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与色氨酸混合物在制备预防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1、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且易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种疾病类型。过去一直认为IBD是“西方疾病”,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亚洲国家的IBD发病率急剧上升,目前,IBD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疾病。IBD临床表现为腹泻、便血、体重降低等症状,UC主要影响结肠黏膜,引起血便,CD可在整个胃肠道呈节段性分布,引起瘘管,由于IBD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宿主肠道的共生微生物失调引发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紊乱进而导致遗传易感宿主出现肠道炎症。目前IBD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容易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或产生特异性不良反应等毒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缓解IBD的方法至关重要。 色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从饮食中获取,很多研究发现色氨酸在维持肠道微生物和肠粘膜免疫之间的平衡发挥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色氨酸调节肠道免疫的本质并不是色氨酸本身,而是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色氨酸分解为吲哚及吲哚酸衍生物,其中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作为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高亲和配体,可激活免疫系统,增强肠上皮屏障,以及肠道激素的分泌,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或抗毒性作用[7, 8]。但肠道微生物利用色氨酸的能力有限,本研究以乳酸菌作为实验对象,筛选出一株能够高降解色氨酸的乳酸菌,以期开发出高效、安全的缓解结肠炎的天然药物。 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主要来源,主要从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中分离得来。乳酸菌除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外,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或治疗各种疾病,例如免疫调节、降胆固醇、抗肿瘤等益生功能。乳酸菌可通过黏附定植到肠道,调整肠道微生物结构,激活机体免疫,从而发挥出相应的益生功能。大量体内、体外及临床研究证实不同种属乳酸菌具有缓解肠道炎症的功能,但乳酸菌与色氨酸对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报道较少。 本项目创新地研究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与色氨酸混合物在制备预防结肠炎的药物中的的作用及应用,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研究及技术。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先进性和独占性。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一种座椅接触面温度独立可调的汽车座椅空调系统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接触面温度独立可调的汽车座椅空调系统,用以实现座椅温度独立于汽车温度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与车载空调系统的暖风和冷风入口相连的暖风道和冷风道分别与混合风道气路相连;暖风道和冷风道上分别设置有受汽车座椅空调控制器控制的风门开关;混合风道上设置有鼓风机,并具有与各座椅接触面出风装置气路支路相通的气路支路,所述气路支路上设置有独立风门开关;所述座椅接触面出风装置由座垫出风装置和与之气路相通的和靠背出风装置构成。本发明可以在现有车辆上改造或者在新车型上直接使用,安装改造比较方便,成本较低,可以显著提高汽车的驾乘舒适性。市场前景分析:汽车工程技术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基于溶液除湿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余热储能式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溶液除湿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余热储能式空调系统及其方法,包括一次回风溶液除湿系统、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余热储能溶液再生系统。本发明通过相变材料吸收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能改进电池散热效果,有效控制电池组温度;利用相变储能技术可以高效回收并可控地输出冷凝热和电池散热,实现余热利用,减小电动汽车整体能耗;通过溶液除湿技术实现除湿环节和控温环节分离,不需要将空气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来除湿,大大减小空调的控温负荷;通过一次回风模式,将新风与回风混合,既保证了空气品质,又减少了空调的控温负荷;同时除湿溶液可反复再生,使用寿命长。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车轮的电动汽车行驶中无线能量供能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轮的电动汽车行驶中无线能量供能系统。包括安装在车辆车轮上的能量接收组件和安装在行车道两旁的能量发射组件,多个能量发射组件沿行驶方向间隔地布置在行车道上,通过能量发射组件通电在行车道两旁产生交变磁场,车辆带有能量接收组件的车轮在交变磁场中行驶产生电能为电动汽车供电;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收集行车道两侧发射组件发送的能量,在车轮内能量接收组件收集的能量通过电滑环输入车体内供给电池和电动机,给车辆充电并驱动车辆不间断行驶。本发明对车辆的框架结构尺寸和底盘高度等影响小,不需要改造路面,具有接收效率高、系统部署简单、车辆适用性强的特点,可用在电动公交等系统中,促进节能环保。
浙江大学 2021-04-11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 for Electric Vehicles 5KW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Technical parameters: (1) SRM Power rating: 3~10kW or Customizable Rotational speed: 0~6000rpm or Customizable Efficiency: > 90% (2) Controller Power: 3~10kW or Customizable Voltage: 36~96VDC or Customizable System efficiency: > 90% Speed range: 0~6000rpm or Customizable Starting torque: 4TN Locked-rotor torque: 6TN Working environment: -20℃~55℃ Communication mode: CAN bus Contact Information: Prof. Jun Cai, Novel Motor Drive and Control Research Team, C-MEIC,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ail: j.cai@nuist.edu.cn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4-26
我国2022年1月汽车销售量253.1万辆 同比增长0.9%
2022年1月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42.2万辆和253.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6.7%和9.2%,同比分别增长1.4%和0.9%。
人民网 2022-02-21
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机理、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研究
本研究属汽车行业的总成与关键零部件技术领域的技术难题。项目在上海汇众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企业资助下,针对盘式制动器开展制动抖动技术攻关,取得制动器振动应 用基础与工程实践核心技术成果。项目创新性成果主要包括: ①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基于道路试验的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振源诊断、传递路径 识别、振动响应评价的工程方法与流程;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基于制动器测功 机的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台架再现试验方法,分析了制动盘厚薄差与端面跳动引起 制动转矩波动与制动压力波动的机理与贡献率。 ② 利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制动抖动传递路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橡胶衬套 元件的隔振效果。 ③ 利用摩擦振动理论建立了制动器单点接触与多点接触制动器动力学模型,可预测制 动抖动现象。 ④ 建立了盘式制动器热机耦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制动器热机耦合效应及其影响 因素。 ⑤ 首次建立所研究盘式制动器端面跳动与厚薄差加工与装配的工程控制标准,制动抖 动控制效果显著。 
同济大学 2021-04-13
汽车品牌形象"变形机器人"及相关推广衍生品设计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座椅接触面温度独立可调的汽车座椅空调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接触面温度独立可调的汽车座椅空调系统,用以实现座椅温度独立于汽车温度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具有与车载空调系统的暖风和冷风入口相连的暖风道和冷风道分别与混合风道气路相连;暖风道和冷风道上分别设置有受汽车座椅空调控制器控制的风门开关;混合风道上设置有鼓风机,并具有与各座椅接触面出风装置气路支路相通的气路支路,所述气路支路上设置有独立风门开关;所述座椅接触面出风装置由座垫出风装置和与之气路相通的和靠背出风装置构成。本发明可以在现有车辆上改造或者在新车型上直接使用,安装改造比较方便,成本较低,可以显著提高汽车的驾乘舒适性。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面向下一代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研发
成果简介:整车控制器是电动汽车三大关键技术之一,也 是整个电动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它通过采集车载传感器信息, 并且与车载控制器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 控制,以及对整车能量系统的优化管理。 其主要功能包括:驾驶模式决策、驱动扭矩控制、制动能量回 收、整车能量管理与热管理,车载通讯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故 障诊断与处理等。 项目特别针对下一代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在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8 79 80
  • ...
  • 84 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