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结构物相对于路基的水平位移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钢轨光带异常自动检测方法,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相机拍摄的轨道图片并检测其钢轨光带是否发生异常;利用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直线检测等方法初步定位图像中钢轨区域;然后通过模式识别、图像分割、阈值处理等方法提取出钢轨顶面光带区域;最后,对所提取的钢轨光带区域进行统计、分析并识别出其是否发生异常。本发明可以高效、自动、智能的检测钢轨平稳性,有效地降低人力投入、减少检测时间,并保障检测的准确率,使得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一种基于水力清除物源的泥石流治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力清除物源的泥石流治理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在于借助高压水射流的能量冲刷构成泥石流物源的坡沟松散物,并在水力作用下将松散物沿泥石流冲沟搬运至沟底,通过清除物源的方法治理泥石流。本发明实现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和安全环保的泥石流治理效果。
四川大学 2016-10-11
纳米材料-聚合物对道路沥青的改性特征及作用机理
该成果 2013 年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研究采用纳米 ZnO 和 SBS 为外掺剂,寻求合适的制备工艺,制备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借鉴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方法、试验手段及评价方法,探讨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路用技术性能;并通过微观、化学分析手段,研究纳米 ZnO 和 SBS 加入到基质沥青中,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期望达到较为良好的改性效果,促进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发展与应用。
扬州大学 2021-04-14
桑色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开发研究
桑色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是从黄桑木、桑橙树等桑科植物的树皮和许多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种浅黄色色素,化学名为3, 5, 7, 2′, 4′-五羟基去氢黄酮。研究表明,桑色素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抗病毒感染,治疗头痛、冠心病、慢性炎症及癌症的治疗,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还有文献报道桑色素具有明显降低体内尿酸水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 桑色素广泛显著的生物学效应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其水溶性、脂溶性均较差,难以注射给药,且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影响了桑色素本身的药效,也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还没有制剂上市。 桑色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较多,除了脂溶性和水溶性差之外,桑色素还能被胃肠道表面的P糖蛋白外排;另外,桑色素在5、7、4′三个位点均有羟基,所以在体内清除很快。 针对上述原因和桑色素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特点,我们设想将桑色素和磷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利用复合物的性质来促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而且磷脂还可以通过与桑色素结构上的羟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桑色素的体内清除速率。两者有可能显著提高桑色素的生物利用度。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桑色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的筛选,并将其制备成口服自乳化给药系统。在大鼠口服给药后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桑色素原料、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38.9、3045.9、4310.0 mg/l min,后两者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是原料药的4.77倍和6.75倍,可见显著提高了桑色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证明了我们的设想。 目前,桑色素-磷脂复合物口服自乳化给药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内容正在按计划进行。
四川大学 2016-04-15
基于多组分杂化体系的聚合物材料火灾安全设计
成果创新点 1.发展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阻燃增强新技术,实 现了材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的同步提升,解决了传统阻燃 技术恶化材料力学性能的难题;相比传统阻燃技术热释放 速率降低 20-40%,力学性能提高 20-50%; 2.发展了无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抑烟减毒新技术,解 决了传统阻燃材料燃烧烟气毒性大的难题,相比传统技术 燃烧烟气烟密度降低 20-40%,毒性降低 20-60%。 技术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应用于药物载体(包括基因载体)的环糊精聚合物
环糊精是来自于淀粉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空腔结构,在包合药物改善药物的水溶性、屏蔽其刺激性,以及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获得了广泛了应用,并被赋予了“分子胶囊”的美誉。然而未经改性的环糊精仍存在水溶性不够高、体内应用有一定的肾毒性等缺点。 本课题组经过改性设计,获得一种具有功能基团的环糊精聚合物,可使其水溶性提高20倍左右,药物增溶性极大提高(例如提高萘普生水溶性120倍),生物评价无肾毒性,并已经被探索性用于非病毒基因载体、胰岛素口服制剂、阿霉素跨血脑屏障给药和抗艾滋病药
四川大学 2021-04-14
基于多组分杂化体系的聚合物材料火灾安全设计
1.发展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阻燃增强新技术,实现了材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的同步提升,解决了传统阻燃技术恶化材料力学性能的难题;相比传统阻燃技术热释放速率降低 20-40%,力学性能提高 20-50%; 2.发展了无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抑烟减毒新技术,解决了传统阻燃材料燃烧烟气毒性大的难题,相比传统技术燃烧烟气烟密度降低 20-40%,毒性降低 20-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9
一种地黄叶总苷浸膏干燥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黄叶总苷浸膏干燥物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微波干燥机,在真空条件下对地黄叶浸膏进行干燥,地黄叶浸膏吸收微波能后,水分蒸发被真空抽出,整个干燥过程时间短,环境温度较低,所得干燥物为一种孔隙均匀、疏松的介质,具有颜色较浅、水分含量低、溶解性好等优点。本发明方法操作过程时间短,清洗方便,利于进行多批次、多品种生产,且符合GMP要求。本发明使干燥过程不同时间段自动选择微波干燥功率对浸膏进行干燥,同时干燥时实现真空度在线可调,得到的地黄叶总苷浸膏干燥产品,质量较普通真空热风烘箱法有较大提高,有利于后续制剂操作,且干燥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纯度的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鸡枞粉碎,经乙醇浸提、抽滤、浓缩,得到乙醇浸膏乙醇浸提物粗样,经溶剂分配后,将正丁醇层粗样经正、反相硅胶层析柱分离以及多次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最终得到两个纯净的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鉴定为脑苷脂类化合物,它们具有新的化学结构,分别命名为termitomycesphinG(n=16)和termitomycesphinH(n=18),经实验证实均具有显著地拟神经生长因子活性。在制备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其化学结构为:。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靶向降解NETs的SHp-DNase1复合物
化疗作为最重要的抗肿瘤方法之一,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临床常见的化疗药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CIPN一旦出现极难恢复,患者因疼痛不得不降低化疗剂量甚至停药,极大降低肿瘤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尚未有任何药物可以有效防治CIPN。本专利围绕CIPN的核心诱发因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通过缺血归巢肽(shp)引导的DNase1靶向降解NETs,弥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并且作为一种双功能纳米药物,既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探针用于活体缺氧部位成像也可以靶向递送药物到缺血性组织,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和四肢微循环障碍,在治疗NETs引起的疾病如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南京医科大学 2024-07-0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1 82 8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