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比亚迪迪空间】共筑产教融合新平台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与天津迪空间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2025年3月27日,比亚迪迪空间微信号以《共筑产教融合新平台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与天津迪空间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农业大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大棚。农业大棚,包括大棚、蓄电池和控制器,大棚的顶部设置有多块真空玻璃板,多块真空玻璃板阵列布置并形成大棚的透光面,部分真空玻璃板上设置有光伏发电薄膜,每相邻的两块光伏发电薄膜交错设置;大棚内部设置有掩埋的地面下的供水管,供水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真空玻璃板的底部设置有集水槽,大棚的底部还设置有水箱,集水槽与水箱连接,水箱通过供水泵与供水管连接,水泵与控制器连接;大棚的侧壁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科技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古城河北省保定市,毗邻雄安新区,始建于1991年,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以工科为主,工、管、经、艺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设有董事会、校党委、校务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占地面积近1500亩,校舍总面积3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面积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教学使用计算机1200台;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98个,座位11772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达到110个。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92.7万册、维普电子期刊23万册、报纸74种,期刊7269种,电子书120万册。现有教职工7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27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60%以上,目前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校长(党委)办公室、教务处、学工处等10个职能处室,教辅单位有图书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健全,设有智能制造、汽车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艺术五个二级学院,护理系、公共课部、培训部等共计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27个本科专业和50个专科专业。涵盖工、管、经、艺4大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机械类专业为特色,工科为主体,工、管、经、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学校建有仪器设施完备的机电、汽车、建筑、财经、艺术、护理等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化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综合体育场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现有1个机电工程省级实验教学中心、8个实验中心、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校共建成校外实习基地百余家,不仅满足了学生实习的需求,也为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近年来,学校先后引入了军营文化、传统文化和产业文化,形成了“传统文化引导人、军营文化规范人、工学结合培养人”鲜明办学特色。学校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科研及教改项目600余项,出版著作与教材近300余部,获厅局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在全国高校各类竞赛中获奖近百项;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专业特色院校”、“中国高就业率品牌学校”、“全国准军事化管理特色院校”、“国家优秀校企合作示范单位”、“河北省依法诚信办学”学校等荣誉。在艾瑞深校友网最新公布的2018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我校列中国民办大学排行第21位。
河北科技学院 2021-02-01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1958年始建于天津,1984年恢复重建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专业院校。学院学府路校区位于石家庄市北部生态区、美丽的滹沱河畔,占地面积500余亩;正定新区校区占地200余亩,毗邻河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校园内繁花似海,绿树成荫,错落有致,相映成趣,为莘莘学子学习、训练、生活、成长创造了优美的环境。 “育人为本,服务社会。”学院办学实力雄厚,本科教育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英语、舞蹈学、舞蹈表演、休闲体育、物业管理(大型场馆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等11个专业。并设有体育教育(高尔夫球和网球方向)、运动训练(3+2)专科专业和成人教育。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先后被授予省级本科体育教育创新高地、省少数民族综合训练基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等。《田径运动》、《体育科研方法》、《河北民间武术》、《健美操》、《运动生物化学》、《体操》、《运动训练学》等7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河北省国民体质信息中心、河北省模型运动协会、河北省定向运动协会、河北省地掷球协会总部均设在我院。体育运动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严以治教,敬业奉献。”学院拥有专任教师320人,其中正高级40人,副高级110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教师2名、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16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99人,其中博士2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2%。具有运动健将资格教师30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1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武林百杰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担任省级以上学术协会理事以上职务人员30多人;田径运动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崇德砺能,笃学拓新。” 河北体育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为主,以体育学科为骨干学科,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教学、科研、训练紧密结合的高等体育院校,承担着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育管理、全民健身等各类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多年来为河北省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较大贡献。如奥运冠军郭晶晶、蔡亚林、苏惠娟、庞伟,世界冠军张亚菲、任杰、赵颖慧,乒乓球国手牛剑峰等。截止到2012年8月,已毕业本、专科学生13194人。 “文明、求真、和谐、创新。”近五年来,体育学科学术团队共承担各级别课题40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24项,厅局级课题230项;横向课题75项;共发表论文1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1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3篇;出版专著和教材91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有10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艰苦奋斗,自强自励。”多年来,学院立足“一校两区”格局发展主线,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弘扬“因拼搏而充实,因进取而快乐”的体院文化,明确了“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大众健身三兼容”的办学思路,强化“院企联合、学训结合、分段教学、特色培养”的办学特色,深化“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队伍发展等质量工程,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服务社会意识,全力打造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高等体育院校。在河北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逐步确立了全省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骨干地位。 追求卓越高远,使命艰巨光荣。“十二五”期间,河北体育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加快“一校两区”建设进程,为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国、振兴河北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河北体育学院 2021-02-01
河北东方学院
