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金海洋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闭路电视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以前教学形式的不足,让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录像带、教学影碟,使学习直观化。但教师不能依据教学进度对节目进行自由控制,且播放源单调,无法使用大量的多媒体软件。      本系统在闭路电视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师可以在教室用遥控器控制主控室的录像机、影碟机的动作。并且在本系统中可以接入多媒体计算机,让教师可以使用当今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使节目源大大得到丰富。同时,录像机、影碟机和计算机资源的集中管理、分散使用,提高了设备和资源的使用率和可靠性。      系统主要功能:      1、本系统可以在同时播放多路教学内容,满足在多个教室分别收看不同内容的教学片,各教室教师分别控制,互相不干扰。      2、通过主控计算机对主控室内的各种节目源进行管理,根据教学计划预先设定当日的授课时间表,使每个教室的遥控器和遥控键盘只能在计划时间段内享有对节目源的使用操作。      3、教室内通过红外摇控器可以遥控主控室内的任意一台录像机、影碟机的各种动作(如:放像、静像、快进、快退、停止等)进行教学。      4、教室内通过红外摇控键盘可以摇控主控室内的多媒体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如:鼠标操作、键盘操作等)进行计算机教学。      5、系统可以控制8台录像机(8台影碟机或8台计算机),供给127个教室。      6、最远距离大于1000米。      7、系统控制手动、自动兼容。
北京易亨金海洋教学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山东海洋盛景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海洋盛景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安装、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海洋装备制造公司,是全国的深海养殖业、海洋牧场装备和综合海洋旅游业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有海洋休闲平台、近岸养殖渔排、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及相关配套产品。 公司将为全国 20 多个省市和地区的海洋牧场、广大养殖用户和各大旅游景点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方案。公司按照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要求,以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耐用性的产品设计理念,打造海洋一体化工程。未来公司将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更大的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装备制造公司。
山东海洋盛景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22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AMMT)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专业从事船舶及海洋防护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的科研开发、工程应用、生产、销售和技术咨询服务。 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2015(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现已承担了十几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省市科研项目,其中多数项目已完成鉴定验收,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授权专利30余项,已开发出轻质功能材料、绝热耐温材料、深海功能材料、管道重防腐材料等系列产品。其中聚酰亚胺泡沫保温材料获“国家重点新产品”“青岛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管道重防腐材料通过英国WRc-NSF及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饮用水认证证书、改性聚脲材料荣获“青岛名牌”产品称号、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富于创新的技术团队和勇于攻坚克难的营销团队。短短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体制机制的创新,获得了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产品技术水平均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在国内初步建立了以青岛、哈尔滨、北京、大连、上海、武汉和广州为区域中心的营销网络,同时为市场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的技术服务体系也基本建成。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遵循“依靠科技、全员参与、细节管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为最高目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船舶海洋工程、港口码头、管道储罐、桥梁隧道、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优质的技术服务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坚持诚信为本、持续创新,以成为“海洋新材料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打造“百年品牌”,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权益的维护和蓝色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诚挚邀请国内外客户朋友莅临指导、洽谈,谋求合作共赢!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3
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微生物驱动有机硫合成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
除了海洋沉积物细菌,我们发现古菌、候选门级辐射类群(candidate phyla radiation, CPR)细菌及一些微型动物基因组中都含有有功能的MmtN同源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同源蛋白也应该采用我们提出的催化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2022-06-02
李天来院士团队许涛课题组在Science子刊发布植物器官脱落分子机制最新研究成果
李天来院士团队许涛课题组在Science子刊发布植物器官脱落分子机制最新研究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沈农T120’实现成果转化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沈农T120’实现成果转化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
