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
为满足武器装备领域精确制导、夜视枪瞄及单兵头盔系统等国防重点工程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急需,以打破国外垄断和封锁为目标,提出了以纳米氧化钒多层复合薄膜为敏感材料的单片集成微光腔低应力焦平面结构;突破了在高TCR下氧化钒薄膜的工艺兼容性、片内均匀性和片间重复性技术难题与低热导、小尺寸的微桥结构产生形变的瓶颈;实现了低噪声运算放大器,有效降低了器件的NETD和提高器件占空比的读出电路设计技术。实现了我国UIRFPA探测器的"从无到有、从设计制造到应用"两大跨越式发展。该成果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
240-280nm范围电磁波谱段也称为日盲紫外波段。日盲紫外探测与成像为电子领域的尖端技术,被公认为国际军事制高点。同时,该技术在电网安全监测、医学成像、环境与生化检测等民生领域也有重要应用。由于日盲紫外技术的重要战略意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严密核心技术封锁,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我国的日盲紫外探测与成像技术,就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开辟新的技术路径。 针对国家在日盲紫外探测及应用技术方面的
南京大学 2021-04-14
铝熔体电磁净化技术与装备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铝熔体电磁净化技术与装备
高性能工业铝材生产中必需的关键熔体净化技术,可去除普通过滤方法难以除净的<10μm微细夹杂,显著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与表面质量,并改善其塑性、抗疲劳等力学性能 技术背景: 高性能工业铝材生产中必需的关键熔体净化技术,可去除普通过滤方法难以除净的<10μm微细夹杂,显著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与表面质量,并改善其塑性、抗疲劳等力学性能 技术水平: 采用国际铝工业界公认的PoDFA 检测装置,分析表明经过电磁净化后夹杂物含量可降低到 0.02 mm2/kg,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获得7项中国发明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有色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
上海交通大学 2021-10-21
人才需求:海洋装备机械设计;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装备(海洋牧场/旅游/养殖)行业资深顾问
1、高级(海洋装备)机械设计人员。2、海洋装备制造专业工艺及研发人员。3、海洋装备(海洋牧场/旅游/养殖)行业资深顾问。
山东海洋盛景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22
大长径比纳米探针可控制备技术及应用
提出研究了大长径比纳米探针可控制备方法。通过简单控制阈值电压以控制尖端生长液的量,确保尖端生长单根碳纳米管;通过将亲水处理后的硅探针放置于一定分散浓度的一维纳米材料溶液中进行组装,得到不同长径比的纳米探针。通过两种制备技术均可以得到曲率半径<10nm,长径比>70:1的碳纳米管探针。所制备的纳米探针具有刚度好和性能稳定等优势,可以代替原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4
海洋中应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的纤维增强材料,因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等优良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高铁汽车、土木建筑等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质轻高强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耐疲劳性、耐腐蚀性以及比强度高导致的优良施工性能等,使得它在对于材料性能有着特殊要求的海洋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样不可小觑。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船舶制造、海上能源开发、海洋工程修复等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 在船舶上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造船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用其制造船体,具有质轻低油耗的特性,而且建造工艺相对简单、周期短、成型方便,因此施工和维护费用远低于钢制船舶。同时由于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能有效的阻止裂纹扩展,故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能;此外,由于碳纤维表面的化学惰性,船体具有水生物难以附生,耐腐蚀的特性,这也是船舶建造选材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声、磁、电性能:透波、透声性好,无磁性,因此可以用于提高军舰的隐身性能。在舰船的上层建筑中使用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减轻船体的重量,而且通过在夹层中嵌入有滤波功能的频率选择层,就可以在预定的频率下发射和接受电磁波,从而屏蔽敌方的雷达电磁波。各种天线和有关设备都统一组合装备在该结构内,不易被腐蚀,更有利于设备的保养。研制出类似的封闭综合传感器桅杆,这种桅杆是由纳米技术制造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复合后作为增强体而制成。它可以让各种雷达波束和通信信号相互之间不受干扰地通过,并且损耗极低。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可应用在舰船的其他方面。例如,在推进系统上可用作螺旋桨[和推进轴系,减轻船体的振动效应和噪声,多用于侦察舰和快速巡航舰。在机械和装备上可用作方向舵,某些特殊的机械装置和管道系统等。此外,高强度的碳纤维绳索在海军军舰的缆绳和其他军用物品上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民用游艇大型游艇一般为私人所有,价格昂贵,要求质量轻,强度高,耐用性好。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游艇的仪器表盘和天线,方向舵以及甲板、船舱、船舱壁等增强结构中。传统的复合材料游艇主要由玻璃钢制成,但是由于刚度不足,满足刚度设计要求后往往船体过重,而且玻璃纤维是致癌物质,国外逐步禁用。如今的复合材料游艇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大大增加,有的甚至全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例如超级游艇“巴拿马”号双桅船,船身和甲板采用了以碳纤维/环氧树脂为蒙皮。乙烯酯树脂夹层复合材料,pvc泡沫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吊杆均是定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只有部分的船身使用了玻璃钢。空载重量仅有45t。速度快,油耗低,性能卓越。 在海洋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海底油气田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油气开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海洋环境下的腐蚀,高压,水底暗流流动带来的强剪切作用对材料的耐腐蚀性,强度和疲劳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油田开发中有着明显的质轻、耐久、抗蚀方面的优势:一个1500m水深的钻井平台,其钢制系缆的质量就达6500t左右,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是普通钢材的1/4,若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部分钢材将显著减少钻井平台的载重负荷,节省平台的建造成本;抽油杆的往复运动,由于管外海水压力与管内压力不平衡极易引发材料的疲劳断裂,而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即可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海水环境耐腐蚀,其在海水中使用寿命比钢材要长,且使用深度更深。