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3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阿克苏地区行署管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综合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指定的西北五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南疆唯一一所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391.6亩,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6.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5563台(套),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8715.14万元;校内实验(实训)室数量139个,实验实训室总面积15342.4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6888.36万元。开设医药卫生、农林牧、财经、文化教育等12大类的31个高职专业,护理、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等4个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本科专业。打造医疗康养、纺织服装技术、现代农业与经济、文化教育等4个重点专业群链,自治区级特色专业5个,其中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指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院建有混合所有制厚溥互联网产业学院。学院在编教职工527人,专任教师43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5人,博士4人,副高以上职称33人,“双师型”教师130人。学院在校生9155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自治区教学能手2名,地区拔尖人才4名,科技英才3名,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183项;荣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7个、自治区级标志性成果127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社会满意度保持在92%以上。二、办学优势●国家公办普通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联合开展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指定的西北五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产业园区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 “四年制应用本科”和“五年制应用本科”试点院校 三、资助政策奖学金:“高校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校励志奖学金”6000元/学年;中职国家奖学金6000元/年生。助学金:“高校国家助学金”一等4300元/生/年、二等3300元/生/年、三等2300元/生/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校助学金” 一等3000元/生/年、二等2000元/生/年、三等1000元/生/年。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办理外地学生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为贫困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保证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四、就业前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人格、人品培养。与疆内外众多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就业协议,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形式稳定的就业渠道。由于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五、联系方式地址: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温宿镇学府路041号网址:http:/www.akszy.com联系人及电话: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专业咨询员及联系电话一览表 系(部)专业联系人及电话医学系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刘洁老师 13999065540 申细花老师13364877664 人文教育系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吐尔洪•恰瓦尔老师18309978887 阿不来提•艾合麦提13199747131经济管理系会计、 旅游管理、建筑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周焱17881686628 陈冬梅18222701882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王晶13999068989 阿里亚•玉苏甫13899223099信息工程系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王思远老师 18809970768哈力克•麦麦提老师 13899216299生物工程系畜牧兽医、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唐敏老师18040706677祖丽胡玛尔•赛买提老师13899235622 体育系体育教育李刚老师 18999075877 艾孜孜江•卡热老师 17809977899艺术系艺术设计、音乐表演艾尼瓦尔•麦麦提老师13565153033纺织工程系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李海燕老师 13399050818 周继琛老师 18419221275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王冰老师13576095842 余晓刚老师 18070113126 卢庆军老师 15999221981高雅老师 18999679726 阿达来提·亚生老师13319970985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原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最初由重庆市高等教育老年工作者协会举办,是重庆市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5年6月,转由重庆鸥鹏实业有限公司举办,2008年11月更名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20年5月更名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学校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大学城,占地903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万余册。校园廊亭水榭,绿树成荫,建筑恢弘大气,形成“一环、二路、三广场、四亭、五廊”的景观特色。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房地产商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8个二级院(部),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专任教师48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00余人,高级职称160余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上海东方明珠设计者)、魏敦山院士等专家,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以建筑现代化为主线,以绿色建筑智能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了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特色的土建类、以工业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装备制造类、以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特色的信息技术类、以跨境电商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类和以环境及文化创意(以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为特色的设计艺术类五大专业群。共39个专业。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与企业共建了满足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型结构、装配式建筑、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设备与智能化、建筑信息化、艺术与设计、经济管理以及基础实验等10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校内实训室156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大力推进“办学定位与行业发展相融合、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融合、教学人员与专业人员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融合、理论实践与行业转型创新相融合”(“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2019年,全校师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项,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赛区决赛一等奖等。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起成立了重庆建筑科技(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与德中洪堡工业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及产业化生产基地;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共建重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中心;与全球3D全彩打印领导者—以色列Stratasys公司共建“中国—以色列Pantone认证3D全彩打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loudera授权大数据培训基地共建大数据学院;与北京云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汉沙等企业共建了虚拟现实技术中心;与阳地钢(北京)装配式设计研究院、中兴教育、华龙网、猪八戒网、华数机器人集团等1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协会、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等实施合作办学,实施“2+2”等学历或技能联合培养。