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于2000年正式建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和海航集团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占地近千亩,毗邻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名校,学术氛围浓郁,交通便利。 学院是湖南省第一批通过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高职院校之一,2013年12月再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拥有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14多个,其中数控实训基地由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学生多次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均获优异成绩。 学院现有航空服务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现代信息与物流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5系1部,开设空中乘务、民航运输、酒店管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航空物流、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金融管理、财务管理等26个专业,覆盖了现代制造、现代信息、现代管理、现代服务四大产业,形成了以工为主、文工管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专业特色比较鲜明。 学院坚持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的办学方略,资深教授、双师型教师数量稳居湖南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依托海航集团旗下的航空、物流、旅游、商业、金融、机场管理、置业、绿色食品产业板块,开办了“首都航空空乘定向班”、“海南航空空乘定向班”、“海航物流班”、“家润多人才定向班”等特色班级实施订单式培养,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形成了“校企合作稳定,工学结合紧密,培养模式创新,订单就业无忧”的办学特色。学院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获得“长沙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深得各级领导的关注和社会各届的信赖。熊清泉、文选德、刘玉娥、许云昭、郭开朗等新老领导曾先后莅临学院视察并题词勉励。海航集团领导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办大学”、“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5A(AAAAA)级学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院秉承“诚信、业绩、创新”海航理念和“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历经10多年的风雨,已发展成为一所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备、功能较为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普通高等院校。登高望远、鹰击长空,加盟海航集团后的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今非昔比。倚海航之实力,撷麓山之精华,学院目标发展成为具有海航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成为莘莘学子们求学的理想平台。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2021-02-0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科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学校占地面积1700多亩(含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1000亩),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1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4万册、电子图书88万种。在编教职员工580多人,柔性引进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金宁一、中科院院士蒋有绪等院士专家32人,高级职称 169人(正高职称28人),博士53 人、硕士384 人,博士、硕士在专任教师中占比居全省高职前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151”人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市5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等高层次专业人才(52人)总量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等6个二级学院(部),25个专业,涵盖农林牧渔、食品药品、财经商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等8个专业大类。全日制在校生8100余人。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建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能创新、会创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完整的人”。发挥国家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深入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在校生创业率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学校连续4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称号。重视教科研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实施科研强院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历史上科研工作获得国务院嘉奖。坚持应用性科研发展理念,注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同步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拥有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建有实体研究所15个。“十二五”以来,立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91项、市厅级课题680项,外来到位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高职院校领先水平。 坚持开门办学,服务乡村振兴。校地合作、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示范与推广、政策咨询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特色鲜明。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80万亩以上;发挥农科教一体优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组建温州农民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成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中德农民培训合作试点单位,年均培训农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次,农民培训工作成为全国示范。 坚持开放办学,强化对外合作。重视与国内本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加强对台合作,与台湾高校开展双方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学习、科研合作等活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落地;积极开展中非合作交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继续坚持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努力建设全国先进农类特色高职院校、全省先进高职院校和省内一流农业科研强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2003年由原交通部直属的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国家级重点中专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地理位置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大学城,与武汉军运村隔湖相望。学校占地面积1000亩,设置船舶与航运学院、物流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面向全国招生,学生规模16625人。开办45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示范专业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建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级实训基地,是全国唯一的上汽通用项目ASEP示范教学中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达19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7.74%,拥有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享受省级以上政府津贴的专家5人,省部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湖北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聘有省级楚天技能名师18人。全国优秀教师、技术能手、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各1人,交通运输部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青年科技英才”各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思政课教师”各1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推进“校政行企军”多方合作。