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体背景热场模型约束的地下热源昼间遥感探测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体背景热场模型约束的地下热源昼间遥感·769·探测定位方法,属于遥感技术、自然地理和模式识别的交叉领域,意在于对山体背景进行热场仿真,得到山体背景的热场模型,以热场模型为约束,对原始遥感红外图像进行背景滤波,清晰的揭示地下目标所在的位置。本发明包括山体背景热场模型建立步骤、山体背景热场8 位到 16 位映射步骤、利用映射后的山体背景热场模型进行背景滤波步骤、地下目标空间约束均值聚类探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城市深层地热能源开发-水力热多场耦合技术
项目背景:地热工业资源利用可获取许多贵重的稀有元 素、放射性元素、稀有气体和化合物,也可用于地热发电、 地热供暖、地热医疗等场景。目前,我国大科学计划在探索 超热岩发电技术、深层地热开发相关颠覆性技术方面,需要 支撑深层高温钻井和压裂建库等技术的研发设备平台。因 此,研制高温高压岩石真三轴测试平台等,可为后期开发工 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本项目的难点在热、力学热冲 击效应下,高温岩石真三轴加热保温材料的多场耦合技术, 井筒密封,高温声发射监测,并能模拟现场工况等,设计实 验平台结构设计并保证性能。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关键技术;岩样尺寸(方形): 200mm(250MPa)、300mm(400℃)主要试样、600mm( 400℃ )。 真三轴试验力:10000kN×3、精度 0.5% ,刚性加载,位移、 变形、力三种控制。岩样最高温度:400℃,程序升温,升 温梯度 5-20℃/min,温度精度±1℃。水力压裂注入压力: 120MPa/携沙,压力、流量控制,精度 0.5%,压力控制 0.001MPa;升学监测:16 通道,波导杆和直接测量。暂堵装 置:流量 1000L/min,压力 30MPa。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在深层地热资源开发领域,拥有 一定的研发基础和实验平台制造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处于国 内领先水平。 
青岛乾坤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13
一种基于平均场博弈的移动通信基站能效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均场博弈的移动通信基站能效优化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用基站发送功率的产出投入关系来定义系统的能量效率,结合平均场博弈的能量效率优化算法,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了每个基站的最优控制策略应满足的方程组,求解得到最优化基站发送功率,从而提高基站的能量效率,本发明方法有效针对提出的功率控制策略的大规模网络,采用本发明方法能效保持稳定,且能量效率大于采用固定发射功率策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
从电器文明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人类在科学探索的步伐上已经从工业进入了智能化的技术环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时代到来,各行各业也在争相抓住契机,利用新时代科技智能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惊喜。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信号经过转化后以数据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监测工业机械运行一般使用振动传感、温振一体化传感器等,存在成本高、易误报、不能对早前故障进行监测等问题;而故障早期诊断对于维护设备安全、保障工业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现有故障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团队开发了基于声纹、振动、温度一体的声振温一体传感器,该传感可综合感知监测对象声音、振动、冲击脉冲、温度以及倾角数据,全面覆盖旋转设备早中晚期故障信息。同时,开发了旋转设备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其由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采集网关、电脑 WEB 端构成,同时适配云平台、手机端小程序。通过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时的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噪声、温度数据采集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依托独有的异音分析、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 核心优势: (1)全面集成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声音、温度多维度深度感知专利技术; (2)快捷部署(磁吸胶粘/纹可选),无线方式,快速联网; (3)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准:独有异音、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 (4)高性价比,大容量电池,长维护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系列化主被式上下肢关节运动康复器
针对脑卒中与关节损伤高发趋势,本产品基于康复医学理论研发多关节智能康复产品,覆盖肘、膝、踝、腕等上下肢关键关节,通过对关节的反复训练,增强关节本体感觉,打开活动度,推动神经系统重组代偿,助力关节功能恢复。 本产品实现多项突破,运用高精度传感器,精准捕捉关节运动微小变化,实现人机互动与实时康复数据反馈;结合自适应算法实现动态重力补偿,精准调控角度/速度/力矩三维参数,通过循迹坐标点样线拟合生理运动轨迹;创新集成多训练模式切换系统,满足全康复周期需求;产品兼具硬/软件双重安全防护,提高产品安全性。 腕关节康复器 前臂康复器 肘关节康复器 膝关节康复器 踝关节康复器