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虚拟现实应用培训中心、重庆市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与体感设备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中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基地(人才培训类)等;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高校章程建设试点学校、高校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等,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育创机器人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 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学院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经验,是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新校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段1777号,总占地面积830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60万元,固定资产83833万元。新校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使学院办学充满活力。 自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学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的办学精神,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院校等称号。 学院现有六系:会计系、艺术系、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农业工程系(生物技术系);一个二级学院:电商管理学院;两部:素质教育部、中专部。设有图书信息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教辅部门。共开办52个专业,常年招生专业达到41个,实现了与内江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学院现有教职工572人,专兼职教师42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6人,“双师素质”教师320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内江市第四届科技顾问团顾问”2人。 学院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优秀企业家和各级领导。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学院教师参研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28项、市级课题41项,院级课题177项;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论文186篇,EI检索论文4篇,高校学报1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49部,获得国家专利12项;学院教师开展“立地式”科研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学院注重与企业深度结合,搬课堂进工厂,共建“厂中校”。与7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一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发展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内江市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江市党员技能培训基地、内江市汽车零配件生产研究培训基地、四川省旅游艺术科研教学基地。 学院设有经国家劳动部批准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省劳动厅批准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开展60项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工作,学生在毕业前可在校内参加技能等级鉴定,取得“双证书”。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帮助有志学生进一步深造。 面向未来,学院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契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团结拼搏,推动学院全方位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有着86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占地829亩,设有12个二级学院1个培训学院,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商学院、五粮液技术与食品工程学院、新材料与化工能源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创与旅游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素质教育学院,与宜宾市人社局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举办的宜宾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共50个大专招生专业,在校学生1.3万余人。学校建有6个专业大类校内实验实训技术中心,14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能开展54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2019年,学校进入中国高职五十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组委会),四川省内排名第10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182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分布以川渝为中心,辐射全国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就业单位有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川茶集团、中核建工集团、长江三峡公司、中车铁投轨道交通、凯翼汽车、朵唯智能云谷等本地优质企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成飞集团、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中兴科技、中铁、中交、中建、中核、中冶、中电、中水等多个大型央企;美国通用、英特尔、鹏达精密、韩国三星电子、LG集团、荷兰恩智浦、日本的丰田、日立乐金、德国西门子、大众、宝马、新加坡赫比精密、马来西亚的瑞华高科技、宇芯集成电路等几十家大型外资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希望集团、吉利汽车、格力、美的、比亚迪、创维等一批国内名企或行业顶尖企业。据麦可思调查我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9%。为助力宜宾市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型升级,贯彻宜宾“双城”建设和“一城两园”发展战略,项目规划按招生2万人,占地面积1620亩,将建成立足宜宾、辐射西南、全国一流、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大学。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南大学与益阳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是“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和益阳现代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座落在湖南省美丽的银城益阳市,是文化名人“三周一叶”的故乡,地属长、株、潭、益一体化经济圈,紧靠长沙大河西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位于长常高速公路益阳市迎风桥高速公路进出口处,距省会长沙40分钟车程,长石铁路、洛湛铁路、319国道与204省道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 学院环境十分优美,是湖南省绿色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000人,校园面积58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学院拥有先进的现代制造实训基地、数控模具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汽车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园林花卉培植中心、畜牧养殖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财会实训中心等100多个实践教育培训中心。 学院设有汽车工程系、机电与电子应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生物与信息工程系、旅游航空学院(筹)、基础课部、培训中心等教学单位。学院注重对外文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与韩国湖南大学、南海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及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开展联合办学和出国培训,是“湖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面推行双证制,学生毕业后在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可获得包括驾驶执照、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在内的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多次在省内外职业技术能大赛中获奖,在全省高职学院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比亚迪汽车、万科物业、快乐购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以上。学院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首届湖南社会信赖学校”。学生食堂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院秉承育人为本、产学结合、教以致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端高技能人才。