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城市大跨度双连拱隧道穿越破碎山体的稳定性研究
该项目针对南京市内环东西九华山隧道开展的工程科研,由于该 隧道围岩较差,大断面的双连拱隧道在城市中较少釆用,且属于典型 的浅埋隧道,穿越过程的稳定性是该工程的关键技术。釆用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对九华山隧道穿越过程中对地面的明城 墙、人防工程等的影响进行实时分析、超前分析,指导现场施工。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苏州高新区长江路沿线城市更新设计
规划区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城市中心区,东临京杭大运河,西接狮山、何山,南靠竹园路,北近太湖大道,是高新区的主要南北发展轴。涉及长江路南北沿线狮山街道和枫桥街道部分辖区,规划长度约4.2公里,总规划面积约2.38平方公里。北至马运路、南至竹园路,东、西向地块径深约100-500米不等。 创新要点: 长江路不仅仅是一条路的问题,是支撑高新区中心经济发展,功能完善,体现形象的关键。 从周边关系来看,长江路自南向北依次串联了南部生活组团、狮山路商务板块、狮山生态板块、何山生态板块、北部产业区,板块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可以为长江路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长江路自身也将为周边地区提供资源和支撑。 作为高新区的主要生活服务轴,长江路目前已形成美罗,绿宝两个市级大型公共活力节点,在未来长江路还将打造狮山公共广场、客车西站、港龙城市广场等公共活动和商业服务节点,具有生态、文化、交通及城市功能优势。 因此,长江路的发展将兼顾周边板块之间的联系发展和地区功能更新升级,注入活力与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教学-研究-演示一体化的城市智慧交通沙盘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热在城市建设中的提前规划技术
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区域能源供应,在适合安装太阳能的建筑群中规划跨季蓄热的太阳能能源站,解决区域热水和供暖的盂求,既可以发挥系统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又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浙江大学 2023-05-10
新型高性能城市供排水泵站关键技术与应用
该成果提出了一体化泵站筒体内流态及整机受力干涉分析模型,研发了一体化泵站底部圆弧肋条、阿基米德螺旋栅和自循环冷却潜水电泵,解决了泵站自清洁和重载润滑冷却关键技术难题; 提出了供排水泵站封闭式进水池优化设计方法,研发了新型三角锥、 1/4椭圆锥形台、 倒 T 型、 倒 π 型坝等消涡措施, 解决了城市供排水泵站大尺度回流漩涡技术难题,提高了泵站运行稳定性; 构建了城市排水泵站护坡自嵌式挡墙压顶块和植生型挡土块,解决了泵站护坡稳定与生态矛盾的难题。提出了城市排水系统雨水井盖处智能增排装置,提升了城市路面
扬州大学 2021-04-14
城市景观水体初期雨水污染物非调蓄削减技术
针对削减初期雨水/溢流污水入湖(河)污染物的技术需求,在湖(河)滨带设置了以去除颗粒性污染物为主、溶解性污染物为辅的集成技术措施。初期雨水 COD、 TN、 TP 指标分别削减 40%、 30%、 30%以上;溢流污水主要污染物 COD、 TN、 TP 削减 30%、 10%、30%以上。
扬州大学 2021-04-14
城市轨道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综合吸收利用系 统,包括能量回馈逆变器、储能单元、DC/DC 双向变换器及直流平波 电容;能量回馈逆变器的直流侧、DC/DC 双向变换器的高压侧均与直 流平波电容相并联,同时与直流母线的正负极相并联;DC/DC 双向变 换器的低压侧与储能单元相连;能量回馈逆变器的交流侧与牵引变电 站内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相连,用于将直流母线上的再生制动能量进行 逆变,供牵引变电站内用电设备使用。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上述系统 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利用方法。本发明基于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城市排水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管控集成技术
针对城市排水管网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和甲烷(CH4)等风险管控难题,通过机制研究、模型建立、技术研发等形成了城市排水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管控集成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针对城市排水管网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和甲烷(CH4)等风险管控难题,通过机制研究、模型建立、技术研发等形成了城市排水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管控集成技术,近五年共发表11篇SCI论文,包括5篇Water Research.和1篇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并有1篇发表在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上,另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计算机软著1项。简短介绍如下: 1)机制研究。