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瑞士TENSION STAR张力计
产品详细介绍瑞士DESAX engineering公司化纤丝张力计,瑞士TENSION STAR张力计用于测量高速化纤丝,可测化纤丝速度达6000米/分钟,张力范围:0-400CN,精度:0.1CN,测量头为:三个陶瓷销(固定不可转动),发货包括:仪器+充电器+操作手册+校准证书+包装盒。自动调零. 在任何角度都可通过按C键调零.快速测量头(600 Hz 或更高). 每秒最少测量600个值.USB 2.0 连接电脑.可选秒,更新一次测量平均值方便校准. 所有Tension Star都提供有出厂校准报告。出厂校准被锁定存储在仪器内存中。出厂前对不同的材料曲率进行了校准.客户可对所有材料的曲率进行增益 可进行标准通信及通过USB 2.0连接在线获取数据Tension Star软件可在线采集并分析数据.技术参数测量范围:     根据要求的型号确定,最大1000N分辨率:       0.1 mN, cN, N, kN 精度:         +/- 1% = (1 – 实际值/显示值) x 100显示屏:       LCD显示屏,字母大小9毫米高度.测量频率:    600 Hz = 600个值/秒显示:         标准显示(120 Hz)/ 记忆显示 / 电量低 / 睡眠模式电脑图形显示:带有:放大缩小,存储,打印,设定等功能记忆:        00 到 999的数字              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cv%(偏差系数),时间,通道              满记忆测量时间达27小时模拟输出:     USB2.0连接电脑在线测量,设定,数据转移及充电 包括:         包装盒, 手持带, 操作手册及测试报告,测量软件,USB接线选用:         MP3USB电源,扩展内存,软件升级用于进一步的分析V-型轮子:     2000 m/min 铝质  硬化涂层标准型        3500 m/min  铝质  硬化涂层显示屏及电脑上设定显示亮度设定方向查看数据,可旋转.  所有曲线增益设定.出厂设定时固定的并且设定了校准曲线.通过电脑关闭或打开设定锁. 可保护增益调节
北京百达泰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浊度计传感器
产品详细介绍 量程:0~1000NTU; 分辨率:0.1NTU ,数据传输端口为智能HDMI接口,支持与采集器的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
江苏艾迪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小型色差计CR-10
产品详细介绍小型色差计是翁开尔公司旗下主推产品之一,色差计CR10简单易用,轻型小巧,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等领域。欢迎来电咨询色差仪:0757-83129303 咨询热线:4006-808-138    0757-83129303 翁开尔网站:http://www.hjunkel.cn  http://www.hjunkel.com.cn 小型色差计CR10产品说明:   小型色差计CR10特点: 1、小型色差计CR10经济、小巧轻盈(总重360g),简单易用,一般工人都可以操作。 2、色差显示△(Lab)△E ab或△(LCH)△E ab。 3、8/d(8°照明角/漫射)。 4、小型色差计CR10测色孔径为?8mm。 5、CIE D65标准光源及CIE10°标准观察方式。 6、标准偏差△Eab0.1以内。 7、可接小型打印机,方便携带。 8、交直/流电两用。 9、可连接小型打印机(选购件)  小型色差计CR10 小型色差计CR10型号及技术参数: 照明 / 受光光学系统: 8°照明及扩散受光 测定面积: 约?8mm 显示模式: ?(Lab)?Eab或?(LCH)?Eab 标准色记忆: 一个,用测量输入 测量范围: L:10至100 测量条件: 观测者:CIE10°标准观测者 光源:CIE D65 标准光源 重复性: 标准偏差?Eab:0.1以内 (条件:使用白色板测定取其平均值) 测量间距: 约一秒 电源: 4枚AA电池或另外选购的电源转换器AC-A12 耗电量 碱锰电池:以10秒间隔可达2000次 镍镉电池:以10秒间隔可达600次 操作温度范围: 0至40°C(32至104°F);低于85%相对湿度 标准配置: 软皮袋CR-A68、保护盖CA-A72、腕袋CR-A73、五号电池四枚      
佛山市翁开尔贸易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FRP管混凝土异形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543403.6)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FRP管混凝土异形柱,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制作方法为:(1)在钢管内部焊接加劲肋,然后在钢管内部浇筑高强混凝土,形成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2)在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外绑扎纵筋和箍筋;(3)在异形FRP管内截面拐角处,设置横向和斜向的FRP连接件;(4)在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和异形FRP管内浇筑混凝土,制成内置钢管高强混凝土芯柱的FRP管混凝土异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多铁BiFeO3薄膜反铁磁序应变调控机制