京津冀三地教育融合发展逐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与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结合更加紧密,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努力和协作,通过搭建育人平台、构建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共同体建设深入发展。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基于十余年的先行先试,围绕“更好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等产教融合深化课题,不断探索创新,凝练成果,创建了“需求传导明确、校企高效协同、资源集约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组织形态,即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为高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16
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列车静悬试验台超导磁体的自由度控制与安全防护系统研究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1.原理:结合磁浮列车极端运行工况,充分考虑运行环境的强磁场,深入研究机-电-磁耦合机制,精确调节磁体悬浮姿态,以实现超导磁体在液氮温区(-196℃)自稳定悬浮。 2.创新点: (1)研发国产化低功耗悬浮控制模块,能耗较进口设备降低35%; (2)突破-196℃环境下多系统协同控制技术,填补国内工程化应用空白。 3.应用场景: (1)高速磁浮列车静悬试验台 (2)精密仪器运输平台 (3)航空航天地面测试装备 4.应用案例:前期开发的自由度控制系统,已被合作团队应用且效果较好。
长春工业大学 2025-05-20
全水深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监测潜标
项目成果/简介: 潜标可实现全海深海洋环境的定点、长期、连续、多层次、多要素同步观测,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等优点,是开展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最有效的手段。 自主研发系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08年以来,团队突破了深海潜标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海洋动力环境多尺度同步观测潜标”、“定时卫星通讯潜标”等系列高可靠性深海潜标,实现了海洋动力环境长期连续准实时观测。相关研发成果已获4项国际发明专利及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研发的潜标,在南海、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累计布放潜标400余套次,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潜标布放回收作业流程,作业成功率达到100%,解决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技术瓶颈,大幅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水平。 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自2009年以来,在南海开展潜标布放回收航次22次,累计布放各类潜标350套次,目前同时在位观测潜标42套,观测海域横跨吕宋海峡、南海深海盆、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陆坡陆架区,最长工作时间已接10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于2017年完成潜标观测站位在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实现了南海复杂环境的长期连续观测。上述成果入选2017年度“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 构建了横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的全水深潜标观测阵:2015年以来,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布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60余套次,构建了横跨热带、副热带(0-22°N)的西太平洋潜标观测阵,实现了西太平洋低纬度流系时空特征、中尺度/亚中尺度过程及混合的长期连续观测,有力支撑了西太平洋海洋动力环境研究工作的开展。 成功布放回收国际上首套万米综合观测潜标:基于自主研发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16年1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布放国际上首套万米多学科综合观测潜标,并于2016年9月成功回收。目前以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海域构建了由6套潜标构成的海沟观测阵,实现了深远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的长期连续监测,体现了我国深远海长期连续调查的技术水平。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 该系统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的长期连续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最基本的设备和手段,可为海洋动力过程科学研究、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同化验证、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社会和军事意义。随着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上经济贸易、海上军事活动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对海洋动力环境的观测和认知的需求日益迫切,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前景。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US 9,372,082 B1 US 9,423,251 B2 US 9,593,947 B2 US 9,557,171 B2 201410252441.0 201410252601.1 201410821320.3 201510243938.0 201510244120.0 201510244469.4 201510244144.6 201410820855.9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海洋中应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的纤维增强材料,因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高低温等优良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高铁汽车、土木建筑等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质轻高强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耐疲劳性、耐腐蚀性以及比强度高导致的优良施工性能等,使得它在对于材料性能有着特殊要求的海洋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样不可小觑。