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微流体技术的非侵入式眼压检测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体技术的非侵入式眼压检测传感器, 包括角膜接触镜、螺旋电感、边缘电容和内圈电容,其中,角膜接触 镜内部设置有腔体和微流体通道;腔体与微流体通道相连通,用于存放流体,并向该微流体通道内输送流体;该微流体通道内输送的流体 的量受眼压影响,内圈电容的电容值随该微流体通道内输送的流体的 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边缘电容、螺旋电感和内圈电容构成的 CLC 回 路,实现对眼压的检测。本发明中的眼压检测传感器能够有效解决眼 压传感器不便于夜间监测的问题,实现高精度的、24&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用于血氧饱和度检测的电压比较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血氧饱和度检测的电压比较器,包括 依次连接的预放大级模块 A、正反馈判断模块 B 和输出缓冲级模块 C; 所述预放大级模块 A 用于将两个模拟输入信号进行预放大处理;所述 正反馈判断模块B用于对经过预放大级模块A处理的信号进行比较判 断后输出信号差;所述输出缓冲级模块 C 用于对所述信号差进行转换, 并输出一个二进制信号。本发明采用全模拟电路,将采集并初步处理 后的血氧信号与参考值比较,以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继而检测血氧饱 和度。本发明在具有正确输出逻辑的前提下,还具有精度高、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配电网物理模拟的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的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电网物理模拟的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 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双电源模型;(2)建立线路 模型,并在每条线路的末端接入故障模拟单元和模拟负载;(3)利用经 过所述步骤(1)中的电源模型和经过所述步骤(2)中获得的线路模型组 网搭建低压配电网模型;(4)在所述步骤(3)中获得的配电网模型中的模 拟电缆线路、模拟架空线路上加装升压器、升流器,将线路运行参数 转化为实际配电网运行参数,由此完成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的建模。 按照本发明实现的基于配电网物理模拟的故障指示器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毫米波天线对中控制系统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通信天线差速旋转方式的毫米波天线对中控制系统。本发明的对中控制系统由多个相同的对中控制装置组成,对中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毫米波天线通信站点中;每个对中控制装置包括天线转动模块、位置信息检测模块、天线信息采集传感器和对中控制模块;天线转动模块、位置信息检测模块和天线信息采集传感器分别与对中控制模块。本发明能有效提高毫米波天线对中精度,实现天线自动化对中通信,减少对中前的准备工作和数据交换工作,增加毫米波的通信保密性,实现毫米波通信机动性、可靠性及野外自适应特性。市场前景分析:天线自动化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
成果介绍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平面集成高性能导波结构,2011年被国际微波杂志列为“改变未来无源与控制器件的十大非凡发明”之首(Microwave Journal, Nov. 2011)。本项目组是国际上这一领域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和国家973项目等的资助下,对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传输特性、谐振特性、损耗机理、模式转换机理、极化转换机理等科学问题及其在多个分支的创新应用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精确有效的设计方法,构建了基础设计公式,提出并命名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新型导波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基片集成类无源元件新结构等。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并发展了适合于周期性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频域有限差分和直线法全波分析模型,揭示了其传输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组闭式设计公式。这组公式已被广泛用于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元器件的设计。相关代表作单篇正面他引均超过150次。2、提出并命名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折叠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新型导波结构,系统研究了其导波特性、损耗机理和模式转换机理等,构建了设计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新型微波毫米波高性能元器件,其中代表作单篇正面他引均超过100次。3、提出了多种基片集成波导无源新结构,深入研究了其谐振特性、耦合特性和损耗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元器件及单基片集成系统。相关代表作合计正面他引350余次。4、在基片集成波导天线辐射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经典Elliott设计公式的局限性,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方法,发展了一系列新颖的高性能基片集成类天线及阵列,相关代表作由于其基础性和创新性被合计正面他引300余次。市场前景项目研究成果已获5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进行技术转让并应用于企业产品中。