牵头组建了长江经济带物流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300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建9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34个校企合作工作室、69个订单班。与浙江省玉环市、瑞安市政府开展校政合作办学。为中央军委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与德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已招收两批泰国留学生,举办了中马专本连读国际班,与澳大利亚本迪戈坎培门公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高校、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湖北物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立足交通,面向湖北,服务需求,特色强校”办学思路,始终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办学,服务湖北武汉经济发展。办学66年来,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13万余名交通管理干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开放高效治理、双会双主导培养、三进一融育人”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建设“湖北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等职业院校。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2021-02-01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文化古城辽阳,是辽宁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辽宁省10所“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之一。总体情况: 学院现有13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1个直属单位。占地45万m²,建筑面积27万m²。全日制在校生13500余人。师资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6人,其中教授63人、副教授217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0人、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8个。实训条件:学院建有“多功能、开放式、生产型”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校内实训基地105个。实训设备总值1.1亿元。创新机制:学院与忠旺集团合作开展定向人才培养;与中软集团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与海南启程德瑞集团联办“启程学院”实施定制人才培养;与华润燃气东北大区、京东东北大区、大连供暖集团等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学院不断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牵头组建了辽宁信息技术、辽宁建筑设备、辽宁建筑装饰3个职业教育集团;牵头组建了辽阳建筑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产业等6个校企联盟。与中建集团、中铁建集团、忠旺集团、中软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大连重工集团等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学院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培养现代建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商贸管理等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辽宁五大领域发展战略及“一带五基地”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开创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建设新征程。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2021-02-01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与省教育厅共管,是省内唯一一所广播影视及大众传媒类国有公办普通高校。学院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山东省广播学校,1982年更名为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200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4年,山东省出版技工学校并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学院以“依托传媒,服务传媒”为办学理念,“校媒融合”为办学特色,“唯真尚能”为校训,倡导“务实、严谨、灵动、和谐”的校风,“心致诚、业致精”的教风和“乐学善思”的学风,以建设“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文化传媒类高职院校为目标。二、办学规模学院建有章丘校区和文东校区。章丘校区为主校区,占地面积一千余亩,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拥有省级广电媒体标准的大型演播中心,建有可满足直播要求的600平方米高清演播室、200平方米标清演播室、10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并设立了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机房、苹果后期包装机房、摄影棚等实训场地。馆藏图书近40余万册。学院设有播音主持系、影视制作系、新闻传播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动画系、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八个教学机构25个专业和实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三个教辅机构,面向全国15个省份招生,目前共有在校生8600余人,现有教职工360余人。三、教育教学(一)专业建设拥有播音与主持、摄影摄像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3个省级特色专业,广播影视制作、广播电视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11门省级精品课程,100余项省级以上课题,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3个省级教学团队。主持与播音专业和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立项。(二)人才培养近年来,跟随媒体业态的新变化新发展,学院搭建了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站、记者站、新媒体、实训中心在内的“六位一体”全真型全媒体校园平台,构建了“校媒融合”办学模式。与山东教育卫视深度合作,在山东教育卫视设置编导、摄影摄像、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等顶岗实习岗位,山东教育卫视选派一线专家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指导。在“校媒融合”办学模式基础上,学院按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全媒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思想品德、知识体系、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为培养要素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全真环境,融通立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三)实习实训学院秉承“依托传媒、服务传媒”的办学理念,建立校内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180余家,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的实习场所。校内现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学院网站、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多种先进实训条件;校外依托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卫视、山东广电网络中心及各地市电视台、影视中心等丰厚的实习实践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生”到“媒体人”的身份转换。四、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全国新闻出版行指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成功中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关于完善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先后承担了山东省教育厅新闻采编与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与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广播电视技术2个专业国家广播影视行指委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2019年上半年,有47项专业成果荣获省级以上奖项。五、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181余人,兼职教师7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51人;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101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9%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专业课教师均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业技术资格。10位教师进入省职业教育专家库;6位教师进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同时,积极引入行业力量,聘请多位行业知名一线专家学者,从事专业带头人工作;引进高水平传媒行业大师与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组建“大师工作室”,建有黄宝福、郭战江、蔡可玉等多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研究领域的示范作用。