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治疗乳腺肿瘤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乳腺肿瘤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药艾卷的原料药的组成和重量配比为:艾绒40~60克、桃仁0.8~1.2克、红花1.15~1.8克、元胡1.1~1.8克、丹皮1.1~1.8克、乳香1.1~1.8克、没药1.15~1.8克、苍术1.15~1.8克、赤芍1.1~1.8克、雄黄1.6~2.4克、麝香0.8~1.2克、鸡血藤1.2~1.8克、冰片0.8~1.2克、当归1.25~1.8克、川芎0.8~1.2克。该种药艾卷的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疗成本低。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1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三七5-12份、白及6-15份、熟大黄6-15份、甘草6-15份、龙骨20-50份、牡蛎20-50份、山茱萸20-50份。取所述配比三七、白及,粉碎备用;取所述配比熟大黄、甘草、山茱萸混匀,加水煎煮1-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备用;取所述配比龙骨、牡蛎,加水煎煮1-3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B步的滤液合并,浓缩得清膏;取清膏,加入三七粉、白及粉,制剂即得。该药物制剂可更好保留药物有效成分,能有效地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作用良好,市场前景广阔。该方法针对现有技术,将中药配方制成现代制剂,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工艺科学合理。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1
托珠单抗治疗新冠肺炎研究成果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徐晓玲教授与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现,托珠单抗能改善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有效方法。该研究成果于4月29日以“Effective Treatment of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with Tocilizumab”为题,在线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科学院院报》,缩写为PNAS)。中国科大附一院徐晓玲教授和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韩明锋教授为该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徐晓玲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共观察了21例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最早使用托珠单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年龄25至88岁。其中重症17例,危重症4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平均体温38.8±0.6℃。在使用托珠单抗前均有1周的常规治疗史,但症状并未改善,平均5.6天后所有患者病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化,持续发热,低氧血症,肺部CT显示病灶进展。其中2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予以托珠单抗治疗后的第一天,所有患者的体温均恢复正常,而后保持平稳,随后几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大部分患者呼吸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胸闷减轻。75%的患者在5天内下调了吸氧流量,外周血氧饱和度保持稳定。2例在给予托珠单抗后的5天内撤离了呼吸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大部分在5天内恢复。所有患者均已出院,使用托珠单抗后平均住院时间15.1天。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继发性肺部感染。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托珠单抗在治疗重症或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作用,观察IL-6是否在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以及托珠单抗干预IL-6的疗效,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PNAS杂志针对该研究成果发布了相关新闻报道。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4/27/20056151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
脑血管病导致患侧肢体肌肉力量下降,如何增强肌力始终是一个康复治疗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方法是:当肌力大于等于 3 级时可采用主动式渐进抗阻训练,但是当肌力在 2 级及 2 级以下时,由于微弱肌力无法对抗阻力,故无法应用主动抗阻训练。因此,对于肌力在 2 级及 2 级以下患者,最常采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是低频电刺激疗法,它使用的仪器属于被动型电刺激治疗仪,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电刺激的物理方法激发肌肉被动有节律收缩,从而加强肌肉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促进神经兴奋性及传导功能恢复。但是,因为这种电刺激是一种被动治疗,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阿尔茨海默病脑活动和脑网络异常准确刻画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基于功能磁共振影像的研究提示AD可能是一种失连接综合征。但是由于缺乏大样本、多站点的数据集交互验证,迄今为止与AD脑功能活动、脑连接的异常模式还没有得到一个清晰一致的结论,脑功能活动是否可以作为AD的早期影像学标记也有待进一步验证。为准确刻画AD的脑活动、脑连接和脑网络异常模式,并探索功能磁共振影像指标作为AD早期识别标记的可行性,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利用多中心、大样本的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N=688),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找到了AD中稳定的、可重复的功能异常模式,并从标记的泛化性、个体化精准诊断可行性与生物机制解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日在《Human Brain Mapping》在线发表。本研究首次使用多中心、大样本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集对AD患者的功能异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评估了与AD有关的功能异常作为AD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性和泛化性。更具体地说,研究发现脑内默认网络(DMN)、扣带回、基底神经节以及海马的异常功能连接和局部活动可能是AD认知能力、脑内信息交流受损的基础。脑网络异常的严重程度的个体间差异与认知损害程度、β淀粉样蛋白累积程度显著相关,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AD的神经生物基础和脑功能活动异常之间关系的理解。跨中心独立验证的个体识别准确率和临床评分预测的结果表明脑功能活动异常可能作为AD发生发展可能的影像学标记物。后续独立验证数据集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证实了结果的可重复性和泛化性,夯实了本文的结论。这也是该团队继基于多中心的功能磁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脑活动改变研究和基于海马影像组学的AD早期识别的研究之后,在AD的脑影像异常表征上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团队后续的工作将集中在更多独立中心、纵向跟踪的高危人群的验证工作,并希望和更多的团队建立进一步的合作。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和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支持。相关论文信息: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bm.25023