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坐落在湖南常德市江南城区,规划总面积2145亩,现已建设1057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校始创于1994年,时称常德电脑技术学校;1998年成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试点院校,更名为常德电脑专修大学;200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大专院校,更名为湖南同德职业学院;2014年升格为国家统招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798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人,兼职教师12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5人,副教授118人,博士21人,硕士2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学校升本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138项,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62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6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理授权109项,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3项。 学校设有农林科技、机电工程、经济管理、设计艺术、信息工程、外国语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创新创业就业学院,已经开设20个本科专业、20多个专科专业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财务管理、水产养殖技术、园林技术等一批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或社会就业热门专业。学校以“博今古、承文明、强技能、事国家”为校训,全面推行“学业、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六业贯通、学历+技能+职业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机加工与数控加工中心、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电工电子数控系统、汽车维修、检测、美容、会计、物流营销等实训室和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园一应俱全。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合同,其中20多家企业在学院建立了专题人才培养班。 学校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15个民族的学生10858人,其中本科生8146人,专科生2712人。校园总规划面积2145亩,已建成生态绿化校园1057亩,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古树奇石,鸟语花香,湖水碧波,高塔巍峨,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教学设施齐备,有多功能实验室和实训基地85个,有5万多平米的科技大楼,有2万多平米的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刊物110万多册,配套电脑设备3200多台,宽带、无线网络、闭路电视覆盖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500多万元,资产总值达6.9亿元。 学校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培训考试并获得相关技能证书,近年来有两万多人次参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网络管理工程师、模具设计工程师等50多项专业水平等级与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的培训考证,合格率90%以上。学校被省、市定为“关爱企业定点培训单位”、“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所”。 学校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国民素质培养提升,《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报刊杂志专题报道了我校新的办学理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特色,曾在全省最受欢迎的品牌学校公开评选中名列榜首,先后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第一轮和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综合评估。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组建了60多个学生社团协会,活动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社团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管理组织”,武术协会、计算机协会、普通话推广协会获“全国高校特殊鼓励社团奖”和“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财务会计、英语协会、书法协会、街舞协会、交谊舞协会等被评为“湖南省百佳社团”。丰富多采的活动形成了活泼、生动的大学校园文化,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与综合能力。 学校是全国“温暖工程”培训基地,对西部地区及困难家庭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建立了完善的奖励资助体系。近六年来有10000多名学生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学院互助基金的奖励和资助,总金额达2850多万元,奖助比例达50%,家庭困难学生还可按规定申报国家助学贷款,寒暑假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并按国家财政补贴优惠标准,为学生全部办理医保和意外伤害保险。 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每年召开两次大型招聘会,举办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上海广达、南车集团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来学院招聘,对就业情况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人人能就业,就好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法律、水产养殖、建筑装饰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供不应求。办学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培训技术技能型人才6万余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精英,已培养出15届大专毕业生2万余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专科、本科新生,本科招生专业有:园林、水产养殖学、林学、园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英语、商务英语、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21个专业 ,专科招生专业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财务管理、商务英语、园林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20多个专业方向。 面向未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将始终秉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立足常德,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定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教育教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20年1月)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信息化城市50强、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名人辈出的湖南省工业重镇——衡阳市。 学校始于1991年创办的衡阳市中南技工学校。1996年9月,建立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开始了中专学历教育;1999年4月,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中南科技财经管理专修学院,成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2004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以中南科技财经管理专修学院为基础,创建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基础上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1、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159.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8.8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5.3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5亿元,教学用计算机2161台,多媒体教室12145个座位和语音室座位数600个。160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12个校内教学实训中心,共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53间。大型仿真交通轨道模拟实训场1个14300平方米,有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馆藏纸质图书104万册,电子图书190万册,中外文期刊1055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个,校园网累计出口带宽达到7G,实现万兆到楼栋,千兆到桌面,全校实现了空调、网络、多媒体、视频、监控全覆盖。形成了一条街(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二大园(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三中心(驾驶员培训中心、机动车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四基地(航华汽车维修中心、新西城汽车检测中心、创新主题酒店、智星国际教育集团)的“一二三四”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2、学科专业 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按照专业对应职业、专业对应产业、专业对应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思路,现设有23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打造了大交通专业集群,涵盖了基础实力较强的学科专业群。