河北东方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有在校生近万人,涵盖医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设有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30个。 学校拥有廊坊和北京两个校区,廊坊校区位于北京南东方大学城内,距天安门广场40公里,与首都二机场毗邻。占地面积78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完善。校区环境优美,银杏树、梧桐树郁郁葱葱,雄伟的罗马柱屹立于正门两侧。北京站805路公交车直达学院。 北京校区位于京津冀核心区,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美誉的北京东燕郊高新区,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完善,目前承担学校的对外培训、继续教育等任务,由国贸始发的811至815路公交车直达校园。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00余人。3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33%以上的专任教师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有院士工作室,多位三级教授。专科学生入学后,与本科生共享优质师资,为今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设有医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文物艺术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设有基础教学部、图书馆、体育馆、继续教育学院、附属爱德堡医院等多个二级教辅单位。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60余万册,已经实现了“藏、借、阅、咨、管”一体化服务;学校体院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羽毛球馆5800平方米、游泳馆4700平米、网球馆6800平米、室内篮球馆2700平米。 学校各学院拥有支撑教学的校内实验实训室4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1个,校外基地中,华唐中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廊坊华元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十家高新科技企业与我校深度校企融合,形成了学生就业明确、校企培养明确的循环模式。 我校具有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已经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捷克、泰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比勒菲尔德企业大学、美国鲍勃琼斯大学、澳大利亚技术培训学院、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维尼尔学院、捷克南波西米亚大学、台湾辅英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交流互换生,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2+1+1,2+2以及3+1等不同模式的本科生及硕士生联合办学项目。 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建立以“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困境,2013-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今天的河北东方学院正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学校将加快推进校内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成有特色、高品质、国际化的现代应用本科院校。 稳定中求发展,创新中求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河北东方学院 2021-02-01
河北建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河北建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5-04-19
安徽大学农业大数据中心翁士状、郑玲副教授团队在农业传感遥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在智慧采摘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检测网络与点回归的新型方法,为葡萄采摘自动化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安徽大学 2025-02-11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羊遗传育种团队在动物棕色脂肪产热研究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利用环状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绘制了棕色脂肪组织(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AT)中Ucp1的高分辨率染色质互作图谱,揭示了BAT和WAT之间Ucp1染色质互作的显著差异。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校概况: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闻名中外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作为委省共建的重点项目,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签署协议,成为中央民族大学对口支援院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和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 历史沿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8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304.29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99个,纸质图书123.24万册,数字图书335万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等网络资源。 学科专业: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初等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经济管理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化学与化工系、生物与食品科学系、继续教育学院16个二级院系,现有本科专业46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建有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个、省级研究基地3个。 师资队伍: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895人,其中专任教师632人,正高级49人,副高级17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4.81%;博士51人、硕士学位教师490人,高学历占77.5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24.84%。教师队伍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8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承德市优秀教师12人、承德市新世纪学术带头人20人、承德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40名教师入选承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 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地方主导产业和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立了避暑山庄研究、承德发展研究两个研究中心,加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研究;与天津大学姚建铨院士合作建立校院士工作站,围绕大数据、智能物联、智能制造等产业开展项目研究、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多领域合作。2017年获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篇,三大索引论文7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获科研资助经费160万元,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科研特色,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旅游文化、生物资源、钒钛资源研究、满非遗文化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民族办学:贯彻落实民族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开设了满语、清史、满族体育、满族舞蹈、满族剪纸、民族绘画及工艺制作等突显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课程,编写出版《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8部民族方面教材共300多万字。在保护与开发民族特色项目,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作为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组建“少数民族体育和满族音乐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研究室,挖掘、收集、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校音乐系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的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作品丰硕,反映满族、蒙古族等风情的音乐舞蹈和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 办学规模: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承德,面向河北,辐射京津,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380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先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民族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已逐步成为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德历史文化传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 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开放办学渠道,加强校地、校企、校校间的互动交流,先后与承德平泉市、承德双滦区、高新区等县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共建项目。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签署协议,积极开展人才交互培养,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台湾南台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交换学习。