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碳纳米管改性的高导电高韧性石墨粘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高导电高韧性石墨粘胶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步骤 1,在碳纳 米管表面化学修饰上亲水性基团;步骤 2,将分散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获得分散剂溶液;步骤 3,将带 亲水性基团的碳纳米管分散于分散剂溶液,获得碳纳米管分散液;步骤 4,将碳纳米管分散液低速离心 后取上层清液,将上层清液与树脂原液混合,获得碳纳米管改性的石墨粘胶。将本发明石墨粘胶用于制 备柔性石墨接地体的浸胶工艺,在提高石墨纸与纤维附着力的同时,还可显著提高复合石墨带的导电性
武汉大学 2021-04-14
改性沥青荧光显微形态结构图像源样本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改性沥青使之软化融熔,加热温度为 100~130℃;(2)将融熔的改性沥青在室温中自然稍冷却 5~10min;(3)将稍冷却后的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并倒于圆柱形器皿中,沥青高于器皿口边缘处;(4)将装有沥青试样的圆柱形器皿水平放置于-25--30℃的环境中,放置时间 3-5h;(5)取出试样,观测试样表面是否平整;(6)将表面平整的试样器皿在室温中水平放置 2h,自然脱水后进行图片拍摄;将表面不平整的试样器皿用小刀将表面刮平,使之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放回-25--30℃的环境中继续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改性高岭土的燃煤超细颗粒物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高岭土的燃煤超细颗粒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2)将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与煤粉按质量比为 3:100~5:100 的比例送入磨煤机中进行混合;3)将混有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的煤粉送入炉膛燃烧,通过改性高岭土添加剂捕获煤粉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与超细颗粒物结合形成的颗粒通过烟道后被除尘装置捕获。本发明的改性高岭土粉末添加剂相对于改性前的高岭土而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635501.7)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方法,属于纳米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将锂离子、掺杂离子的盐溶液分别加入到柠檬酸溶液中,调pH值,加入乙二醇,加热搅拌,形成溶胶;将四氧化三锰粉体与上述溶胶混合、球磨;球磨产物经微波脱水及随后的热处理,制得掺杂的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本发明制得的掺杂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大,倍率性能好,循环性能优异,同时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率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纳米碳酸钙、硫酸钙及其原位改性产品生产及应用推广
本项目以电石渣、石灰、烟道气、芒硝、氯化钙、废硫酸等“三废”资源作为原料,通过独创的工艺及高效节能新装备开发了系列可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的粒径均匀,平均粒径达到50纳米(nm)以下系列超微细钙类新产品。特别值一提的是在烟道气净化和超低排放的的同时,可充分利用其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和电石渣,实现"以废治废",低成本、高品质生产纳米碳酸钙和硫酸钙。系列新产品具有很好的熔融加工和显著的增强及增韧性能,在塑料、橡胶、沥青、涂料、粘结剂等产品中大比例添加性价比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厦门大学 2021-01-12
新型固体润滑添加剂材料
 新型固体润滑剂层状金属磷酸盐材料具有具有类似于传统固体润滑剂二硫化钼、石墨的层状结构。该产品作为固体润滑剂添加到润滑脂中,通过合理的基础油复配技术,独特的工艺和配方设计,制备的润滑脂产品具有杰出的极压、耐磨、宽温润滑性能,满足多水、多尘和复杂工况的需要。技术指标: Cu-α-ZrP(Cu(OH)2Zr(HPO4)2· 2H2O)是浅蓝色粉末,粒径分布均匀, 在 400-600nm 范围。 作为固体润滑剂添加到锂基润滑脂中, PB(N) 值为 980N(加入量为 5.0 wt %),在同等条件下,比添加 MoS2 润滑脂的 PB 值高 58.8%,表现出优良的润滑性能。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5-05
一种浅色抗静电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合成材料对抗静电的要求将日益提高,凭借单一技术和手段,愈来 愈难以满足对抗静电性能日益迫切的要求。在完善现有品种的基础上,不仅要加强新品种的开 发,还需要进行复配研究工作。开发抗静电性能优异、高效稳定而又不受环境影响、用途广泛 的导电性材料是抗静电剂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大分子永久抗静电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以噻吩及其衍生物为单体的导电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化学行为和优异的稳定性,因而倍受 重视。理论研究表明,用适当的基团取代导电聚合物共扼链上的氢原子可以提高聚合物的导电 率并能改善聚合物的性能。 近几年来,PEDT在有机光电子领域也有很大的发展。在有机电致发光中,PEDT可以作 为阳极ITO的替代物或者与ITO复合使用。由于高分子的韧性,弯曲时PEDT也不会碎裂而导 致器件失效,在大电流工作时PEDT膜也不会与基片发生剥离,与有机基片的兼容性好,且制 备工艺简单。PEDT还广泛应用于ITO阳极与太阳能电池器件之间作为缓冲层或者单独使用作 为阳极材料,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在性能上也完全满足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 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耐高温聚氨酯阻尼胶黏剂