吉林大学 2025-05-19
典型城市系统氮物质流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徐琳瑜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研究以广州为例,在城市生态系统层面构建氮物质流核算模拟模型,在不确定条件下全面刻画氮物质流过程,从活性氮产生、流动、积累、环境负荷等方面出发,分析了1995-2015年间氮平衡在源、通量和归趋上的变化。结果显示,人为扰动不仅强化了活性氮输入,而且极大改变了城市生态系统中活性氮的分布格局。以往全国尺度的研究认为活性氮主要累积于陆地中,而本研究发现在城市尺度活性氮大量富集于大气中,而不是陆地中。人工固氮(Haber-Bosch N fixation, HBNF)倾向于生产供人类消费的合成氨产品(如塑料、橡胶等),而不是用于生产农业用的化肥,进而导致合成氨产品在人类子系统中的积累。工业活性氮在人类子系统中迅速积累,这可能作为已有学者报道的全球未知氮汇的一种解释。 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应该更关注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含氮产品、食品氮消费等引起的活性氮输入及环境损失。特别地,工业合成氨产品延缓了活性氮向环境的释放,这种由活性氮释放延迟引起的遗留效应(legacy effect)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要提高工业合成氨产品的再利用率,降低工业合成氨产品生产、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中的活性氮损失。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大规模并发数据流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一种大规模并发数据流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流处理器处理效率的技术问题.该系统包括数据流单元缓冲区,数据流单元聚类队列池,数据流单元映射表,流处理器池,数据流读取部件,DSU聚类分配部件,任务调度部件,计算后处理部件,所述流处理器池由多个GPU构成,其中数据流读取部件用于将并发数据流写入数据流单元缓冲区,DSU聚类分配部件用于对数据流单元缓冲区中当前被处理的数据流单元进行分类,任务调度部件用于将数据流单元聚类队列池中的就绪队列加载至流处理器池中的GPU上执行流计算,计算后处理部件用于将GPU的计算结果返回到数据流.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提高流处理器的处理效率.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5-04
典型城市系统氮物质流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徐琳瑜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研究以广州为例,在城市生态系统层面构建氮物质流核算模拟模型,在不确定条件下全面刻画氮物质流过程,从活性氮产生、流动、积累、环境负荷等方面出发,分析了1995-2015年间氮平衡在源、通量和归趋上的变化。结果显示,人为扰动不仅强化了活性氮输入,而且极大改变了城市生态系统中活性氮的分布格局。以往全国尺度的研究认为活性氮主要累积于陆地中,而本研究发现在城市尺度活性氮大量富集于大气中,而不是陆地中。人工固氮(Haber-Bosch N fixation, HBNF)倾向于生产供人类消费的合成氨产品(如塑料、橡胶等),而不是用于生产农业用的化肥,进而导致合成氨产品在人类子系统中的积累。工业活性氮在人类子系统中迅速积累,这可能作为已有学者报道的全球未知氮汇的一种解释。 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应该更关注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含氮产品、食品氮消费等引起的活性氮输入及环境损失。特别地,工业合成氨产品延缓了活性氮向环境的释放,这种由活性氮释放延迟引起的遗留效应(legacy effect)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要提高工业合成氨产品的再利用率,降低工业合成氨产品生产、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中的活性氮损失。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血液多指标分析仪
已有样品/n养老产业是未来的黄金产业,养老院的常规体检和快速诊断是一个痛点。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体液多参数分析仪满足了这个需求,市场需求在50 亿人民币以上,目前还没有同类产品。该成果针对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的常规体检和疾病诊断,开发了于微流控芯片的体液多参数分析仪,更换芯片可以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尿液、免疫等多个项目。实现一台仪器检测多种常见疾病。目前阶段性成果或结题成果获得:专利1 项、SCI 论文11 篇、湖北省自然科
武汉大学 2021-01-12
微流控芯片通道成形与自动对准装配系统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塑料微流控芯片通道成形与自动对准装配系统的研究,研制成功国内外首台塑料微流控芯片自动化制造装备,采用并发展了新技术,研制了包括塑料微流控芯片微通道热压成形机、热键合机、光电对准系统、操作机器人、上下料装置等设备所构成的芯片制作装备,取得了热压键合温度循环控制方法与装置、芯片预联接方法与装置、芯片对准键合全自动卡盘装置以及芯片检测器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216 2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