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横向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横向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位于相邻箱梁桥翼缘板拼接缝处的波纹钢板,该波纹钢板的波纹方向与拼接缝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波纹钢板通过横向连接钢筋与两侧的箱梁桥固定连接,且该横向连接钢筋的一端固定于相邻的箱梁桥翼缘板内,另一端与波纹钢板相固定连接,并与波形钢板两侧的纵向分布钢筋焊接形成钢筋骨架; 在所述波形钢板波间范围内,填充弹性极好的沥青砂,拼接缝其它区域填充弹性混凝土,形成与两侧翼缘板齐平的后浇带。本发明为设置在新旧混凝土箱梁桥翼缘板之间的横向拼接结构,不但吸收新旧箱梁桥主体结构之间的纵向变形差,同时还能够承受新旧箱梁桥之间的横向内力及相关变形差。
东南大学 2021-04-11
自修复混凝土
模仿生物组织损伤愈合机能,基于“开裂→O2/CO2 扩散驱动→微生物萌发矿化→裂缝封闭”自修复策略,在混凝土中添加微生物自修复剂,形成智能型混凝土自修复系统。 一、微生物自修复性能 及时、有效地避免了水泥基材料早期和后期开裂产生的耐久性、安全性和防水等使用功能下降的危害。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掺加微生物自修复剂的自修复混凝土,修复裂缝后的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 性和护筋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应用方法 微生物自修复剂用量取决于混凝土配比,拌和过程中与水混合均匀后加入混凝土即可。 三、适用范围 可广泛应用于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水工混凝土结构、海洋混凝土结构、各种工业、民用建筑的外墙面、 道路及桥梁混凝土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钢渣混凝土技术
成果简介钢铁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废钢铁渣( 包括高炉矿渣和钢渣) 约为钢产量的40%, 是钢铁冶金工业的主要副产品。 我国钢渣在建材领域的利用率大约只有10% , 其中只有小部分用于钢渣水泥的生产, 而大部分主要用于筑路和回填, 属于低附加值的利用模式。 钢渣的硬度通常较高, 易磨性差, 作为水泥组分或者用作活性掺合料进行磨细时必须消耗大量能量, 同样不是合理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如果粗集料使用甚至配制全钢渣集料混凝土, 一则能够加大钢渣资源化力度, 二则不需要象用于生产钢渣水泥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橡胶集料混凝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普通路桥的铺设大多都是水泥混凝土,这样的铺装有它很多优点,但是容易开裂。对于一些超长或超大面积的地面,由于地面对混凝土的约束很强,并且,混凝土一般来说不是很厚,这就为裂缝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橡胶集料混凝土(又称橡胶混凝土)是由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汽车废弃轮胎经过机械粉碎、研磨、洗净等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橡胶微粒配置而成。采用橡胶集料混凝土应用于路桥的铺装,可以既保持传统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优点,同时显著改善混凝土开裂问题。橡胶集料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疲劳载荷和很好的能量耗散能力, 也具有很好的抗冲击能力,抗冻融性能及抗渗性能都有一定的提高。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原材料由橡胶集料、水泥、粉煤灰、砂石料、水等,配合高效减水剂配比而成。经长期研究,寻求到使材料强度、工作性、变形性能、韧性、耐久性等综合指标最优的配合比。找到既提高混凝土性能,又能降低材料成本的最佳契合点。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价格约在每吨 1500-2000 元之间,随配合比变化,价格有所波动。从全寿命观点来看,相较于普通混凝土或者沥青铺装层,橡胶集料混凝土桥面铺装在价格上,仍有很好的优势。可在对抗开裂性能或者抗震性能有优先考虑的结构或者子结构中应用推广,发挥橡胶集料混凝土的特点,从而带来工程和成本效益。已在天津武清区武香路二百户东口桥桥面上建造了了一段 7m×24m,厚度为 120mm的橡胶集料混凝土桥面铺装试验段,事实表明橡胶集料混凝土桥面铺装这一新型结构形式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应用领域: 对抗高温、耐低温、抗压性、抗震性有较高要求的道路和桥梁上使用
天津大学 2021-04-11
混凝土流变仪
NELD-CRH610型流变仪是一种全新多功能和轻便的混凝土流变仪,用于检测骨料32mm以下的混凝土流变性。NELD-CRH610型混凝土流变仪是耐尔得根据混凝土试验室及现场测量的经验设计开发,可用于研究单位的配合比设计及现场流变性监控使用。 软件自动控制采集数据,自动计算Bingham流变参数—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绘制曲线,储存试验结果及导出试验数据。
北京耐尔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17
高性能车辆底盘结构创新设计与协同控制关键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组经过数年的研究,创新设计底盘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等系统的关键组件,构建了智能底盘多智能体动态协调控制架构,提出纵向、横向及垂向耦合集成与协同控制技术,形成以四项创新点为代表的技术群: 1、驱动/制动关键部件结构优化设计及车辆行驶敏捷性、稳定性协同控制技术。鉴于现有研究多聚焦于车辆驱动/制动系统独立控制且忽视内在耦合关系,割裂影响机理、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法。从驱动/制动系统结构优化与方法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融合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车辆驱动防滑(ASR)、能量回馈型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制动力精细调节技术、驱动/制动协同的车辆稳定性强鲁棒控制技术,解决车辆行驶敏捷性与稳定性控制所面临的参数摄动、控制时滞、多执行器耦合与冗余等难题。 2、车辆线控转向系统优化设计及转向操纵主动控制技术。针对转向系统存在的耦合摆振、结构参数时变不确定和线控时滞问题,项目组分别提出了考虑悬架与摆振问题耦合机理的车辆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减轻操纵负荷的前轮主动转向驾驶员共享控制技术和全电控四轮线控转向轨迹精确跟踪及横摆稳定性控制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高速加工机床三维数字化建模;步骤2:高速加工机床主要热源发热功率和相关换热系数计算计算;步骤3:机床平面结合部热阻参数计算;步骤4: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与热特性计算;步骤5: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态设计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设计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热力学建模精度,缩短设计周期。不仅便于高速加工机床的正向设计,而且提高一次设计成功率。