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紧紧对接湘桂经济走廊建设和衡阳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产业集群,拓展工科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有优势、能满足本科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106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32.35%;有博士48人,硕士223人,硕士以上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1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6人,校级专业带头人18人。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4、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培养人才的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心,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定位准确,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学生创新创业、人文科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180人。设有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创新创业学院、高科技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我校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勤奋务实、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5、科学研究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立了高科技研究院,下设6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师生参与教、科研面广,学术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升本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283项,科研项目总经费2131.00万元。获省部级成果奖6项,其他科研奖6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63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1155篇,在学术会议发表8篇,在SCI、EI、ISTP收录49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统编教材34部。获专利106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省级成果鉴定项目4项。拥有中国职业教育能力源工程创新项目示范性教学基地1个,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1个、创新创业研究中心1个、湖南智能交通科技研发中心1个。2016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单位,机械制造等12个教研室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室。 6、教学成效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调整专业结构,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实验实践教学,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成效明显:教学制度健全,管理工作规范;专业设置紧扣地方产业,社会效益明显;坚持校企合作,践行协同育人;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丰富第二课堂;积淀办学成果,初显办学特色。 教改成果颇丰:学校现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鉴定所1个,国家行业协会1个。国考考点6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设计创意教学中心1个,中国职业教育能力源工程创新项目示范性教学基地1个,学校是衡阳创业就业研究基地。有国家级行业双师型教学团队1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校级综合试点改革试点专业3个,校级优秀教研室12个,校级精品专业6个,制订了本科课程标准90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课程14门,校级综合教学改革课程6门。四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172项,市级1项。获国家奖学金20人,国家励志奖学金319人。护理专业执业资格证通过率连年达93%以上,位列全省前茅。大部分学生取得了各类职业技能等级或执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率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保持较高水平,多次获国家、省级就业先进单位。 7、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活动,通过引进一批海外学者及高学历高职称留学人员以及选送一批年轻优秀教师赴海外研修、进修,组建一支能够胜任国际交流与合作、可用双语教学的教学科研团队,不断拓宽办学视野。目前已与1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和国际交流关系。 8、学校荣誉 学校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院校,荣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学校是全国民办十大特色院校、全国就业先进院校、中国职业教育设计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党建工作合格高校、湖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出国劳务培训考证基地、湖南省消防培训基地、衡阳市就业创业研究基地。设有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点、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点、普通话测试站等考证、助考培训机构。 9、发展方向 学校适应湖南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体现为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服务的办学特色,结合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本校实际,立足湘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努力把学校建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2021-02-01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本科)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坐落于伟人故里、人文圣地湘潭,地处长株潭核心区域,位于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高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设有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兴通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人文素质教学部“五院一部”。全校共开设25个专业,拥有现代设计制作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动漫制作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大类和现代商贸大类专业为主体,文化艺术类和建筑类专业为补充的专业格局。学校拥有1家国家级动漫企业、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和1个市级培训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09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4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莲城工匠大师”2人,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人,外籍教师6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51人。 学校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博学、精谨、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评估合格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多项重大荣誉。 目前,学校已列入《湖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正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朝着实现“十三五”期间升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本科) 2021-02-01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一、办学定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从事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在职教职工768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174人,每年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二、办学理念 发展战略:品牌办学 人才培养目标:技高品端 教学理念:学教做合一 院训:修能 致用 学院精神:卓越 唯是 协同 学习 三、历史沿革 1951年11月,青岛教工业余学院创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国学大师陆侃如分别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和校长 1953年8月,青岛教工业余学院改建为青岛教师进修学院 1957年7月,青岛市小学干部培训班、市内各区教师进修学校、市教育局教研室并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 1970年8月,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撤销 1977年12月,恢复为青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一个学校两块牌子。 