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智能教学设备购置(PC机更新)竞争性磋商公告
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智能教学设备购置(PC机更新)竞争性磋商
华中农业大学 2022-06-23
中国农业大学何志祝教授在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智能传感与装备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的何志祝教授研究开发出用于温差发电的磁封装定形相变储热材料并研制出一套基于体热的自供电柔性可穿戴传感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3-18
工业智能相机
汽车上使用的密封圈有数百个,这些密封圈被运用在发动机及附件系统、传 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以及油泵、水泵、单向阀、截止阀等小系统, 起到隔绝汽车内部液体和气体,并防止外界雨水和灰尘的进入作用。所以密封圈 的质量直接影响汽车性能及行驶安全。目前国内密封圈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人工检测,效率低且人为因素大。本项目 采用工业智能相机,通过图像识别对密封圈弹簧的安装位置(包括漏装、多装和 装偏等)、弹簧自身缺陷(搭扣损坏、锈斑及变形等)和密封圈橡胶飞边进行检 测,从而替代人工检测,提高检测效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工业4.0领域
晶盛机电以技术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相继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单晶生长炉、多晶铸锭炉、区熔硅单晶炉、蓝宝石炉等晶体生长设备,同时开发并销售晶体加工、光伏电池和组件等装备,致力于打造光伏产业链装备技术和规模双领先的装备龙头企业;在半导体产业实现8-12英寸大硅片制造用晶体生长及加工装备的国产化,并取得半导体材料装备的领先地位;成功掌握国际领先的450kg级超大尺寸泡生法蓝宝石晶体生长技术,蓝宝石材料业务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并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在工业4.0方向,公司为半导体产业、光伏产业和LED产业提供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对“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需求。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工业盐
产品名称:工业盐  (昌飞牌) 分子式:NaCl  执行标准:GB/T5462-2003  性状:白色黄色晶体  用途:用于制纯碱、制皂,生产氯气、氢氧化钠,还广泛用于冶金、制革、制药和渔牧业。 规格:散装或50Kg/袋 包装材料:塑料编织袋 生产规模:60万吨/年
山东昌邑灶户盐化有限公司 2021-08-23
智能工业相机
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2-07-20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前身为“铁道部职工学校”,始建于1949年7月,历经“铁道部石家庄中级技工学校”“石家庄铁路学院”“北京铁路局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等转隶演变。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原石家庄铁路司机学校、原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学校分别于2000年、2007年并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2012年2月,学院依托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雄厚办学实力和中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身为石家庄拖拉机厂)资源孕育而生。 学院总占地面积514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办学配套设施齐全。现有教职工近600名,设有轨道运输系、轨道机车系、铁道车辆系、城市轨道交通系、客运服务系、机电系、管理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成人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开设了轨道运输主干专业为主的26个专业。其中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铁道机车专业被列为河北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三年创新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 学院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铁路特有工种鉴定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机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北京交通大学远程教育教学中心;是河北省信息产业厅“河北省电子信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也是“北京铁路局客运培训基地”。 学院成功承办第一届、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车站值班员竞赛、《中国大能手》华北赛区海选启动仪式、中国铁路总公司2017年调度职业技能竞赛等多项大型活动,利用学院的品牌效应,在制定比赛规程、评判标准、场地设备提供、赛事指导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学院学子先后在全国铁道职业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中国大能手》全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众多知名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院实习实训中心占地4.09万平米,集校内教学演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功能于一身,具有鲜明的铁路行业特色。与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轨道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建4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承建全国第一家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并投资支持、全国唯一一个以轨道交通为主要特色的省级公共实训示范基地——河北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占地110亩,规划轨道交通类等六个行业领域实训中心,配备创客空间、网络培训中心、创业就业市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铁路12306客户服务中心等五个功能区,全力打造成集教学演练、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河北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的龙头。 近年来,毕业生签约单位覆盖14个国家铁路局,12家轨道公司,10多家铁路工程局和中车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招生录取范围扩大到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办学规模接近9000人。学院高、中职学生近几年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保持了办学入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势头。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建校60余年来,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在内的数万名中医药人才。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拥有杏苑、橘泉和祁州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82621.78平方米(873.93亩),建筑面积298896.33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杏苑校区位于鹿泉区杏苑路,环境优雅,风景宜人;橘泉校区位于桥西区新石南路,毗邻火车站,交通便利;祁州校区位于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保定安国市,文化浓厚,区位优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5.28万册,其中线装古籍图书2.28万册,珍善本1299册,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前列。现有实践教学基地85个,含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9所,教学医院35所,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6个,药学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8个,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5个。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临床医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124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819人。学校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心理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汉语国际教育、中药制药、助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健康服务与管理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强化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一级学科为主体的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推进多学科交叉渗透。