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船舶制造、海上能源开发、海洋工程修复等领域不断探索新技术。 在船舶上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造船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用其制造船体,具有质轻低油耗的特性,而且建造工艺相对简单、周期短、成型方便,因此施工和维护费用远低于钢制船舶。同时由于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能有效的阻止裂纹扩展,故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能;此外,由于碳纤维表面的化学惰性,船体具有水生物难以附生,耐腐蚀的特性,这也是船舶建造选材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声、磁、电性能:透波、透声性好,无磁性,因此可以用于提高军舰的隐身性能。在舰船的上层建筑中使用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减轻船体的重量,而且通过在夹层中嵌入有滤波功能的频率选择层,就可以在预定的频率下发射和接受电磁波,从而屏蔽敌方的雷达电磁波。各种天线和有关设备都统一组合装备在该结构内,不易被腐蚀,更有利于设备的保养。研制出类似的封闭综合传感器桅杆,这种桅杆是由纳米技术制造的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复合后作为增强体而制成。它可以让各种雷达波束和通信信号相互之间不受干扰地通过,并且损耗极低。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可应用在舰船的其他方面。例如,在推进系统上可用作螺旋桨[和推进轴系,减轻船体的振动效应和噪声,多用于侦察舰和快速巡航舰。在机械和装备上可用作方向舵,某些特殊的机械装置和管道系统等。此外,高强度的碳纤维绳索在海军军舰的缆绳和其他军用物品上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民用游艇大型游艇一般为私人所有,价格昂贵,要求质量轻,强度高,耐用性好。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游艇的仪器表盘和天线,方向舵以及甲板、船舱、船舱壁等增强结构中。传统的复合材料游艇主要由玻璃钢制成,但是由于刚度不足,满足刚度设计要求后往往船体过重,而且玻璃纤维是致癌物质,国外逐步禁用。如今的复合材料游艇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大大增加,有的甚至全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例如超级游艇“巴拿马”号双桅船,船身和甲板采用了以碳纤维/环氧树脂为蒙皮。乙烯酯树脂夹层复合材料,pvc泡沫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桅杆吊杆均是定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只有部分的船身使用了玻璃钢。空载重量仅有45t。速度快,油耗低,性能卓越。 在海洋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海底油气田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油气开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海洋环境下的腐蚀,高压,水底暗流流动带来的强剪切作用对材料的耐腐蚀性,强度和疲劳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油田开发中有着明显的质轻、耐久、抗蚀方面的优势:一个1500m水深的钻井平台,其钢制系缆的质量就达6500t左右,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是普通钢材的1/4,若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部分钢材将显著减少钻井平台的载重负荷,节省平台的建造成本;抽油杆的往复运动,由于管外海水压力与管内压力不平衡极易引发材料的疲劳断裂,而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即可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海水环境耐腐蚀,其在海水中使用寿命比钢材要长,且使用深度更深。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用作油田钻井平台中的生产井管、抽油杆、储藏槽、海底输油管、甲板等部件。制造工艺分为拉挤成型工艺和湿法缠绕工艺。拉挤成型法一般用在普通管材和连接管上。缠绕法一般用作储槽和压力容器的表面,也可用在各向异性的柔性管道之中,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以特定的角度缠绕排列在铠装层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连续抽油杆是一种类似胶片的带状结构,柔韧性很好。使用碳纤维抽油杆能明显提高出油量,减少电机的载荷,相比之下更节能。而且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比钢制抽油杆更耐疲劳,抗腐蚀性能更好,更适合应用在海底油田的开发中。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风电技术最先进、要求最高的领域。我国海岸线约1800km,岛屿6000多个,东南沿海及岛屿地区风力资源丰富且易于开发。近年来大力促进海上风电能源的开发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风力发电叶片90%以上重量由复合材料组成。海上风力大,发电功率大,势必要求更大的叶片和更优良的比强度和耐久度。显然,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开发大型化、轻量化、高性能、低成本的发电叶片的要求,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更适合应用于海洋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风力发电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质量低,刚度大,模量是玻璃纤维制品的3~8倍;海洋环境下湿度大,气候多变,且风机24h工作。叶片耐疲劳性较好,能较好的抵御恶劣的天气;改善了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减少对塔和轮轴的负载,从而使风机的输出功率更平滑更均衡,提高能量效率;利用碳纤维的导电性能,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地避免雷击对叶片造成的损伤;降低风力机叶片的制造和运输成本;具有振动阻尼特性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海洋工程建筑,主要利用其轻质高强耐腐的特性,以筋索材及结构件的形式,替代传统钢筋建材,解决海水侵蚀钢筋、运输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已应用于海上岛礁建筑、码头、浮动平台、灯塔塔架等。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203 20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