1977年10月,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建 1981年4月,青岛市教师进修学院改建为山东省青岛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4月,山东省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青岛教育学院 1992年1月,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青岛市职工大学 1999年6月,在青岛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10月,青岛市职工大学改建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4月,青岛教育学院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四、校区设置(三个校区) 西校区(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南校区(青岛市市南区金坛路17号) 中校区(青岛市市北区郭口路2号) 五、二级学院及专业设置(8个二级学院) 海尔学院(机电学院),开设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制冷与空调技术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信息学院),开设重点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生物与化工学院(蓝色工程学院),开设重点专业:应用化工技术、海洋化工生产技术、商检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环境检测与评价 旅游学院,开设重点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商务日语、应用韩语、旅游管理(新西兰合作办学) 商学院,开设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教育学院,开设重点专业: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艺术学院,开设重点专业:服装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航空服务 培训学院,开设重点培训项目:达内时代科技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甲骨文(青岛)实训基地、华信(青岛)实训基地 六、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教职工760人,其中专任教师56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3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3人。 学院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高职院校)教学名师6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山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团队9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职业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青岛市首席技师1人、享受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2人、青岛高校教学名师5人、青岛市优秀教师7人、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2人、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8人。此外,学院长期聘请顾问、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国内外专家118人。七、实训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国家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全国移动互联网创新教育基地、国家首批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教育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团中央KAB创业教育基地等。山东省服务外包实训基地、青岛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等94个。 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与海尔集团、青啤公司、海信集团、甲骨文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38个。 海外实训与就业基地: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开辟20个海外实训基地。 八、合作交流 ★ 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4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 ★ 拥有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新西兰、爱尔兰6个海外校友会。 ★ 与24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及国外院校成立高职院校对口合作联盟。 ★ 与10所院校成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合作联盟。 ★ 与5所院校(机构)成立计划单列市高职院校联盟。 九、 合作办学 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与青岛市文明办共建公益性志愿服务机构。 灵珠山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灵珠山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红石崖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辛安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长江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十、主要荣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山东省文明单位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由原莱芜师范学校、莱芜市第二职业中专、莱芜广播电视大学和莱芜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4所学校合并而成。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服务莱芜、辐射周边,工科为主、多科并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人人成才、人人就业”。建院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3.57万人。 学院规划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26.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63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16亿元,馆藏图书84.65万册。在职教职工723人,专任教师5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8人,博士、硕士349人。设有8个系,3个二级学院,18个研究所;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院(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1个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6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和2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建有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现有招生专业39个,面向13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 学院全力加强内涵建设。通过专题培训、进修学习、顶岗锻炼、教学设计能力达标考核等措施,专任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先后培养出专业带头人39人、骨干教师97人,院级教学名师12人。涌现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7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全国、全省先进工作者10人,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莱芜市劳动模范3人,1人荣登“全国好人榜”,1人获得“山东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近几年共争取到省、市科研项目362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2600万元。共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思政成果奖4项,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3项。共获得国家专利570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先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16项。 学院通过实施“五小创新基金”和“万名大学生百个创新项目”工程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同学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院大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各类奖项65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1项、二等奖37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12项、二等奖182项。 在办学实践中,学院积极寻求发展道路,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沈阳机床、海尔、海信、山东舜和、中通物流、山东力创等市内外29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冠名班级、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专业建设、科研创新、文化交流、兼职教师聘任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院是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示范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和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莱芜市工作实绩考核先进单位”。先后当选为全国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永久秘书处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6 97 98
  • ...
  • 251 2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