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作油田钻井平台中的生产井管、抽油杆、储藏槽、海底输油管、甲板等部件。制造工艺分为拉挤成型工艺和湿法缠绕工艺。拉挤成型法一般用在普通管材和连接管上。缠绕法一般用作储槽和压力容器的表面,也可用在各向异性的柔性管道之中,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以特定的角度缠绕排列在铠装层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连续抽油杆是一种类似胶片的带状结构,柔韧性很好。使用碳纤维抽油杆能明显提高出油量,减少电机的载荷,相比之下更节能。而且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比钢制抽油杆更耐疲劳,抗腐蚀性能更好,更适合应用在海底油田的开发中。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风电技术最先进、要求最高的领域。我国海岸线约1800km,岛屿6000多个,东南沿海及岛屿地区风力资源丰富且易于开发。近年来大力促进海上风电能源的开发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风力发电叶片90%以上重量由复合材料组成。海上风力大,发电功率大,势必要求更大的叶片和更优良的比强度和耐久度。显然,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开发大型化、轻量化、高性能、低成本的发电叶片的要求,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更适合应用于海洋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风力发电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质量低,刚度大,模量是玻璃纤维制品的3~8倍;海洋环境下湿度大,气候多变,且风机24h工作。叶片耐疲劳性较好,能较好的抵御恶劣的天气;改善了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对塔和轮轴的负载,从而使风机的输出功率更平滑更均衡,提高能量效率;利用碳纤维的导电性能,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地避免雷击对叶片造成的损伤;降低风力机叶片的制造和运输成本;具有振动阻尼特性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海洋工程建筑,主要利用其轻质高强耐腐的特性,以筋索材及结构件的形式,替代传统钢筋建材,解决海水侵蚀钢筋、运输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已应用于海上岛礁建筑、码头、浮动平台、灯塔塔架等。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海洋结构物重量控制技术分析软件系统
重量控制技术作为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建造过程中通过准确的统计计算和严格的控制,以期望在设计初期设定的承受可变载荷能力能在完工后得到保证。此要求在业主与船厂关于海洋工程的招标文件、建造合同以及技术规范中均提出。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使船厂在建造的海洋结构物的重量控制精度上达到数据化和程序化,满足并提高海洋结构物的制造水平,为实现造船全过程的精度控制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奠定基础。通过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海洋结构物重量控制计算软件系统(单机版),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进一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和网络功能方面的扩充需要,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结构物重量控制计算软件系统(网络版)。该成果已经在船厂的实际工程项目上应用多年,完全达到了推广应用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海洋环境精细化分析预报技术
项目背景:无人潜器任务规划、安全隐蔽航行、目标探测等 均依赖于大范围高精度三维温盐场数据,舰艇作战效能发挥、直 升机反潜、海上石油平台安全作业、海上牧场等也离不开三维温 盐场信息的支持。目前,我国在面向海上平台保障的三维温盐场 分析预报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保障产品的覆盖范围、 分辨率、时效性等与海上平台对三维海洋温盐场数据的需求不匹 配。因此,如何针对无人潜器等海上平台对三维海洋温盐场信息 的迫切需求,实现海洋三维温盐场的精准分析预报是目前我国海 洋环境精细化保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可实现利用卫星测高和卫星测温 数据,反演求得不同区域网格的温盐剖面重构信息产品,最后同 化实时观测的海洋环境数据,形成海洋环境场实况分析场。2. 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三维温盐场的精细化分析预报,预报时 效不少于 15 天,中国邻海的水平分辨率不小于 1/10 度,垂向分 层不少于 35 层,每天输出一次预报结果。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海洋环境预报服务甲级资质,具有数 值模式业务化运行基础,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预报方面具有研 究基础且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青岛哈船海智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2
海洋地理空间智能核心技术与软件系统
项目背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JM 融合发展和国家重大 战略实施对全时空海洋大数据深度融合与精准分析的迫切 需求,针对地理空间离散几何化抽象难以表达海洋复杂语义 关系、海洋地理空间分析智能化水平不足等瓶颈,建立海洋 地理空间智能核心技术与软件系统。主要研究基于几何代数 学的全时空海洋对象建模方法,建立全时空海洋对象化表达 与海洋对象空间建模的理论体系;构建对象内嵌的海洋地理 空间智能算法库,建立面向海洋复杂场景动态演化的学习和 模拟模型;研制以数据-知识-模式三元组构成为基础、全时 空海洋对象化表达与智能计算为核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内领先的海洋地理空间智能基础平台软件和应用基础软 件,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JM 融合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突破经典点线面几何空间建 模限制,构建基于几何代数学的全时空海洋对象建模方法; 2.研制知识驱动的海洋时空大数据智能计算方法,构建对象 内嵌的海洋地理空间智能算法库,建立面向海洋复杂场景动 态演化的学习和模拟模型;3.集成大数据引擎、知识引擎、 时空分析引擎、智能计算引擎和全息可视化引擎的多模态协 同的引擎中台研发,其中核心中台技术模块不少于 10 个;4. 以数据-知识-模式三元组构成为基础、全时空海洋对象化表 达与智能计算为核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海洋 地理空间智能基础平台软件和应用基础软件研发,软件可管理 PB 级时空大数据,查询响应时间为秒级。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在海洋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具有 较好的研究积累,具有海洋地理空间信息方向的发明专利及 省部级以上奖励。2.技术方案成熟可靠稳定有创新思维,不 涉及知识产权侵犯。3.主要负责人需要具有工学博士学位, 是国内外海洋地理空间信息领域著名专家,主持过海洋地理 空间相关国家项目。 
青岛中科海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30 7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