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注射用羟喜树碱脂质纳米粒
羟喜树碱 (10-Hydroxycamptothecin, HCPT) 是中国特有珙桐科旱莲属落叶植物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中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在同类抗肿瘤单体中抗癌作用最强。临床主要用于肝癌、头颈部肿瘤、胃癌、膀胱癌及白血病。但由于羟基喜树碱特殊的理化性质:水不溶,脂难溶,内酯环结构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目前临床应用 HCPT 的半衰期短,疗效不够理想。已上市使用的 HCPT 水针剂及粉针剂,均是将其在碱性 pH 下水解开环制备成盐来增加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然而,喜树碱类药物的内酯结构是它们作用于靶酶的必要结构,所以 HCPT 羧酸盐型与内酯型相比,活性显著降低,毒性增大。另一方面,生物药剂学研究表明,HCPT 半衰期短,作用维持时间较短,而增加剂量势必会增加与剂量成正比的毒性反应。与其他抗癌药物相似,HCPT 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杀伤力均很大,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HCPT新型给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利用磷脂与羟喜树碱有较好亲和性、可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适量磷脂和大豆油为载体材料,制备载药量高、稳定性好的羟喜树碱脂质纳米粒,通过纳米粒的被动靶向性聚集于肝脏,提高对肝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已经完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药效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体内分布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整理撰写申报资料,即将申报。
四川大学 2016-04-18
一种改善脱水草莓质构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可应用于草莓等浆果的脱水加工;通过综合应用复合渗透处理、 高压处理等技术,有效解决了脱水草莓在复水后容易出现的组织塌陷、口感绵软等问题。目前脱水草莓可用于复合麦片等食品加工,而草莓在脱水加工中容易出现质构较差的问题,影响了草莓产业化。该技术可提高脱水草莓的品质,提升草莓产业化水平,已在企业成熟应用;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应用过程中也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水平: 将草莓在复合渗透液中进行渗透预处理,渗透液包括 6-8%蔗糖、10-12%乳糖、4-5%麦芽糖和 0.3-0.4%氯化钙,渗透过程中结合高压处理,预处理时间为 25-30 分钟;然后进行后续的真空冻干或真空干燥。采用该技术的脱水草莓克服了口感绵软的问题。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升降的高拉速下抑制结晶器液面波动的系统
(专利号:ZL 201510240031.9)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降的高拉速下抑制结晶器液面波动的系统,属于结晶器工艺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体单元和升降单元,聚流器侧面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聚流口,聚流器内部设有挡流板;分流器为一长方体,分流器上部设有从分流器的中心向分流器两侧,大小依次增大的若干通孔;出流口通过吊柱与分流器相连,分流器通过大吊柱与升降单元相连;升降车两端设有车轮,车轮与竖直设置的铁轨相配合;铁轨顶部设有滑轮,钢缆一端绕过滑轮与升降车相连,钢缆另一端与升降电机的转轴相连。本发明能够抑制高拉速下结晶器液面波动,且能够使聚流口最大限度聚集由浸入式水口侧孔喷射出来的射流、有效抑制分流器水口上释放钢液量不均匀的现象。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热解制取生物油及油品提质技术
成果产品生物质热解-提质成套装备与技术,主要用于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质的液体燃料,替代石油作为车用燃油。工艺采用国内外首创自热式单床内循环串行床对生物质热解,耦联“分级转化”(酯化-加氢)技术对热解生物油提质。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温固体电解质电化学传感器
为促进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对冶金生产的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在对ZrO2电解质定氧电池失效原因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型的长寿命连续定氧传感器。通过对固态参比电极性质和电解质中氧位分布等研究,从理论上给出了参比电极的选择原则和依据。通过有关热力学研究,扩展了快速定氧测头的应用范围。通过对固体电解质制备方法和性质的深入研究,改善了定氧传感器的性能。在冶金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有关传感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例如把氧传感器应用到金川含镍粗铜阳极炉熔炼的研究中,确定出恰当的氧化和还原终点,从而结束了建厂19年来只能生产等外阳极铜板的历史,一级品率达98%以上,年创经济效益240万元以上,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类似的还有“金川阳极板铜模铸造”、“攀钢120吨转炉合理脱氧工艺研究”、“熔融钴基合金中氧活度快速测定”等项目。传感器也被用于有关的冶金物理化学实验研究中,已测定了15种稀土化合物的Gibbs生成自由能,研究了硅酸玻璃中的组元活度以及硫化铜提取热力学等。 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有关论文五十余篇,取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另有三项专利申请已通过实审。本项目获得了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型的长寿命连续定氧传感器是钢铁生产以及有色冶炼等领域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例如转炉炼钢终点预测及脱氧过程的控制,沸腾钢和半镇静钢的冶炼过程控制。直接定氧技术已成为提高钢材质量,节约脱氧剂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易于实现生产的在线控制。