东南大学 2021-04-13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土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张弦(弦支)结构体系;建立了弦支穹顶结构成套分析设计理论;研发出滚动式和插板式拉索节点专利构造技术;形成了张弦结构体系智能化和可视化施工分析软件、健康监测系统、整体提升等成套施工技术。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的技术支撑,在国内外81项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天津大学 2021-04-14
张弦结构体系分析设计理论及施工关键技术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高效大跨度结构体系不仅关系到资源节约、施工便捷和效果美观,更是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梁板式结构用钢量大效能低、单层网壳稳定性差支座水平推力大、单一网格结构难以实现轻盈美观,研发新型大跨体系成为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课题组在较早开展张拉整体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从 1998 年开始对张弦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成套技术,解决了张弦结构基础理论匮乏、分析方法欠缺和在工程应用中受到结构选型、节点构造、施工方法和监测技术等多方面问题制约的技术难题,为张弦结构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系统研究基于张拉整体思想的张弦结构体系,提出了发明专利-弦支筒壳和弦支混凝土楼盖等新型张弦结构形式,建立了平面、空间等张弦结构分类体系,研发自制设备空气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和水域加热索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了张弦结构核心构件-拉索的膨胀系数,为张弦结构分析设计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确定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的最优构成规律,揭示了平面和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静动力特性和抗风性能,研发出专利技术—自平衡加载反力架并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插板式拉索节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解决了平面及平面组合型张弦结构分析计算和拉索连接节点方面的技术难题。 3、提出两种弦支穹顶分类方法和预应力二阶段分析方法,创建连续折线索单元分析技术,建立了弦支穹顶从找形、预应力设定到结构性能分析的设计方法,基于模型和实物试验及理论分析揭示了弦支穹顶结构静动力性能和稳定特性,研发了空间张弦结构的节点专利技术—预应力钢结构滚动式张拉索节点,形成弦支穹顶分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了弦支穹顶应用中分析设计和节点构造的技术难题。 4、研发出张弦结构施工工艺仿真系统,提出了预应力施加方法和摩擦损失补偿方法,开发了张弦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解决了张弦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控制、监测、安全和预应力损失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地面整体拼装、一次张拉外斜索成形”的施工方法,突破了大跨度索穹顶结构张拉成形的技术瓶颈。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项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72 篇(其中 SCI 检索 9 篇、EI 检索 27 篇),获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8 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天津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关键创新成果代表了现代大跨度结构技术的水平,引领了世界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大跨度技术在世界工程领域的地位,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可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交通枢纽站房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中。项目发表论文 72 篇(9 篇 SCI、27 篇 EI),获发明专利 7 项,成果编入 10 本著作和 6 本规程,推动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结构工程科技人才,对现代大跨结构的技术进步以及推动中国空间结构从大国向强国迈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领域: 该项目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包括奥运会场馆在内的近百项大跨度结构工程中,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会展文化中心、重大交通枢纽、大型厂房等基础设施工程中,可推广应用程度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程节支总额超过二亿元,对我国大跨结构技术的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天津大学 2021-04-11
考虑结合部刚度的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动态设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结合部刚度的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动态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高速加工机床三维数字化建模;步骤2:机床平面结合部动态参数计算;步骤3:机床导轨结合部动态参数计算;步骤4: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计算;步骤5: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动态设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考虑结合部刚度的高速加工机床整机动态设计方法,能够大幅提高高速加工机床整机结构动力学建模与动态设计精度,缩短设计周期。不仅便于高速加工机床的正向设计,而且提高一次设计成功率。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67 1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