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连
海洋
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辽宁省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黄海校区、渤海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使用海域面积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现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教职工近1200人,全日制在校生13600余人。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1个,分布在农业、工程、法律、翻译等4个类别,有46个本科专业。 学校学科体系完善,优势特色学科明显。水产一级学科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四;拥有国家级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大连海洋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承担质量工程项目和教研教改项目。“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近三届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8项,其中一等奖7项。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培训基地。获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特色(示范)专业,3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9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 学校有较为完备的教学科研平台。有农业部刺参遗传育种中心1个,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152项,省部级600项。有46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5项。“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刺参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分别于2012年、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刺参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3年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北方典型河口滩涂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4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沙蚕生物滤池研制及其在海珍品循环养殖中应用”获2015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北方海域全产业链现代海洋牧场生产模式构建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多生物功能群资源恢复的北方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应用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另外,学校获批4个水产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和菲律宾蛤仔“白斑马蛤”和虾夷扇贝“明月贝”。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79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9人。有“双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86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5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80人,其中百人层次16人、千人层次26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人,省、市优秀专家20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6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及领军后备人才7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培育计划2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5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 学校拥有浓厚的蓝色育人氛围,形成了以“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海大精神为核心的蓝色大学文化特色。学校积极倡导”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教风,不断培育“明德尚学、志存高远”的学风,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项目“蓝色讲坛”,拥有“海洋之声合唱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与世界13个国家(地区)的72所院校(机构)签订了友好协议,涉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五个大洲,学校的对外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大力开展国际教育,拥有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3+1”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以及多种校际交流项目,并且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确定为“优秀本科生国际项目”实施院校。学校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学生生源涉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建设“蓝色大学”为发展理念,朝着“特色鲜明、国家一流研究应用型海洋大学”的奋斗目标加速迈进!
大连海洋大学
2021-02-01
江苏
海洋
大学
(null)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2-01
海洋
防腐防污涂料
海洋防腐防污涂料作为功能性材料,除了对海水环境有优良的耐 腐蚀性能外,还具有防止海洋生物及菌类附着生长的功能。以自抛光/ 低表面能树脂为主要成膜材料,同时配以高效防污剂、功能助剂、高 性能材料等制备出一种高效的防腐防污涂层。产品特点:利用阻断微 生物细胞间通讯的原理防止海洋生物的聚集、自抛光/低表面能树脂为 主要成膜材料、优异的耐海水腐蚀性,优良的耐海洋生物污损性能, 良好的施工性能、可喷涂,可刷涂,可使用时间较长,对底材有良好 的附着力,不轻易从底材剥落,高固含,减少VOCs排放;适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多种基材,适用性广泛。 应用范围:海洋钢结构的防腐防污,包括船舶、集装箱、海上桥梁和码头钢铁设施、输油管线、海上平台 等大型设施。 64 润 滑 油 脂 作 为 最 重 要 的 先 进 石 化 材 料 被 列 为 “中国制造2025”发展重点新型材料技术线路,特 别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润滑油脂将代表 着我国润滑油脂研发技术迈入一个新的层次。目前 国内众多大型企业正逐渐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手 操作,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这为工业 机器人润滑脂的开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场保证。
中山大学
2021-04-10
池塘主
养
黄颡鱼混养其它吃食性鱼类方法
小试阶段/n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主养黄颡鱼混养其它吃食性鱼类方法(专利号201310554849.9)。发明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新的网围方式,使池塘黄颡鱼主养能够因地制宜套养各种吃食性鱼类,大幅提高黄颡鱼主养池塘单位养殖效率。主要步骤为:根据投饵机可覆盖的投喂面积,于主养鱼种黄颡鱼投饵机前方架设围网,使无风条件下投饵机投出的饵料80%以上落入围网包围的区域为宜,围网为聚乙烯,长60m、髙4m、网目为4cm,围网底部缝制密网圆筒状聚乙烯网片,密网片直径6cm,其内装填鹅卵石作沉子,围网用竹竿固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铝-钢
异
种金属弧焊技术
铝或铝合金与钢之间的热物理性能差异较大,尤其是熔点、比重、热膨胀系数等的巨大差异,导致铝与钢之间难以直接进行弧焊。为了实现铝与钢之间的可靠焊接,经常需要在钢表面镀上锌、铝或其他金属,或者在铝与钢之间放置过渡层金属或双金属片,从而将铝与钢之间的焊接转化为铝与过渡层金属之间的连接。然而,在钢表面镀过渡层金属增加了工艺步骤和制造成本,而且,即使增加了过渡层金属,也并不能保证铝-钢焊接接头的可靠性。该技术可以直接将铝合金与不锈钢采用弧焊技术连接在一起,钢表面不用镀过渡层金属。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铝-钢接头断裂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异
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
