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丹酚酸A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发 明 人】陈卫平;毕蕾;曾莉;王昕【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丹酚酸A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重要之处是发现了丹参丹酚酸A对肿瘤转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蛋白有明显的影响,并能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人体正常细胞安全、低毒。因此,具有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的应用前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多组分肿瘤标志物同步快速检测装置的研发
成果简介:多组分肿瘤标志物同步快速检测装置是用于生 物医药领域肿瘤早期筛查、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检测和诊断的 便携式快速定量分析装置。 其主要功能包括:同步分析血清样品中多个肿瘤标志分子 的浓度,根据多组分标志物的综合指标对检测对象患癌风险进 行评估,结合物联网技术将检测结果上传到数据中心实现对人 群癌症患病率的统计分析以满足政府部门对人群健康的监控管 理等。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高通量肿瘤转移类器官的精准用药评价平台
【痛点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道,中国患癌人数已居全球第一,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其中死于恶性转移的癌症患者高达90%,因此研究癌症转移分子机制能够进一步探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本质,为精准癌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以类器官等拟人化模型为代表的功能性检测技术为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带来新的选择。2021年科技部下发的《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中,把“基于类器官的恶性肿瘤疾病模型”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首批启动重点专项任务。2021年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到,当缺少相关动物模型时,可以采用类器官开展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2022年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2022年食品和药品修正案》,首次将包括类器官在内的微生理系统作为独立的药物非临床试验评估体系纳入法案,与动物模型等视为同等重要的研究手段。 【成果介绍】 本项目组在肿瘤类器官技术的基础上首创癌症转移类器官培养系统,可根据客户提供的不同器官的CT扫描图像,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的支架,模拟相应癌组织的内部三维结构。独创的细胞外基质替代物,可发挥有效的促细胞黏附和分泌蛋白的作用,通过取代昂贵的进口胶原材料大幅降低生产和存储成本。本项目组已开发出第一代基础款骨转移和肺转移类器官培养系统,并完成高通量制备(图1),在骨肉瘤类器官和乳腺癌肺转移类器官的构建上取得成功,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上与临床样品的相似度可高达80%以上。使用本产品可在体外完整重现癌细胞在转移中的形变、增殖、运动等全过程,有望逐步取代用于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的动物模型。 核心技术包括: ① 原位癌和转移癌微环境的模拟 根据常见肿瘤转移灶的特点,本项目组使用生物材料模拟对应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再进一步进行转移癌肿瘤类器官的构建。目前已经成功构建骨肉瘤原位癌类器官、乳腺癌骨转移类器官和乳腺癌肺转移类器官。 ② 复杂肿瘤类器官的构建 在新鲜肿瘤细胞经体外3D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手段构建包含多种细胞和组分的微生理系统,实现对肿瘤实体、免疫微环境和血管化的多角度模拟。 ③ 高通量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 利用本项目搭建的药物评价平台,模拟真实的药物测试环境,可以进行不同类型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检测。本项目组开发的第一代基础款的肿瘤骨转移和肺转移类器官培养系统,初步实现了复杂肿瘤类器官的批量化构建。在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上与临床样品的相似度可高达80%以上,使用本产品可在体外完整重现癌细胞转移的全过程。 【竞争优势】 本项目组开发的肿瘤类器官,旨在实现癌症转移微环境的体外有效模拟,为抗肿瘤药物的个性化筛选提供廉价有效的新方法。凭借“用户友好、价格亲民、存储方便”三大优势(图2),更便于在科研院所、医院、制药企业推广普及。 【资质荣誉】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2023); 第九届“求是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23); 第四届医学3D打印技术与临床应用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 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二届“求是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秀奖(2022)。 【发展规划】 ① 初期 定点选择高校、研究所、医院和制药企业,向从事癌症研究和药物筛选评价的一线研发人员提供免费的试用产品,旨在将“取代动物实验”的新型类器官产品的理念进行有效渗透,同时收集研究人员使用产品后的反馈意见。 ② 发展期 经过初期的产品使用和意见反馈,对产品进行优化调整,形成行业咨询报告;积极推动“基于肿瘤转移类器官的精准用药评价平台”的商标专利和相关生产工艺的知识产权获取的进程;启动融资和生产扩大化。 ③ 壮大期 利用该产品“价格低”、“货期短”、“使用方便”等优势,形成能够与进口Matrigel、Transwell等产品对峙的半壁江山;进行多轮融资,为上市做准备。 ④ 成熟期 一方面将“骨转移和肺转移类器官药物评价平台”发展成国内从事癌症转移研究必备的明星产品,另一方面根据用户需求打造个性化定制方案,实现“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市场推广+用户反馈”全流程服务;完成公司上市。 【专家介绍】 刘熙秋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外疾病模型的构建。华中科技大学海外引进人才、湖北省回国科技人员创业促进会成员、欧洲癌症研究协会大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分会委员。2007年和201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生命科学学士和生物材料博士学位,2012-2016年任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国际一流期刊,出版英文专著1部。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华中科技大学校级基金2项,授权专利2项。担任英文期刊《Materials Today Bio》和《Acta Materia Medica》编委、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库候选专家、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等职务。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21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三届“花果山英才”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1
