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的设计施工关键技术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预应力组合网架是组合网架与预应力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多、高层建筑的楼层结构与屋盖结构中,可为城市改造、旧房的加层扩建提供一条新途径。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预应力组合网架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或带肋平板代替一般的钢网架上弦杆,腹杆及下弦杆仍采用钢管结构,同时在下弦平面内设置单向或双向预应力拉索,是板系、梁系与杆系协调受力的复杂结构。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可以为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可资参考的重要资料和推广应用所需的理论基础,为这类新型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成功经验。 应用领域:多、高层建筑的楼层结构。 合作方式及条件:与设计院合作开发。 
天津大学 2021-04-11
新型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通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中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分析研究,确定了叠合构件连接和边缘约束的构造措施,提出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混凝土框架装配式T型梁柱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框架装配式T型梁柱的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体、预制柱和预制T型梁,所述连接体由竖直设置的第一柱体和与第一柱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柱体组成,所述第二柱体上与预制T型梁相连接的端部设置为阶梯状结构且第二柱体的端面上正对设置有两个第一混凝土块体,所述预制T型梁上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块体,所述预制T型梁的底面两侧分别搭接于位于第二柱体端面上的两个第一混凝土块体上,所述第一混凝土块体一端贴合于第二混凝土块体的外端面之间且第一混凝土块体与第二混凝土块体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上、下端面分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结构斜裂缝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结构斜裂缝的方法,首先利用超声波检测仪 对混凝土结构的完好区域进行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并计算出超声波的声速值 v、发射探 头和接收探头内边缘间距与超声波实际传播距离之间的差值 a;再跨缝测量。通过逐步 移动接收探头的方式确定最小声时值 t,并记录下此时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的内边缘间 距 l,根据公式 l’=l+|a|计算出此时的超声波的实际传播距离 l’;利用公式 hc=ν 2t2-l′2/2νtt 计算出裂缝的深度 hc。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并且误差较小。
同济大学 2021-04-13
海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高性能化设计与耐久性研究
该成果通过制备高性能的抗分散剂、高早强胶凝材料和相配套的施工技术,实现海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低温环境下快硬早强等性能。在海港码头、跨海大桥、海洋平台、护岸防波堤、人工岛礁建设等方面性能优异,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劳力成本、有利于保障施工质量等。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套筒灌浆饱满度的装置及方法
一种检测混凝土结构内部套筒灌浆饱满度的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定位管(4)和压力注水仪(17)。所述定位管(4)包括可弯曲定位管(9),毛细管(10),注水接头(11),所述压力注水仪(17)包括顺序连接的入水口(14),离心泵(15),压力注水装置(16),注水流量计(13)。将定位管(4)埋设于套筒内,灌浆结束,灌浆料凝结硬化后,通过压力注水仪(17)施加压力将水注入毛细管(10),实际注水量为注水流量计注水量与毛细管内部水量差值,即净注水量,通过净注水量与注水阈值对比即可确定灌浆饱满度。本发明工艺简单,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准确判断混凝土结构内部套筒灌浆饱满度是否合格。若发现灌浆欠饱满,可以用小型注浆器通过出浆口向套筒内部补灌浆。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多孔介质结构单元的设计与流动传热优化研究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永恒主题,多孔结构结构单元在这些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传统连续介质材料而言,多孔介质结构单元一般具有相对密度低、比强度高、比表面积高、重量轻、隔音、隔热、渗透性好等优点。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独特性能,多孔介质结构单元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包括燃料电池材料、气体传感器、气体隔离器、粒子吸附材料、隔热材料、隔音材料、热交换器、生物反应器等等。 多孔介质结构单元内的单相/两相流动与传热现象在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研究,涉及包括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及核动力安全等多个领域。本项目通过对多孔介质结构单元内的流动与传热效应及其特性进行实验和数值理论分析,研究多孔介质结构单元对其内流动传热的影响,改进和提高不同条件下特殊结构的多孔介质单元的使用效能;在此基础上,研发设计新型多孔介质结构单元,并分析其内流动和换热强化/弱化机理。本项目研究一方面是适应当前国内外工程热物理学科前沿研究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多孔介质结构单元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多种选择和优化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陆上或海上风电支撑结构轻量化设计
