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脂肪醛鞣剂
脂肪醛鞣剂是制备皮革服装、手套革、沙发坐垫革等高档软革制品的专用助剂,采用新的合成工艺制备的复鞣剂,彻底摆脱传统产品含有大量的甲醛残留物质。 长期以来国内是用的性能好的产品几乎全是国外进口的,经过深入的研究开发新的合成路线,采用多步反应解决了传统甲醛含量高的落后工艺。生产过程具有突出的环境友好的特点,没有废水产生使环境污染大大改观,并且,生产的效率高,相对能耗低;而且,与其他加脂复鞣剂具有优良的复合使用的性能,可以赋予皮革优良好的复鞣性能,尤其是有助于制备轻软薄的回弹性好软革助剂。
四川大学 2015-12-21
凶猛性鱼类苗种培育技术
水产养殖中,自相残杀一直是凶猛性鱼类生产的一个瓶颈。尤其是在稚、幼鱼的培育中,人工饲料的使用,养殖密度过大,饵料投喂不足,天然遮蔽物的缺乏等原因,都加重了同类鱼苗自相残杀的可能,直接影响了苗种培育的产量和质量。 该成果公开了一种凶猛性鱼类苗种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成果通过严格控制培育池塘的水质条件,采用网箱培育、分级培育,控制饵料投喂,以及采用严格的水质管理、病害防治,可以高密度地培育凶猛性鱼类苗种,其培育密度可以达到2000尾/m2,同时,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苗种培育期间的病害发生,大大提高成活率,培育出的凶猛性鱼类苗种整齐度高,变异系数小。 该成果有较高的产业化前景,实际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5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鱼类性别分化的人工诱导技术
本技术成果基于雌激素在鱼类性腺分化发育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干预鱼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达到调控 鱼类性腺分化发育的方向。埋植或投喂雌激素合成酶(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成功 诱导雌性先熟的性逆转鱼提前性逆转,获得人工诱导的雄鱼
中山大学 2021-04-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巢湖淡水噬藻体组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从巢湖成功分离五株侵染伪鱼腥藻Chao1806的噬藻体Pam1~Pam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光伏发电与鱼类露天式集约化养殖一体化复合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与鱼类露天式集约化养殖一体化复合生产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和鱼类集约养殖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支架、防雷汇流箱、逆变器集成工作箱、升压变压器、电网、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鱼类集约养殖系统包括提水增氧推水机、底增氧设备、吸污设备、增氧推水区、养殖区、粪便收集区、水质净化区、拦鱼栅网片、养殖设施墙体、水流导向设施,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在整个鱼塘上部,增氧推水区、养殖区和粪便收集区占鱼塘总面积的1%~5%。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水面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水面面积的经济效益,为河网地区水域资源利用提供一种重要途径。
浙江大学 2021-04-13
白地霉脂肪酶
可以量产/n针对当前工业发展对脂肪酶的大量需求与脂肪酶实际表达水平较低 的技术瓶颈,突破了脂肪酶超高效表达技术关键,构建的白地霉脂肪酶 基因工程菌 10L 发酵酶活力可达 11,200 U/ml 以上,目前国际报道的白 地霉脂肪酶表达酶活力约 200U/ml,可见本技术之精湛。产品可以用于生 物柴油制备,不饱和脂肪酸富集,油脂水解、转酯、酯化,食品加工、 烘焙等广泛用途。建设其发酵生产线预计需要 800-1000 万元,经济效益 可观。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技术
本产品是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系新材料研究所研制的在国内较为先进的新一代高效减水剂,主要成分为脂肪族羟基磺酸盐缩合物,外观呈红褐色液体,无萘系、蒽系产品的刺激性气味,无毒、不燃、非引气、无氯盐,对钢筋无锈蚀,硫酸钠含量极低,冬季不结晶,对水泥品种的适应性优于一般的萘系产品,是新一代非萘系环保型高效减水剂。经与其它外加剂组份复合,可配制成具有泵送、缓凝、早强、防水、抗冻等系列产品,满足商品混凝土对外加剂的不同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鱼类福利化分级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类福利化分级装置,包括箱体、一级分级滤网、二级分级滤网、三级分级滤网、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溢流装置和一级排鱼装置、二级排鱼装置、三级排鱼装置、四级排鱼装置。箱体被一级分级滤网、二级分级滤网和三级分级滤网分割为四个分级单元,即一级分级单元、二级分级单元、三级分级单元和四级分级单元。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对鱼类损伤小,大大提高了鱼类的成活率,从而实现鱼类的福利化分级。
浙江大学 2021-04-13
鱼类寄生虫病诊断技术
已有样品/n针对我国渔业生产中的造成严重危害的鱼类寄生虫病,建立了以形态学、临床症状和分子生物技术为主要依据的诊断技术。成果包括 1 项国家专利“一种草鱼鳃部寄生鳃片指环虫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对及其应用(ZL 2014 1 0118871.3)”;12项国家水产行业标准“鱼类简单异尖线虫幼虫检测方法(SC/T 7210-2011),三代虫病诊断规程,第 1 部分: 大西洋鲑三代虫病(SC/T 7219.1-2015),三代虫病诊断规程,第 2 部 分:鲩三代虫病(SC/T 7219.2-2015)……”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脂肪干细胞 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技术方法
先天发育畸形、肿瘤切除、创伤、难愈性伤口等因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对患者的外形容貌、生活质量等都有严重影响;由于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自体脂肪移植至今仍然是软组织缺损修复和重建的常用方法。然而,脂肪移植的远期吸收率较高,可达60%以上,这极大地影响了软组织修复的远期疗效,从而限制了脂肪移植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移植脂肪组织吸收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微循环不能及时建立导致早期血供不足,组织中脂肪细胞凋亡、去分化等导致成熟脂肪细胞数目减少。近年来,随着细胞治疗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干细胞应用于脂肪移植。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是较理想的可应用于脂肪再生和脂肪移植的种子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全血经过多次差速离心后的产物。除了高浓度的血小板,PRP激活后还可释放多种、大量的对细胞增殖、组织修复与再生等具有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将PRP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针对脂肪移植后成活率低的问题,考虑到ASCs和PRP的诸多优势,本项目致力于研究了PRP复合ASCs对脂肪移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获得PRP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最佳用量等基础数据,有望为临床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四川大学 2016-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