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拥有河北省重点学科2个,河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局共建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7个,河北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涵盖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学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创新平台服务体系,现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服务传承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Ⅱ级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1个,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3个,省中医药数据中心1个,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个。学校现有教职工3442人(含直属单位),其中校本部818人,第一附属医院1721人,第二附属医院700人,省中医药科学院203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621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508人,博士学位17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4人,正教授156人;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374人。学校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名医名家,李士懋、李佃贵教授分别于2014年、2017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李佃贵、方朝义教授2016年12月被评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同时拥有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以及省管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类人才工程专家人选共计100余人。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是最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校之一。与十余个国家的20所大学、医疗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已有来自30个国家的近千名留学生来我校学习医学和汉语课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韩国、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我校还是河北省最早招收港澳台学生的大学,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立校之本,秉承“博学求源,厚德济世”校训,恪守“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遵循中医药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深化医教协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丰富多彩,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医药社杯”、“挑战杯”、“创青春”等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积极探索中医药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毕业生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以作为衡量中医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金标准”之一的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例,我校毕业生参加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笔试通过率2016年排名第三、2017年排名第一、2018年排名第一,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处于领先。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医鼻祖扁鹊故里,河北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医辈出,中药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大省。面对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机遇,河北中医学院将进一步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作风,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高等院校,为河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和中医药事业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北中医学院 2021-02-01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共浮沉,与时代脉搏同起伏。百年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有识之士努力寻求振兴中华之路,认识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重要社会功效,在此背景下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于保定设置了“直隶省立补习学堂”,直隶提学使司委任省视学张良弼先生为第一任堂长。1912年,学堂更名为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是直隶仅有的一所中等工业专门学校,1934年定名为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保定沦陷,学校被迫停课并迁址河南省新安县石寺镇、陕西省周至、西安等地艰难办学。1946年在天津新开河法政桥北(原天津商职旧址)复校,成立“河北省立保定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时在西安的“河北省立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和部分教职员工并入“河北省立保定工业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从天津迁至石家庄,定名“河北省工业学校”。1982年更名为“河北化工学校”。2002年5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升格改建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跨入高等职业教育行列。 学校现状 融汇了百年历史精华和历代前辈智慧辛劳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占地926亩,建筑面积24.21万㎡,馆藏图书130余万册,教职工454名,在校生规模10199名,服务面向涵盖化工、医药、生物、轻工、机电、管理、计算机等行业,设置55个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建有化工技术、制药技术、机电技术、信息与管理四大类实训基地,其中2个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化工行业高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8个专项技能培训基地,21个实训中心,111个实训室,1个河北省高校生物反应器与蛋白类药物开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校外与企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训基地428家。学校拥有一支专业扎实,教学严谨、乐于创新、甘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三三三”人才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 办学特色 建校伊始,补习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今已经从事各种实业及欲从事各种实业之儿童入焉,以简易教法授实业所必须之知识技能并补习小学普通教育”。直隶甲种工业学校时期,学校以“教授完全之普通工业之知识技能,俾得将来从事工业之目的”;学校以“完全之普通实业教育”为主,为实行普通工业之用;河北省立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时期,学校明确了授予学生从事工业所必须的知识和生产技能是学校的一贯宗旨,旨在培养具有高中文化的一般工科技术人员。实业教育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需要,满足民族工业发展需求,使学校能在国力孱弱、战乱不止的艰难环境下坚持办学并不断发展,并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经过几度废兴、几经迁徙,经过抗战时期的辗转流离、动荡办学和和平年代的改造调整、发展壮大,直至近年从中职升为高职,学校传承的精神和文脉一直沿袭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之路,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之理念,沉淀下浓厚的百年职教文化,形成了传授实业技术、沿袭职教之路,依托行业培养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紧密跟踪河北化工医药行业发展,沿袭百年来一贯之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机制体制创新为牵引,探索创建“三对接,五段式”、“工学交替,产学一体”、“工学合一,学做一体”、“三对接,三段式”等多种特色鲜明,充分体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的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 学校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尤其在战争年代和恢复建设时期造就了大批国家急需的贤才俊彦和社会栋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率95%以上,企业满意率96%以上。