学院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按照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定期安排教师到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卫视等合作单位从事业务实践、教学研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落实每5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六、招生就业、创新创业学院紧跟传媒业态发展趋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了网络新闻与传播、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游戏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2018年以来,陆续开展山东省高职(专科)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工作。2019年,艺术类大部分专业录取最低分数均超过本科线;普通文史和理工类投档分数也有明显提升,最低投档分数分别是403分和339分,录取分数再创我院历史新高。近年来,新生报到率超过90%;总体就业率达96%。学院以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带动就业增长点,成立创业学院,设立“创业园”“孵化园”等,立项了“泉城众创”项目;打造山传两岸青创基地。截至2019年,大学生创业园区累计引进社会示范企业、大学生实体及模拟企业项目39家。先后承办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首届实战型《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训营》等活动,赢得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和较好的社会反响。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和深化,在2018年校企合作班成功运行基础上,新增软件技术等4个专业的校企合作班,校企合作正在向各专业全面铺开。七、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邀请省委专家教授来校解读宣讲、拍摄宣传片、开设“山传思政”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2018年实施党委书记抓基层党支部突破项目,成立党建工作推进办公室,制定系列制度措施,党支部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各党支部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创出了支部品牌,如影视艺术系党支部的“先锋讲坛”、新闻传播系党支部的“一学、二爱、三走进、齐参与”品牌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基于大思政工作理念,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探索基于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持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以来,学院联合大众网启动了《追寻中国梦》系列采访活动,集思政教育和专业实践于一体,该活动成为我省思政教育的一个品牌,先后列入全国高职素质教育精品项目、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获得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荣誉。八、校园文化学院已形成“大学第一课”“传媒思维”“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诸如“山传蓝马甲社情国情观察团”“追寻中国梦·匠心筑梦”等与专业结合密切,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品牌文化活动。学院立足现代传媒与国学文化的融合,成立国学院。建立“国学大讲堂”,并与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广东中山国学会、曲阜孔子文化园等单位达成文化共建关系,对引导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九、信息化建设学院运用虚拟化、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将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整合、集中展示、统一访问。运用大数据分析为学院的决策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手段。在云平台的基础上,学院正以实训中心为重点,建设集融媒体综合实训平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综合实训平台、媒资综合生产实训平台、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为一体的媒体融合综合实训云平台。平台能够满足网站、微信、App等多终端多渠道的内容发布与教学需求,全面适应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在资源、形态、渠道、终端、平台、技术等方面的融合。十、社会服务学院设有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职业技能鉴定所、山东省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广播影视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广播影视系统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教育部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等社会服务平台,并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展了11个专业的本科现代远程教育、3个专业的专升本函授教育、4个专业的自学考试(独立本科)网络助学教育。2019年,学院联合齐鲁晚报发起的“飞‘阅’山东,爱我‘崮’乡--VR航拍及全媒体采风活动”,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十一、荣誉奖项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在“山东教育总评榜”中,荣获“最具专业特色院校”和“就业前景十佳院校”。获评“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奖”“山东省青年志愿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评“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建校30多年来,为国家和江西新闻出版广电传媒行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是目前全国培养新闻出版及广播影视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学院拥有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原江西广播电影电视学校)和南昌市蒋巷国家生态示范区(原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近400亩,校园环境幽雅、人文浓郁、设施先进。 学院设有出版与印刷系、影视艺术系、新闻与传播系、传媒管理系、金像影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中职教学管理部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9个二级系、院(部、中心),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500人;建有“国家现代印刷与出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就业培训基地”、“江西省出版与数字出版职业教育基地”、“江西省数字印刷产业化孵化中心”等6个省级以上产学研机构。 学院专业特色鲜明。紧贴新闻出版及广播影视产业结构特点实施专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了以传媒类、艺术类和出版类专业为主干的3大专业群、25个专业。现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1个、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1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院师资充足。全院专任教师总人数20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72.4%,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6%,“双师”素质教师占比78.5%,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占比85.9%。拥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名,全国行业科技创新标兵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2人、优秀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同时,大力引进或特聘职教专家、行业名家、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来校讲学授课,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校内建有各专业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产训中心20多个,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数字影像技能实训中心、包装印刷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50多家,形成了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产训中心、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主动服务于江西省“文化产业强省”战略。依托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培训中心、江西出版集团出版传媒培训学院等平台,大力开展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人才职业培训,每年累计承接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武汉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国内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与日本月冈株式会社、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大韩民国国际能力开发交流协会等多个国外知名大学、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选派了优秀学生赴境外合作单位研修学习交流。 