BiFeO3薄膜反铁磁序的研究是理解磁电耦合效应和实现电场控制磁性的前提,然而观测反铁磁结构实验手段有限,薄膜中多个铁弹畴的存在进一步使其分析更为困难。因此,BiFeO3薄膜反铁磁结构及其应变调控的物理机制一直还存在争议。 研究发现应变可大幅度调控反铁磁磁矩朝向,且在大的拉应变作用下反铁磁磁矩朝向与铁电极化的垂直关系被打破,结合第一性原理揭示应变对反铁磁序的调控是由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和单离子各向异性间相互竞争导致;该工作打破了之前一般认为的Bi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
目针对收缩开裂这一长期困扰工程界而未能有效解决的国际难题,刘加平教授团队创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收缩开裂风险量化评估方法,设计制备了核心关键材料,建立抗裂能力精准调控成套技术,实现了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性能可设计、收缩开裂可控制。
东南大学 2021-04-11
现代混凝土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
"刘加平教授团队历时20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省部级和重大工程科研项目50余项,实现了收缩开裂风险可计算、抗裂能力可设计、收缩开裂可控制,并应用于数十项重大工程,切实解决了极端干燥环境下的塑性开裂以及强约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大型预制构件等硬化收缩开裂难题。 项目在理论和实际上面的贡献主要在于:建立“水化-温度-湿度-约束”耦合作用收缩开裂机制及模型;发明了现代混凝土水化热调控、收缩全过程抑制等关键材料。"
东南大学 2021-04-10
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制备技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东南大学 2021-04-10
柔模混凝土锚碹联合支护技术
由西安科技大学煤矿支护研发中心王晓利教授创新团队开发的柔模混凝土锚碹联合支护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装备、材料的集成创新。柔模混凝土锚碹联合支护的具体工艺过程是预先制作柔性模板,通过锚杆和钢筋网将柔性模板固定在巷道周边,采用混凝土泵将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灌入柔模中,利用柔模透水不透浆的特性,将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滤出,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早期和后期强度。这样就在巷道周边就形成一个锚碹联合支护结构。目前已在神华宁煤集团、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和贵州六枝工矿集团等单位的 4 个煤矿得到推广应用。 柔模混凝土连续锚碹支护技术能适应高地压等复杂困难条件,主要用于服务年限较长的开拓和准备巷道。当受力条件复杂、围岩变形大时,可以浇注两层碹体,与围岩直接接触的为可缩式柔性碹。围岩释放有害变形时,可缩碹吸收能量,当围岩变形到稳定蠕变阶段时,可缩碹不能进一步被压缩,此时刚性混凝土碹体给予围岩稳定恒阻,将围岩坚决顶住,限制变形的进一步发展。 柔模混凝土条带锚碹支护是指沿着巷道轴向,柔模混凝土碹体间隔支护,即一段采用锚碹支护,一段采用锚网支护,条带碹的各碹段独立,互不干扰,互不影响,根据工程地质和支护技术条件,合理选择锚碹排距。锚碹段是支撑围岩压力的主体段,锚网段的主要作用是释放围岩的有害变形段,减轻锚碹段的压力,因此锚网段也称卸压段。条带锚碹支护省工,省时,省料,既释放围岩能量,又保护碹体不被压坏。该技术在神华宁煤集团梅花井煤矿应用,辅运巷锚杆条带碹支护试验段完好无损,未试验的锚网索支护段变形十分严重,效果显著。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井下混凝土制备输送机组
西安科技大学煤矿支护研发中心王晓利教授创新团队多年从事井下支护及设备研究,开发出井下混凝土制备输送机组,已获得3项专利。井下混凝土制备输送机组包括刮板上料机、混凝土制备机、矿用混凝土泵。施工工艺为:地面混凝土搅拌站按设计配合比搅拌好干料后,通过无轨胶轮车或底卸式矿车运输至井下,混凝土干料卸至刮板上料机的刮板槽内,刮板机运转将干料输送至混凝土制备机的搅拌槽内加水连续搅拌,搅拌好的湿料溜入矿用混凝土泵料斗内实现远距离泵送。该套机组目前已在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神华宁煤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神华乌海能源集团、陕煤集团、神火集团等多个单位得到了应用。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44 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