历年来,学校培育的毕业生中,许多都在各自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社会评价 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设施完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先后被原化工部确定为全国化工系统重点学校;被原国家教委、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被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发明创造单位”;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联合授予“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化学工业职业鉴定中心授予全国化工行业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2005年在河北省高校就业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07年成为“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2008年被遴选为河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表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优秀。2015年,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北化工医药——新道创新创业学院”;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人社部遴选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单位;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作为全国24所职业院校之一,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又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作为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学校、全国化工高职制药技术类和仪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河北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理事长学校、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北省高职生化与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校、河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学校、全国高职化工类、材料类、精细化工类、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在河北省和全国化工、医药职业教育中发挥了良好的骨干示范作用。 面向新时代的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承“学以进德,工以养技”的校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奋力潮头,勇于开拓,巩固和深化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成果,努力向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目标扎实迈进。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的省属普通高职院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开滦集团公司举办和管理,集高职、中职、成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安全技术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校企一体、产教相融;学培并举、集团发展”特色。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设矿产资源与建工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部、中职部、培训部等七个系部,系部下设教研室。还有中国矿业大学函授站、北京交通大学函授站及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唐山学习中心,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企业办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职业教育底蕴。开滦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可追溯到1881年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举办的“采矿煤质化验学校”,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源头之一。1896年,创办“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6年,该学堂改为“路矿学堂”,成为我国最早从事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1910年,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创办“矿务学堂”,1921年开滦矿务总局酝酿成立、1937年正式成立了“开滦工务员训练所”,于1927年成立了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上述办学实体使学院承载了开滦百年职教历史,也成为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前身。1952年10月,“开滦煤矿钻探学校”成立,这是开滦煤矿技工学校和开滦煤校的前身。1971年底开滦煤矿筹建“开滦大学”,1972年5月“开滦大学”正式成立。1980年10月,“开滦大学”经省政府批准,1982年8月教育部备案,改称为“开滦矿务局职工大学”,成为面向全国煤炭系统招生的职工高等专科学校。1986年,“开滦矿务局职工大学”划归煤炭部。2000年7月,开滦矿务局职工大学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改建为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总数493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高级职称以上的132人,占专任教师的46%;“双师素质”教师达61%以上。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适应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开办专业42个,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7438人;中职招生专业(工种)14个,在校生485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开设15个专业,在校生3500人;各类培训年培训23000人次。为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质不断提升,高职首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煤矿开采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两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矿井地质》、《生产矿井测量》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矿山供电》课程被评为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矿井地质》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中职晋升为开滦技师学院,有2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4个专业成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安全培训取得了国家煤炭系统和非煤二级培训资质,2012年成为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学院以教研、科研带动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教改、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和文化建设活动。近年来,有1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文化艺术奖和国家专利,有80多项教科研项目获省市级以上奖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并获奖一千余篇;不少教职工参加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和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内的多项教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国内外院校间的学术交流,美国、加拿大、印度、越南、德国、韩国等国家的教育培训界人士多次来学校考察调研,还同国内数十所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和业务联系。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煤炭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单位、中国煤炭系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示范点;唐山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唐山市文明单位、开滦集团公司三星级文明单位。目前,学院秉承开滦百年职教的光荣传统,发扬“德基法本 和谐共生 拼搏奉献 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以高职、中职、成人教育等学历教育为支柱,以企业在职员工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为支持,实现了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协调发展,正在朝着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企办院校、全国企业员工培训示范基地而努力奋斗。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236 2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