目前全球每年有40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100万人截肢;中国有1.4亿糖尿病患者(包括以数百万计青少年发病的1型糖尿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发病后的最大生存期不超过30年;目前各种糖尿病强化治疗均无法阻止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和低血糖的发生和发展;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在30-40岁左右即受到严重并发症的折磨,大量医疗经费被消耗。全球人源性供体器官的极度短缺是世界性难题,99%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得到胰岛移植有效救治。为解决胰岛移植供体短缺的困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猪胰岛异种移植将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岛供体的解决方案。 成果为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异种移植成套系统技术、产品和行业标准规范,猪胰岛移植临床生物安全成套技术体系,基于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技术体系。 成果独创了胰岛分离纯化系统,其提取的胰岛细胞具有高得率、高纯度、高活性、高质量以及高度生物安全性五大优点。生物安全性高、胰岛收获率高的供体猪技术,培育了国内首个无指定病原体异种移植用供体猪-赛诺1号,小种群异种移植用的人源化转基因猪-赛诺2号,已通过国家鉴定。同时建立了猪胰岛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体系,高纯度的海藻酸钠微囊隔离器和3D打印的人体移植物支架结构,为生物免疫隔离的异种胰岛移植奠定了基础。 目前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完成了52例糖尿病的治疗,证明猪胰岛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治疗中的免疫排斥反应,安全、有效,无生物安全事件,达到国际领先的临床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可获得完全脱离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研发团队由国内和国际异种移植顶级专家组成,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完善的从胚胎猪到成体猪胰岛分离纯化技术的团队,主持制定了国际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The Changsha Communiqué”和“The 2018 Changsha Communiqué”。
中南大学
2023-02-23
文物古建筑及
古
树名木物联网智能无损检测技术
作为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保 护,定期勘查和分析文物古建筑及古树名木健康状况成为文物保护必不可少的重 要环节。对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进行无损检测可直接为养护管理服务,也可为 建立其健康档案提供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林木应力波无损检测仪,开发了 相应的断层成像软件;提出了结合物联网、应力波、微钻阻力、探地雷达等多种 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无损检测方案。项目组拥有美国产的 TRU 树木雷达探测仪、德 国产的 PICUS 三维断层成像检测仪和 Resistgraph 微钻阻力仪、美国产的 SOC710VP® 便携式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等先进林木检测仪器。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古 树名木、进口原木、城市行道树、文物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或质量分级。 该项目成果获得了 2015 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年 3 月 17 日,中央 电视台科教频道为本项目成果制作了 1 小时的专题节目。 技术指标: (1)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养护等信息的远程智能监 控与管理; (2)利用基于连续波阵面展开及曲线路径跟踪的图像反演算法,提高林木 应力波断层成像精度; (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木材性能退化分析评估方法,准确分析木材的纤维 素、木质素含量以及结晶度和聚合度; (4)建立雷达电磁波介电常数与木材含水量、纤维方向角之间的关系模型, 准确分析古树名木内部结构及根系分布情况。效益分析: 我国几百年甚至更久远的古典建筑及古树名木众多,极具保护价值。本项目 的研究成果将为园林古建筑及古树名木保护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降 低人力成本,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北京天安门管委会、浙江省林业厅、杭州天目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无锡市园林局、扬州市园林局、杭州市园文局、杭州灵隐寺、丽水 市林业局、湖州市林业局、余杭区林业局、上海建工集团、浙江德升木业有限公 司等单位实际应用,成效显著。典型应用案例包括北京天安门朝房检测、北京宋 庆龄故居检测、杭州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健康检测、扬州瘦西湖公园古树 检测、扬州个园及何园景区古树检测、无锡梅园古树检测、杭州城市行道树检测 等文物保护项目。 授权专利: 基于单层线性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验证方法 CN201010290813.0 基于应力波技术的木材无损检测系统 CN201120310446.6
江南大学
2021-04-13
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藏药唐
古
特青兰提取技术
唐古特青兰,又称―甘青青兰‖,藏语称―知羊格‖,藏医用唐古特于兰的地上部分入药。本项目提供的唐古特青兰提取物可以在抑制病毒吸附、预防病毒侵染、抑制病毒基因复制、直接灭活病毒等多环节发挥明显的抗病毒作用,故而该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病毒药物,其原料丰富、价廉、萃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并可很方便地做成各种剂型,具有广泛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兰州大学
2021-04-14
李斯特
菌
活
菌
载体疫苗构建通用平台
胞内寄生性单增李斯特菌和绵羊李斯特菌能在吞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内繁殖,引发高水平的抗原递呈作用,分别通过MHCⅠ和Ⅱ类途径引起宿主抗原特异性的CD8+和CD4+ T细胞免疫反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免疫保护记忆,因此可作为一种通用的疫苗载体。本项目以上述两种李斯特菌为活菌载体搭建新型疫苗构建通用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优势:生物安全——敲除了菌株致病基因,降低了毒性;外源蛋白表达稳定——外源抗原基因整合至细菌基因组,永远不会丢失;外源抗原具有分泌性——抗原基因融合有分泌信号肽,使蛋白能分泌到胞外,更有利于免疫刺激;对环境、公共健康安全——重组疫苗菌株不携带耐药基因,不会给环境和公共健康带来危害。本平台技术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成果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在结核疫苗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疫苗的研制上应用。该平台还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性疫苗及其他预防病毒和慢性细菌感染的疫苗的研发,是一种通用的疫苗构建平台。
四川大学
2016-04-15
广东
海洋
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范围的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之后升格发展成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学校坐落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校园总面积4892亩。现有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分别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滨大道中5号。学校交通便利,湛江作为北部湾中心城市、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海运、铁路、公路和航空等立体式交通体系,湖光校区距离高铁站仅12公里。学校濒临大海,绿树长青,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近3.2万人,独立学院2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4万余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战略,立足广东,面向南海,辐射全国,以建设海洋和水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华南海洋高等教育重镇,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97年1月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为海洋大学校牌揭幕时高兴地说:我们国家很需要这样一所大学。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李长春、张德江和汪洋均对海大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寄予厚望。2014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莅校视察时指出,广东海洋大学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强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办一流学科、一本院校,努力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2018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湛江调研时指出,湛江还有广东海洋大学等科技研发力量,在海洋资源创新开发方面独具优势,要用好这些重要创新平台,把它们作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打造成为创新发展主引擎,为湛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新动力。