首都医科大学 2021-04-11
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与快速诊断试剂盒
研发阶段/n研究开发了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及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诊断试剂盒两项新产品,为我国预防与控制猪伪狂犬病填补了空白。猪伪狂犬病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一类)新兽药证书。开发出新工艺3项,即猪伪狂犬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生产工艺、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的制备工艺、高质量酶标记兔抗猪IgG的制备工艺。其中猪伪狂犬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及兔抗猪IgG酶标抗体制备工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乳胶凝集试验诊断试剂外还开发伪狂犬病诊断方法5种,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血凝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伪狂犬病TK-/gE-/gI-基因缺失标志活疫苗
研发阶段/n该发明属于动物病毒学技术领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和DNA重组方法将PrV的主要毒力基因TK和糖蛋白基因gI、gE编码区删除,导致PrV毒力下降,公开了一种三基因缺失的重组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毒株的构建、用该毒株制备的疫苗、构建该毒株的方法以及制备该疫苗方法说的重组伪狂犬病毒株缺失了TK、gE、gI基因,且不含外源基因。所说的疫苗属于含有该发明的病毒液和明胶制成的冻干活疫苗。发明的重组-突变株遗传稳定,不会返强。该发明还包括将所说的活疫苗接种于仔猪、育肥猪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大豆根腐病种衣剂“精歌”等系列产品及技术
针对我国大豆各生育期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配合合作研发的防治地下和苗期害虫的48%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封闭除草的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农药登记证:PD20150752)等产品,集成了集成了“一拌(种)一封(闭)一喷(多防)”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精歌”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病虫害防控研究团队在对我国大豆根腐病优势致病菌进行普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与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并登记的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农药登记证:PD20172755)。 针对我国大豆各生育期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配合合作研发的防治地下和苗期害虫的48%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封闭除草的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农药登记证:PD20150752)等产品,集成了集成了“一拌(种)一封(闭)一喷(多防)”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播种过程中一次实现“拌”种后种肥同播和“封”闭除草等多个工序,防止根腐病所致苗缺苗弱;生长期以做好监测并适时开展药肥一“喷”多防,实现健体控害,防止根腐病等病虫所致植株早衰。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一种白血病单链抗体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血病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以噬菌粒pCANTAB-5E为载体,库容达到1.5×109,经DNA测序证明其多样性良好。从该全人源白血病单链抗体库中,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以特定的白血病相关抗原为靶标,经过多轮淘筛,可以方便地获得白血病细胞特异的全人源单链抗体。本发明提供的抗体库的库容量大,多样性良好;包含全套人类单链抗体的组合;单链抗体由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连接肽(GGGGS)3连接而成,且含有完整的抗原结合部位。所述方法可操作性强,库容量大,可方便地筛选出对白血病特异的全人源单链抗体,这些全人源单链抗体可制备为靶向药物,用于白血病的治疗。
浙江大学 2021-04-13
新冠病毒治疗靶点及其潜在药物筛选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李华教授、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陈丽霞教授、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行舟研究员等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系统性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编码的蛋白作为主要或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并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炎作用的临床药物和天然产物对不同的靶蛋白表现出很高的亲和力,为新型冠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SCI杂志《药学学报》英文版(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一区),为了加速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研究组还在文章中公布了所有靶点蛋白质结构模型和筛选得到的高分潜在药物供下载,每个药物和靶点的共结构可以应要求发送。研究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结构基因组学的方法系统性分析了SARS-CoV-2所有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并且将基因序列与SARS-CoV和MARS-CoV等冠状病毒进行了比对,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19个SARS-CoV-2蛋白和1个人类宿主的蛋白的同源结构,基本涵盖了对于冠状病毒RNA复制、翻译;结构组成;入侵宿主细胞以及干扰宿主固有免疫等至关重要的所有蛋白靶点,对于进一步发现特异性靶向SARS-CoV-2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团队还构建了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数据库(78个化合物),包括已经上市的、和目前正在进行新冠病毒临床实验的化合物,把这些化合物和新冠病毒的各个靶点都进行了分子对接,重点分析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药物瑞德西韦、氯喹、克立芝等。目前已知的瑞德西韦抗病毒作用机制是三磷酸活性代谢产物作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底物ATP类似物,掺入RNA链,从而阻止RNA的合成。研究团队的对接结果显示瑞德西韦和RdRp具有很高亲和力,和其目前抗病毒机制一致。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瑞德西韦可能作用于宿主细胞表面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阻止S蛋白被TMPRSS2酶切,从而阻止S蛋白变构介导的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可能是瑞德西韦新的作用机制,这是一个新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