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华锦102
可以量产/n华锦102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2003-2004、2004-2005年安徽省正式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171.13、187.46公斤,较对照"皖油14"增产12.28%、7.48%,增产皆极显著。综合两年区试结果:平均亩产182.23公斤,较对照"皖油14"增产9.57%,芥酸0.35%,硫甙含量24.15μmol/g,粗脂肪含量41.72%。菌核病发病率11.96%,病指6.45;病毒病发病率5.19%,病指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3531
可以量产/n华油杂3531是由不育系245A和恢复系恢-353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3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7.71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7.46%;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2.85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减产0.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5.28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44%。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8.99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5.66%。于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中试阶段/n成果简介:以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与改良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辅助油菜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基因组学和重要基因分离、育种和品质检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现和研究了黄籽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生态型雄性不育、核不育的定位与克隆、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芸苔属与诸葛菜属间杂种新材料创造及遗传规律、芥菜型细胞质6-102A雄性不育类型等。团队以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油菜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已有样品/n优质油菜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成果简介:以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与改良创新团队依托于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和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油菜基因组学、油菜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油菜品质遗传与改良、油菜抗性遗传与改良、油菜生物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是一支引领我国油菜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在国际上是一支引领油菜遗传与育种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  应用前景:本团队先后发现或创建了黄籽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生态型雄性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华油杂133油菜新品种
华油杂133属甘蓝型半冬性温度敏感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01.8天,与对照中油杂12相当。幼苗半直立,叶绿色,顶叶长圆形,叶缘浅锯齿,裂叶2——3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长度中等,宽中等,呈侧叠状。株高172.1厘米,中下部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6.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19.9个,每角粒数21.1粒,千粒重3.64克。菌核病发病率为8.85%,菌核病病情指数4.35,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感;抗倒性强。籽粒含油量41.05%,芥酸含量0.16%,饼粕硫苷含量15.24微摩尔/克。平均亩产177.73千克。2015-2017两年由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江西都昌等及同一生态区的湖北沙洋、江陵等,湖南慈利、临澧等22个县/市开展生产示范,华油杂133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抗倒性强、抗病性好、品质双低。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华油杂133 适宜在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华油杂133丰产性好、稳产性好、抗倒性强、品质优良,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潜力,可创造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4-11
华油杂50油菜新品种
华油杂50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16天,比对照华油杂12迟2.2天。幼苗半直立,叶绿色,顶叶长圆形,叶缘浅锯齿,裂叶2——3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长度中等,宽中等,呈侧叠状。株高191厘米,中部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83个,每角粒数24粒,千粒重4.6克。菌核病接种鉴定结果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籽粒含油量49.56%,芥酸含量0.00%,饼粕硫苷含量21.32微摩尔/克。在长江中游区产量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98.3千克,比华油杂12增产3.63%,两年平均亩产油量98.58千克,比华油杂12增产23.39%。在长江下游区产量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227.3千克,比秦优10号增产2.78%,两年平均亩产油量112.73千克,比秦优10号增产15.09%。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与江苏淮河以南地区、上海、浙江省(市)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华油杂50含油量高、产量高、抗性好,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潜力,可创造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双低杂交油菜 Double-low Hybrid Rapeseed
傅廷栋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培育的双低优质油菜华杂系列、华双系列等新品种,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0%-20%,面向湖北及其周边地区累计推广近8000万亩。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01
优质双低油菜亚华油10号
研发阶段/n亚华油10号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23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65.2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1.52%,产油量65.8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2.38%;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173.56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7%,产油量72.0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46%。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93公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油菜新品种华油杂10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0号是由不育系8110A和恢复系8759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15天。2001-2002年度参加长江上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7.1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8.07%;2002-200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1.34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8.5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9.24公斤,比中油821增产28.0%。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中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8.2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1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2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8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5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1%;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1.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1.89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7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9%。于2005年、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游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