早期已开发的阻尼材料的阻尼温度范围一般低于摄氏50度,在很多高温环境下无法保障阻 尼的应用需求,如发动机的阻尼罩壳等。 本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环保型耐高温聚氨酯阻尼胶黏剂,本技术的聚氨酯阻尼胶黏剂制 备方法中,采用半预聚体法,通过特定的配比,既克服了两步法粘度较大,需要大量使用稀释 剂的缺点,又克服了一步法中A组份对湿气敏感,易发泡的缺点,所制得的胶黏剂综合性能较 好。在本技术开发中,通过异氰酸酯和PMDA反应将耐热性酰亚胺杂环引入PU分子链中以改 善阻尼材料的耐热性,CO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植物油多元醇,将其用作IPNs中接枝单元。 本技术制得的聚氨酯阻尼胶黏剂耐高温阻尼性能好,在摄氏90度高温环境下其阻尼系数峰 值达到0.2以上,机械性能优良,粘结强度高,易于加工。采用本技术制得的聚氨酯耐高温阻 尼胶黏剂涂于两层钢板之间,在大型发动机隔音罩等领域的运用中起到了良好的减震降噪的效 果,是一种新型环保型高温阻尼产品。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PVC低汞催化剂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南开大学李伟课题组与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新晃新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低汞触媒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低汞触媒行业标准 HG/T4192-2011 要求,工业运行情况稳定,在转化率、选择性及使用寿命上具有优势,且其制备方法创新,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已通过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具备向行业内进一步扩大推广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应用范围:本项目开发的低汞催化剂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均达到 99%以上,使用寿命超过 8000 小时,活性组分氯化汞质量百分含量 6%以下,在万吨级 PVC 工业装备上已装填催化剂 100 余吨,生产出合格产品 10万余吨,创造产值近 7 亿元。该技术催化剂量产投资规模为 5000 万。 基于本技术的产品表观密度可达 40-100Kg/m3,具有质轻、价廉,优良的保温隔热和隔音性能;优良的阻燃性能(可达 A 级或 B1 级)。本项目社会贡献和经济效益在于优质的保温材料是降低能耗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减少城市雾霾作贡献,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可观。效益分析:选择硅烷偶联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以及特殊金属氯化物对煤质炭进行预处理,使活性炭表面羟基官能团转化为其他与特定金属离子有强结合力的官能团,大幅提升活性组分负载牢固度,提高触媒抗积碳能力,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并有效做到降低汞用量,降低助剂金属用量,增强汞负载稳定性,提高低汞触媒活性及选择性,延长低汞触媒使用寿命。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
南开大学 2021-04-11
WHDF混凝土增强密实(抗裂)剂
WHDF混凝土增强密实(抗裂)剂(以下简称WHDF)是为解决“十五”计划国家级一等(1)大型水电工程——清江水布垭枢纽面板混凝土抗裂及耐久性能而研制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外加剂。与现有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不同,WHDF通过促进水泥水化程度、优化水化产物和协同激发砼中活性混合材料与Ca(OH)2进行二次水化等作用,提高砼中凝胶量,降低孔隙率改善水泥石及其骨料界面的结构,增强凝胶的粘结力,使砼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耐久性及绝热温升等性能,并可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降低单位体积中的胶材用量。经长江科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具有量证资质的研究单位近30次砼性能试验结果统计:单掺2%WHDF的常态R90250的混凝土,比同等条件下掺其它外加剂的混凝土,力学强度和极限拉值均提高20%以上;单掺(1~2)%WHDF的混凝土在保证和易性和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相应节省胶材用量(10~20)kg/m3。 该项目已于1999年12月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其技术和产品性能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该项目2001年被评审为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被国家经贸委审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03年被评定为湖北省建设厅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指南项目。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118 1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