学院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学生在影视制作大赛、出版创意大赛、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包装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1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2%以上,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几名,许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出版广电传媒业领域的精英骨干。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重点院校”、“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新闻出版系统文明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提升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是教育部新闻出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学校校协组组长单位。 学院秉承“崇德、严学、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依托行业,突出特色;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注重能力,促进就业;拓展规模,创建品牌”的办学理念,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定不移走职教创新之路,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行业一流、国内知名的传媒类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由北京市体育局于2008年6月创建的一所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院是在原北京市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和北京市第二、第五体育运动学校基础上整合而成的。 现有专业:竞技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能训练方向)、社会体育专业(康体健身方向)、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 在校生源:北京市市级优秀运动队的本市户籍学生、外省市已进入北京市集体户口的高级中等学校毕业的在训运动员,北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 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学院与兄弟院校联办的各类学历教育,高职、中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班)的管理;根据市教委有关政策和规定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拟定学院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出教育管理改革意见,并组织实施;承担高职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学籍管理、毕业生审核与毕业证书颁发工作;负责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经营人才的基础教育、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承办北京市体育局系统内相关培训事项;承担北京市体育局系统优秀运动员退役转型期间职业技能及相关培训工作。 学院注重体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北京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同时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学院同时开展各类与体育职业相关的岗位资质培训,多角度、多层次培养体育人才,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的体育职业院校。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2021-02-01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国唯一 一所食品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为漯河中国食品名城和河南省食品工业大省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城乡劳动者培养培训品牌基地、河南省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占地665.3亩,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资产6.83亿元。在校生7017人,现有专任教师409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4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31人,“双师型”教师205人,另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11名。 学院围绕食品工业产业链技术技能岗位要求,设置了食品工业发展急需的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机械、食品包装、食品制冷、食品营销、食品物流、食品电商、营养与烹饪等相关专业。学院现设置专业35个,其中食品类及相关专业25个,占现有专业71.4%。 学院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打造特色、形成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打造专业品牌的龙头地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五共”(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培养模式。 与河南大匠烘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大匠烘焙学院”,与河南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标检测学院”,与双汇集团共同成立了“双汇商业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同成立了“京东电商学院”等8个特色二级学院。学院先后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河南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电子商务;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8个——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经评审被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000多台(件),总值1.03亿元。学院与河南三剑客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建有乳制品、烘焙食品、饮料、粮油加工等4个实习工厂。建有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机械工程、汽车工程、营养烹饪技术、信息工程和营销电商等7个校内实训中心。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河南省食品类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河南大匠烘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大匠烘焙工厂,与河南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漯河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均已被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拥有漯河双汇集团、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5个。学院馆藏纸质适用图书50.25万册,各种期刊杂志1000余种,电子图书20万册。 学院是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和河南省食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牵头组建单位。 省食品职教集团被省教育厅列为我省“开展多元投入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改革试点”项目,并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漯河市政府依托学院成立了漯河市食品研发公共平台(该平台已列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学院牵头成立了“漯河市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漯河市食品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和河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中心--果蔬加工与保鲜工程技术中心。学院成立了“沙澧众创空间”,获批市级众创空间、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和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建校以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50000余名,近年来培训食品企业在职职工20000多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3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就业满意率95%以上;90%以上的毕业生安置在双汇集团、乐天澳的利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等河南省著名食品企业,多数已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骨干,为推动河南食品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央和省委对学院寄予厚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现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三任省委书记等先后来学院视察或指导。他们认为学院办得很有特色,希望学院面向地方经济,重视技能培养。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明确指出,要把漯河打造成食品加工基地、食品交易基地、食品消费基地、食品研发基地和食品教育基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到学院调研时指出,你们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等方面,办学理念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后劲足。