高杀伤高富集的抗肿瘤光敏药物开发技术平台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新增病人 1400万人以上,死亡超过 800 万,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做好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对全世界的人们来说都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主要依赖于外科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三种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都各自存在很多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希望能找到一些更低危害的肿瘤治疗方案,一些微创甚至无创的方法,如射频,热消融,冷冻治疗,超声治疗等物理方法,因为副作用低,在临床上受到病人和医生的喜爱。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光敏剂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完全非损伤性的肿瘤治疗方案,体内光敏剂受到外界的红外光激发,从无害状态变成对肿瘤有强大杀伤能力,从而高精度杀伤肿瘤。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血管介入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止血器,包括底座和呈弧形的夹板,所述夹板的两端对称设置竖杆,一个竖杆通过连接座与底座铰连接,所述底座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设置固定座,另一个竖杆上滑动套设锁紧套,所述夹板的顶端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的底端设置止血板,所述活动套管的顶端设置挡块,所述夹板对应位于通孔的两侧对称设置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设置连接板,所述安装座内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夹板固定于需要止血的血管、动脉位置,止血板压在出血处,利用第一弹簧对压迫力度进行调节,使止血板紧压在血管、动脉位置,操作简便快捷,能够快速进行止血,提高治疗效果。
青岛大学 2021-04-13
小口径人工血管制备(产品)
成果简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工心血管的 制备及介入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小口径血管的制备在人工血 管领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采用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采用生物相容性 良好的天然丝素蛋白材料为基本原料,经过改性,解决了丝素蛋白易溶于水 及脆性问题,制备出力学性能达到手术缝合要求及体内血流膨胀及收缩要求的小口径血管,通过改性大大提高其抗凝血性能。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新型材料、生命 技术特点:该小口径丝素血管在狗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针对血管介入手术操作复杂、可控性差、辐射时间长等难点,将机器人技术和血管介入手术有机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TR研究中心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共同研制出我国首台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系统在机构设计、医学图像处理、手术规划、视觉注册、微小力觉感知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如设计完成基于摩擦滚动原理的推进机构,可以快速、准确的将手术导管推进到指定位置,精度达到0.8毫米;首次将智能材料制成的微小力传感器安装在导管末端,使医生操作机器人手术过程中有了触觉,确保了手术安全,打破了国外同类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过研究人员的三年努力,已经顺利完成关键技术攻关、系统集成、临床动物实验,正在开展临床实验。 系统处于系统试验和运行阶段。开发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样机,开展了动物临床试验,制订了临床手术操作流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头面部血管神经模型XM-630
XM-630头面部血管神经模型   XM-630头面部血管神经模型显示头面部内、外侧面局部形态及其血管和神经等结构,共有100个部位指示数字标识标志及对应文字说明。 尺寸:自然大,21×32×19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表面血管结扎止血模型XM-DJD
XM-DJD表面血管结扎止血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DJD表面血管结扎止血操作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仿真度高。 ■ 具有皮肤和皮下组织,分层清晰,组织张力和弹性真实。 ■ 提供表面血管结扎止血模块以及常用的器械。 ■ 模型内部有内径不同的血管,可模拟真实流血状态。 ■ 可进行外科皮肤切开、血管分离、打结、结扎、止血、剪线、缝合、拆线等外科操作训练。 ■ 可反复进行练习。   二、标准配置: ■ 表面血管结扎止血操作模型:1套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含氮芥基黄酮衍生物、其制备方及抗肿瘤方向应用
该项目介绍一种含氮芥基黄酮衍生物在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等的增殖、转移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高于现有临床用药5-氟尿嘧啶,美法仑。 项目特色:在目标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原料来源丰富,产品制备成本较低,有国家知识产权保护。 展望:进一步研究,可望开发成一类新型的,未见报道的高效抗肿瘤新药。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图不同浓度的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图
辽宁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