双碳目标下,我国正逐步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电是其中关键一环,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随着风电机组的高度变高,以节省成本为目的进行结构轻量化设计是当前风电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中海工基础与风电机组由于设计分工不同,国内一直沿用传统的分离式设计,在塔架底部进行数据交互与迭代设计,导致投资占比增高,设计方法冗余度大,建设阶段成本浪费。如何解决分离式设计的弊端,开发更高效的一体化轻量化设计方法是破局痛点的关键所在。 针对钢制塔筒结构,开展失效型式分析,考察不同参数对钢筒性能的影响;针对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成本高、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以NREL 5MW海上风电机组的三脚架和导管架基础结构为例开展拓扑优化轻量化设计研究,最终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得到性能更优,质量更轻的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 创新点 针对钢制塔筒结构,开展了各类失效型式分析,并考察了设计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形成一套钢制塔筒轻量化设计方法。 以5MW海上风电机组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将拓扑优化方法引入海上风电机组三脚架和导管架支撑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并进行模态分析、刚强度计算,得到一套在概念设计阶段、考虑结构-载荷耦合效应下海上风电机组三脚架和多导管架的拓扑优化设计及仿真流程。 市场前景 在目前陆上、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趋势下,结构的安全设计、轻量化设计将会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而将拓扑优化及有限元仿真引入风电机组结构设计中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应用案例 航天万源2MW直驱风电机组塔筒,减重10tons; 5MW海上风电机组三脚架支撑结构,减重276.54tons; NREL 5MW海上风电机组导管架支撑结构,最大位移减少14.89%、最大等效应力减小26.66%。 获奖情况 张承婉、杨晓宇、陈卓;指导教师:龙凯,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技术大赛-工程仿真创新设计赛项(研究生组),团体优秀奖 张承婉;指导教师:龙凯,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二等奖 丁文杰,本科生,2020年毕业,论文题目“塔筒法兰螺栓疲劳失效机理和法兰轻量化设计”,校级优秀论文 丁文杰、李泽阳、季元、张承婉;指导老师:廖海涛、龙凯,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三脚架基础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分析APP,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数字仿真专业赛二等奖 张承婉、陆飞宇、张锦华;指导老师:龙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张锦华,指导老师:龙凯,海上风电机组多导管架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8-03
自修复混凝土
模仿生物组织损伤愈合机能,基于“开裂→O2/CO2 扩散驱动→微生物萌发矿化→裂缝封闭”自修复策略,在混凝土中添加微生物自修复剂,形成智能型混凝土自修复系统。 一、微生物自修复性能 及时、有效地避免了水泥基材料早期和后期开裂产生的耐久性、安全性和防水等使用功能下降的危害。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掺加微生物自修复剂的自修复混凝土,修复裂缝后的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 性和护筋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应用方法 微生物自修复剂用量取决于混凝土配比,拌和过程中与水混合均匀后加入混凝土即可。 三、适用范围 可广泛应用于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水工混凝土结构、海洋混凝土结构、各种工业、民用建筑的外墙面、 道路及桥梁混凝土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钢渣混凝土技术
成果简介钢铁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废钢铁渣( 包括高炉矿渣和钢渣) 约为钢产量的40%, 是钢铁冶金工业的主要副产品。 我国钢渣在建材领域的利用率大约只有10% , 其中只有小部分用于钢渣水泥的生产, 而大部分主要用于筑路和回填, 属于低附加值的利用模式。 钢渣的硬度通常较高, 易磨性差, 作为水泥组分或者用作活性掺合料进行磨细时必须消耗大量能量, 同样不是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如果粗集料使用甚至配制全钢渣集料混凝土, 一则能够加大钢渣资源化力度, 二则不需要象用于生产钢渣水泥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67 1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