漯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蒿慧杰、刘尚进等多次到学院进行调研,为学院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学院被河南省教育厅作为“职业教育中原行”的先进典型推荐给国内主流媒体,《光明日报》、《人民网》、《大河网》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学院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果。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2021-02-01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学校全称: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办学性质:民办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高职学校国标代码:14235河南省招生代码:6295办学地点:河南省郑州新密市溱水路618号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于2009年2月28日,原名“郑州布瑞达理工职业学院”,2011年4月1日更名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紧密围绕“面向中原城市化、现代化发展,打造城市建设者、服务者摇篮”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现代化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逐步凸显职教特色、地方特色和城市特色,社会影响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发展前景广阔,2018年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称号,2020年获批河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被评为“2020年度中原教育行业优质院校”。 2020年,学院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院上下一心,充满活力,展现了新作为、彰显了新气象,受到社会各界及媒体的高度评价。学院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郑州西南部的新密市,隶属省会郑州。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新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腹心地段和郑州至中原名刹少林国际旅游热线,距省会郑州40公里、距少林寺55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45公里。当前,新密正为建设具有人文魅力、绿色生态、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现有能满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各类实验实训场馆一百多个。校园网络、WIFI全覆盖,生活设施完备,现代化学生公寓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具特色,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莘莘学子求知深造的理想殿堂。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现代城市管理系、艺术系、思政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系部及城市经济与文化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两个科研院所。学院坚持“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办专业,结合智能化城市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职业岗位群,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办了空中乘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竞运营)、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会计、工程造价、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学前教育等40余个专业及方向,形成了现代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经济管理、电信自动化、旅游与服务、学前教育等契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六大特色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物流管理等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专业是“省级职业教育特色院校项目骨干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0余个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上求突破,开设多个订单培养班,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铁、汽车、电子信息、机电、物流、餐饮、空乘等方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打造“城市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工匠精神进心灵”的特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畅通的就业通道,先后与知名企业建立了100多个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两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业需要;有4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可鉴定工种39个,是“新密市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茅。近年来,学院坚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水平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民办高校、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新密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学院正在紧紧围绕转型发展,抢抓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重要历史机遇,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努力奋斗。 (以上数据截止到2020年11月)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与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一校两牌,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之称的黄石市,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交通便捷,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占地820余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建有国家数控实训基地、国家汽车实训基地、国家级建筑工程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中心、会计考试中心、电气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大楼等143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25万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在职教职工34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6人,博士、硕士146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电子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贸与信息学院和电子商务学院以及公共课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8个院部,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等30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湖北省重点专业4个,湖北省特色专业4个,湖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9个。 学校坚持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高适应”的特色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校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台,与北京海天集团、黄石东贝集团、沪士电子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中,突出实践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与26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深圳华为科技集团、人本集团、富土康科技集团等三十余家大型企业签订了长期人才培养协议。长期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就业待遇高,毕业生一年后的月收入在全省56所高职院中排名第二(数据由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指标2014年度报告提供)。50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共培养了5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弦颂相继,载誉启航。踏上新的征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将立足黄石、面向湖北,坚持走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道路,用明德的厚度光大传统,用厚能的底气迎接未来,用笃学的气质夯实基础,用创新的精神铸就辉煌,向规模适中、特色鲜明、协调发展、服务能力强的优质高职学院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286 2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