东南大学 2021-04-11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
该项目以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的工作机理与创新应用为主线,对这类结构及器件的传输特性、损耗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半模基片集成波导等多种新型平面导波结构,发展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发明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器件,部分器件已得到实际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关于电荷密度波体系红外和超快光谱的研究
LaAgSb2,这是一种二维层状结构材料,分别在207 K和184 K发生两个电荷密度波相变。这两个相变对应的电荷密度波的调制波矢非常小(或者说实空间的调制周期非常大),尤其是高温对应的相变其超格子调制周期几乎接近原晶格周期的40倍。利用红外光谱,他们发现低频光电导谱存在显著的压制,揭示电荷密度波相变导致单粒子激发谱上有能隙打开,绝大部分自由载流子由于费米面上打开能隙而丢失。尤其有意义的是,利用超快泵浦探测他们发现低温存在两个集体激发模式,其能量尺度非常小,在低温极限下分别只有0.12 THz(~0.5 meV)和0.34 THz(~1.4 meV)。通过改变探测光波长等多种实验条件,他们确认这两个集体模式分别对应于两个电荷密度波相变的振幅子集体激发模式。这是首次在电荷密度波材料中观察到能量尺度如此之小的振幅子激发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波矢测量的红外成像探测芯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矢测量的红外成像探测芯片,包括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和驱控预处理模块;其中,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位于所述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的焦面处,被划分成多个阵列分布的子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每个子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包括数量和排布方式相同的多个阵列分布的光敏元;面阵红外折射微透镜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单元红外折射微透镜,每单元红外折射微透镜与一个子面阵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对应。本发明的红外成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隧道爆破振动与冲击波破坏安全技术研究
针对爆破振动波、冲击波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影响,本团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主要成果包括: 1.首次基于现场试验,验证了多次钻爆冲击波作用下,单层钢化玻璃的疲劳破坏现象;制定临建建筑物多次爆破冲击波破坏效应的控制标准。 2.总结与围岩等级相匹配的量产常用炸药类型、水封爆破技术;建立了炸药、岩石不同匹配值与爆破块度之关系:对强度大于30MPa的III级及以上硬质围岩,应采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对强度介于5-30MPa的IV级软岩,应采用二级煤矿许用炸药。对强度小于5MPa的V围岩,应采用三级煤矿许用炸药,最优阻抗匹配系数为2.53-3.30。另据试验结果知,为满足隧道施工中装运碴土要求,炸药岩石阻抗匹配并非在匹配系数为1.0时最优,而在1.98-3.30之间,且围岩强度越低,其对应最优阻抗匹配值越大。发现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水封爆破的振速小于常规爆破振速的非惯性推测现象,水封爆破有明显的减振作用。初步分析认为,一是水封不同于水介质爆破;二是“水袋+炮泥”的可靠堵塞比常规堵塞和不堵塞工况,使爆破振动的各向分布均匀化所致。隧道水封爆破相比常规爆破工艺,具有降低炸药单耗,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循环进尺,降低振速,减小粉尘浓度等优势,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应。 图1 测点布置示意图 图2 玻璃前后冲击波超压峰值变化曲线 图3 爆破冲击波反复作用下钢化玻璃现场发生破裂
中南大学 2023-03-09
一种毫米波天线对中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通信天线差速旋转方式的毫米波天线对中控制系统。本发明的对中控制系统由多个相同的对中控制装置组成,对中控制装置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毫米波天线通信站点中;每个对中控制装置包括天线转动模块、位置信息检测模块、天线信息采集传感器和对中控制模块;天线转动模块、位置信息检测模块和天线信息采集传感器分别与对中控制模块。本发明能有效提高毫米波天线对中精度,实现天线自动化对中通信,减少对中前的准备工作和数据交换工作,增加毫米波的通信保密性,实现毫米波通信机动性、可靠性及野外自适应特性。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441 4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