程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 学院校园面积1086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05.8万元,图书馆藏书108.2万册(含电子图书),收订各类期刊383种、共收藏合订本38947册,建立了主干10万兆的校园网,教育教学设施、体育运动场馆、学生生活设施配套齐全。 学院设有10个系,即生物工程系、机械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管理系、财经系、艺术系、体育系、文法系、英语系;开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34个,涉及了理、工、农、经、文、法、管、艺、体、教等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12026人;教职工1028人,其中教师76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51人,青年教师中96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学院被认定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和IT&AT培训基地,设有湖北省自学考试考点、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建有数控实验实训室、电子电工综合实验室、视听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筑软件实验室、信息工程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98个,其中园艺技术实训基地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奖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了较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09个,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一应俱全。 学院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职教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是省级“园林式学校”。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4 95 96
  • ...
  •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