目前世界定氧测头的年消耗量在百万支以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同种异体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 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临床 主要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和脊柱强直。A S患病率较 高,在我国达0.2-0.54%,但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 AS患者的平均诊断延迟时间和漏诊误诊率较高,导 致总体致残率高达4-31%。 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对AS的发病机制进行深 入研究,但AS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发病 机制不清,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生物制剂等现有 的治疗手段均难以改善AS患者的整体预后情况,且 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将逐渐 出现脊柱、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 能力,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是人体内重要的多能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干细 胞、免疫调节和多向分化等功能,是维持机体正常 生长发育、免疫稳态的重要细胞。 针对我们的前期基础研究成果,既然AS患者体内MSCs存在功能异常,那么正常MSCs输注能否有效治 疗AS?近年来,由于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低免疫原性、易于培养扩增等特点,M
中山大学 2021-04-10
烧结过程热质传递机理模型及余热利用技术
针对钢铁烧结工序烟气量大、显热利用率低等问题,构建了烧结过程热-质耦合数值模型,开发了烧结工艺质-热耦合仿真软件和质-热平衡分析计算软件,阐明了烧结过程混合料散体多相反应机制及热-质耦合传输机理,分析了烧结过程中 SO 2 、NOx 等污染物的产生规律,开发了烧结过程余热利用技术,优化了烧结工艺,为烧结工序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冷风烧结工艺,高温烟气循环烧结与余热利用技术通过烟气循环回收部分烧结机高温烟气,来替代常温空气,作为烧结助燃气体。该技术既能回收部分高温烧结废气余热,又可减少废气排放量,降低污染物处理成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药物刺激性的质谱检测方法
【发 明 人】马宏跃;段金廒;周婧;闫文丽;龚艳;王子月【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刺激性评价的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将药物原液或将药物原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与细胞共同培养,取细胞上清液,或者将药物注入实验动物体内,取组织液经过提取处理后,然后利用质谱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炎症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此来评价药物的刺激性,并揭示药物刺激性机制。本发明经过对L02、RAW264.7等不同细胞及大鼠足组织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评价药物刺激性的强弱,具有操作简单、指标灵敏、覆盖面广的技术优势,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药物刺激性的评价和检验,为保证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生物有机质用于企业环境异味去除技术集成应用
一、成果简介 新的环保法实施对各类企业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食品企业加工中,尤其是废料及下脚料存储中会产生大量异味,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污染环境。目前各类企业多采用活性炭为主要原料的不同 工艺技术去除相应异味,由于运行成本很高,企业多难以承受。本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即特征生物质原料及特征复合EM工程菌集成工艺技术体系用于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异味 的去除,工艺相对简单,投资小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硅质机制砂高吸附性石粉改性剂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混凝土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砂石骨料作为混凝土的基本组分,正在被快速消耗。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岩石成分都不尽相同,生产出的机制砂成分差异较大,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石灰岩质机制砂(钙质机制砂)。该类石粉不仅具有一定的减水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还可以为水泥水化过程提供晶核,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其优良的微集料效应还可以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华中、华东、西北大部分地区,存在大量的硅质机制砂,这种硅质石粉对减水剂的吸附量远大于钙质石粉,导致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大量减水剂被吸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低,坍落度损失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提高外加剂的掺量,这大大增加了混凝土成本。因此研发专门的硅质机制砂石粉改性剂尤为必要。 在油浴的环境中,把一定比例的原料放入三口烧瓶中,经过减压蒸馏过程制备成一种黄色的小分子聚合物,然后水洗,用碱液中和pH到7.0左右,配制成硅质机制砂改性剂。改性剂的浓度为5%,推荐掺量为胶凝材料总和加石粉质量的1%~1.5%。在不增加聚羧酸减水剂掺量的情况下,硅质机制砂改性剂可以有效地增大硅质机制砂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降低混凝土的30min、60min坍落度损失,另外其对强度的影响较小。硅质机制砂改性剂由于分子结构存在带正电结构,依靠静电作用可以有效吸附在颗粒表面,依靠分散作用和吸附络合作用使得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578 5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