与承德市双滦区产业园、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佳诚网络公司、河北畅达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战略合作,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在校生提供岗位实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逐步扩大。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社会实践先进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50多项(次)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发展目标: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修德砺能、博学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同心砥砺、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师生员工将紧紧抓住学校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利用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平台、教育部规建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平台,坚持打好一张民族牌,坚持“两条转型轨道”,实现“三步走目标”,坚持“四个大发展”的发展战略,为把学校建成一所有满文化特色浓郁、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2021-02-01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金融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市,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是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1.历史沿革: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2.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守信、求真尚行”的校训精神,弘扬“笃学、创新、唯实”的校风,以“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为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河北、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社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金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3.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34万册,电子图书388万册,纸质期刊(电子期刊)2.8万种。金融博物馆是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货币金融类博物馆,馆藏资源5000余件,是国家金融战略教育基地。 4.院系设置:学校设有金融系、会计系、保险系、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商务外语系、法律系、国际教育学院等9个教学院(系),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部门,设有研究生部和继续教育学院。 5.学科专业: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7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为支撑,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6.教学工作: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四驱动态自优化”财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双主体、双导师、双考核”的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近年来,聘请13位国内经管领域资深学者担任首席专家;现有金融学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三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扎根行业办学,秉持“校企合作共同体”理念,发起成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与大型银行、保险、证劵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百余项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组建以“区域资本市场”、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系列特色班;建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28个。 7.科研与服务:学校现有河北省社科类唯一的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新型智库培育单位、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4个市级科研平台,形成全省领先的经管类科研平台群。近三年,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0余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4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承担河北省、保定市、邢台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及河北省贫困县退出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重大任务;创办《金融咨政》,在保定市阜平县成立“金融扶贫研究基地”,3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呈报中央领导参阅,为政府金融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河北省农村信用联社、中国人寿河北省分公司、冀中能源集团、保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保定市分行等5家企业共建培训学院,在服务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成立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与雄县人民政府共建雄县研究中心,与知名企业联合建设东湖云端、金融谷、匠人谷、科大讯飞、康迪、京雄直通车系列分基地。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环雄安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选派优秀专家参加雄安新区建设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与“雄安新区创新模拟推演工作营”、“雄安新区房产政策创新工作营”;受雄安新区管委会委托承担“雄安新区房产投融资创新”项目研究;成立中挪绿色金融国际研究中心,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77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2人,高级职称占比为43.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为92%。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50余名;在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西班牙、印度建有5个教师海外研修基地,与国外大学拓展教师海外攻读博士项目,3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学校初步构建了一支 “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9.招生就业: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留学生共计11800余人。学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验区——保定市大学科技园”一条龙式创业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重要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首批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首批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河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等多项殊荣。 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高等级奖励620余项。2018年,23个专业在省内本一批次招生,文理投档线分列全省高校第10位和第9位。我校毕业生以“品行端”“上手快”“技术硬”“基础牢”的特点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就业行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相契合的“三高一契合”特点,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 10.国际办学: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爱尔兰、波兰、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爱尔兰、波兰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专科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达2000余人,在河北省高校中位居首位。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特莱恩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十几所境外高校签署了专本连读、本硕直通车、硕士海外培养等跨国双校园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接收留学学历生,构建起留学生输出与接收互动的交流合作格局。近年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实验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成为“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11.