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治疗胃癌的含补骨脂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 明 人】刘沈林;吴坚;邹玺;刘志辉【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癌的含补骨脂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50%-96.77%的白蔻仁挥发油,3.23%-50%补骨脂素。本发明还公开了含补骨脂素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含补骨脂素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和抑制肿瘤细胞药物中的应用。补骨脂素与白蔻仁挥发油联用有协同抑瘤作用,当补骨脂素与白蔻仁挥发油质量为1:30配成的含补骨脂素的中药组合物可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从中医理论分析,考虑白蔻仁为芳香化湿药物,香气走窜,可助温药补骨脂之药效。两药配伍,共收肿瘤治疗之良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癌毒方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发 明 人】 吴勉华;周红光;王明艳;程海波;陈海彬【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治疗肝癌的中药癌毒方及其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癌毒方及其在制备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癌毒方系根据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癌毒理论由蛇舌草、僵蚕、蜈蚣、八月扎、太子参、麦冬、山慈菇按一定重量配比制成,全方驱邪消癌解毒为主,辅以扶正,本发明以肝癌H22移植瘤小鼠为材料,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癌毒方的抗癌作用:结果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24.5%、42.8%,21.1%,显示出抑制H22瘤块生长作用;低、中、高剂量组瘤块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16%、60.52%、57.59%,显示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能阻断TLR4高表达,阻断TLR4胞内信号转导的MyD88依赖性途径,抑制下游NF-кB蛋白表达。实验表明癌毒方可用于制备抗肝癌的药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抗肿瘤药物四氢化萘酰胺类化合物和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环苯替尼(CB1107)是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Bcr-Abl和c-Kit蛋白酪氨酸激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Bcr-Abl基因高表达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c-Kit基因高表达的胃肠道间质瘤。环苯替尼为目前一线正在使用的伊马替尼的me-better药物,用于替代伊马替尼的一线治疗和耐药患者治疗。目前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按新药注册分类属于化学药品1.1。 环苯替尼的显著特点是对人癌(CML)免疫缺陷性小鼠异体移植体内药效达到治愈的效果(免疫缺陷性小鼠试验的结果认定为与人临床结果非常相近),肿瘤细胞完全被杀死,有效率达到100%,无严重毒性发生;其将是伊马替尼的替代产品,新药上市后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辽宁大学 2021-04-11
糖尿病性外周血管病变的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性外周血管病变 的形态病理学资料尚不完善,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也有待提高。 该课题利用动脉造影方法,直接观察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为认识该 病变提供形态学基础。同时为部分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以改善患者外周肢体的血供,从 而尽可能地保留肢体。该研究还采用了简单而易行的方法(静脉闭塞试验了解内皮 t PA 和 NO 储备释放功能以及超声法检测血管舒张功能)以判断血管的的内皮功能,有助于 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和预后。此外,采用基因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糖尿病性血管病 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临床上阐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同 时利用此技术观察了糖尿病鼠外周血管在使用他汀药物时的基因谱差异性表达,及其相 关蛋白的表达,旨在循环医学证据的基础上阐明糖尿病使用他汀治疗外周血管病变的分 子学改变,从而说明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的合理性和不同类别他汀的有效性,为糖尿病 患者的血管病变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该研究从不同层次探讨了糖尿病性外周血管病变的状况,有助于认识糖尿病外周血 管病变的发病规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合理方法和理论依据。经专家讨论认为该研究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3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芳乙烯取代β-二酮类化合物
本技术成果涉及一类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芳乙烯取代β-二酮类化合物。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于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道结构及其制 造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单晶硅片表面匀胶、光刻得到光刻胶掩膜;(2)基于光刻胶掩膜,使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反应刻蚀技术 ICP 在单晶硅片上刻蚀出微米级别的凹槽及槽内均匀分布的硅微米柱阵 列;(3)在微米柱表面制备纳米线阵列;(4)对凹槽进行封装。按 照本发明,可以获得一种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微纳复合微流道结 构,这种检测结构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等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应用
【发 明 人】段金廒;陶伟伟;杨念云;唐于平【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包括胃癌、结肠癌、肝癌或肾癌等均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且经过毒性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毒性较低,可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多功能核壳结构的抗肿瘤青蒿素类药物纳米制剂
成果创新点 本项目实现了非水溶性青蒿素类药物的高效装载和响 应型释放,提升了该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通过磁靶向和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实现载体在肿瘤的富集,实现青 蒿素类药物和铁离子的同步递送,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 殖;载体可作为磁共振成像对比剂(T2),弛豫率高;载体 的合成过程简便高效,可重复性好;载体本身具有较好的 生物相容性。 技术成熟度 目前已实现该纳米药物制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葱莲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从葱莲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公开了来源于植物葱莲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活性及结构,包括抗肿瘤活性良好的化合物 N-苯乙基文殊兰定碱及葱莲碱 A 和葱莲 B 的分离纯化制备方法和相关活性。研究证实其对白血病 HL-60、K562、肺癌 A-549、肝癌 HepG2 和结肠癌 HT-29 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活性,可以作为治疗白血病、肺癌、肝癌、结肠癌等肿瘤疾病的药物。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捕获循环肿瘤细胞的微流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单晶硅片表面匀胶、光刻得到光刻胶掩膜;(2)基于光刻胶掩膜,使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反应刻蚀技术 ICP在单晶硅片上刻蚀出微米级别的凹槽及槽内均匀分布的硅微米柱阵列;(3)在微米柱表面制备纳米线阵列;(4)对凹槽进行封装。按照本发明,可以获得一种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微纳复合微流道结构,这种检测结构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等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0 51 52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