针对排水管网内H2S和CH4产生机制不明的问题,揭示了生物膜在下水道H2S和CH4产生过程中所起关键作用,阐释生物膜内部空间结构动态演化对硫化氢浓度波动的影响机制,指明了下水道有害气体控制方向的“靶心”。 2)模型建立。针对排水管道中H2S和CH4产排规律不明及缺乏准确的预测手段问题,建立首个基于生物膜模型的城市排水管网水质数学模型BISM,首次定量揭示了复杂多变条件下排水系统中有害气体形成释放规律,为精准、高效管理控制排水系统有害气体污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开发了H2S产排预测软件,牵头制定国内第一个排水管网H2S风险管理技术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城市排水管网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与风险分级管理技术标准》”,并于大湾区各地试行。进一步,应用数学模型和实验证实,揭示厨余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会带来H2S和CH4浓度剧增的风险,为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技术研发。分别从①抑制生物膜内的SRB活动。②限制生物膜中的硫化物跨相迁移。③氧化污水中硫化物和④限制气态H2S在管内聚集,四个维度研发多种适用于排水系统的H2S控制技术和实施策略,提出H2S污染治理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本集成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技术,相应成果已发表在相关SCI论文上,并且其中5篇发表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Water Research上,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独占性。
中山大学 2022-08-15
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拥堵建模技术研究
该项成果应用于诸如机动车跟驰、换道和并道的交通仿真模型,目前随着交通管理以及新的交通信息感知技术的发展,交通检测器布设不断增加,交通基础数据规模急剧加大,交通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大数据的时代的背景下,运用新技术手段构建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体系,将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项目首先是研究人类行为模式与交通拥堵的关系。其次,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数学模型结合人类行为规律和人口分布模型最终建立城市交通拥堵模型。最后,构建基于人类动力学的城市交通仿真平台。交通仿真平台包含交通地图编辑工具和分布式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设备要求1台数据库服务器运行交通仿真数据库;1台台式机运行交通仿真平台总控端系统;若干台台式机运行仿真端仿真系统。 运行仿真平台总控端系统的1台机器安置在监控中心;运行仿真平台仿真端系统的若干台机器安置在计算中心;运行仿真数据库服务器的1台机器安置在数据中心。 展示内容如下: 微观交通仿真平台由地图编辑工具、总控端系统和仿真端系统组成; 使用地图编辑工具绘制仿真交通地图,导入总控端系统; 由总控端系统创建仿真任务,并且发送至已经上线的仿真端设备,总控端开始仿真任务,命令发送至仿真端,仿真端推进仿真计算,总控端能够对仿真端的仿真进行控制。能够完成暂停、恢复、停止等操作; 仿真端将每一仿真步计算的数据保存到仿真数据库中; 总控端可以利用仿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交通状况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 2015-12-25
一种城市中心区通达度的评价及应用方法
成果介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中心区通达度的评价及应用方法,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步骤是:首先确定中心区通达度的评价指标,构筑中心区通达度评价模型;接着获取矢量地形图资料,并在现状实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校核及调整;然后利用AUTOCAD软件计算获取各指标数据,将指标数据输入评价模型,得到中心区通达度指数;最后以此为依据,以AUTOCAD软件为工作平台,通过不断的优化-评价提升中心区通达效率。本发明以客观的理性数据为基础,简化了通达度评价方式,且数据更易获得,精确度更高,并能通过直接的可视化方式进行调整,提升城市中心区通达度。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针对城市中心区较为拥堵的 现实条件,认为城市中心区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交通通达度更应更多的考虑通 过中心区的交通通达性,以提高中心区的交通通达效率,降低中心区的交通通过 时间,并能形成良好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通过效率的评价—反馈方法。市场前景本发明提供的城市中心区通达度的评价及应用方法,一方面针对城市交通最为拥堵的中心区,提出交通通达效率的评价及提升方法,更具现实意 义及使用价值;另一方面简化了通达度评价指标体系,构筑了较为简捷直观的模 型,数据更易获得,也更为准确,且数据客观性较强,并能直接用于指导中心区 道路系统优化。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27 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