社会声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先进集体”、“河北省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近万名校友担任金融行业中高级管理职务,上百名校友担任省级以上金融机构主要领导职务,学校被业界誉为“金融人才摇篮”。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8本科专业排行榜,我校金融学专业位列全国第25位,河北省河北金融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市,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是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1.历史沿革: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2.办学理念:秉承“明德守信、求真尚行”的校训精神,弘扬“笃学、创新、唯实”的校风,以“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为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河北、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社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金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3.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34万册,电子图书388万册,纸质期刊(电子期刊)2.8万种。金融博物馆是省内高校规模最大的货币金融类博物馆,馆藏资源5000余件,是国家金融战略教育基地。 4.院系设置:学校设有金融系、会计系、保险系、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商务外语系、法律系、国际教育学院等9个教学院(系),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部门,设有研究生部和继续教育学院。 5.学科专业: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7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为支撑,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6.教学工作: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四驱动态自优化”财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双主体、双导师、双考核”的金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近年来,聘请13位国内经管领域资深学者担任首席专家;现有金融学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三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扎根行业办学,秉持“校企合作共同体”理念,发起成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与大型银行、保险、证劵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百余项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组建以“区域资本市场”、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系列特色班;建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专业实验室28个。 7.科研与服务:学校现有河北省社科类唯一的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新型智库培育单位、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4个市级科研平台,形成全省领先的经管类科研平台群。近三年,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60余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4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1项;承担河北省、保定市、邢台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及河北省贫困县退出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重大任务;创办《金融咨政》,在保定市阜平县成立“金融扶贫研究基地”,3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成果呈报中央领导参阅,为政府金融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河北省农村信用联社、中国人寿河北省分公司、冀中能源集团、保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保定市分行等5家企业共建培训学院,在服务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成立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与雄县人民政府共建雄县研究中心,与知名企业联合建设东湖云端、金融谷、匠人谷、科大讯飞、康迪、京雄直通车系列分基地。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环雄安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选派优秀专家参加雄安新区建设决策咨询委员会,参与“雄安新区创新模拟推演工作营”、“雄安新区房产政策创新工作营”;受雄安新区管委会委托承担“雄安新区房产投融资创新”项目研究;成立中挪绿色金融国际研究中心,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77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2人,高级职称占比为43.7%,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为92%。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50余名;在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西班牙、印度建有5个教师海外研修基地,与国外大学拓展教师海外攻读博士项目,3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学校初步构建了一支 “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9.招生就业: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留学生共计11800余人。学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验区——保定市大学科技园”一条龙式创业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重要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首批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首批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河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等多项殊荣。 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高等级奖励620余项。2018年,23个专业在省内本一批次招生,文理投档线分列全省高校第10位和第9位。我校毕业生以“品行端”“上手快”“技术硬”“基础牢”的特点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就业行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相契合的“三高一契合”特点,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 10.国际办学: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爱尔兰、波兰、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爱尔兰、波兰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专科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达2000余人,在河北省高校中位居首位。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特莱恩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十几所境外高校签署了专本连读、本硕直通车、硕士海外培养等跨国双校园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接收留学学历生,构建起留学生输出与接收互动的交流合作格局。近年来,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实验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成为“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11.社会声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先进集体”、“河北省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近万名校友担任金融行业中高级管理职务,上百名校友担任省级以上金融机构主要领导职务,学校被业界誉为“金融人才摇篮”。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8本科专业排行榜,我校金融学专业位列全国第25位,河北省第1位。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金院精神,深入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金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迈进!(2019年6月更新) 学院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祥北大街3188号 邮政编码:071051 联系电话:0312—3338101 传 真:0312—3338102 招生办公室:0312—3338287 http://news.hbfu.edu.cn/zsw 第1位。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金院精神,深入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金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迈进!(2019年6月更新) 学院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祥北大街3188号 邮政编码:071051 联系电话:0312—3338101 传 真:0312—3338102 招生办公室:0312—3338287 http://news.hbfu.edu.cn/zsw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236 2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