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欧广源、李容根、刘昆同志和现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同志还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主席。 学校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农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航海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学科专业齐全。学校现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共14个领域);77个本科专业。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进入“B-”“C+”和“B-”档次,全国排名分别为第6、9、24名,广东排名分别为第1、2、3名。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0个广东省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9个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983人,其中专任教师1235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691人、博士学位者442人;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278人;双聘院士5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先后有123人次入选近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现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4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培养对象。现有10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5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9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学科研平台优良。学校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3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水产经济动物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等2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5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98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设施完备。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校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海洋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校舍总建筑面积达77.9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7.5万册(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设备值3.9亿元,固定资产值约18.4亿元。建有规模可观、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校园网。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建校83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近20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以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宏泽、中国四大家鱼全人工繁育之父钟麟、中国珍珠大王谢绍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深圳报业集团原董事长吴松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原局长、中国知名海洋专家吴壮,全国劳动模范、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湘峰,全国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茂名市世和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学济,首届深圳新生代创业风云人物、深圳市中深装建设集团董事长柯颖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奖获得者李周葵以及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模范”刘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英才。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24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86项;科研经费达7.4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9项;获得授权专利590项。“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附壳造型珍珠和优质海水珍珠养殖及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河蚌有核珍珠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水多环芳烃分析检测方法”项目获得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创立了空中无人机和海洋卫星遥感、海面船舶调查、海洋潜标、海底原位监测“三维一体”的立体监测体系,并已成功应用,为广东海洋环境变化监测、海洋生态安全、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主持首次制定海水中PAHS测定国家标准,提升了海洋环境监测水平,提高了海洋有机污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研发了人工生态珊瑚礁修复、红树林生态保育与滨海湿地修复以及南方沿海大型海藻生态系统恢复等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技术;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效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海洋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央视、凤凰卫视、深圳卫视、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均进行了报道。研发了基于北斗星通导航定位技术的南海渔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南海渔业资源数据化和金枪鱼探捕国产化。攻克沙锥鱼全人工繁育的国际难题,实现了国内外沙锥鱼全人工养殖的产业化。培育出的第一个国家级农业新品种——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该品种已在广东和广西等地示范养殖与推广应用,为振兴我国南珠产业,促进南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攻克了“插核育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使优质珍珠产出率提高20%以上,珍珠附加值提高50%以上,产生经济效益40余亿元。“华南地区对虾产业高效技术”等相关成果在南方各省的推广面积达2.2万公顷,实现产值116亿元,解决了近50万人就业,使湛江对虾的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量等七个方面均为全国第一。香蕉、红江橙、海大菠萝蜜、茂海辣椒系列、火龙果等一大批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海大走出湛江,服务粤西,辐射华南,走向全国。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主持编制了《广东海洋文化强省建设规划》《广东省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积极参与支持湛江市政府成功获批“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向农业部、外交部提供30多份“南海渔业问题”内参报告,为我国南海渔业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广东海洋大学展馆展示了学校服务国家海洋事业的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得到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等领导的点赞。 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开发海洋,科教领航。目前,学校正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办学特色,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培育社会英才,以更加执着的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延揽高端人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国际化进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海洋和水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
广东海洋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