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盐酸决奈达隆及片绿色制备工艺的研发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全球心房纤颤发病率不断走高,并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难题。现行药物由于疗效较差,且有严重的致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毒性等副作用,治愈率很低,更不能降低死亡率和中风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抗房颤药物。盐酸决奈达隆被认为是过去20年里,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领域里具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新药,是心血管病的大品种新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盐酸决奈达隆制备工艺均存在路线长、操作繁琐、三废严重、总收率低、成本高等弊端。南京工业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展盐酸决奈达隆的绿色生产工艺研发,旨在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在国内率先实现盐酸决奈达隆的廉价、绿色生产,使盐酸决奈达隆及片早日上市,造福人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的规模产业化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张红教授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中高温太阳能热管接收器的开发与研制”全面完成任务,已顺利进入验收阶段;张红教授主持的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太阳能高温热利用的工业化研究与开发”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成果亟待产业化。江苏太阳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乃全国太阳能热水器的龙头企业,正寻求进一步开发太阳能热利用的新产品,引领太阳能热利用的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极化码的分段CRC校验堆栈译码方法及架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化码的分段CRC校验堆栈译码方法,包括:将信息序列分为N部分;对每一段最后一位比特在极化码码字序列中的位置进行标记;在进行堆栈译码的过程中,当译码长度到达标记位置时,实施CRC检验,若通过,则该译码路径存活,若不通过,则该译码路径被淘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并使译码性能得到提升,并提升了译码的正确率。此外,在译码方法的基础上,硬件架构同时被提出,资源占据较传统算法实现了降低。
东南大学 2021-04-14
人口流动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的时空分布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袁韵在导师指导下与国内外多名教授共同合作研究,于伦敦时间2020年4月29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论文《人口流动驱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的时空分布》(Population Flow Drive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OVID-19 in China)。该论文构建了“人口流动-风险源模型”,模型能利用有关人口流动的匿名整合数据准确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时间和地域分布,便于决策者进行有效地风险评估和资源分配。在开发该模型时,研究人员基于匿名移动电话位移数据,对在2020年1月1日至1月24日期间武汉流出或途经武汉的11478484人次进行了分析,这些人口迁移至全国31个省的296个地级市。他们的研究显示,湖北省的封城举措是非常正确的,它能及时控制传染源的传播,有效降低了各地疫情的风险。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根据2020年2月19日武汉外流人口的分布,能够准确预测到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相关频率和地理位置分布。此外,通过“人口流动-风险源模型”衍生出的一个疫情发展的基准趋势和一个指数,可以用来评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与大多数流行病学预测模型不同的是,他们团队构建的模型基于人口的实际流动情况来预测疫情的地域分布和传播趋势。对于新冠肺炎疫情,该模型至少提前一周预测了全国范围内的病例感染情况和地理分布。团队的研究结果能够对各地疫情风险的大小进行预警,并探测出社区传播严重的地区,在疫情发展的早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便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论文作者在摘要中提到,任何国家的决策者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利用现有的人口流动数据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风险评估,并在疫情爆发之前规划有限的资源分配。本文的作者之一,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称:“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有关新冠病毒案例报告的准确性,从不同来源获得的完全不同的信息(移动通信显示的人口流动)可以很好地预测病例数,这符合流行病学的预期(至少在2月19日之前)。”该项研究发布后,国际上有BBC等30多个新闻媒体报道,国内媒体也有许多报道,其中,央视国际电视CGTN、中国日报、中国科学报、环球时报、文汇报、中新网等政府官方媒体都强调了这项研究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除了文章本身的学术贡献之外,该项研究也表明,中国的疫情研究是国际合作并且是公开透明的:论文于2020年2月18日提交至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并传递给相关的国际机构,第一时间与世界分享了我国抗击疫情的经验。此外,通过论文可以看出,我国武汉以外的疫情数据是有时空规律的,与第三方的手机流动性数据完全契合,以学术证据反驳了国际上的某些谣言和诽谤。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1
磁约束聚变快粒子输运扫频现象的模拟重现
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实验中,聚变反应和辅助加热产生的快粒子可以激发多种阿尔芬本征模。相关的非线性波-粒子相互作用可以显著改变快粒子输运过程,从而影响等离子体运行。阿尔芬本征模引起的快粒子输运增强往往伴随着周期为亚毫秒量级的快速扫频现象。张桦森等人的工作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动理学模拟,在环形等离子体位形中第一次在不包括外部源(sources)和汇(sinks)的情况下观察到了快速重复的扫频现象,并对此提出了新的物理解释。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等离子体中的无碰撞输运过程的深入理解。相关工作今年7月10日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专项、973项目、教育部985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为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部分计算在天河一号上完成。
北京大学 2021-04-1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包括实验平台和安装在所述实验平台上的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为U形管状结构,一端固定在实验平台上,另一端设置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位于实验平台正上方,排风装置与吸风口连接端内壁设置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上端形成倒圆锥形截面,下端形成正圆锥形截面,环形凸沿上端与下端之间形成圆柱形通道。通过排风装置对实验平台产生的废气或烟雾进行排风时,由于环形凸沿的设置,一方面在可以增大排风抽力,使烟雾快速的吸入吸风口并经环形凸沿的圆柱形通道进入排风装置中,另一方面由于环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地下开挖废石的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开挖废石的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的两侧下方均设置有第一转动轴,两个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另一侧延伸至运输车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运输车的两侧上方均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水平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相互远离一侧的固定板上均设置有条形的滑动轨道,所述盖板的两侧下方均延伸至滑动轨道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轴,所述盖板远离滑动轴的下方两侧均与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运输车装有矸石时,自动控制盖板对运输车内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具备警示功能的图画展览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警示功能的图画展览架,包括柜体、柜体底座、滚轮、顶盖和框体,所述柜体的底部安装有柜体底座,所述柜体底座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且柜体底座底部的四个角皆安装有滚轮,所述柜体的外侧壁安装有红外感应器,且红外感应器上方的柜体上安装有声光报警器,所述柜体的内部安装有电子滑轨,所述顶盖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安装有多媒体显示屏。本实用结构牢固,设置的电子滑轨可以将展示架收回,设置了透明玻璃罩可以对图画进行保护,设置了红外感应装置以及声光报警器可以对危险进行预警,设置了多媒体显示屏可以对图画进行视频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磁悬浮电机测试机台的夹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磁悬浮电机测试机台的夹紧机构,包括底座、中间座、夹紧件、夹紧板和支撑件;中间座上开有矩形通孔,矩形通孔两侧对称分布T型安装槽,T型安装槽内依次安装有夹紧件、夹紧板和夹紧件;夹紧件包括底板、支撑板和夹紧环,支撑板上开有固定孔,支撑板一端与底板相垂直,构成构成T型结构,支撑板另一端与夹紧环相连接;夹紧板为L形结构,夹紧板上开有定位孔;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一端通过固定孔与夹紧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件并结合夹紧板和支撑件,对安装在夹紧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GRC复合保温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GRC复合保温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和GRC复合保温外墙板,主体结构包括由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的上梁、底梁以及两侧的边柱;GRC复合保温外墙板的四周预埋有固定件,GRC复合保温外墙板的四周通过预埋的固定件分别与上梁、底梁以及两侧的边柱固定连接,且GRC复合保温外墙板的四周与上梁、底梁以及两侧的边柱的缝隙处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采用以直接固定为主,辅于硅酮结构密封胶弹性连接的方式,相比湿式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具有更低的刚度,还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86 887 88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